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福昌
人红细胞中的Hb占全血蛋白质含量的80%,无抗原性,其中珠蛋白(globin)分子量为64kD,符合代血浆的条件,但它在pH 6.7会发生沉淀,必须经改进才能符合人体的生理要求.笔者创造了降低等电点和控制分子量的方法,初步对珠蛋白经过交链和纯化从而控制其分子量在90~130kD制成了珠蛋白代血浆.现简单介绍于下.
作者:陈正秋;范启修;王守铭;商介寿;郭志鸿;邢凤楼;陈全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友病甲是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之一,患者终生需要输血或输注凝血因子Ⅷ(FⅧ)以预防和治疗出血.国外报道丙型肝炎病毒(HCV)是血液传播肝炎的主要原因[1],血友病患者常伴有HCV和艾滋病病毒(HIV)合并感染[2].目前国内这方面的报道甚少,为了解血友病甲患者输血后HCV和HIV感染情况,为预防输血后肝炎和艾滋病的发生提供数据,笔者对1996年以来确诊的血友病甲患者进行了抗-HCV 、ALT和抗-HIV检测,并与1995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3],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培芳;张志传;张心声;颜新;申法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各类输血反应进行调查研究,同时建立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检查新技术,以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方法对上海地区13家医院的30776名输血病人进行调查,并应用改良Polybrene、简易致敏红细胞血小板血清学试验 (SEPSA)等新技术,进行同种特异性抗体的筛选、鉴定及交叉配型试验.结果发生各类输血反应508例(1.65%),其中检出引起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同种抗体64例(12.6%), 抗体特异性分别为血小板抗体(包括HLA)51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13例;各项新技术的应用对预防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 (χ2>3.84,P<0.05).结论使用研究建立的输血前免疫血液学新技术能有效地诊断、预防和治疗免疫性输血反应的发生,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作者:刘达庄;朱俊;朱自严;沈伟;王健莲;向东;张雄民;陈和平;陆震宇;郭忠慧;李志强;金麒英;方勇;姚顶根;胡宁克;邹纬;鲍聿炜;马淑芬;刘宇宁;李海伦;孙伟文;马惠荣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恶性肿瘤患者输血有其特殊性.随着大剂量化疗、放疗和干细胞移植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推广应用,肿瘤患者的成分输血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细胞因子支持疗法以及输血与肿瘤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者:于新发;田兆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有机磷中毒患者,胆碱酯酶(CHE)活性下降[1],临床上常输注全血提高CHE活性[2]并除去有毒物质.笔者对经光照处理的血液与未处理血液各期CHE活性做了比较,报告如下.
作者:刘芹;王利民;李翠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HIV抗体检测对艾滋病/HIV感染的诊断目前仍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过去的经验证明,由于试剂的质量(包括敏感性与特异性等)问题,可以造成对艾滋病/HIV感染的漏诊或错判.虽然我国卫生部对市售HIV诊断试剂有严格要求,并必须批批检定合格[1,2],但由于多种原因,各厂家的试剂质量仍可能出现较大差异.因此,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艾滋病参比室近几年来一直要求对市售HIV抗体诊断试剂每年进行考核评估.1999年我室受卫生部艾滋病参比室委托,对8个指定的生产厂家艾滋病诊断试剂质量进行考核评估,现将结果报告于下.
作者:季阳;贾桂芳;周琼秀;何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对比研究体外采集洗涤对血小板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经典玻球法、经典比浊法及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单个供者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采集前后及相互间血小板的有关形态学指标、粘附聚集性、血小板活化依赖性颗粒外膜蛋白(GMP-140)及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的表达.结果两组制品的血小板PDW、PCT、MPV均比采集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血小板的粘附聚集率、CD62p+及CD41a+CD62p+阳性表达率采集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制品的血小板CD41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采集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小板在体外的采集过程中可能受到轻微激活损伤;采用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和洗涤血小板质量可靠、临床适用性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1a+、CD62p+,评价体外血小板功能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江朝富;崔徐江;汪传喜;梁华钦;胡巧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卫生部制定了<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并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笔者将在临床输血治疗中的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作者:张国珍;伍光明;黄尤奎;李青;詹廷西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梅毒是以皮肤粘膜为主要损害,并波及全身各系统的慢性隐匿的性传播疾病.其经血传播为重要的感染途径之一,继1998年10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以来,医疗用血均为无偿献血者提供,为预防和控制梅毒传播,笔者对成都地区56719名无偿献血者进行了梅毒感染状况的监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宿兰;汪仲铭;扶平;万素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例简介产妇,29岁,汉族,无输血史,孕3产2.第1胎人工流产,第2胎产后因新生儿黄疸死亡,2年后再孕(第3胎).孕20周来本站作血型血清学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Ccdee),IgG抗-D效价为16.此后持续在本站追踪检测效价,孕34周时,IgG抗-D效价为128,去天津某医院行剖腹产.从产妇在该医院的病例资料得知,新生儿产后6h内出现黄疸,当天取新生儿血样检测血型为A,Rh0(D)阳性,系抗-D引致的新生儿溶血病;立即进行换血治疗[Rh0(D)、A型血400ml],并辅以光疗(换血后Hb 130g/L),10d后出院回本市.患儿出生后37d,因贫血(Hb 70g/L)住进本市某医院.本站对患儿血样本进行检查,血型为A,Rh0(D)阴性,DAT阴性,IgG抗-D效价为16.间隔1周,2次输注Rh0(D)阴性血,纠正贫血,症状得以控制.生后4个月随访,婴儿体格发育均正常.
作者:孙国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历简介患者,女,14岁,因特发性脊柱侧凸一年半,渐重,于2001年2月1日入院.既往有哮喘史,对多种食物、青霉素过敏,无输血史.2月7日手术,术前Hb 132g/L,WBC 5.94×109/L,Plt 155×109 /L,肝肾功能正常,申请全血800ml.用BioVue卡(美国ORTHO)做交叉配血,主、次侧无凝集.患者术中出血1200ml,当输血约600ml时,患者表现出心率加快,高达147次/min,血压下降至9.3/6kPa,全身出现荨麻疹,气通压增高,血氧分压大于98%,体温36.6℃诊断为过敏性休克.立即给予琥珀酸氢化考的松(300mg入500ml液体输入)、多巴胺(2.5μg*kg-1min-1)治疗,并补充生理盐水3500ml.
作者:孙京林;白连钧;宗秋环;韩俊峰;白静;陈嘉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某些疾病过程中,出现ABO血型系统中的A或B抗原暂时丢失的现象,国内外时有报道,Rh系统抗原暂时丢失甚少见.笔者遇见1例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患儿因食蚕豆导致急性溶血(俗称蚕豆黄),其RhD抗原发生一过性丢失,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紫珍;朱晓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用抗-HCV EIA试剂进行血液筛查是防止输血传播HCV的一个有效手段.由于目前抗-HCV EIA试剂采用的包被抗原还存在组成、长短、合成方式的不同[1,2],加之生产工艺、保存、运输各环节的差异对试剂质量的影响,使血站使用的抗-HCV EIA试剂的质量不尽相同.对抗-HCV EIA试剂的评价,国际上通常采用美国Boston Bitedia公司的BBI PHV 102和PHV 202分析盘对抗-HCV试剂进行评估.
作者:邱艳;叶建伟;郑静;马国栋;高波;郑志伟;仝文斌;徐晓英;吴小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无偿献血者,女,23岁,无输血史.在对其血型定型时,发现正反定型不符,逐作如下血清学检查.1 血型血清学检查1.1 血型鉴定正定其红细胞与抗-A和抗-A、B标准血清凝集(均为4+)与抗-B不凝集、红细胞血型为A型;反定其血清可凝集A、B、O型标准红细胞(分别为2+、4+、2+),自身不凝集;判断该血清中可能有ABO以外的抗体.
作者:王民权;陈月;邱淑业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尿毒症患者发生重度贫血后,有时需输血治疗.现报告不完全弱D型尿毒症患者输注上万毫升血液后产生Rh抗-D 1例.
作者:林园;祝英华;张丽萍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HLA-B27检测技术.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LA-B27抗原,并将结果与基因定型法比较,74例临床样本分别用FCM法、PCR-ASP基因定型法检测HLA-B27抗原和基因.结果 FCM法有22例HLA-B27阳性,52例阴性,与PCR-ASP法结果比较,阳性符合率88%,阴性符合率100%,总观察一致率95.9%,二种检测方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可以认为,FCM法检测HLA-B27具有快速灵敏、多参数检测等优点,针对不同的样本来源和临床要求,与PCR-ASP法配合使用,能在临床强直性脊椎炎等疾病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许先国;洪小珍;何吉;金蕾;傅启华;严力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笔者在一次全德会议上提出,当Rh定型血清学反应出现矛盾或不确定的结果时,必须进一步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Legler et al, 2000).在过去两年里发现了约60个RHD等位基因,可以预料RHD基因存在许多突变,这些突变均有可能导致不正确的基因分型结果,从而导致不合适的临床指导.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抗-Lea、抗-Leb、抗-Lex、抗-Led和抗-Lec5种抗体分别于1946,1948,1949,1970和1977年见于报道[1].而抗-Lec、抗-Led及抗-Lex国内尚未见报道.笔者从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中检出1例不规则抗体,其特异性与国外报道的抗Lex抗体相一致[1~3],报道如下.
作者:张雄民;向东;刘达庄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灭活淋巴细胞剂量的γ射线辐照对血液质量造成的影响.方法用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找出能灭活淋巴细胞的小剂量,以此剂量辐照,对辐照前后的标本作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用血细胞计数仪对辐照前后血标本作RBC、Hct、MCV、Plt、MPV检测;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辐照前后血清中K+、Na+、Cl-、Ca2+浓度的变化;用瑞氏染色法观察辐照前后RBC及Plt的形态变化;用CD41a、CD62p标记辐照前后血小板标本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阳性率.结果辐照前后标本RBC、Hct、MCV、Plt、MPV无变化;RBC、Plt形态无改变;K+、Na+、Cl-、Ca2+浓度无变化;CD41a、CD62p阳性率无变化.结论血液成分经35Gy γ射线辐照后,淋巴细胞被灭活,而RBC、Plt的数目、形态及其功能都不受影响.
作者:梁华钦;邓晶;田兆嵩;汪传喜;江朝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积极推广成分输血,笔者观察了110例子宫肌瘤患者不同输血方案输血前后红细胞相关参数的变化,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10名子宫肌瘤患者均为1997年1月~1998年12月在本院妇产科住院接受输血、手术的患者,年龄38~54岁.根据输血量、输血种类分成输注全血组(Ⅰ组,56例),输注添加剂红细胞组(Ⅱ组,54例),两组用血总量分别是39420ml和39390ml;根据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又进一步分成轻度贫血组(Hb≥90 g/L)和中、重度贫血组(Hb<90 g/L),Ⅰ组分别为19例和37例;Ⅱ组分别为18和36例.
作者:申晓环;李春霞;孙列阳;王秀燕;迟宝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