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铭华;蒋向荣;曾丰;林海艳;魏世金
目的观察改良的外周血干细胞深低温保存方法的效果.方法用右旋糖苷代替人血清白蛋白,与二甲基亚砜组成联合冷冻保护剂,复苏后加入10%体积的ACD-A抗凝剂.通过测定冻存前后总有核细胞数、CD 34+细胞数、CFU-GM、细胞活性率等评估该方法.结果所冻存的8例19次外周血干细胞,复苏后活细胞回收率达90.8%,有核细胞回收率达89.1%,CD34+细胞回收率达85.7%,输注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结论右旋糖苷能有效深低温保存外周血干细胞.
作者:姜侃;何吉;刘晋辉;朱发明;严力行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献血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佳筛查试验方法.方法对几种血清丙氧酸基转移酶定值样本、非定值样本、标准质控血清作速率法与赖氏法检验比较、使用酶标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比较、诊断试剂的比较.结果①速率法与赖氏法比较:在检验准确性方面,速率法较赖氏法的符合率要高约10个百分点;在检验精密度方面,速率法较赖氏法的变异系数(CV)要低约10个百分点.两组符合率t检验和两组精密度t检验显示,差异皆有非常显著性意义;②使用酶标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比较:均值(x)t检验和CVt检验显示,差异皆无显著性意义;③诊断试剂的比较:速率法试剂检验结果x方差分析显示,3种试剂(2种国产、1种进口试剂)之间,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CV方差分析显示,3种试剂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经q检验显示,国产试剂与进口试剂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3种赖氏法试剂检验结果x和CV方差分析显示,3种国产试剂之间,差异皆无显著性意义.微孔板速率法试剂与微孔板丙酮酸氧化酶法试剂在批内精密度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在与贝克曼试剂的相关性方面及对定值质控样品检测的准确性方面,微孔板速率法试剂优于微孔板丙酮酸氧化酶法试剂.结论对献血者血液ALT筛查应尽快淘汰赖氏法,改进丙酮酸氧化酶法,推广普及速率法,条件有限或检测样品数量较少的实验室应尽可能开展微孔板速率法和微孔板丙酮酸氧化酶法.
作者:邢文革;马嵘;郑怀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60Co辐照血淋巴细胞、粒细胞与单核细胞细胞Bcl-2与Bax凋亡基因蛋白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结果经不同剂量60Co辐照的离体全血淋巴、单核与粒细胞Bcl-2凋亡基因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并随着60Co辐照剂量的逐渐增加Bcl-2凋亡基因蛋白表达下降也逐渐明显.对淋巴细胞Bax凋亡基因蛋白表达除35Gy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P<0.01)外,其他剂量组未呈显著性(P>0.05);单核细胞Bax凋亡基因蛋白表达除30Gy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未呈显著性(P>0.05)外,其他剂量组均呈显著性(P<0.01);粒细胞Bax凋亡基因蛋白表达未呈显著性(P>0.05).淋巴细胞与粒细胞经60Co辐照后的Bcl-2/Bax的比值不同程度的下降(P<0.01),尤其是淋巴细胞下降更为明显;单核细胞比值无改变(P>0.05).结论15-35Gy60Co辐照可促使离体全血淋巴细胞与粒细胞凋亡,并且可应用Bcl-2/Bax比值作为判断离体全血淋巴细胞经60Co辐照后是否灭活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李志强;胡来光;徐文皓;乐嘉宜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比较仪器法和人工法检测FⅧ:C的差异方法采用TECO血凝仪和人工一期法随机对正常参比血浆及76袋冷沉淀和新鲜冰冻血浆进行FⅧ:C检测并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测定FⅧ:C含量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但两者间CV分别为4.8%和14.1%结论仪器法操作简便,能自动制作标准曲线,标定准确,有更高的精密度和重复性;而人工一期法易受外界温度,手工操作、计算与制图,肉眼判断等人工因素的影响,随机误差相对增加,准确度相应下降.
作者:陈丽萍;卢梅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低温乙醇分离法是十九世纪40年代创建的一种血浆蛋白分离纯化的生化技术[1],乙醇作为一种蛋白沉淀剂,具有许多优点:介电常数低、与水易混溶、在正常环境和工作条件下无易爆性、低分子量、化学上的相对惰性、低毒、价廉、易得和抑菌作用.至今,大规模血浆蛋白分离仍基本采用低温乙醇分离法.乙醇作为低温蛋白分离法中的主要物料,用量非常大,对它的质量控制不好,关系到制品的质量,可能表现在制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澄明度、收率等方面.笔者就曾遇到的乙醇质控问题,提出来与同道探讨.
作者:周仁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国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分子结构.方法对40人份的维吾尔族人群随机供者血样进行DNA抽提,并进行FUT2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共发现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有357、385、428、7394处位置上存在突变,它们的基因频率别为:357T=71.25%,357C=28.75%,385A=77.50%,385T=22.50%,428G=70%,428A=30%,739G=72.50%,739A=27.50%.结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的FUT2基因结构的特点提示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与台湾地区中国人和白种人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亲缘关系.
作者:魏天莉;苏宇清;吴国光;程良红;李大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15岁.口周、指(趾)等处黑斑14年,反复上腹闷痛、腹胀伴呕吐4个月,于1988年8月在当地医院做横结肠息肉切除术,未输血.2002年12月30日又以上腹部闷痛、腹胀、呕吐住入本院.T 37℃,P68次/min,R20次/min,BP 98/60mmHg,Hb 68g/L,口唇及其周围多个大小不等黑斑.经胃镜检查示:胃及十二脂肠多发息肉,入院诊断为黑斑-息肉综合征.2003年元月1日申请输血,经卡式血型鉴定:O型Rh(D)阳性,取同型血用聚凝胺介质交叉配血,主侧似弱凝集,置37℃水浴箱孵育3min后目测无凝集,血液出库.患者输完红细胞1U后,出现胸闷,发热,T38℃,小腿酸胀,乏力,排酱油色尿液2次,总量约1100ml,BP120/80mmHg.
作者:张铭华;蒋向荣;曾丰;林海艳;魏世金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为了减少血液报废,对街头流动采血点用干化学试纸条法,快速初筛无偿献血者ALT.笔者对2002年度流动采血点献血者ALT统计分析发现,无偿献血者ALT的不合格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邢培清;刘玉振;李伍升;司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病例介绍献血者:女,19岁,学生.经健康咨询、体检、初筛合格后初次献血.献血前较紧张,在准备采血的过程中不断与她交谈,试图缓解她的情绪.进针顺利,血流速度正常,采血量约80ml后血流速度减缓,即给她口服葡萄糖水,嘱其深呼吸,放松.采血约100ml时,该献血者出现副反应,面色苍白,出冷汗,上肢僵硬,遂立即拔针,按压针眼,让其平卧,继续口服葡萄糖水,此时献血者开始出现双上肢指端痉挛,呼吸急促,但神志清楚.测心率83次/min,BP:12.7/8.66kpa,无四肢痉挛,肌肉抽痛,无单侧肢体无力,无意识障碍,既往无癫痫病史.按常规献血反应处理7~8min后,出冷汗得到改善,但仍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双上肢指端痉挛,故排除低血糖反应、癫痫、低血钙、颅脑占位性病变.了解献血者曾有一次考试中出现类似症状,故考虑为献血紧张诱发歇斯底里发作.及时采取减少环境刺激、心理疏导等护理,约10min后呼吸平稳、脸色恢复正常.同时笔者予以有规律的指端按摩、诱导和暗示等,约25~30min指端痉挛完全消除.综上述,以情绪紧张为诱因,出现躯体功能障碍,有既往史,无其它器质性病变,且经诱导暗示等护理后症状消除,故确诊为歇斯底里发作.
作者:林燕;林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寻找mPEG-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的适温度,及如何在37℃条件下保持修饰物的稳定.方法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用终浓度为12mmol/L的mPEG-BTC在pH7.4的PBS中对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进行修饰.结果4~25℃mPEG-BTC对淋巴细胞有良好的修饰效果,可完全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A2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反应;在30℃及37℃条件下不利于修饰;在22℃条件下经mPEG-BTC修饰后的淋巴细胞在37℃条件下72h内可以完全阻断HLA-A2抗原与其抗体的反应.结论在室温下经mPEG-BTC修饰的淋巴细胞可以在37℃中保持稳定.
作者:张印则;赵锋;单小燕;李伟;兰炯采;章扬培;张志欣 刊期: 2004年第05期
脂肪血血浆一般不会损害受血者的健康,但重度脂肪血可引起受血者出现过敏反应、发热和脂肪栓塞等输血反应.笔者对杭州市区2002年11月~2003年4月,参加无偿献血的健康公民的血液做了重度脂肪血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金志坚;陈铭娟;姜淑美;阮争平;孟忠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溶血对干化学试纸条法以及赖氏法检测ALT的影响.方法采用ALT临界值系列溶血标本进行实验.结果溶血对干化学试纸条法检测ALT呈负相关,1%红细胞溶血导致ALT值的下降率为7.9%.而溶血对赖氏法检测ALT呈正相关,1%红细胞溶血导致ALT值的上升率为26.2%.结论溶血对干化学法和赖氏法检测ALT都有影响.
作者:赵红胜;刘玉振;方建华;温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联合淋巴细胞去除术(Lymphoplasma Exchange)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应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取血浆置换淋巴细胞去除程序治疗30例重症SLE,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及部分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30例重症SLE经过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治疗后28例病情明显好转.结论应用血浆淋巴细胞去除术是治疗重症SLE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忠仁;高克明;龚菊芳;郁建江;徐昕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临床上大出血病人常因体内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在止血过程中被大量消耗,及输注大量保存期长(>20d)的血液,而使术中或术后出现不明原因的手术创面或伤口渗血不止.笔者近期曾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建伟;蒋雅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1凉山州中心血站成分输血概况凉山州中心血站地处西部边远少数民族地区,1987年开始制备血液成分制品,至今已有17年,成分制品由初期的全血、血浆、浓缩红细胞3种,增至现有的10多种,成分输血率由1987年的2.1%,逐年上升,2003年成分输血率达到67.6%(表1).
作者:吴明瞬 刊期: 2004年第05期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是一种获得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是由于红细胞(RBC)膜获得性缺陷,对激活的补体异常敏感引起的慢性血管内溶血.由于异常克隆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与正常造血干细胞并存且两者比例不同,异常克隆缺陷程度不同,致PNH RBC并非为性质均一的细胞群体[1](表1),所以临床表现变化多端,以与睡眠有关的、间歇发作性血红蛋白尿为特征,可伴有全血细胞减少和反复血栓形成.
作者:王同显;田兆嵩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无偿献血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如何保证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让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更大作用,成为临床血液供应和输血安全的重要任务,为确保血液安全,建立一支固定的献血者队伍,各地血站想方设法加大宣传.2001年本站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献血者保健中心,对献血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免费健康体检.该项工作开展3年多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受到了献血者及其家属的好评,成为连接血站和献血者的一条情感纽带,开辟了无偿献血宣传的新途径,有效地促进了本市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建立一支固定献血者队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仅就此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刘巧;吕运来;郭建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患者由于多次输血而产生不规则抗体的现象在临床上时有发生,在盐水介质的凝集试验中,凝集M+红细胞的抗-M绝大多数为IgM性质的抗体,而IgG型抗-M引起盐水介质配血不合鲜见报道.笔者在工作中发现1例由输血免疫产生IgG型抗-M,盐水介质的凝集效价为32,报告如下.
作者:李莉华;马印图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目的解决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节约Rh阴性红细胞.方法①将A、B型含有抗-D的2种血浆混合,经过稀释中和后的血浆完全抗体效价下降到只有2;②采用D抗原位点结合被完全封闭的相应ABO血型Rh(D)阳性红细胞,吸收中和后的抗-A、抗-B.结果既吸收了抗-A、抗-B,又未使抗-D效价降低,检测效价及特异性符合Rh抗-D试剂血清要求.结论采用中和后再吸收的方法,解决了人源Rh试剂血清制备困难,可节约大量Rh阴性红细胞.
作者:肖瑞卿;林武存;曾杰;许聃;赵树铭 刊期: 2004年第05期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对采供血机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也全方位地反映了采供血机构整体管理水平.虽然目前国家对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尚无规范性标准,但其归档范围随着对档案价值认识的提高,也在逐渐扩大.现将几年来本站对档案管理中归档范围的确定与同道共同研讨.
作者:赵林;郑克芬;吴振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