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霞;黄瑛
孕妇,30岁,孕13+1周,孕2产I,夫妻双方身体健康,无畸形儿生产史、无家族性遗传病史及早孕期放射线接触史,未接受血清弓形虫、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检测.超声测量孕周14周.二维超声:胎儿颅骨环、腹壁完整,胃泡、双肾、膀胱、脊柱可显示,四腔心及左、右心室流出道可显示,主动脉、肺动脉可显示,心室及室间隔、房室瓣可见多个强回声斑.经阴道三维超声:胎儿双上肢肱骨可显示,肘关节以下结构缺失;双下肢可见少许残端低回声,未显示下肢肢体结构.超声提示:胎儿双上肢远端缺失(肘关节以下结构缺失);胎儿双下肢肢体缺失;胎儿心室及室间隔多个强回声斑(图1).超声检查后孕妇选择引产.引产后胎儿标本证实超声所见(图2).
作者:路小军;杨小红;陈欣林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孕20~34周正常胎儿各孕周心脏房室瓣口、大动脉瓣口、胎儿静脉系统及重要生理通道的血流峰值速度随孕龄增长的变化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529名孕龄20~34周的正常单胎胎儿超声心动图资料,应用回归分析检测各参数与孕龄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胎儿二尖瓣口和三尖瓣口舒张早期E峰、舒张晚期A峰和E峰/A峰,主动脉瓣口和肺动脉瓣口收缩期峰值流速,主动脉弓横弓部和动脉导管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峰值流速,肺静脉左心房开口处收缩期S峰、舒张期D峰和心房收缩期A峰均随孕周增加略有增加;下腔静脉收缩期S峰、舒张期D峰及心房收缩期A峰无明显变化.上述胎儿血流动力学参数均与孕周存在相关关系(P均<0.05).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技术可评价心脏血流动力学状态,为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提供指导.
作者:谷孝艳;何怡华;张烨;韩建成;陈娇阳;苟中山;李治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采 用256层MSCTA观察肾癌患者肾动脉解剖及肿瘤供血动脉情况,为肾癌患者术前评估提供影像学信息.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肾癌患者(肾癌组)及300例非肾癌患者(对照组)肾动脉CTA资料,采用VR及MPR技术重建肾动脉图像,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形态改变、肿瘤与肾动脉空间解剖关系及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情况;比较肾癌组及对照组肾动脉解剖及变异差异.结果 肾癌组肿瘤位于左肾者31例、位于右肾者24例、双肾癌1例,肿瘤大径(5.86±2.48) cm;肾动脉主干及分支、肾盂、肾静脉呈各种受压、受侵改变;患侧肾动脉直径分别为左侧(7.14±0.72)mm、右侧(7.04±0.70)mm,较对照组[左侧:(5.98±0.58)mm,右侧:(5.92±0.54)]明显增粗(P<0.05);共发现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27支,分别来自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膈下动脉、肾包膜动脉、肝动脉、腰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肾癌组肾动脉变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64%(25/56) vs 41.67%(125/300),P>0.05).结论 肾癌患者肿瘤供血动脉形态表现复杂,肿瘤肾外迷走供血动脉来源多样,256层MSCTA可对其准确评估.
作者:牟焕晨;杨絮;张武;刘健;徐鹏;许传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预测21-三体胎儿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产前诊断发现的32胎鼻骨发育异常胎儿,孕11~32周.将32胎鼻骨异常胎儿分为两组,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21胎)和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即同时合并其他系统异常,11胎).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两组间21-三体的发生率.结果 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21胎染色体结果均正常;非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组11胎中6胎染色体正常,5胎21-三体胎儿,二者21-三体胎儿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鼻骨发育异常、且同时合并其他系统异常的胎儿为21-三体的风险较高;而孤立性鼻骨发育异常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较小.
作者:刘彦英;陈青;赵晓虹;吴丽桑;许少兰;丛淑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38岁,2013年11月3日因外阴局部皮肤擦伤2h就诊,体格检查:左侧阴囊皮肤可见局部破损,右侧阴囊皮肤未见异常,双侧阴囊未见肿大,触诊双侧睾丸大小一致.超声:左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右侧睾丸近中极见0.7cm×0.6cm低回声团,边界尚清晰,内部回声均匀(图1A),CDFI显示该低回声团内血流信号丰富,近乎均由纡曲扩张的血管组成,PWD显示位于肿块两端的供应动脉的动脉频谱(图1B)和引流静脉的静脉频谱(图1C),肿块内血管频谱显示收缩期峰值速度为9.12 cm/s,舒张末期速度为5.83 cm/s,阻力指数为0.36(图1D).由于睾丸对射线敏感,患者拒绝DSA和CTA扫描,于半年后对该患者进行超声随访复查,声像图表现未见明显变化,结合病史和超声诊断为睾丸内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
作者:徐盼;袁新春;周爱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影响经阴道超声(TVS)诊断早期异位妊娠(EP)准确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5600例停经4~6周患者中205例疑似EP的声像图,并与腹腔镜结果对照.结果 TVS诊断早期EP准确率为68.86%(115/167);妊娠位置不确定(PUL)发生率38.54%(79/205);早期妊娠无明显临床症状比例为53.66%(110/205);未破裂型EP包块中输卵管环型居多(110/155,70.97%);年资短的医师较年资长的医师易发生误诊(P<0.05).结论 影响TVS诊断早期EP的主要因素为PUL的存在、缺乏临床症状、未破裂EP超声图像不典型及超声医师的经验和技能.
作者:梁星新;王保钢;马钢;孟祥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35岁,来我院健康体检.超声检查:左肾上腺区见一约2.6 cm×2.1 cm类圆形等回声结节(与脾回声一致),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回声均匀(图1),似与脾相连.超声提示:左肾上腺区实性结节,建议进一步检查除外左肾上腺瘤.随后患者就诊于外院,经CT诊断为左肾上腺瘤,并接受腹腔镜切除术.术后病理:脾脏组织,符合副脾.讨论 副脾一般无任何临床症状,多为健康体检时超声检查发现.副脾通常位于脾门或脾下极,位于脾上极者极为少见,副脾大小不等,大径多为0.5~2.0 cm,少见>2.5 cm者.
作者:侯卫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灰阶谐波CEUS评价斑块内新生血管与常规超声显示斑块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共113个斑块,根据回声特征及形态学分为均质、非均质及溃疡型斑块,均质斑块又分为低回声、等回声及强回声斑块.分析斑块回声特征与造影增强模式特点.结果 CEUS显示低回声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明显高于等回声(x2 =10.64,P=0.001)、强回声(x2=18.62,P<0.001)及溃疡型斑块(x2=7.38,P=0.007);但低回声与非均质斑块新生血管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20,P=0.138).增强的64个斑块中,46个(46/64,71.88%)斑块表现为由管壁外膜向斑块内增强,其中44个弥漫性增强,2个为束状增强;18个(18/64,28.13%)斑块表现为由管腔向斑块内蔓延的稀疏增强.各类型斑块间CEUS增强模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可提供更多有关于斑块内新生血管的信息,有助于进一步判断斑块稳定性.
作者:杨璐;王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女,49岁,18个月前体检发现食管下段肿物,无异常临床表现.6个月前出现进食哽噎感,伴恶心、呕吐、反酸,呕吐物为胃内容物,进食后明显,无血性及酸臭味.偶有胸闷、胸痛,疼痛沿肋间隙放射,呈刺痛.超声:距门齿35 cm处见食管隆起,表面光滑,病变起源于固有肌层,横截面约2.8 cm×2.0 cm,呈低回声,管腔扩张可.上消化道造影:食管下端见一长约2.5 cm光滑的类圆形充盈缺损,局部黏膜未见破坏,局部食管腔变窄,钡剂通过欠顺畅(图1).CT:后纵隔右心房水平食管左侧壁见一囊性占位性病变,约2.8 cm×4.0 cm,边界清晰,密度均匀,CT值为40 HU,增强未见明显强化,相应水平食管腔受压变窄(图2).诊断:食管占位,考虑食管囊肿.术中见:后纵隔一约2.8 cm×4.0 cm×2.0 cm囊性肿块,包膜完整,肿块同食管肌层、黏膜粘连紧密.切断下肺韧带,打开纵隔胸膜,钝锐性结合分离肿瘤,完整切除.病理:肿物囊壁被覆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考虑为支气管源性囊肿(图3).
作者:张雪萍;程敬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0T MR多期动态增强(MDCE-MRI)所获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对肝脏占位性病变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所有病变均于手术或穿刺活检前采用3.0T MR扫描仪行MDCE扫描,测量病变的平均强化时间(MET)、正性增强积分(PEI)、大上升斜率(MSI)、大下降斜率(MSD)及强化曲线类型.先比较各参数在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异,然后比较各参数在各种病变间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值对肝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并采用Logisti回归分析计算回归方程,得出鉴别诊断的临界点.结果 肝脏良、恶性肿瘤MET、PEI、MSI及强化曲线类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管瘤与肝癌、胆管细胞癌、转移瘤PEI、MS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移瘤与肝癌、血管瘤MS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ET、PEI、MSI参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0.72、0.80;各参数诊断的特异度均为77.0%,敏感度分别为58.8%、70.6%、82.4%;经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P=1/(1+e0.008X1 +0.007X2-.707),取约登指数大点作为诊断点,即0.2946.结论 MDCE-MRI的强化曲线类型及量化参数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静静;石祥龙;华辉;纪清连;李颖端;司友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骨损伤状态下腘肌及腘肌腱(PMT)损伤后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或手术证实的33例PMT损伤患者,对全部病例均行膝关节外旋15°MR检查,28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将不同程度骨损伤时PMT的表现分为4型,观察其MRI表现.结果 Ⅰ型单纯腘肌、腘肌腱损伤(不伴有膝关节骨质异常)10例,3例MRI显示单纯性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7例为PMT内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伴PMT部分撕裂.Ⅱ型PMT损伤伴腓骨近端骨折4例,MRI显示为PMT内部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2例显示腘肌斜行撕裂,2例PMT多发撕裂.Ⅲ型PMT损伤伴胫骨近端骨折12例,1例为单纯性T2WI高信号改变,11例显示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Ⅳ型PMT损伤伴胫腓骨近端多发骨折7例,7例均显示PMT内T2WI高信号改变,同时伴PMT多节段撕裂.结论 PMT损伤的MRI影像特征表现为T2WI不均一高信号改变,同时多伴PMT撕裂.
作者:王磊;李琦;王丰哲;滕翀;么旺;姜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女,40岁,因“发现左上腹肿物1个月”就诊.体格检查:左上腹触及实性肿物,可活动.超声检查:左肾下极见12.3 cm×10.3 cm×5.7 cm囊实混合性肿物,边界清,形态不规则,呈哑铃状,向肾外突出,内呈囊实混合回声,实性部分呈不均质低回声,囊性部分内伴细小点状回声(图1A);CDFI于实性部分可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提示左肾下极肿物.行左肾根治性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肾下极,与周围组织分界尚清.病理检查:切面见肿物10.0 cm×8.0 cm,灰白质脆,无包膜.镜下见肿瘤细胞呈不规则腺样、筛样或梭形束状排列.免疫组化:CE(+),CD 99(-),EMA(+),WTI(-),Vim(+).病理诊断:肾黏液样小管状和梭形细胞癌(mucinous tubular and spindle cell carcinoma,MTSCC).
作者:刘丽霞;黄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3.0T MRI及能谱CT在食管癌术前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3例食管癌患者于术前行3.0T MR及能谱CT检查.MR行常规平扫(T2W、T2W脂肪抑制)、DWI及屏气快速三维扰相梯度回波(LAVA-Flex)平扫+三期增强扫描.CT行常规平扫及能谱模式动、静脉期增强扫描.2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双盲法对CT及MRI图像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对照分析T、N分期的结果.结果 MRI和能谱CT诊断T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8.42%(13/19)、85.71%(12/14)和78.95%(15/19)、42.86%(6/14).MRI和能谱CT诊断N分期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13/15)、55.56%(10/18)和93.33%(14/15)、61.11%(11/18).对于识别T3及T4期肿瘤,MRI的准确率(12/14,85.71%)明显高于CT(5/14,35.71%,P=0.02),而二者判断食管癌术前N分期的整体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RI:54.55%(18/33);CT:57.58%(19/33),P=1.00].结论 3.0T MRI对食管管壁分层结构的显示优于能谱CT,而能谱CT判断N分期准确率有优势,二者结合有助更准确地判断食管癌术前T、N分期.
作者:黄一凡;方昕;董江宁;钱立庭;韦超;韦树华;张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观察婴幼儿期斯特奇-韦伯综合征(SWS)脑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CT平扫和MR平扫加增强扫描的7例婴幼儿期SW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单侧病变6例,双侧1例,累及单个或多个脑叶.CT主要表现为受累脑实质密度增高,夹杂磨砂状钙化灶.MR平扫病变区T1WI呈等或稍高信号,T2WI和FLAIR呈低信号,FLAIR脑回边缘可见线状高信号,增强后脑膜明显强化,且T2 FLAIR增强图像显示病灶效果优于T1WI.结论 婴幼儿期SWS脑部MRI表现有特征性,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孙洁;干芸根;徐守军;孙龙伟;曹卫国;周洋;叶文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患者男,62岁,因胸闷来院就诊.查体:发育正常,无紫绀,心界正常,心率71次/分,心律不齐,心脏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动态心电图: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无先天性心脏病家族史.CT冠状动脉成像:舒张期轴位图像示二尖瓣被纤维膜性结构分成两个大小不等的瓣口(图1A);MPR示平行于室间隔左心室长轴面(两腔心)呈双“V”型血流征,在左心室二尖瓣环短轴面呈二尖瓣双孔样改变(图1B);CT虚拟内镜伪彩图示二尖瓣两个瓣孔口呈独立的椭圆形,左右并列(图1C);左、右冠状动脉未见有意义狭窄,未见其他心血管畸形.CT诊断为先天性单纯双孔二尖瓣(double orifice mitral valve,DOMV)畸形.超声心动图检查:在二尖瓣口水平左心室短轴切面示二尖瓣口呈分离的两个大小不一致的椭圆形瓣口,呈“眼镜样”双孔改变(图2),二尖瓣开放及关闭尚可,未见跨瓣血流速度显著增快,超声诊断为DOMV畸形.
作者:安攀;杨志强;王照谦;贾崇富;刘欣;李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CEUS时间-强度曲线(TIC)定量参数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获病理诊断的43例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的CEUS检查图像,并对其动态图像进行TIC定量分析,得出峰值强度(IMAX)、到达时间(AT)、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结果 16例神经内分泌肿瘤与周围胰腺比较,各项定量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中12例呈高及等增强型神经内分泌肿瘤IMAX与周围胰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6.38±60.35)% vs 100%,P=0.02)].27例胰腺癌TIC参数与周围胰腺比较:胰腺癌IMAX小于周围胰腺[(59.12±26.17)% vs 100%,P<0.01],AT大于周围胰腺[(14.50±6.83)s vs (11.87±4.51)s,P=0.01],mTT小于周围胰腺[33.30(26.00~73.70)s vs 45.00(35.00~150.10)s,P=0.11).神经内分泌肿瘤与胰腺癌比较;神经内分泌肿瘤IMAX大于胰腺癌,TTP小于胰腺癌,mTT大于胰腺癌(P均<0.05).以IMAX≥97.05%诊断神经内分泌肿瘤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05% (37/43)、75.00%(12/16)、92.60%(25/27)、85.71%(12/14)、86.20%(25/29).联合TTP≤7.70 s、mTT≥38.80 s诊断指标,可提高神经内分泌肿瘤的诊断效率.结论 CEUS定量分析可获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胰腺癌鉴别诊断的定量化指标,可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更客观、有力证据.
作者:王延杰;严昆;范智慧;孙宇;闫晓峦;杨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IVIM-DWI)在周围型肺癌的可行性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CT发现肺部孤立性病变的患者38例,周围型肺癌30例,感染性肉芽肿8例.其中35例经病理证实,3例经临床资料证实.所有患者术前或治疗前均接受IVIM-DWI,b值为0、25、50、75、100、200、400、600、800、1000 s/mm2,分别测量所有病灶的真实扩散系数(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31例行CD34染色并计数微血管密度(MVD),并将D、D*及f值与MVD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f值[(29.29±10.89)%]明显低于感染性肉芽肿(46.10±12.92)%,P<0.01)];周围型肺癌D值、D*值与感染性肉芽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周围型肺癌和感染性肉芽肿的D值、D*值、f值与MVD计数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f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佳阈值为38.00%,诊断周围型肺癌的敏感度为0.80,特异度为0.75.结论 IVIM-DWI技术可用于检查肺部孤立性病变,f值在周围型肺癌及感染性肉芽肿的鉴别诊断方面具有一定价值.
作者:雷永霞;李新春;万齐;孙翀鹏;邓宇;钟志伟;蒙秋华;彭亚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低管电流三维自适应迭代剂量降低(AIDR3D)重建CT猪结肠成像的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方法 制作10段猪结肠息肉模型,每段猪结肠黏膜设有30枚直径1~15 mm的结节样模拟息肉.对所有模型均采用640层CT机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p,电流剂量分别为10、20、30、40、50 mAs.并获得滤波反投影(FBP)和AIDR3D重建图像,不同管电流及重建方法组合10组数据:A组(10 mA,FBP)、B组(10 mAs,AIDR3D)、C组(20 mAs,FBP)、D组(20 mAs,AIDR3D)、E组(30 mAs,FBP)、F组(30 mAs,AIDR3D)、G组(40 mAs,FBP)、H组(40 mAs,AIDR3D)、Ⅰ组(50 mAs,FBP)、J组(50 mAs,AIDR3D).测算图像的噪声、SNR及CNR作为定量指标,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定性评分.以有效辐射剂量为指标比较各组图像的辐射剂量.结果 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噪声低于FBP图像,SNC及CNR均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1组图像的噪声(P=0.052)、SNR(P=0.129)及CNR(P=0.05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图像的噪声(P=0.002)高于Ⅰ组,SNR及CNR均低于Ⅰ组(P均<0.001).相同管电流条件下,AIDR3D图像的质量评分高于FBP图像(P均<0.05).D组与Ⅰ组的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1).B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低于Ⅰ组(P<0.001).与Ⅰ组(50 mAs,FBP)比较,D组(20 mAs,AIDR3D)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了59.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低管电流(20 mAs)扫描结合AIDR3D重建的猪结肠CT图像质量可媲美常规低管电流(50 mAs)扫描结合FBP重建的图像质量,并有效减低辐射剂量.
作者:沈合松;梁丹;罗明月;段侪杰;Wen-li Ca;朱珊珊;邱建平;李文儒;Jerome Z Liang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对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观察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出血坏死性鼻息肉临床资料及MRI表现.结果 14例出血坏死性鼻息肉均源自单侧上颌窦,以上颌窦口为中心向上颌窦-中鼻道生长,MRI信号混杂,13例T2WI显示病变边缘见明显不规则低信号环;3例增强扫描表现为“菜花”状不均匀显著强化,T2WI低信号环无强化.所有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压迫性骨质吸收,上颌窦周围软组织未见受侵征象.结论 出血坏死性鼻息肉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可作为该病首选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鹏;刘莹;侯炜寰;张劲松;宦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MaZda软件对粥样硬化斑块B型超声图像进行纹理分析,实现低回声斑块与混合回声斑块的分类.方法 收集218个斑块样本,采用交叉验证法.首先利用MaZda从直方图、绝对梯度、游程矩阵、共生矩阵、自回归模型、小波变换中提取斑块的纹理特征值.然后根据费希尔参数法(Fisher)、小分类误差与小平均相关系数法(POE+ACC)、相关信息测度法(MI)分别选择10个优特征值,并融合3组特征获得交集特征组和并集特征组.后分别根据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和非线性判别分析法(NDA)分析纹理特征值,并利用K邻近分类器和神经网络进分类.结果 利用LDA分析交集特征组和并集特征组时,分类获得准确率分别为87.5%和89.0%.结论 利用MaZda对低回声和混合回声斑块图像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可作为评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风险性的新工具.
作者:黄小伟;张艳玲;牛丽丽;郑海荣;钱明;郑荣琴;卢广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