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1例

高建津;刘洁华;史华宁

关键词:淋巴瘤, 睾丸,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声检查
摘要:患者男,21岁.主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20天”入院.查体: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压痛.右侧附睾触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高频超声:右侧阴囊内可见66.5 mm×49.6 mm× 62.3 mm不均匀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可见形态不规则片状中强回声,边缘可见受挤压变薄的睾丸实质回声(图1A).CDFI:肿物周边及内部均可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B).右侧附睾显示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实性占位不除外.CT:平扫示右侧阴囊增大,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睾丸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图1C).实验室检查:β-HCG<0.10 mIU/L(参考值0~3.00 mIU/L);AFP 0.85 ng/ml(参考值0~13.6 ng/ml);CEA 1.69 ng/ml(参考值0~5 ng/ml).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超声表现与分子亚型的关系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6例(144个病灶)40岁以下青年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并分析其与分子亚型的关系.结果 ①本组青年乳腺癌多表现为中高级别(107/109,98.17%)的浸润性导管癌(111/144,77.08%);②Luminal A型占58.12%(68/117),Luminal B型11.97%(14/117),HER2过表达型13.68%(16/117),三阴型16.24%(19/117);③以低回声(121/132,91.67%)、肿块形式(132/144,91.67%)出现是本组青年乳腺癌常见的超声征象;三阴型乳腺癌出现微钙化的概率小(7/19,36.84%,P=0.006),多表现为形态规则(14/19,73.68%,P=0.001)、体积较大[大径线>5 cm为26.32%(5/19),P=0.038]、边界清晰(13/19,68.42%,P=0.158)、后方无声衰减(19/19,100%,P=0.358)的肿块;HER2过表达型表现为非肿块的比例高(4/16,25.00%,P=0.040),且75.00%(9/12)的HER2过表达型肿块出现微钙化(P=0.824);与其他两型比较,Luminal型多表现为乏血供、小体积形式(P均<0.05),且出现微钙化比例相对较大(Luminal A:70.31%,Luminal B:63.64%),但与非Luminal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结论 青年乳腺癌具较高侵袭性,其超声图像特征与分子亚型有一定关系.

    作者:洪少馥;李颖嘉;王冬晓;罗婉贤;位红芹;谷英士;张霞;马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银屑病关节炎

    目的 探讨超声对银屑病关节炎(PsA)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PsA患者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及体格检查,包括双侧手足小关节、指甲及下肢主要附着点(股四头肌腱、髌韧带、跟腱及跖筋膜附着端)等,分别观察并计数上述关节、附着点及指甲受累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体格检查发现406个(406/1792,22.66%)关节病变,79个(79/320,24.69%)附着点炎,84个(84/320,26.25%)指甲病变;超声检查发现492个(492/1792,27.46%)关节病变,166个(166/320,51.88%)附着点炎,203个(203/320,63.44%)指甲病变;超声检查阳性率均高于体格检查(P均<0.001).结论 超声能早于体格检查发现PsA患者关节、附着点及指甲病变,超声对PsA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成雪晴;卢漫;段西凌;郭璇妍;贺凡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侧后壁假性室壁瘤1例

    患者男,61岁,2年前因急性心肌梗死接受冠状动脉支架术(2枚),1个月前突发肩背部疼痛伴气短.心电图:①可疑异常Q波;②ST-T异常(侧壁);③T波倒置(下壁).DR:左肺下野见不规则团块影,心影增大,双侧胸膜局限性增厚.胸主动脉CTA:左心室左外侧壁囊带状膨出影,考虑左心室室壁瘤形成(图1).超声心动图:左心室侧后壁中上部心肌回声失落,约30~35 mm,其侧后方形成一巨大假性室壁瘤,大径约90 mm,其内壁附着弥漫弱回声,厚度约27~37 mm,可见血流慢速往返于左心室腔与瘤腔内.提示:左心室侧后方巨大假性室壁瘤形成,其内血栓形成(图2).行室壁瘤切除术、左心室附壁血栓清除、左心室成形术.术中所见与超声描述相符.

    作者:张婷婷;陈昕;李诗文;杨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双相情感障碍Ⅰ型早期阶段青年患者静息态低频振幅研究

    目的 探讨双相情感障碍Ⅰ型(BD-Ⅰ)青年患者早期静息态脑BOLD信号的低频振幅(ALFF)改变.方法 对30例病程<2年的BD-Ⅰ型青年患者(BD组)及30名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行3.0T MR静息态扫描,组间ALFF差异采用SPM8进行双样本t检验,并对ALFF值与一般临床资料(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贝克躁狂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BD组左枕中回-枕下回-颞中回、左颞上回、左侧小脑前叶ALFF强度明显降低,双侧后扣带回-右楔前叶、右顶下小叶ALFF强度增高,其中左侧小脑前叶ALFF值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呈正相关(r=0.379,P=0.039).结论 BD早期阶段患者静息态神经元活动强度存在异常,并与情绪状况存在相关性.

    作者:邹文锦;邓文皓;林鄞;张晓菲;崔立谦;曹莉萍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维超声联合CEUS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联合CEUS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9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99个结节)行常规超声、CEUS检查,观察甲状腺结节的二维超声、CEUS特征.分析比较良、恶性甲状腺病变超声特征的差异.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进行赋值后、比较各分值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99个甲状腺结节中,30个为恶性结节,69个为良性结节.良、恶性病灶二维声像图特征中,回声、纵横比、形态、边界、钙化、回声均匀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特征中,相对始入时间、环状增强、后期低增强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维超声与CEUS参数的总评分≥4分时,可获得较好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6.67%(26/30)、78.26% (54/69).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CEUS是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一种可行、有效的方法.

    作者:凌冰;王小燕;蓝春勇;张冰;陈雪雪;黄小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能谱CT检测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

    目的 探讨能谱CT检测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的能力,并分析灌注缺损与中央肺动脉受侵的关系.方法 对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行宝石能谱成像(GSI)模式增强扫描,经图像后处理获得70 keV的单能CTA图像及碘基物质图像.于单能CTA图像上分析中央肺动脉受侵情况、以5分法进行评分;于碘基物质图像上测量并比较癌周肺组织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的碘含量,计算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并分析其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30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中,共检出受侵中央肺动脉66支,受侵评分为(2.21±0.58)分.癌周肺组织碘含量[(0.73±0.38) mg/ml]明显低于对侧相应区域正常肺组织碘含量[(1.45±0.57)m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P<0.001);癌周肺组织碘含量下降率范围为14.5%~87.2%,中位数为52.9%,与中央肺动脉受侵评分呈明显正相关(r=0.94,P<0.001).结论 能谱CT不仅能够检测出中央型肺癌周围肺组织灌注缺损,还能量化评价中央型肺癌中央肺动脉不同程度受侵所致癌周肺组织灌注缺损情况.

    作者:马超豪;李琦;罗天友;王卓楠;史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诊断左侧胸锁乳突肌异物肉芽肿1例

    患者男,43岁,1个月前自觉一物体落入左侧颈部,因“左侧颈部肿胀不适”就诊.体格检查:左侧颈部上份扪及一直径约1.5 cm肿块,触之疼痛,无明显波动感.超声:左侧胸锁乳突肌肌层内见长约7 mm的强回声伴彗星尾,周边可见弱回声团包绕,约13 mm×6 mm×10 mm,边界清,形态规则(图1A),内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图1B);超声诊断:左侧胸锁乳突肌肌层团块;异物伴肉芽肿形成.行局麻下包块局部切除术,术中显示左侧胸锁乳突肌上段有一约1.5 cm×1.0 cm肿块,质韧(图1C),切开后中心有一长约7 mm的铁片.术后病理提示为异物肉芽肿.

    作者:康佳;杨裕佳;唐远姣;邱逦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浸润性乳腺癌分级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在评估浸润性乳腺癌肿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经手术后病理学确诊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81例,术前均采用具备双边、四通道乳腺线圈的3.0T MR行DWI,分析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组织学与ADC值的关系.结果 81例患者中,共检出101个恶性病灶,DWI检测到恶性病灶99个,检出率为98.02%(99/101).肿瘤Ⅰ、Ⅱ、Ⅲ级的ADC值分别为(1.12±0.19)×10-3mm2/s、(1.02±0.16)×10-3 mm2/s、(0.89±0.15)×10-3 mm2/s,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078,P<0.001).ADC值与肿瘤分级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 ADC值与浸润性乳腺癌的肿瘤分级具有相关性,可用于评估其恶性程度.

    作者:蔡自强;尤克增;柴仕红;闫培华;赵世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心脏磁共振诊断右旋心合并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心房颤动1例

    患者男,42岁.7年前活动后心悸、胸闷.查体:心尖搏动位于右锁骨中线第5肋间,心界扩大.ECG示:心房颤动;大部分导联T波双向.前脑利尿钠肽1083.36 pg/ml.心脏MRI:检查中心律不齐,心房颤动;腹腔脏器位置正常.心脏右移,心尖指向右下.心房正位,心室左襻(图1A);主动脉位于左前方、肺动脉位于右后方,两者为平行关系(图1B).心内连接:左心房-解剖右心室-主动脉;右心房-解剖左心室-肺主动脉.左心房(前后径45 mm)、解剖右心室(横径66 mm)增大;解剖右心室运动功能减弱;三尖瓣、主动脉瓣见少量反流低信号.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双侧视放射扩散张量成像

    目的 应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探讨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患者视力损伤与双侧视放射白质纤维束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视力损伤的RRMS患者(患者组)及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各25例行DTI检查,分别测量双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采用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患者组与对照组组内及组间两侧视放射的FA值及MD值差异,以及与ED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及患者组组内双侧视放射FA值(t=0.41,P=0.68;t=0.09,P=0.92)及MD值(t=0.72,P=0.48;t=0.20,P=0.8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组左右侧视放射FA值(t=8.29,P<0.01;t=8.42,P<0.01)均较对照组下降,MD值(t=7.17,P<0.01;t=6.58,P<0.01)均高于对照组;②左右侧视放射FA值(r=-0.24,P=0.30;r=-0.13,P=0.58)及MD值(r=0.16,P=0.50;r=0.31,P=0.19)与EDSS评分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RRMS患者视力受损与双侧视放射的白质纤维束损害具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张小辉;李咏梅;李瑛;刘义;张晓玲;罗亚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双指数模型评价乳腺肿块样病变

    目的 应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双指数模型探讨真性弥散系数(D)、与灌注相关的假性弥散系数(D*),灌注分数(f)在诊断乳腺肿块样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乳腺恶性肿块48例(恶性组)、良性肿块26例(良性组)及正常体检者19名(对照组),均行常规MRI检查及多b值的弥散加权成像检查.比较3组间D值、f值、D*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个指标对乳腺良恶性肿块样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照组、良性组及恶性组间D、f、D*及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且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f值高于对照组及良性组(P均<0.01),而对照组与良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良性组D*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良性组ADC值低于对照组、高于恶性组(P均<0.01).恶性组的D值显著低于ADC值(P<0.01).分析采用各DWI参数鉴别诊断乳腺恶性肿块样变的ROC曲线,D值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其次依次为ADC值,f值及D*值,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95、0.90、0.87、0.75.结论 IVIM双指数模型能够真实反映乳腺肿块样病变水分子的弥散情况,尤其是D值对乳腺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作者:郭吉敏;刘春霖;曹满瑞;陆玮;朱志军;邹立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腹膜后恶性蝾螈瘤1例

    患者男,4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左上腹痛.CT检查:左侧肾上腺区见不规则形稍高密度软组织肿块影,边界较清,呈分叶状,其内密度不均匀,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大小约136 mm×88 mm×145mm,动态增强扫描呈不均匀中度强化,动脉期其内可见多发小血管影,左肾受压向后下移位,胰腺受推压前移,脾脏受压向左上方移位,左肾上极部分肾皮质与病灶边界欠清(图1).诊断:考虑腹膜后肿瘤,神经源性肿瘤可能性大.

    作者:李杨;段崇锋;刘霞;隋庆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重叠综合征1例

    患者女,51岁,肝功能异常20年,纳差、乏力、黄疸11个月.实验室检查:谷草转氨酶(AST) 1112 U/L、谷氨酰转肽酶(GGT) 75 U/L、碱性磷酸酶(ALP) 405 U/L、总胆红素(TBIL)139.8 μmol/L、直接胆红素114.4 μmol/L、间接胆红素24.4 μmol/L、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AMA-M2)阳性.MRI:肝、脾体积增大,肝内可见多发等T1等T2小结节和网格状长T1长T2信号,未见明显弥散受限;肝内外门静脉周围可见条状等T1长T2信号(图1A);腹主动脉旁可见肿大淋巴结(图1B).

    作者:黄梦月;高雪梅;程敬亮;李玉博;吕晓婷;屈昭慧;王斯嘉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

    目的 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临床转归.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肌夹层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临床转归.结果 5例心肌夹层病例中,2例为前间隔心肌梗死,心肌夹层部位为左心室心尖部至室间隔中下段,并破入右心室,2例患者均接受积极外科手术修复后出院;2例为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并发左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在随访过程中,夹层逐渐缩小,有自愈倾向,故未行针对性治疗;1例为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合并后间隔心肌穿孔及右心室下壁心肌夹层,并伴有三尖瓣腱索断裂,因病情严重,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未及时接受外科治疗而死亡.结论 心肌夹层为急性心肌梗死的罕见并发症,夹层发生部位与心肌梗死位置相关,部分患者有自愈倾向;若合并室间隔穿孔,病情严重,需积极行外科手术治疗.超声心动图为其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赵映;何怡华;刘文旭;孙琳;韩建成;温兆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1例

    患者男,21岁.主因“发现右侧阴囊肿物20天”入院.查体:右侧睾丸体积增大,压痛.右侧附睾触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触及异常.高频超声:右侧阴囊内可见66.5 mm×49.6 mm× 62.3 mm不均匀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楚,形态规整,内部可见形态不规则片状中强回声,边缘可见受挤压变薄的睾丸实质回声(图1A).CDFI:肿物周边及内部均可见条状彩色血流信号(图1B).右侧附睾显示不清.左侧睾丸、附睾未见异常.超声诊断:右侧睾丸实性占位不除外.CT:平扫示右侧阴囊增大,内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欠清,睾丸受压变形,增强扫描肿物轻度强化(图1C).实验室检查:β-HCG<0.10 mIU/L(参考值0~3.00 mIU/L);AFP 0.85 ng/ml(参考值0~13.6 ng/ml);CEA 1.69 ng/ml(参考值0~5 ng/ml).

    作者:高建津;刘洁华;史华宁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131I-SPEC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应用

    131I 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整合功能影像学和解剖影像学于一体,可同时反映病灶的131I摄取功能和解剖结构信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相对于全身平面131I扫描(131 I-WBS)而言,131I-SPECT/CT在病灶的定性及定位诊断,肿瘤分期与危险性分层,对131I治疗剂量的估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就131I-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DTC诊治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沈晨天;薛艳丽;邱忠领;宋红俊;魏伟军;罗全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弹性比值法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及诊断一致性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及不同医师之间的一致性.方法 由2名有经验的医生对72例共8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测定结节与周围腺体的弹性指数比值,绘制ROC曲线并确定鉴别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佳诊断临界点,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析2名医师诊断的一致性.结果 2名医师应用ROC曲线获得佳诊断临界点均为3.40.将弹性指数比值≥3.40诊断为恶性,医师1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24%(37/41)、85.42%(41/48)、87.64%(78/89)、84.09%(37/44)、91.11%(41/45);医师2分别为90.24%(37/41)、83.33%(40/48)、86.52%(77/89)、82.22%(37/45)、90.91%(40/44).两名医师弹性诊断一致率为96.63%(86/89),ICC值为0.98.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比值法为甲状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提供了定量诊断指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不同医师独立完成弹性成像的定量指数比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作者:崔荣荣;刘利平;杨婧;刘静静;张扬;赵育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77例乳腺肿瘤患者,均行常规超声(BUS)及CEUS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对BUS及CEUS各观察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BUS与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能.结果 277例患者中,良性病变184例(良性组),恶性病变93例(恶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US诊断恶性肿瘤的危险指标为中等血供、非平行生长、血供丰富及边界模糊,相对危险度分别为5.17、4.84、3.39、3.04;CEUS为离心性增强、向心性增强、肿瘤形状不规则、造影剂分布不均、增强后范围增大,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36、4.58、4.07、3.28、2.36.BUS诊断乳腺肿瘤的准确率为81.59% (226/277),CEUS为88.09%(244/27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2,P<0.001).结论 采用CEUS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准确率较高,其在乳腺局灶性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陕泉源;罗佳;梁瑾瑜;郑艳玲;李李;谢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气管非典型血管球瘤1例

    患者女,53岁,因“胸痛6个月,咳嗽、咯血丝痰5月余”入院.CT:气管下段约T5水平见附壁软组织结节影,大小约1.5 cm×1.4 cm×1.2 cm,密度尚均匀,增强后明显不均匀强化;矢状位图像示病灶紧贴气管左后壁,气管壁及气管外脂肪间隙模糊不清,相应水平管腔狭窄,窄处横截面约1.5 cm×1.0 cm(图1).CT诊断:气管下段肿物,建议活检.行经右胸气管肿瘤切除术,术中所见:气管下段距隆突1 cm处肿物,边界欠清,大小约1.2 cm×1.5 cm,肺门及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

    作者:王寿扬;曾庆思;陈淮;黄晓燕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发性输尿管肾盂撕裂形成夹层1例

    患者女,37岁.主因“间断左侧腰背部疼痛7天”入院.患者无发热、头痛、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无肉眼血尿.CT尿路造影:左侧输尿管扩张,左侧输尿管腹腔段及肾盂内膜增厚、破裂,形成夹层,长约11.4 cm,分泌期对比剂进入肾盂及输尿管,延迟期夹层内可见对比剂进入(图1).CT诊断:左侧输尿管肾盂内膜撕裂、形成夹层.行夹层段输尿管切除及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证实为左侧输尿管肾盂内膜撕裂,并与肌层形成夹层.

    作者:王建秋;郭俊男;程克磊;孙戈新;金龙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