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孕中期超声指标分析

袁红;朱鹏;任景慧;肖伟伟;李启运;林秀华;曾君;戴勇

关键词:13-三体综合征, 超声检查, 产前, 先开性畸形
摘要:目的 评估孕中期超声检查对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6胎经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为13-三体综合征胎儿的声像图资料.结果 前脑无裂畸形12胎(12/26,46.15%)、唇/腭裂9胎(9/26,34.62%)、室间隔缺损9胎(9/26,34.62%)、肾脏异常8胎(8/26,30.77%)、眼眶异常7胎(7/26,26.93%)、鼻发育异常5胎(5/26,19.23%)、脑室增宽4胎(4/26,15.38%)、羊水过多伴宫内生长受限2胎(2/26,7.69%)、独眼1胎(1/26,3.85%).声像图异常率为92.31%(24/26),均表现为2种及以上异常指标.结论 孕中期超声检查对诊断13-三体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意义;结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可提高13-三体综合征的产前诊断率,并能降低其出生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三维断层超声显像诊断瘢痕子宫妊娠

    目的 探讨三维断层超声显像(TUI)技术诊断瘢痕子宫妊娠(CSP)的价值.方法 对46例二维超声早孕期检查疑似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分别进行TUI及MR检查,将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评价二者诊断一致性.并采用TUI技术对CSP进行分型,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TUI与MRI技术对CSP的诊断一致性良好(Kappa=0.75),TUI技术对CSP分型结果同手术结果相一致.结论 三维TUI技术对CSP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提供合理可靠的信息,且可实时动态观察病变部位,检查时间短、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邵明明;蔡爱露;王晓光;孙微;王冰;孙璐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扩散张量成像数据分析方法概述

    扩散张量成像(DTI)是唯一可在体显示脑白质纤维束的无创成像方法,其利用组织内水分子扩散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成像.本文以DTI基本原理为出发点,对DTI的主要研究方向和数据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李永欣;刘哲星;黄文华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胎儿尸体MR检查替代胎儿尸体检查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胎儿尸体MR检查替代胎儿尸体检查的可行性.方法 对产前超声诊断胎儿畸形、并终止妊娠后的33胎行MR检查,与尸体解剖对照,分析比较产前超声结果、胎儿尸体MRI与尸体检查结果.结果 33胎中尸体检查共检出胎儿畸形42处.产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8.10%(37/42),胎儿尸体MRI诊断符合率92.86%(39/42).4胎心脏异常中,仅有2胎MRI结果与尸体检查符合.除外心脏结构畸形,胎儿尸体MR检查与尸体检查结果符合率为97.37%(37/38).结论 在患者家属拒绝胎儿尸体检查时,胎儿尸体MR检查有望成为一个较好的、可被家属接受的替代选择.

    作者:朱霞;陈欣林;杨小红;杨文忠;余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前纵隔异位甲状旁腺腺瘤伴巨大囊性变1例

    患者女,53岁.左胸背部憋胀不适3年,晨起痰中带血2年,此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胸闷、头晕等,夏季加重.CT检查:前上纵隔主动脉弓旁见囊性低密度影,大小约5.9 cm×13.1 cm×7.0 cm,边缘清晰,向上至甲状腺左叶旁,增强扫描未见强化(图1).CT诊断:前上纵隔占位,考虑良性病变,胸腺囊肿可能性大.实验室检查:血清钙离子3.24 mmol/L,血清甲状旁腺激素137.20 pg/ml.

    作者:石冬;杜天会;刘志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血流向量成像评价犬急性心肌缺血时舒张期左心室流体能量损耗

    目的 应用超声血流向量成像(VFM)技术可视量化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比格犬舒张期左心室血流的能量损耗变化.方法 分别对10只比格犬开胸模型基础和急性缺血状态行VFM检查,存图后导入血流向量标测软件分析获得等容舒张期(T1)、舒张早期(T2)、舒张早期快速充盈(T3)、舒张中期(T4)、舒张晚期心房收缩期(T5)、舒张晚期快速充盈期(T6)左心室整体和基底、中间、心尖水平能量损耗,以及涡旋面积、涡旋循环强度.定性观察并比较两种状态下结果.将缺血状态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与涡旋面积、循环强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缺血状态下舒张期各时相血流的运动方向相对不规则,出现典型的湍流及涡旋的波动,能量损耗的分布区域大且相对离散.与基础状态相比,缺血状态下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均增高,其中在T1、T4、T5、T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样,缺血状态左心室基底、中间水平能量损耗在T1、T4、T5、T6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缺血状态左心室心尖水平能量损耗在T1、T6上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在T4、T5、T6,缺血状态下涡旋面积及循环强度均较基础状态增高(P均<0.05),且其分别与左心室整体能量损耗显著相关(r分别为0.61、0.71、0.55和0.79、0.83、0.65,P<0.05).结论 急性心肌缺血诱导产生左心室血流湍流和异常的涡旋状态,导致舒张期流体能量损耗的增高,超声血流能量损耗参数能够敏感地反映缺血状态左心室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作者:丁戈琦;尹立雪;王志刚;陆景;李文华;张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 探讨颅内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不典型脑膜瘤的MRI表现、病理及临床资料.结果 9例肿瘤位于大脑凸面4例,大脑镰旁2例,幕下横窦旁、桥小脑角区及桥延交界区各1例.本组误诊为胶质瘤4例、转移瘤2例、神经鞘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结论 颅内不典型脑膜瘤MRI表现多样,在观察肿瘤基本信号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肿瘤与临近组织之间的关系、结合肿瘤的发病部位、注重少见病理亚型脑膜瘤的MRI信号特点有助于提高不典型脑膜瘤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许蕾;许道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磁共振与超声诊断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的对比

    目的 探讨MR和超声(US)对胎儿胼胝体发育不全(ACC)的产前诊断价值.方法 US提示胎儿颅内异常孕妇32例,均在US检查后1天内接受胎儿MR检查,对出生或引产胎儿行影像学检查及尸检,并与产前US、MR结果对照,评价US和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32胎US检出颅脑发育异常胎儿中,MR诊断为ACC 32胎(包括完全型ACC 26胎,部分型ACC 6胎).MR与US比较,诊断胎儿ACC一致者17胎;US可疑ACC 6胎、未发现ACC 9胎,这15胎MR均肯定ACC.单纯ACC 18胎,ACC伴发其他畸形14胎;对于其他伴发畸形,MR发现伴发畸形多于US为8胎,2胎伴发畸形MR诊断与引产后病理不符.结论 MR有助于明确诊断胎儿ACC并判断其分型及伴发畸形,可作为US有利的补充及验证手段.

    作者:衣蕾;庄勋慧;刘凯;秦凯;李伟凯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孕期女性左心房功能变化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评价孕期妇女左心房功能变化.方法 对25名孕妇和24名年龄匹配的未孕女性(对照组)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孕妇产后第6个月再次行超声检查.通过双平面Simpson's法获得左心房大容积、左心房主动收缩前容积、左心房小容积.通过计算获得左心房充盈容积、左心房扩张指数、左心房射血分数,被动射血容积、被动射血指数、主动射血容积、主动射血指数等指标.同时应用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左心房应变及应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产前组左心房储蓄功能及辅助泵增强,而左心房管道功能减低(P<0.05).而对照组和产后组之间的左心房功能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左心房管道功能受损,储蓄功能及辅助泵功能均增强.这种变化随着分娩的结束而得到恢复.二维斑点超声追踪显像技术可以准确评价孕期左心房功能变化.

    作者:宋光;刘晶;任卫东;乔伟;张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胃癌的超声造影参数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胃癌CEUS参数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 对确诊的37例胃癌患者行术前CEUS,分别记录胃癌病变区及正常胃壁TIC曲线的峰值时间(TTP)、增强时间(ET)、曲线上升支斜率(WIR).计数胃癌病变及其旁正常胃壁的MVD.分析CEUS的TIC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 胃癌病变区TIC的ET、TTP低于其旁正常胃壁(P均<0.05),WIR、MVD高于其旁正常胃壁(P<0.01);胃癌病变区的ET、TTP与MVD呈负相关(r=-0.70、-0.59,P均<0.01),WIR与MVD呈正相关(r=0.70,P<0.01).结论 对术前经胃镜病理活检确诊的胃癌行CEUS,可以直接显示并评估肿瘤血流灌注状态,从而间接评价新生血管生成程度,可预测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判断预后.

    作者:张宏宇;黄丽萍;刘大铭;孙建平;李春雨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脑灰质体积

    目的 应用基于体素形态学测量(VBM)技术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患者脑内灰质体积(GMV)变化.方法 将43例ITN患者(ITN组)分为左侧ITN组(LITN组,21例)及右侧ITN组(RITN组,22例).另选25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3组均行MR检查,采集VBM数据,测量GMV,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右侧丘脑GMV增加,左后扣带回、左楔前叶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对照组比较,双侧小脑半球、左海马旁回、左岛叶、右楔叶、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GMV增加,左颞中回、左中央后回、右颞下回GMV减少(P均<0.001).RITN组与LITN组比较,左侧小脑半球、双侧岛叶、右中央后回、左扣带回GMV增加,右颞下回、右侧丘脑GMV减少(P均<0.001).结论 ITN患者脑内GMV发生改变,VBM技术有助于客观反映ITN患者脑内GMV变化.

    作者:蒋元明;黄建强;李宗芳;赵卫;张振光;蔡莉;高文涛;谢伟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常见,PET/CT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PET/CT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溶栓治疗与神经保护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彭一檬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卵黄囊瘤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

    目的 分析卵黄囊瘤(YST)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YST患者临床资料及超声表现.结果 44例中,性腺YST 34例,包括睾丸YST 18例,卵巢YST 16例;性腺外YST 10例,包括骶尾部YST 5例,阴道YST 2例,纵隔YST 2例,臀部YST 1例.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为(25.47±11.38)cm/s,阻力指数(RI)为0.51±0.11.超声表现为实质性(Ⅰ型)15例,实性为主的囊实性(Ⅱ型)22例,囊性为主的囊实性(Ⅲ型)6例,囊性(Ⅳ型)1例.血流分级1级(少量血流)5例,2级(中等血流)16例,3级(丰富血流)23例.病理检查示单纯YST 35例,混合型YST 9例.结论 不同部位YST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作者:覃伶伶;洪燕;符少清;刘秉彦;符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腹膜后异物肉芽肿误诊为肾上腺肿瘤1例

    患者女,41岁,右侧腰背部无明显诱因绞痛1个月,于当地医院行腹部MR检查提示右侧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后来我院就诊.体格检查:双侧肾区无叩击痛.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异常.CT扫描:平扫右侧肾上腺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其内密度不均,边界清晰,CT值约20~70 HU,大层面约7.80 cm×7.30 cm,右肾上极及邻近肝脏受压,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图1).CT提示右侧肾上腺肿瘤伴出血.行右侧肾上腺切除术.病理诊断:右侧腹膜后异物肉芽肿性炎(图2).

    作者:董金鑫;韩雪立;郭俊男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全脑CT灌注参数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及缺血半暗带

    目的 探讨全脑CT灌注(CTP)参数[脑血流量(CBF)和平均通过时间(MTT)、相对脑血流量(rCBF)和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快速评价脑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带的方法.方法 对31例疑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行全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检查,获得CBF和MTT及头颈部CTA图.CTP检查结束3天内行头颅MR检查.观察梗死核心在CBF及DWI图像的部位、数量、面积;测量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及各自镜像区的CBF和MTT,计算相对CBF(rCBF)、相对MTT(rMTT).结果 31例疑似脑梗死患者,CBF共检出24例33个梗死灶,10例存在缺血半暗带.MRI共检出26例97个梗死灶.CBF及DWI测量梗死核心区面积相关性良好(r=0.98,P=0.07).脑缺血半暗带区CBF为(6.79±1.29)ml/(100 g·min),MTT为(17.07±3.13)s,rCBF为0.71±0.09,rMTT为1.53±0.19.结论 选择MTT延长区与CBF明显减低不匹配区可较快速、准确地检出缺血半暗带.诊断患者有无脑梗死时,CBF与DWI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但CBF不能取代DWI进行脑梗灶数量的诊断.

    作者:温家华;刘洋;魏淼;谭世芳;姚开情;陈莉;吕发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足月妊娠完全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

    患者,27岁,孕2产1,停经38周.孕妇平素月经规律;于2013年10月5日剖宫产助娩一活婴,2个月后阴道间断少量流血,持续半月余,后自行好转.2014年3月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持续1月余,未治疗;5月于当地医院行妇科超声检查:孕18+2周,宫内单活胎,确诊妊娠,未予处理,至足月于我院就诊,妊娠期间未行定期产前检查.我院超声检查:孕38+周,宫内单活胎,完全性前置胎盘并植入(图1).

    作者:柴红霞;张学兰;杨永秀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

    目的 探讨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声像表现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的术前超声检查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灶位置、大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病灶的纵径与大横径比值(L/T)、基底宽径与大横径比值(B/T)及血流分布情况.结果 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形态均较规则,边缘相对光整或稍毛糙,内部回声较均匀.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病灶多位于膀胱三角区及周围(43/54,79.63%),高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43.59%(51/117,x2=19.388,P<0.05),患者年龄[(56.0±14.7)岁vs (63.1±14.5)岁,t=2.759,P<0.01]、病灶B/T比值[0.84±0.21 vs 0.94±0.15,t=-3.452,P<0.01]小于膀胱移行细胞癌,而L/T[1.23±0.57 vs0.74±0.20,t=13.018,P<0.01]大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灶多呈高回声(42/54,77.78%),乏血供.38例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术前超声检查误诊为膀胱癌.结论 膀胱病灶部位、形态、回声、血流是超声鉴别诊断膀胱内翻性乳头状瘤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主要声像学表现.

    作者:黄丽燕;柯丽明;陈志奎;何以敉;薛恩生;林礼务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自制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对缺血心肌分子成像

    目的 采用自制的携E-选择素抗体的纳米级靶向超声造影剂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缺血心肌进行超声分子成像,评估其检测缺血心肌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生物素-链亲和素方法制备纳米级靶向微泡,应用荧光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微泡形态及抗体连接效率;将26只SD大鼠随机分为E-选择素靶向微泡组(MBE组,n=10)、IGg抗体微泡组(MBIGg组,n=10)、普通微泡组(MBc组,n=6),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15 min后恢复灌注,于再灌注后6h经尾静脉分别注射3种微泡行CEUS.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MBE组缺血区域声学强度(Ⅵ)显著高于非缺血区(P<0.05),也显著高于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的VI(P<0.05);MBC组、MBIGg组缺血区域与非缺血区的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级E-选择素靶向超声微泡可以早期检测到缺血心肌,有望实现缺血心肌的“记忆”成像.

    作者:李守强;田家玮;曲绍辉;刘月;付昕;冷晓萍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实时超声造影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

    目的 评价实时CEUS诊断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价值.方法 38例疑似HAE患者(共55个病灶)接受二维超声和CEUS检查,分析其强化形态、强化模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经手术病理证实,HAE者32例,共45个病灶,CEUS符合率为96.42%(53/55).二维超声表现为“脑回征”或“熔岩洞样”改变、“岛屿状”改变、不规则肿块;CEUS三期均未见强化,呈“黑洞征”.结论 相对于二维超声,CEUS可准确反映HAE病灶内部组织成分,对HAE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甜甜;聂芳;魏佳琪;刘婷;卜岚;潘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盆腔透明细胞瘤1例

    患者男,23岁,因“发现腹部肿块2月余”入院.查体:右下腹扪及一肿块,直径约15 cm,质中,表面光滑,活动度差,无明显压痛,未及搏动感.CT:盆腔见巨大实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密度不均,病灶内见多发斑点状钙化,膀胱及右输尿管下段受压,增强后肿块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延迟期为渐进性强化,CT值80 HU(图1).MRI:盆腔见巨大肿块,约13 cm×16 cm,边界较清,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增强后肿块边缘呈明显结节状强化,膀胱及前列腺受压移位,其信号未见明显改变(图2).

    作者:潘淑淑;韩晶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随着PET的广泛应用,正电子核素[18F]氟标记肽类示踪剂受到关注.目前已有多种18F标记多肽的方法,其中18F标记辅基法为常用,Al18F络合法及点击化学法被认为有发展前景.迄今为止,18F标记肽类正电子示踪剂种类较少,主要集中于受体PET成像,部分已进入临床研究阶段,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对此类示踪剂的制备方法与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段小艺;李淼;高俊刚;郭佑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