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温家华;刘洋;魏淼;谭世芳;姚开情;陈莉;吕发金

关键词:脑缺血, 缺血半暗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血管造影术, 扩散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 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 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 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T2*灌注加权成像联合DW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

    目的 探讨MR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恶性病变74例患者,共84个病灶,患者行常规MR平扫、T2* PWI和DWI检查.根据MR T2*首次通过灌注成像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于ADC图测量病灶的ADC值;计算T2* PWI的大下降线性斜率(MS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T2*PWI、DWI和两者联合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乳腺良恶性病变的MSD值、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T2* PWI对乳腺恶性病变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0.57%(48/53)、83.87%(26/31)、90.57%(48/53)、83.87%(26/31)、0.87;DWI分别为84.91%(45/53)、74.19%(23/31)、84.91%(45/53)、74.19%(23/31)、0.83;两者联合分别为94.34%(50/53)、90.32%(28/31)、94.34%(50/53)、90.32%(28/31)、0.91.结论 T2* PWI联合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邓伟;许泽兵;曹骁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

    目的 探讨耳鼻咽喉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例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表现,分析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边界、信号强度及增强的特点.结果 12例患者中,6例位于鼻腔鼻窦,2例位于声门上区,4例分别位于鼻咽、硬腭、扁桃体及乳突.起源于鼻腔鼻窦及硬腭肿瘤病灶边界不清;起源于其他部位的肿瘤边界清晰.所有肿瘤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高分化肿瘤为均匀强化,大部分低分化肿瘤呈不均匀强化.起源于鼻腔鼻窦肿瘤多为低分化肿瘤,广泛侵犯邻近结构.结论 原发性耳鼻咽喉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表现与起源部位及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李国照;胡辉军;王东烨;曾伟科;白志强;张翔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时舒张期左心室流体能量损耗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可视量化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比格犬舒张期左心室血流的能量损耗变化.方法 分别对10只比格犬开胸模型基础和急性缺血状态行VFM检查,存图后导入血流向量标测软件分析获得等容舒张期(T1)、舒张早期(T2)、舒张早期快速充盈(T3)、舒张中期(T4)、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T5)、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期(T6)左心室整体和基底、中间、心尖水平能量损耗,以及涡旋面积、涡旋循环强度.定性观察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结果.将缺血状态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与涡旋面积、循环强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状态下舒张期各时相血流的运动方向相对不规则,出现典型的湍流及涡旋的波动,能量损耗的分布区域大且相对离散.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均增高,其中在T1、T4、T5、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缺血状态左心室基底、中间水平能量损耗在T1、T4、T5、T6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缺血状态左心室心尖水平能量损耗在T1、T6上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在T4、T5、T6,缺血状态下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均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且其分别与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71、0.55和0.79、0.83、0.65,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诱导产生左心室血流湍流和异常的涡旋状态,导致舒张期流体能量损耗的增高,超声血流能量损耗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状态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丁戈琦;尹立雪;王志刚;陆景;李文华;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不同甲状腺扫描终止参数对甲状腺摄锝率的影响

    目的 比较甲状腺静态扫描采用计时和计数两种不同扫描终止参数对SPECT/CT甲状腺摄锝率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60例甲状腺摄锝功能检查的患者,根据SPECT系统中摄锝功能检查程序进行满针计数、甲状腺静态扫描、空针计数采集.其中甲状腺静态扫描均采集计数组、计时组两组数据,计数组采用常规甲状腺扫描的定计数采集,采集300 k,约2~6 min;计时组采用系统程序扫描时间,定时为10 min;根据摄锝率大小分为摄锝功能正常、摄锝功能增强、摄锝功能减弱3组分别进行比较.结果 摄锝功能正常组(18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1.22±0.66)%,计时组为(1.23±0.66)%;摄锝功能增强组(30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13.72±4.85)%,计时组为(13.72±4.86)%;摄锝功能减弱组(12例)中计数组平均摄锝率(0.12±0.01)%,计时组为(0.09±0.01)%;以上三组摄锝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甲状腺摄锝功能检查中采集300 k计数时间和采集10 min时间这两种不同显像终止时间测得的甲状腺摄锝率大小无明显差别.采用计数扫描法可明显缩短扫描时间.

    作者:卢婷婷;汪永红;占增平;陈青;缪绍维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体积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 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数据,测量GM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GMV增加,左后扣带回、左楔前叶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左海马旁回、左岛叶、右楔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MV增加,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回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LITN组比较,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岛叶、右中央后回、左扣带回GMV增加,右颞下回、右侧丘脑GMV减少(P均<0.001).结论 ITN患者脑内GMV发生改变,VBM技术有助于客观反映ITN患者脑内GMV变化.

    作者: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蔡莉;高文涛;谢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评估腰椎骨髓灌注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

    目的 采用T1加权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T1W-DCE-MRI)对腰椎骨髓进行定量灌注分析,观察椎体骨髓灌注与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方法 将72例接受DCE-MRI的患者分为3组,组1:纳入同时包含有1个位于退变椎间盘间的椎体和一个位于正常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组2:纳入2个均位于正常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组3:纳入2个均位于退变椎间盘间的椎体的受检者.选用3.0T超导MR LAVA-XV序列行腰椎动态采集,采用GE Cine Tool软件拟合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计算各组定量参数Ktrans、Kep、Ve,并行标准化处理,获得各组各参数的标准化比率.结果 组1、组2、组3三组间初始Ktranss、Kep、V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准化处理后,三组间标准化Ktrans、标准化Kep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组内两两比较,组1标准化K””、标准化Kep均小于组2、组3(P均<0.05)、而组2与组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间标准化Ve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28,P=0.16).结论 腰椎椎体骨髓灌注减低和相邻椎间盘退变密切相关,T1 W-DCE-MRI椎体骨髓定量灌注参数变化可为椎间盘退变的血流动力学病理机制提供一种新的影像学证据.

    作者:李勤祥;查云飞;高明勇;潘爱珍;邢栋;王克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月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38周.孕妇平素月经规律;于2013年10月5日剖宫产助娩一活婴,2个月后阴道间断少量流血,持续半月余,后自行好转.2014年3月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1月余,未治疗;5月于当地医院行妇科超声检查:孕18+2周,宫内单活胎,确诊妊娠,未予处理,至足月于我院就诊,妊娠期间未行定期产前检查.我院超声检查:孕38+周,宫内单活胎,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图1).

    作者:柴红霞;张学兰;杨永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Abernethy畸形致肺动脉高压1例

    患儿女,14岁,主因“活动后气短头晕伴声音嘶哑半年”入院.9年前在外院诊断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入院体检:口唇及甲床无紫绀,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律齐,P2亢进,左侧可闻及收缩期4/6杂音,肺动脉瓣听诊区为著.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右心导管:肺动脉高压(用药前肺动脉压约104 mmHg/42 mmHg,平均61 mmHg),吸入伊洛前列腺素后肺动脉平均压下降16%,全肺阻力无明显改变.心脏超声:右心房室增大,重度肺动脉高压,三尖瓣、肺动脉瓣中-重度反流.腹部超声:肝实质回声增粗,肝门区及左右肝未见门静脉结构,门静脉主干沿左肝后方直接回流入右心房,门静脉主干与下腔静脉间未见交通支.

    作者:王振平;罗是是;余宁;李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盆腔透明细胞瘤1例

    患者男,23岁,因“发现腹部肿块2月余”入院.查体:右下腹扪及一肿块,直径约15 cm,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未及搏动感.CT:盆腔见巨大实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密度不均,病灶内见多发斑点状钙化,膀胱及右输尿管下段受压,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为渐进性强化,CT值80 HU(图1).MRI:盆腔见巨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边缘呈明显结节状强化,膀胱及前列腺受压移位,其信号未见明显改变(图2).

    作者:潘淑淑;韩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声像表现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位置、大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纵径与大横径比值(L/T)、基底宽径与大横径比值(B/T)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形态均较规则,边缘相对光整或稍毛糙,内部回声较均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周围(43/54,79.63%),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43.59%(51/117,x2=19.388,P<0.05),患者年龄[(56.0±14.7)岁vs (63.1±14.5)岁,t=2.759,P<0.01]、病灶B/T比值[0.84±0.21 vs 0.94±0.15,t=-3.452,P<0.01]小于膀胱移行细胞癌,而L/T[1.23±0.57 vs0.74±0.20,t=13.018,P<0.01]大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多呈高回声(42/54,77.78%),乏血供.3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超声检查误诊为膀胱癌.结论 膀胱病灶部位、形态、回声、血流是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学表现.

    作者: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 分析卵黄囊瘤(YST)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YST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44例中,性腺YST 34例,包括睾丸YST 18例,卵巢YST 16例;性腺外YST 10例,包括骶尾部YST 5例,阴道YST 2例,纵隔YST 2例,臀部YST 1例.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为(25.47±11.38)cm/s,阻力指数(RI)为0.51±0.11.超声表现为实质性(Ⅰ型)15例,实性为主的囊实性(Ⅱ型)22例,囊性为主的囊实性(Ⅲ型)6例,囊性(Ⅳ型)1例.血流分级1级(少量血流)5例,2级(中等血流)16例,3级(丰富血流)23例.病理检查示单纯YST 35例,混合型YST 9例.结论 不同部位YST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覃伶伶;洪燕;符少清;刘秉彦;符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旁2例,幕下横窦旁、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本组误诊为胶质瘤4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在观察肿瘤基本信号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肿瘤与临近组织之间的关系、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注重少见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许蕾;许道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诊断Peutz-Jeghers综合征合并肠套叠1例

    患者女,16岁,因“腹痛3h”急诊入院.入院4h前患者不明原因出现右上腹疼痛不适,继之出现腹胀、便秘,呕吐5次,解少量果酱样大便而就诊.入院时查体:患者精神状态差,痛苦貌.右上腹压痛,并可扪及一大小约10.0 cm×5.0 cm×3.0 cm的质中肿块,肠鸣音亢进.上下唇黏膜见数个褐色斑.二维超声示右上腹异常肠道团块回声,大小约13.0 cm×3.6 cm×4.8 cm,横切面呈“同心圆征”,纵切面呈“套筒征”,该处肠壁呈较均匀的低回声(图1A).

    作者:陈杨;罗燕;刘菊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侧脑室后角胶质肉瘤1例

    患者女,48岁,因持续性头痛4个月,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3个月入院,既往体健.专科检查:言语不清,右侧肢体肌张力高,上肢肌力2级,下肢肌力3级.MR平扫(图1A、1B)示左侧侧脑室三角区扩大,内见类圆形混杂信号,大小约3.7 cm×3.4 cm,以稍长T1稍长T2信号为主,夹杂斑片状短T1信号,边界较清,周围脑组织轻度水肿;增强扫描(图1C、1D)示病变呈不均匀显著强化,侧脑室体部亦见片状强化.

    作者:韩引萍;张玉婷;周俊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纵隔胸腺囊肿伴炎性假瘤1例

    患者男,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持续性疼痛3个月,于当日自觉胸痛加重来院就诊.门诊胸部CT检查以“前纵隔占位性病变,胸腺瘤可能性大”收入院.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63×109/L,中性粒白细胞7.35×109/L,淋巴细胞2.51×109/L,嗜酸粒细胞0.06×109/L,红细胞5.05×109/L,血小板240×109/L,尿便常规正常.胸部CT:平扫示右前上纵隔一类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约2.39cm×1.51 cm,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平扫CT值约1~46 HU,病灶边缘光滑,与右纵隔胸膜关系紧密(图1A),增强扫描示肿块明显强化,低密度病灶未见明显强化(图1B、1C),CT诊断为胸腺瘤.

    作者:王晓野;初建国;马得贝;杨婷婷;于京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双回波序列和1H-MRS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内脂肪含量

    目的 探讨双回波序列和1 H-MRS在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内脂肪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5只NAFLD SD大鼠首先行双回波序列扫描和1H-MRS检查,并测定肝内脂肪含量,再行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双回波序列与1 H-MRS、组织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双回波序列与1H-MRS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36,P<0.001);双回波序列与组织病理学所测肝内脂肪含量呈正相关(r=0.946,P<0.001),Bland-Ahman曲线分析显示双回波序列和病理学测定的大鼠肝内脂肪含量一致性非常好.结论 双回波序列测定NAFLD肝内脂肪含量简便、易行,且准确性高,有望取代组织病理学检查.

    作者:庄碧梅;韩成坤;陈识;庄雄杰;汪敬群;韩海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

    目的 分析影响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因胸部病变行超声导引下穿刺活检术的178例患者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患者相关因素(性别、年龄)、病灶相关因素(病灶的大小、部位、性质、血供、病灶内有无坏死、病理类型)、操作相关因素(穿刺胸膜次数)对穿刺活检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78例患者均穿刺取材成功,穿刺诊断正确率为83.15%(148/178),并发症发生率为7.30%(13/178),其中出血发生率为6.18%(11/17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灶的大小、穿刺胸膜次数对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穿刺胸膜次数为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p=1.683),病灶的大小为保护因素(β=-0.999).结论 病灶的大小、胸膜穿刺次数是影响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胸部病变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其中胸膜穿刺次数为危险因素,而病灶的大小为保护因素.

    作者:刘连凤;李航;刘军杰;赵盛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巨大囊性变1例

    患者女,53岁.左胸背部憋胀不适3年,晨起痰中带血2年,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胸闷、头晕等,夏季加重.CT检查:前上纵隔主动脉弓旁见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5.9 cm×13.1 cm×7.0 cm,边缘清晰,向上至甲状腺左叶旁,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良性病变,胸腺囊肿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离子3.24 mmol/L,血清甲状旁腺激素137.20 pg/ml.

    作者:石冬;杜天会;刘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三维断层超声显像诊断瘢痕子宫妊娠

    目的 探讨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诊断瘢痕子宫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对46例二维超声早孕期检查疑似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分别进行TUI及MR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评价二者诊断一致性.并采用TUI技术对CSP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UI与MRI技术对CSP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75),TUI技术对CSP分型结果同手术结果相一致.结论 三维TUI技术对CS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合理可靠的信息,且可实时动态观察病变部位,检查时间短、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明明;蔡爱露;王晓光;孙微;王冰;孙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独立成分分析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新方法

    目的 提出一种新的基于独立成分分析法进行动态脑功能网络分析的方法,并应用该方法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全脑功能网络上的变异.方法 首先基于滑动时间窗方法计算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然后使用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提取每个被试的动态全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及相应的时间波动,比较正常被试和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功能连接状态上的差异.结果 两组的重要功能连接状态的模式有相似性.正常被试在额叶、顶叶相关区域较精神分裂症患者具有更强的正功能连接;在小脑相关区域精神分裂症患者呈现出更多的正功能连接,而正常被试呈现出更多的负功能连接.结论 组信息指导独立成分分析方法可有效提取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功能连接状态,可揭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动态脑功能网络的变异.

    作者:杜宇慧;桂志国;隋婧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