隋承光;孟凡东;付立业
目的:找出调控胃癌细胞c-MET的miRNA,研究该miRNA能否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方法:预测软件筛选出可能调节胃癌c-MET的miRNA。荧光定量PCR检测胃癌细胞株(N87、MKN45、AGS)及正常胃黏膜细胞(GES1)中该miRNA的表达水平。过表达miRNA后检测胃癌细胞株AGS中c-MET的表达水平,选择对c-MET抑制强的miRNA行双荧光素酶实验。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该miRNA后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过表达c-MET后再次检测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果:预测软件显示miR-34a、miR-27b及miR-31可能调节胃癌c-MET表达。miR-34a、miR-27b及miR-31在胃癌细胞株中表达较正常胃黏膜明显降低( p<0.05)。West-ern bolt显示miR-27b对c-MET的抑制能力强。双荧光素酶实验同样证实了c-MET是miR-27b的直接作用靶点。平板克隆及Transwell实验显示过表达miR-27b能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而过表达c-MET后能恢复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能力。结论:miR-27b能作用于c-MET 3′UTR端从而抑制c-MET的表达,并能通过c-MET抑制胃癌细胞的生长、增殖及侵袭转移。
作者:李丹波;徐细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DC-CIK细胞联合治疗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入组患者为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80例晚期肺癌均接受手术、化疗后复发者,已经诊断Ⅳ期不宜给予手术、化疗等其它抗肿瘤治疗。随机分成DC-CIK治疗组,中药扶正等药物抗肿瘤治疗的对照组。观察2组的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结果:临床缓解率、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中位生存期及1年生存率均是DC-CIK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DC细胞联合CIK细胞能提高癌症患者免疫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
作者:马英桓;胡祥;陈哲;庞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康艾注射液对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BCLC B期或C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康艾注射液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的TACE治疗。术后第7天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评估毒副反应,于术前及术后第10天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及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 EORTC QLQ-C30)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变。结果: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在降低症状领域评分,升高QLQ-30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领域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康艾注射液可以减轻中晚期肝癌患者TACE治疗后的毒副反应,改善肝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康朔麟;饶智国;杨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食管气管瘘是晚期食管癌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中位生存期仅2-3个月,临床应给予足够重视及积极诊治。
作者:姬广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环氧化酶-2( COX-2)、甲状腺转录因子-1( TTF-1)及 p63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NSCLC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56例NSCLC患者术后病理组织中COX-2、TTF-1、p6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COX-2、TTF-1及p63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5%(137/145)、61.0%(72/118)、53.5%(54/101)。在肺腺癌和鳞癌中,COX-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TTF-1和 p63蛋白阳性表达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01)。COX-2和p63蛋白阳性表达率与NSCLC患者TNM 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在Ⅲ-Ⅳ期或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病人中,TTF-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Ⅰ-Ⅱ期或无淋巴结转移的病人( p<0.01)。结论:在NSCLC病人中,TTF-1和p63蛋白的表达可能分别是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生物标志物,TTF-1的阳性表达可能与肺癌的浸润、侵袭和转移相关。
作者:刘江;胡静;任伟;谢丽;史炯;孟凡青;刘宝瑞;钱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分析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V法检测Survivin在38例浸润性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Survivin表达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等的关系。结果: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6.84%,其表达率与淋巴结有无转移之间呈正相关性(p=0.01)。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与肿物直径、病理分期、绝经与否、组织学分级之间无相关性(p>0.05)。Survivin阳性表达与ER、PR无相关性。结论:Survivin蛋白在乳腺癌的预后判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京云;于征;于洋;梁艳辉;赵颖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纤维蛋白原水平( plasma fibrinogen concentration,PFC)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65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性手术、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TNM分期、ER/PR及术前PFC资料完整的患者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检测Ki67和p53的表达,分析术前PFC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p53和Ki67之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患者术前PFC与患者的年龄和淋巴结转移无关,但T2期患者PFC明显高于T1期患者(p=0.048)。PFC与PR及HER-2的表达无关,但是ER阴性患者术前PFC明显高于ER阳性患者(p=0.031)。p53突变型患者的术前PFC明显高于p53野生型患者( p=0.016)。Ki67阳性患者术前PFC明显高于Ki67阴性患者( p=0.003)。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前PFC是患者体内肿瘤细胞增殖速率的生物标志物。
作者:闫顺朝;焦昕;邹华伟;李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多西他赛、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 DOS)与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 SOX)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患者所接受的化疗方案分为DOS组(36例)和SOX组(35例)。DOS组:多西他赛60mg/m2静脉滴注1h,第1天;奥沙利铂100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替吉奥胶囊( S-1)30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SOX组:奥沙利铂130mg/m2静脉滴注3h,第1天;替吉奥40mg/m2,口服,每日2次,第1-14天,每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和每个周期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评估疗效,DOS组CR 1例(2.8%),PR 16例(44.4%),SD 10例(27.8%),有效率(RR)为47.2%,疾病控制率(DCR)为75.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4.4个月。SOX组CR患者0例,PR 15例(42.9%),SD 13例(37.1%),有效率为42.9%,疾病控制率为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4.0个月。两组的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及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脱发和周围神经病变。其中,脱发发生率DOS组显著高于SOX组(p<0.001);I/II级周围神经毒性,SOX组发生率显著高于DOS组(p=0.005)。结论:DOS和SOX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疗效相近,不良反应均可耐受。
作者:彭小波;颜芳;王斌;傅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miR-29c在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F4和F5M2细胞系中的表达差异;研究miR-29c模拟物对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qRT-PCR技术检测F4与F5M2间miR-29c的表达差异;将骨肉瘤细胞F5M2分为3组,运用细胞转染技术分别对两组转染miR-29c模拟物、模拟物阴性对照,第3组不作处理,随后用qRT-PCR技术检测3组间miR-29c的表达差异。Transwell法检测3组不同处理的F5M2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结果:MiR-29c在F4和F5M2细胞系中表达差异显著,miR-29c在高转移性的F5M2细胞中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转染miR-29c模拟物的F5M2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均明显减弱,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iR-29c在高转移性骨肉瘤细胞中低表达,且miR-29c模拟物具有抑制骨肉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MiR-29c有可能作为骨肉瘤转移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董川;闫康;张开亮;韩康;路遥;王猛;李楠;马保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瘤放射治疗的优化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2008年7月收治的50例颅内转移瘤患者。原发灶均得到控制,30例采用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联合组),20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单一组)。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处方剂量均采用45%-75%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边缘剂量15-20Gy,中心剂量30-45Gy,一次完成。全脑放疗每次分割剂量为2Gy,1次/d,5次/w,总剂量40Gy/4w。结果:联合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1年、2年生存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生存3年以上患者。按病灶数进行分层研究:1年生存率单发病灶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0.212),1年生存率多发病灶联合组明显优于单一组( p=0.001),2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于多发颅内转移瘤患者,全脑放疗联合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是比较优化的选择方案,而对于单发的颅内转移瘤患者,则可以先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或者直接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
作者:秦晓玲;郁志龙;杨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8例宫颈癌、14例宫颈原位癌、15例慢性宫颈炎及13例正常宫颈组织中KLF4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标间的关系。结果:KLF4在宫颈癌、宫颈原位癌、慢性宫颈炎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71.4%,73.3%和84.6%,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较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p<0.05)。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型无关(p>0.05),在不同细胞分化等级与临床分期间KLF4表达有明显差异(p<0.05),主要表达于分化较好的组织中,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及临床分期的进展KLF4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织中KLF4的阳性表达率较不伴转移者显著下降( p<0.05)。结论:KLF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其进展呈负相关,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有望成为预测宫颈癌发生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宋晖;魏莉;李佳;陈必良;辛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CA1对卵巢癌细胞SKOV3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脂质体2000将pcDNA/UCA1表达载体及pcDNA3.1空载体转染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用G418筛选,建立稳定表达UCA1 RNA的SKOV3/pcDNA-UCA1细胞及转染空载体的SKOV3/pcDNA3.1细胞。RT-PCR方法检测两株细胞中UCA1的表达,鉴定阳性细胞株。Millicell小室检测两株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两株细胞MMP2及MMP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成功构建稳定表达UCA1的SKOV3细胞,表达UCA1 RNA后,SKOV3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均增加,MMP2及MMP9蛋白表达增加。结论:UCA1 RNA可能通过增加SKOV3细胞中MMP2及MMP9的表达来增强其侵袭及迁移能力,在卵巢癌侵袭及进展中发挥作用。
作者:王帆;周戬平;谢小娟;胡军;郭华;胡巧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姜黄素对Hsp90的结合及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分子模拟对接、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技术检测姜黄素与Hsp90的结合机制。采用变性荧光素酶再复性法检测姜黄素对Hsp90的抑制作用。结果:分子模拟对接结果显示姜黄素与Hsp90的ATPase区域有特异性结合。等温滴定微量热法及Octet测定二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2.84×104L/mol和9.79×104L/mol。荧光素酶复性法确定姜黄素能通过对 Hsp90的抑制作用阻止其对变性荧光素酶进行修复,与阳性对照 GA 相比( IC50值为1.14μmol/L),姜黄素对Hsp90的IC50值为7.51μmol/L。结论:姜黄素与Hsp90有较强的结合且对其分子伴侣功能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
作者:王静;张雅雅;刘涛;郭春华;万幼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作者:《现代肿瘤医学》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心体相关蛋白激酶Nek2蛋白及DNA水平在乳腺上皮恶变过程中各阶段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乳腺组织20例、重度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外周型乳头状瘤病伴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20例、导管内癌20例,浸润性导管癌2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分别检测4组样本组织冻切片Nek2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4组样本组织Nek2拷贝数扩增情况。结果:Nek2蛋白表达在4组样本之间差异性显著( p=0.000)。荧光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Nek2的DNA拷贝数在各组之间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 p=0.000)。Nek2蛋白表达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同时DNA拷贝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提高而扩增,二者存在正相关性( r=0.887,p<0.01)。结论:Nek2蛋白表达在导管内癌组显著高于癌前病变组,说明Nek2蛋白表达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可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和高危人群筛选的辅助指标。Nek2基因扩增同蛋白表达呈正相关性,变化趋势一致,提示蛋白过表达可能来自于基因扩增。Nek2异常同中心体异常变化趋势一致,作为中心体相关激酶,通过对中心体的调节作用,可造成中心体数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的发生。
作者:杨雪;牛昀;王慧;牛瑞芳;杨毅;刘易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DNA修复基因RAD51和着色性干皮病基因( ERCC2/XPD)以及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 associated athanogene 1,BAG-1)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100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和80例正常对照。以ER-CC2/XPD Lys751Gln和RAD51 codon 135以及BAG-1codon 324基因多态性为研究位点,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方法对多态性进行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计算OR值及95%CI,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ERCC2/XPD 751基因型在病例组的分布频率为 C/C型69例(69%)、C/A型26例(30%)和A/A型5例(5%)。与野生基因型C/C型相比,携带ERCC2/XPD C/A基因型和A/A基因型者患NSCLC的危险度比值比( odds ratio,OR)分别是1.53(95%CI:1.15-3.32)和0.58(95%CI:0.15-2.39)。BAG-1 codon 324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 C/C型81%(81/100)、C/T型19%(19/100)以及T/T型0%(0例)。与野生基因型C/C型相比,携带BAG-1 C/T基因型者患NSCLC的OR是1.28(95%CI:1.08-2.74)。RAD51 codon 135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为 G/G 型67%(67/100)、G/C 型33%(33/100)、未现C/C型。与野生基因型G/G型相比,RAD51 G/C基因型者患NSCLC的OR是1.03(95%CI:1.06-2.29)。分析结果提示吸烟、环境危险因素与XPD Lys751Gln基因多态存在交互作用,交互效应OR值分别为2.24(95%CI:1.18-2.87)和2.53(95%CI:1.71-3.46),携带XPD Ly s751Gln突变基因者若同时暴露于吸烟、环境危险因素下,则患NSCLC的危险显著增加,相较未暴露于上述因素者,OR 值均增大。结论:BAG-1和ERCC2/XPD以及RAD5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当地居民NSCLC遗传易感性有关,ERCC2/XPD与吸烟、饮酒、环境危险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作者:陆俊国;李桃;张晓东;孟云;刘继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自2012年1月-2013年12月,回顾性分析119例行MIVAT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19例均手术成功,其中甲状腺单叶切除62人,全切除57人,平均手术时间(98.5±26.7)min vs(126.7±37.1)min。术后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42人,腺瘤性甲状腺肿32人,腺瘤9人,乳头状癌26人,滤泡状癌6人,桥本氏病4人。暂时性和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4人和2人。暂时性的低钙血症单叶和全切术分别为2人和7人。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发生。美容效果在术后1月及6月评价为好或非常好的分别为101人(84%)和112人(94%)。4人术后伤口感染。结论: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在美容效果及术后恢复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并发症未增多。
作者:王子璋;冯海波;戚新春;郭晓东;任文艳;刘芳;梁秦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藤黄酸( gambogic acid,GNA)的抗肿瘤作用已经有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对藤黄的另一重要成分新藤黄酸( neogambogic acid,NGA)的抗肿瘤作用仍有待进一步探索。目前NGA的抗肿瘤作用已初步在学界达成共识,本文将着重讨新藤黄酸在各类肿瘤治疗研究中的新进展,介绍其剂型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并对其在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简单阐述。
作者:何烨;王科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Heparanase、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6000法检测54例肾癌和20例正常肾脏组织中Hpa、COX-2蛋白的表达,以CD34单克隆抗体进行微血管内皮染色,计算微血管密度,分析Hpa、COX-2在肾癌中表达的相关性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Hpa、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均较正常肾脏组织明显增高( p<0.05)。Hpa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关( 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 p
作者:王小林;马任远;魏英;马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肿瘤M2型丙酮酸激酶( TUM2-PK)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TUM2-PK mRNA的表达并研究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间的联系。结果:TUM2-PK mRNA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5/42)和57.14%(24/42),表达量为0.7230±0.6744和0.2594±0.2835,肝癌组织中TUM2-PK 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TUM2-PK mRNA的表达与肝癌分化程度有关(p<0.05),而与肝癌的大小、门脉癌栓、淋巴转移、肝内转移、AFP水平及患者5年生存率无关( p>0.05)。结论:TUM2-PK mRNA的高表达提示肝癌的分化差。可作为评估肝癌恶性程度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吴二斌;李莉华;郭子健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