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李明辉;刘记恩;张贵堂;刘红波;冯运章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 射频消融术, 肝癌,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脾脏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2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在常规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每周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及AFP等常规检查。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7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蛋白及利尿营养支持治疗后,3周内腹水消失,4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9例患者出现低热(37℃~37.8℃),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患者无脾脓肿,无气胸,无胃、肠穿孔,无胰腺损伤,无术后大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RFA术后与术前的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统计,数值均升高,且有统计意义。但与射频消融前相比,治疗后AFP数值降低且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是有效的,并发症较少,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射频消融治疗可以纠正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且能降低AFP;射频消融可作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改善肝癌患者的一般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2月到2014年3月,回顾性分析402例行MIVAT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2例病例均手术成功,其中323例行颈前小切口、49例行锁骨下小切口手术,30例行平锁骨的长切口清扫手术。9例因不同原因中转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20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28例,腺瘤16例,桥本氏病13例,乳头状癌120例,滤泡状癌18例,髓样癌1例。暂时性及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15例(3.7%)和7例(1.7%)。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单叶切除术后为2例0.8%(2/259),单叶切除+对侧结节切除术后2.3%(2/88),全切术后7例12.7%(7/55)。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出现。美容效果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评价为好或非常好的分别为322例(80.1%)和365例(90.8%)。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复查良、恶性病人均无异常。结论: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同时可以加以拓展、改良,进一步地扩大其应用范围。MIVAT在美容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且未增加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王子璋;梁秦龙;冯海波;戚新春;南靖;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非小细胞肺癌血清miR-197和miR-203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检测外周血清miR-197、miR-203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表达及对非小细胞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80例正常人和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miR-197、miR-203的表达量,绘制ROC曲线分析其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价值。结果:miR-197和miR-203在NSCLC血清中均高表达,miR-197在两组中表达有差异[(4.23±0.38)vs (1.25±0.24),P<0.05],miR-203在两组中表达有差异[(3.32±0.21)vs (1.32±0.42),P<0.05]。miR-197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值为0.83(95%CI:0.68~0.93),而miR-203则为0.76(95%CI:0.60~0.87)。联合miR-197与miR-203诊断非小细胞肺癌的AUC值提高至0.93(95%CI:0.70~0.98)。结论:非小细胞肺癌外周血中miR-197、miR-203呈高表达,与NSCLC临床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检测miR-197、miR-203特异度及灵敏度均可达90%,有望作为诊断NSCLC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作者:张振华;张伟;刘伟良;王勇;王辉;张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未折叠蛋白反应、自噬与肿瘤发展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的未折叠蛋白反应、自噬是肿瘤细胞在乏氧及营养匮乏环境中的重要保护机制,通过改变代谢方式等途径使其可在应激微环境中存活,本文从信号通路、分子学基础等方面对上述保护机制进行阐述,同时将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索拉菲尼对肝癌细胞自噬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理解肿瘤与应激微环境的关系、探索靶向药物治疗肝癌的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作者:庄琦;毕文;吴健;张新晨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链非编码RN A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新发现的一组RNA,它的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无法编码蛋白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与胆囊癌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本文简要总结与胆囊癌有关系的lncRNA,包括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ce RNA,HOTAIR)、KIAA0125、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1,CCAT1)、肿瘤低表达lncRNA(lncRNA-low expression in tumor,lncRNA-LET),为胆囊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与新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赵占学;李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联合检测EB病毒不同抗体及EB病毒DNA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EB病毒(EBV)抗衣壳抗原VCA-IgA抗体、抗早期抗原EA-IgA抗体、抗立即早期抗原Rta-IgG抗体和EBV-DNA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60例初治鼻咽癌,133例症状相似的非鼻咽癌患者和163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和血浆。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VCA-IgA、EA-IgA和Rta-IgG抗体的水平,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EBV-DNA的相对含量。按鼻咽癌2008临床 TNM分期法进行分期,计算不同分组、各临床分期以及鼻咽癌治疗前后的各抗体阳性率、抗体水平以及EB-DNA的检测结果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鼻咽癌组VCA-IgA、EA-IgA、Rta-IgG和EBV-DNA阳性率均高于鼻咽相关疾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均P<0.05)。血清VCA-IgA和EA-IgA结果相对A值(即rA或S/CO值)在Ⅰ、Ⅱ期低于Ⅲ、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阳性率在各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患者Rta-IgG的rA值和阳性率明显低于Ⅲ、Ⅳ期患者(P<0.05);血浆中EBV -DNA阳性率及EBV -DNA中位数水平随着临床分期的升高而增高,Ⅰ、Ⅱ期与Ⅲ、Ⅳ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有效(CR+PR)患者的EBV-DNA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VCA-IgA、EA-IgA、Rta-IgG、EBV-DNA检测有助于鼻咽癌的辅助诊断、临床分期预测及疗效评估。

    作者:叶倩;李筱莉;陈岩松;郭俊英;高嫣妮;余小龙;崔兆磊;陈燕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腔内彩色多普勒超声(ERUS)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分期及环周切缘测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E RU S在低位直肠癌中对术前T分期及N分期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与病理的符合率及在直肠癌环周切缘(circumferential resection margin,CRM)测量中的意义,为术前分期提供客观依据,为手术精准治疗创造条件。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确诊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2例,术前所有患者均行ERUS及MRI检查,分别对原发灶(T)及直肠周围淋巴结(N)进行ERUS分期、MRI分期及病理分期,并测量CRM,评价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等。结果:ERUS对低位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总符合率为90.3%(56/62),MRI对T分期与病理总符合率为87.1%(54/62);ERUS对低位直肠癌N分期与病理总符合率为74.2%(46/62),MRI对N分期与病理总符合率为85.5%(53/62)。ERUS对低位直肠癌CRM与病理总符合率为87.1%(54/62);对ERUS与病理测量CRM一致性绘制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ERUS测量与病理测量能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E RU S可以在低位直肠癌术前对原发灶及直肠周围淋巴结分期进行评估,并测定CRM,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及手术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月新;郑渤;李畅;石刚;任宇鹏;孟庆凯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中枢神经黑色素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MRI分析

    目的:复习文献,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瘤(melanocytoma,MC)的MRI及病理学特点、诊断与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收治的4例中枢神经黑色素细胞瘤患者的病史、MRI特点/病理诊断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4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41~64岁,平均53岁。4例患者中,3例随访6~36个月,均健在,另外1例失访。MRI表现为稍短T1WI信号,T2WI短信号。大体观察肿瘤均为单发,呈结节状生长。组织学上肿瘤细胞呈束状排列,梭形或上皮样,核圆形或卵圆形,异型不明显,核分裂象罕见,少数伴有出血坏死或局部浸润。免疫组化示瘤细胞HMB45(+)、S-100(+)、MART-1(melan-A)、Vimentin(+)、CK(+)、Ki-67(约2%~10%+)、EMA(-)、PR(-)、GFAP(-)、Syn(-)、NSE(-)、NF(-)及A103(-)。结论:MC较为少见,在MRI上需要与神经鞘瘤、脊膜瘤、脂肪瘤及血管瘤等鉴别。MC通常在MRI T1WI上与灰质信号相等或稍高,而在T2WI上呈低信号,其他肿瘤则各有其不同特点。MC多为交界性或低度恶性,倾向局部复发,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病灶。容易与恶性黑色素瘤以及伴有黑色素细胞分化的其他肿瘤混淆,诊断依赖于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观察。

    作者:沈袆;徐新运;陈锦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伊立替康)化疗对患者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观察我院肿瘤科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集的55例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化疗方案前后肠道黏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检测化疗前与化疗后不同时间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浆D-乳酸、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值、血浆内毒素值的水平。结果:55例患者血清白蛋白化疗前为(37.62±1.72)g/L、前白蛋白为(367.4±7.3)mg/L,均显著高于化疗后第1、3、7、9天(P<0.05),化疗后第9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化疗后第7天有所升高(P<0.05)。化疗后第1、3、7、9天的血浆D-乳酸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第1、3、7、9天的L/M值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化疗后第9天的L/M值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本组患者均无腹痛、腹泻发生,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化疗患者的腹痛、腹泻率逐渐增高,在化疗第7天达到高值(腹痛率87.27%、腹泻率34.55%),在化疗后第9天有所降低(腹痛率83.64%、腹泻率27.27%)。结论: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功能障碍,肠道通透性增加。

    作者:张浩中;熊启香;芦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AGE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腺相关基因5(PAGE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7例NSCLC及其癌旁组织中PAGE5的表达;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PAGE5 siRNA对A549和H1299细胞生长、凋亡、侵袭以及Bax、Bcl-2和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37.84%(14/37)的肺癌组织样本中PAGE5基因表达上调。转染PAGE5 siRNA的A549和H1299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和MMP-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PAGE5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及MMP-2蛋白的表达影响NSCLC细胞的生长、凋亡与侵袭,有望成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艳琴;刘春红;李娜;史红阳;李维;曹娜娜;黎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雷公藤多苷治疗贝伐珠单抗导致蛋白尿1例

    晚期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1]。贝伐珠单抗是重组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批准用于晚期大肠癌的治疗。该药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出血、胃肠穿孔、血栓等。本例患者长期应用贝伐珠单抗,现就其毒副反应蛋白尿的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成远;马兴群;江超;陈映霞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新辅助化疗后肿瘤体积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肿瘤科确诊并治疗的80例NSCLC患者,使用治疗计划系统(TPS)自带体积测量软件及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对肿瘤体积进行测量,分析比较不同新辅助化疗周期后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化疗1周期后,NSCLC患者平均原发灶肿瘤体积由(89.33±29.24)cm3降至(58.36±23.62)cm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369,P<0.01);化疗2、3、4周期后,肿瘤体积变化不显著(P>0.05);化疗第5周期后,肿瘤体积较第4周期增大(P<0.01);但第6周期较第5周期无明显变化(P>0.05)。对可能影响化疗1周期后肿瘤体积变化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原发灶肿瘤体积及T分期对化疗1周期后肿瘤体积变化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类、肿瘤部位以及病理类型与其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灶肿瘤体积及T分期均是影响化疗1周期后肿瘤退缩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NSCLC新辅助化疗1周期肿瘤体积回缩显著,原发灶肿瘤体积和T分期是影响化疗1周期后疗效的独立因素,建议新辅助化疗1周期后开始介入放疗或同步放化疗。

    作者:张春珍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病理及JAK2-V617 F突变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emia,ET)患者的骨髓病理及JAK2-V617F突变特点。方法:回顾109例ET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secondary thrombocythemia,ST)进行比较。结果:ET骨髓病理巨核细胞体积明显增大,核多分叶、多核易见,成簇、成片状分布,ST巨核细胞体积未见明显增大及异常分布。ET患者JAK2-V617F突变阳性率为57.83%,ST患者JAK2-V617F突变均为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组WBC、Hb、骨髓纤维化、初诊血栓事件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年龄、Plt、骨髓粒系、红系百分比及巨核细胞计数与阴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JAK2-V617F突变阳性组无血栓生存率较阴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T的骨髓病理特征明显,骨髓活检与JAK2-V617F基因检查相结合对ET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娣娣;韩秀蕊;赵园;王九菊;李艳春;张丽洁;赵乔佳杰;魏绪仓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STMN 1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RT-PCR法检测STMN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紫杉醇治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MN1 mRNA的表达,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通过随访STMN1 mRNA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TMN1 mRNA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21)。STMN1 mRN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0个月,而高表达者为8.0个月(P=0.037)。紫杉醇类化疗方案在STMN1 mRNA 高表达组中的疗效显著低于 STMN 1 mRNA 低表达组(P=0.028),而在无紫杉醇类化疗患者中,两组之间疗效评价差异没有显著性(P=0.912)。结论:STMN1 mR-N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STMN1 mRNA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有关。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提示STMN1 mRNA高表达对紫杉醇耐药。

    作者:刘佳;任宏;吕卫东;刘志刚;雷光焰;苏智祥;蔡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链非编码RN 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因缺少有意义的开放阅读框而不具有编码蛋白功能的非编码RNA分子。在人类基因组中,lncRNA在表观遗传学调控以及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基因表达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已成为继microRNA之后的又一研究热点。已有研究发现lnc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常发挥不同的生物学作用,表现为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特点,可促进或抑制肿瘤的生长。本文结合国内外新报道,对lncRNA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旨在为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作者:高宏宇;杨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Gas6/Axl信号通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Axl为受体酪氨酸激酶家族成员之一,它与配体Gas6结合后激活自身酪氨酸激酶活性,通过激活下游信号转导途径,在细胞黏附、抗凋亡、增殖及迁移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在多种肿瘤组织中Gas6、Axl高表达,Gas6/Axl信号通路的激活在肿瘤细胞抗凋亡、增殖以及肿瘤血管生成、肿瘤侵袭和转移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针对拮抗Gas6/Axl信号通路的抗肿瘤实验研究也证实,Gas6/Axl信号通路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作用,因此Gas6/Axl信号通路可能会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就Gas6/Axl信号通路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在抗肿瘤治疗中应用的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立婷;卢萍;孙宇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沙利度胺对放射性肺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并观察其量效关系。方法:以不同剂量沙利度胺对放疗(6MV-X线20Gy 一次肺部照射)后的125只SD大鼠进行治疗,照射后第7、15、30、45、60d各组随机取5只大鼠处死,观察外周血白细胞(WBC)、IL-1、IL-4、IL-6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物(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P)含量的改变。结果:单纯照光组外周血WBC、中性粒细胞(PMN)数、炎症因子IFN-γ、IL-6和TNF-α均呈明显上升,后期肺组织大量胶原纤维增生,SOD明显下降,MDA、HP明显上升;沙利度胺治疗组WBC、PMN细胞数、炎症因子IFN-γ、IL-6和TNF-α均呈上升趋势,但上升幅度小,后期肺组织沙利度胺小剂量组少量胶原纤维增生,沙利度胺大剂量、中剂量组未见胶原纤维增生。从30d、60d时间点比较,沙利度胺大、中剂量组在WBC、PMN、IFN-γ、IL-6、TNF-α、SOD、MDA、HP的改善与沙利度胺小剂量组、单纯照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沙利度胺大、中剂量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沙利度胺大剂量组嗜睡时间长。结论:沙利度胺通过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的机制,发挥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来减少放射性肺损伤。沙利度胺中剂量组毒副反应小,安全、有效、性价比高。

    作者:尹卫华;聂春华;夏红梅;钱小军;曾佳;徐荣;江健;余晚婷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R-338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338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miR-338寡聚核苷酸,并行测序确认。利用pcDNA6.2-GW/Em-GFP-miR 质粒构建miR-338真核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338质粒载体瞬时转染SMMC-772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8的mRNA表达水平。高表达miR-338后,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设计的miR-338序列与寡核苷酸测序结果比对,匹配程度达100%。pcD-NA6.2-GW/Em-GFP-miR-338质粒瞬转后人肝癌SMMC-7721细胞 miR -33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miR-338过表达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miR-338过表达细胞迁移速度降低。结论:上调的miR-338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作者:钱建升;窦建卫;李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小板相关参数对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恶性肿瘤118例,其中血栓组58例,非血栓组60例,60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外周血血小板参数特点。结果:入院时检测血栓组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分别为(8.7±1.0)fl、(12.6±1.4)%,非血栓组MPV及PDW分别为(8.8±1.3)fl、(12.8±1.4)%,正常对照组MPV及PDW分别为(8.0±1.1)fl、(11.5±1.9)%,血栓组及非血栓组外周血MPV及PDW水平要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栓组于血栓检出时检测MPV及PDW分别为(10±1.6)fl、(14.1±1.8)%,同期检测非血栓组MPV及PDW分别为(9.28±1.6)fl、(13.3±1.6)%,血栓组MPV及PDW要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两次检测血栓组外周血MPV及PDW变化的百分比要显著高于非血栓组(P<0.05)。结论:血栓组患者外周血MPV、PDW及其变化百分比明显增高,提示这些指标对早期预测恶性肿瘤并发血栓形成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俊韶;韦燕;叶慧芬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超声导向下125 I粒子植入治疗鼻咽恶性黑色素瘤腋下淋巴结转移1例

    鼻咽恶性黑色素瘤是较为罕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之一,容易复发和远处转移,积极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局部复发率的关键。现将本院2012年8月收治的1例鼻咽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白帅婷;方文岩;赵成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R-100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miR-100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0在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肝癌细胞系中上调/下调miR-100的表达,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及成瘤能力的影响。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100下游靶基因。结果: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过表达miR-100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干扰miR-100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miR-100能够靶向IGF1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张茜;李旭;徐瑞;郭亚焕;廖子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