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频消融治疗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

李明辉;刘记恩;张贵堂;刘红波;冯运章

关键词:脾功能亢进, 射频消融术, 肝癌,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病例的临床研究,探讨脾脏RFA治疗肝癌合并门脉高压性脾亢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12例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患者,均在常规检查后行射频消融治疗,术后每周对患者行影像学检查,外周血细胞及AFP等常规检查。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所有手术均取得成功。术后7例患者出现少量腹水,经补充蛋白及利尿营养支持治疗后,3周内腹水消失,4例患者出现轻度疼痛,9例患者出现低热(37℃~37.8℃),3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红斑。患者无脾脓肿,无气胸,无胃、肠穿孔,无胰腺损伤,无术后大出血等其他严重并发症。RFA术后与术前的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的变化进行对比统计,数值均升高,且有统计意义。但与射频消融前相比,治疗后AFP数值降低且P<0.05。结论:射频消融对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治疗是有效的,并发症较少,操作简单,效果确切,安全可靠。射频消融治疗可以纠正脾功能亢进所致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且能降低AFP;射频消融可作为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微创治疗方法之一。改善肝癌患者的一般状况,为下一步治疗提供基础。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STMN 1m 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RT-PCR法检测STMN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石蜡组织中的表达与患者紫杉醇治疗疗效以及生存率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135例非小细胞肺癌及20例正常肺组织中STMN1 mRNA的表达,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的关系。通过随访STMN1 mRNA不同表达水平的患者,探讨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STMN1 mRNA表达水平在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21)。STMN1 mRNA低表达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为13.0个月,而高表达者为8.0个月(P=0.037)。紫杉醇类化疗方案在STMN1 mRNA 高表达组中的疗效显著低于 STMN 1 mRNA 低表达组(P=0.028),而在无紫杉醇类化疗患者中,两组之间疗效评价差异没有显著性(P=0.912)。结论:STMN1 mR-NA在肺癌组织中高表达。STMN1 mRNA高表达与较短的生存期相关,STMN1 mRNA表达水平与紫杉醇类药物化疗效果有关。mRNA高表达组的患者化疗疗效较差,提示STMN1 mRNA高表达对紫杉醇耐药。

    作者:刘佳;任宏;吕卫东;刘志刚;雷光焰;苏智祥;蔡玲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21活化激酶4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定位

    目的:研究p21激活激酶4(PAK4)在人乳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PAK4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内源PAK4在MCF-7乳腺癌细胞中的定位。结果:PAK4在人乳腺肿瘤细胞系中蛋白和基因表达水平增高,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发现PAK4主要定位于MCF-7细胞质中。结论:PAK4在人乳腺癌细胞系中高表达,主要定位于乳腺癌组织细胞质内,可能是人乳腺癌重要的调节因子。

    作者:李彦姝;张红艳;汤丽娜;高云凌;李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AGE5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生长、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前列腺相关基因5(PAGE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37例NSCLC及其癌旁组织中PAGE5的表达;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PAGE5 siRNA对A549和H1299细胞生长、凋亡、侵袭以及Bax、Bcl-2和MMP-2表达的影响。结果:在37.84%(14/37)的肺癌组织样本中PAGE5基因表达上调。转染PAGE5 siRNA的A549和H1299细胞生长无明显变化、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Bax蛋白表达显著上调,Bcl-2和MMP-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PAGE5可能通过调控Bax、Bcl-2及MMP-2蛋白的表达影响NSCLC细胞的生长、凋亡与侵袭,有望成为肺癌诊断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作者:刘艳琴;刘春红;李娜;史红阳;李维;曹娜娜;黎蒙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R-21影响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机制探讨

    目的:探讨miR-21如何通过对TIMP3表达的调控,从而影响HeLa宫颈癌细胞系的生长和凋亡。方法:转染miR-21抑制性核苷酸(AS-miR-21)下调HeLa细胞系中miR-21表达水平,MTT实验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细胞生长和凋亡,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测量TIMP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变化,双荧光素报告系统检测miR-21对TIMP3的直接调节。AS-miR-21和TIMP3 siRNA共转染HeLa细胞系,MTT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生长、凋亡的变化。结果:下调miR-21后,HeLa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凋亡显著增加(P<0.05),TIMP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双荧光素报告实验显示TIMP3受miR-21的直接调节。共转染AS-miR-21和TIMP3 siRNA可显著缓解下调miR-21引起的生长抑制和凋亡诱导。结论:miR-21可通过调节TIMP3的表达水平,参与调节宫颈癌细胞生长和凋亡。本研究结果提示miR-21在宫颈癌恶性生物学进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梁亮;张寅斌;张扬;昝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研究进展

    雷替曲塞为抗代谢类叶酸类似物,是胸苷酸合成酶(TS )抑制剂,其代谢物对TS抑制作用更强且时间更长,抗细胞DNA合成更显著。研究证实其对多种实体瘤有抑制活性,适用于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化疗不耐受及不适合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2012欧洲ESMO推荐雷替曲塞作为氟尿嘧啶化疗出现心脏毒性的标准替代药物。研究表明雷替曲塞单药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不劣于5-氟尿嘧啶,联合方案疗效更好。因其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显示出明显优势,进一步联合靶向治疗将会成为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新的研究方向及治疗选择。目前为止,雷替曲塞联合伊立替康及西妥昔单抗的研究正在进行中,本文就雷替曲塞治疗结直肠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分析。

    作者:陈冠华;黄鹏;白玉贤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急性GVHD中Treg细胞相关基因筛选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中Treg细胞(调节性T细胞)的基因表达谱变化,为认识aGVHD的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也为早期诊断和治疗寻找潜在重要靶标分子。方法:利用GEO数据库下载aGVHD基因芯片数据,通过差异基因的筛选,GO分析,信号通路分析,后获得的重要差异基因,并建立相互作用网络。结果:获得显著表达差异基因533个,功能富集分析及信号通路分析提示主要涉及到细胞周期、免疫反应、凋亡过程、细胞因子介导信号通路、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得到前10个核心节点基因:PIK3R3、IL8、SOCS3、INPP4B、PIP5K1B、CSF2RB、IRS2、MYC、FOS、SOCS2。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aGVHD基因芯片得到参与aGVHD的重要的细胞功能及信号通路,并且寻找到核心节点基因,为认识aGVHD的机制及治疗靶点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付伟;曹洁;王松;李国辉;胡彬;高晓彤;黄斯勇;梁英民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腔镜辅助下甲状腺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minimally invasive video -assisted thyroidectomy,MI-VAT)的临床应用。方法:自2009年12月到2014年3月,回顾性分析402例行MIVAT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02例病例均手术成功,其中323例行颈前小切口、49例行锁骨下小切口手术,30例行平锁骨的长切口清扫手术。9例因不同原因中转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206例,腺瘤性甲状腺肿28例,腺瘤16例,桥本氏病13例,乳头状癌120例,滤泡状癌18例,髓样癌1例。暂时性及永久性的喉返神经损伤分别为15例(3.7%)和7例(1.7%)。术后暂时性低钙血症单叶切除术后为2例0.8%(2/259),单叶切除+对侧结节切除术后2.3%(2/88),全切术后7例12.7%(7/55)。无永久性低钙血症出现。美容效果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评价为好或非常好的分别为322例(80.1%)和365例(90.8%)。术后随访12~60个月,平均随访28个月,复查良、恶性病人均无异常。结论:MIVAT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术式,同时可以加以拓展、改良,进一步地扩大其应用范围。MIVAT在美容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且未增加并发症和复发率。

    作者:王子璋;梁秦龙;冯海波;戚新春;南靖;李平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R-338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

    目的:观察过表达miR-338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化学合成miR-338寡聚核苷酸,并行测序确认。利用pcDNA6.2-GW/Em-GFP-miR 质粒构建miR-338真核表达载体。pcDNA6.2-GW/Em-GFP-miR-338质粒载体瞬时转染SMMC-7721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338的mRNA表达水平。高表达miR-338后,CCK-8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SMMC-7721细胞增殖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设计的miR-338序列与寡核苷酸测序结果比对,匹配程度达100%。pcD-NA6.2-GW/Em-GFP-miR-338质粒瞬转后人肝癌SMMC-7721细胞 miR -338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加(P<0.05)。miR-338过表达SMMC-7721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各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P<0.05);miR-338过表达细胞迁移速度降低。结论:上调的miR-338可抑制人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及迁移能力。

    作者:钱建升;窦建卫;李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长链非编码RN A与胆囊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近新发现的一组RNA,它的转录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缺少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无法编码蛋白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它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尤其是恶性肿瘤的形成与发展,与胆囊癌的发展也有密切关系。本文简要总结与胆囊癌有关系的lncRNA,包括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HOX转录反义RNA(HOX transcript antisence RNA,HOTAIR)、KIAA0125、结肠癌相关转录因子1(colon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1,CCAT1)、肿瘤低表达lncRNA(lncRNA-low expression in tumor,lncRNA-LET),为胆囊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与新治疗靶点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赵占学;李帅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循环microRNA在胃癌临床诊断及预后中的研究进展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约22个核苷酸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分子,通过与靶基因mRNA 3'-非编码区相互作用引起靶基因mRNA降解或翻译抑制,在转录后水平发挥着重要的调控功能。有关miR-NA在癌症中的功能已经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发现外周血等体液中存在miRNA,并且多种癌症患者的外周血miRNA表达谱发生特异性改变。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循环miRNA可作为一种新颖的分子标志物应用于癌症诊断和预后评估。本文针对循环miRNA在胃癌诊断、评估和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金亮亮;刘斌;苏勤军;马迎春;杨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FOLFIRI化疗后肠道黏膜功能变化分析

    目的:探讨直肠癌手术治疗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5-氟尿嘧啶+四氢叶酸钙+伊立替康)化疗对患者肠道黏膜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观察我院肿瘤科2011年9月至2013年8月收集的55例直肠癌术后发生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化疗方案前后肠道黏膜功能的变化情况,检测化疗前与化疗后不同时间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血浆D-乳酸、尿液中乳果糖/甘露醇(L/M)值、血浆内毒素值的水平。结果:55例患者血清白蛋白化疗前为(37.62±1.72)g/L、前白蛋白为(367.4±7.3)mg/L,均显著高于化疗后第1、3、7、9天(P<0.05),化疗后第9天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化疗后第7天有所升高(P<0.05)。化疗后第1、3、7、9天的血浆D-乳酸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P<0.05)。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第1、3、7、9天的L/M值表现为逐渐上升趋势,化疗后第9天的L/M值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前本组患者均无腹痛、腹泻发生,随着化疗时间的延长,化疗患者的腹痛、腹泻率逐渐增高,在化疗第7天达到高值(腹痛率87.27%、腹泻率34.55%),在化疗后第9天有所降低(腹痛率83.64%、腹泻率27.27%)。结论:直肠癌术后肝转移患者采用FOLFIRI方案治疗会引起肠道黏膜功能障碍,肠道通透性增加。

    作者:张浩中;熊启香;芦兰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p15和WIF-1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p15和WIF-1在人脑神经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3例神经胶质瘤和20例正常脑组织中p15和WIF-1蛋白的表达,结合病例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p15及WIF-1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脑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15及WIF-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神经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和瘤周脑水肿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和年龄不相关(P>0.05)。p15和WIF-1蛋白在神经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复发组与无复发组有明显差异(P<0.05)。p15与WIF-1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396,P<0.01)。结论:p15、WIF-1的表达与人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及进展相关;p15、WIF -1低表达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p15、WIF-1蛋白的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李旭祥;黄柳娜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NT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Hs578T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CNT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株Hs578T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稳定表达pEGFP-N1-CNTN1的Hs578T细胞系,采用MTT、流式细胞仪技术、平板克隆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检测pEGFP-N1-CNTN1对Hs578T细胞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及对照组相比,过表达CNTN1基因的Hs578T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P<0.05)。结论:CNTN1基因能够增强Hs578T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迁移及侵袭能力。

    作者:陈楠;贺赛;丁艳妮;宋张骏;韩丕华;杨晓民;王虎霞;刘华;袁权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miR-100抑制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

    目的:研究miR-100对肝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100在36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在肝癌细胞系中上调/下调miR-100的表达,检测其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及成瘤能力的影响。miRNA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miR-100下游靶基因。结果: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并且与肝癌的恶性程度与患者的预后相关。过表达miR-100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干扰miR-100促进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靶基因预测软件分析显示miR-100能够靶向IGF1R抑制该基因的表达。结论:miR-100在肝癌组织中低表达,能够抑制肝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并且与患者的预后相关,有望成为潜在的肝癌治疗的分子靶点。

    作者:张茜;李旭;徐瑞;郭亚焕;廖子君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哈尔滨地区HPV感染现状及年龄的分层分布

    目的:分析哈尔滨地区不同年龄段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17565例女性的宫颈脱落细胞进行HPV-DNA基因分型,分析各组HPV的总感染率和各亚型感染率及其年龄分布特点。结果:HPV总感染率为20.10%(3531/17565)。年龄分层显示,以16~20岁感染率(40.12%)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危型以HPV 16感染为主,低危型以HPV 11感染为主,中国人常见亚型以HPV53感染为主。3531例阳性标本中,单一感染率明显较多重感染率高(72.70% vs 27.30%,P<0.005)。HPV感染者中检出率较高的亚型为16型(23.53%),其次为58型(15.49%)、52型(13.34%)、33型(11.47%)、53型(9.40%)、51型(8.69%)。结论:哈尔滨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分布异质性,且感染年龄趋于年轻化。

    作者:于海聪;李佩玲;王红丽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S100 A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

    目的:探讨钙结合蛋白S100A6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生物学意义。方法:用组织微阵列技术构建包含51例胃癌、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的81点阵的石蜡组织芯片。免疫组化SP 法检测该芯片中S100A6蛋白的表达并测定其灰度值,分析其与胃癌的关系。结果:51例胃癌组织中,S100A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0.4%(41/51),平均灰度值为125.84±13.05;15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1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阳性率为20.0%(3/15),平均灰度值为115.86±3.00。胃癌组与正常胃黏膜组比较,P =0.001;胃癌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049;正常胃黏膜组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比较,P=0.14。S100A6蛋白的表达与年龄、性别及肿瘤组织分级、分期无明显关系。结论:S100A6蛋白与胃癌相关,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及发展有密切关系。

    作者:赵勇;王永恒;惠雅琳;李建辉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32例胃间质瘤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均在胃镜与腹腔镜联合下完成手术,其中胃局部切除29例,远端胃切除2例,近端胃切除1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5~120)ml、中位数42ml,手术时间为25~140min、中位数58min,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为38~79h,中位数53h,术后住院时间为5~12天,中位时间5.7天。32例患者除1例出现胆汁返流性胃炎和另1例左侧胸腔积液外,其余30例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术后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证实此组病例均为胃间质瘤,均达到R0切除,核分裂象为(3.6±0.5)个/50个高倍视野,其中极低危组3例,低危组22例,中危组5例,高危组2例。7例中高危胃间质瘤病人均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服药期间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2例患者短期随访1~31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其中2例高危患者分别随访30及26个月,均未出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胃间质瘤双镜联合技术的临床应用安全、有效,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辉;赵立志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CA153、CA125联合HER-2检测在乳腺癌各临床分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CA125与HER-2联合检测在不同病理分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检测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均有明确病理诊断的乳腺癌患者168例(按临床分期标准分Ⅰ-Ⅱ期86例、Ⅲ期50例、Ⅳ期32例),92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和66例健康女性间血清CA153、CA125和HER-2。分析其在不同临床分期乳腺癌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各临床分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CA153、CA125和HER-2水平随着分期的增加而增高,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A153、CA125及HER-2虽属于不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但与乳腺癌均具有相关性,在乳腺癌不同分期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三者联合检测诊断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南永刚;许建林;李楠;平焕霞;袁彬;施常备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ADAM17基因沉默对肝癌细胞HepG2的VEGFR2自分泌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ADAM17基因沉默对于肝癌细胞HepG2的VEGFR2自分泌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HepG2,采用siRNA的方法靶向沉默 HepG2的 ADAM17基因,用逆转录 PCR和实时定量PCR分析VEGFR2基因水平的变化,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观察VEGFR2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epG2的VEGFR2蛋白表达在ADAM17基因沉默后72小时受到明显抑制(P<0.05),但是在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ADAM17基因对于肝癌细胞HepG2的VEGFR2自分泌表达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干扰ADAM17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HepG2的VEGFR2的蛋白表达水平。ADAM17可以作为肝癌基因治疗的一个靶点。

    作者:刘永存;伍丽萍;李锋;王作仁 刊期: 2016年第19期

  • 非小细胞肺癌E GF R基因突变的表现及其与肿瘤标记物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基因突变位点状态,分析其与血清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TSGF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NSCLC患者组织标本中EGFR不同位点基因突变状态,分析基因突变率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和组织分型间的关系及NSCLC患者19、21突变位点与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TSGF的相关性。结果:240例标本突变135例,18号外显子突变2例(1.5%);19号外显子突变47例(34.8%);20号外显子突变7例(5.2%);21号外显子突变71例(52.6%);双突变8例(5.9%)。EGFR突变主要发生在19、21号外显子上,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与组织分型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P>0.05);21号外显子突变与组织分型、吸烟史、性别有关(P<0.05),与年龄无关(P>0.05)。EGFR突变组肿瘤标志物NSE、CEA、CYFRA21-1、TSGF的表达水平与未突变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21号外显子突变的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TSGF之间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的EGFR突变中19、21号外显子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这对于指导临床合理应用EGFR-TKIs药物治疗有重要的意义。而肿瘤标记物NSE、CEA、CYFRA21-1、TSGF在突变组与未突变组之间、19和21号外显子突变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血清肿瘤标记物可能不足以作为评估EGFR突变的指标。

    作者:王娜;郑清;孙成铭;刘杰;张贵丽;刘雪娜;刘日明;栾材富 刊期: 2016年第19期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现代肿瘤医学杂志

主管: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 陕西省抗癌协会 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陕西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