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巨噬细胞MRI检测兔早期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李红;谭理连;李志铭;黄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巨噬细胞, 磁共振成像, 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动物实验, 兔
摘要: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MRI在检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0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模型组及对照组,对模型组通过球囊拉伤联合高脂饲料建立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对两组动物行MR扫描,检测静脉注射葡聚糖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DCIONP)对比剂前及注射后45 min、24 h、48 h、72 h、96 h和120 h血管壁信号强度(SI)及信号强度变化值(△SI).之后处死动物,病理观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模型组斑块注射DCIONP后45 min SI升至高,48 h开始低于注射前水平,96 h降至低;对照组管壁于注射DCIONP后45 min均匀强化,24 h后SI基本恢复至注射前水平,其后SI无明显变化.两组间各时间点△S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理结果表明血管壁信号衰减区与斑块内铁蓝染区及巨噬细胞分布相符.结论 巨噬细胞MRI可检测兔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甲状旁腺疾病进展

    甲状旁腺疾病以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常见,主要由甲状旁腺腺瘤、增生及腺癌引起.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已成为甲状旁腺病变检查和定位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超声在甲状旁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常婷;王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左心室扭转运动改变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心肌力学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STI测量42例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术后(72 h内)以及同期47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室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心底旋转角度峰值、扭转角度峰值、扭转速度峰值、扭转达峰时间、解旋速度峰值、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的数值,分析扭转参数与常规超声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MI患者术前收缩期左心室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峰值减小、扭转及解旋速度峰值减低、收缩期达峰时间提前,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减小(P均<0.01),同时心底旋转角度峰值减小(P<0.05).对照组及AMI患者术前及术后心尖旋转角度峰值及扭转角度峰值均与射血分数(EF)明显相关(r=0.706、0.774);心底旋转角度峰值、扭转速度峰值及达峰时间与EF无明显相关性;解旋速度峰值、等容舒张期解旋百分比与二尖瓣口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比值(E/A)呈明显直线相关关系(r=0.873、0.830). PCI术后各扭转参数均有一定程度改善,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TI能无创、准确评价AMI患者心肌扭转力学参数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及判断AMI预后提供较全面的左心室心肌功能信息;PCI术后左心室扭转运动虽可有一定程度改善,但恢复至正常仍需一段时间.

    作者:张轶;陈红天;龙湘党;王莉萍;向力群;敖琨;谢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颅脑巨细胞型胶质母细胞瘤1例

    患者男,29岁,主因“头痛1个月伴恶心、呕吐1周”入院,自述头痛呈阵发性,呕吐为喷射状.查体:左侧口角略下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左侧肌张力增高,无偏瘫及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双侧病理反射(-).实验室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头颅CT平扫:右侧额叶可见约6.31 cm×6.20 cm类圆形略高密度影(图1A),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病灶顶部周围可见低密度影环绕,邻近脑沟变浅,环池变窄,左侧脑室扩张,右侧脑室受压变形,中线结构左移.MRI:平扫示右侧额叶巨大类圆形团块,约4.23 cm×4.86 cm×6.20 cm,呈混杂T1混杂T2信号,其内可见囊状稍短T1长T2信号,病灶边界尚清,周围可见稍长T1稍长T2信号水肿区,周围组织受压移位,右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左移(图1B、1C);增强后右侧额叶病灶呈点片状及环形强化(图1D).影像学诊断:右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胶质母细胞瘤可能.

    作者:李永华;李彦;董国庆;杨光;毛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血清Tg、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SPECT/CT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18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TC患者,于131I治疗前常规行甲状腺床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扫查,并检查血清Tg;131I治疗1周后行131I全身扫描,SPECT颈部断层与同机CT图像融合;结合各项检查、淋巴结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等确定转移淋巴结.结果 共确诊60例DTC颈部转移,其中超声发现转移淋巴结41例(41/60,68.33%),SPECT/CT发现45例(45/60,75.00%),血清Tg阳性25例(25/60,41.67%).超声与SPECT/CT对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血清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超声诊断颈淋巴结转移符合率为78.92%(146/185),SPECT/CT诊断符合率为82.70%(153/185),超声联合血清Tg及SPECT/CT的诊断符合率为88.11%(163/185).结论 超声对于诊断DTC术后颈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价值,结合血清TG、SPECT/CT有助提高颈淋巴结转移检出率.

    作者:范志娜;吴刚;袁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MRI诊断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目的 分析MRI征象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对肩峰下撞击综合征(SAIS)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2例肩关节MRI疑诊SAIS患者,以关节镜结果为诊断金标准,比较Ⅲ型肩峰、肱肩间隙狭窄和肩袖撕裂单一征象或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效能.结果 Ⅲ型肩峰、肩峰下间隙变窄、肩袖撕裂和联合征象诊断SAIS的敏感度分别为51.06%(24/47)、72.34%(34/47)、80.85%(38/47)和85.11%(40/47),单一肩袖撕裂诊断敏感度与联合征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7,P=0.68),特异度(64.44%,29/45)低于联合征象(84.44%,38/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11,P=0.008).结论 MRI可显示SAIS肩袖损伤、肩峰形态和短肱肩间隙狭窄,根据以上三种征象联合诊断SAIS的效能较高.

    作者:梁治平;刘斯润;曾旭文;周洁;陈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SPECT/MRI技术研究进展

    多模态显像技术中的PET/CT和SPECT/CT现已广泛用于临床,而PET/MRI也已有商业成机.SPECT灵敏度高,应用基础广泛,其示踪剂适应面广、获取相对容易,SPECT技术与高分辨率MRI相结合的SPECT/MRI具有广泛应用前景.本文对该领域在系统结构设计、图像配准与校正及应用于动物实验的多模态纳米分子探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祺;王荣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患者左心房功能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患者左心旁功能.方法 对36例CP患者(CP组)和35名正常人(对照组)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心房整体与房间隔、侧壁纵向应变,包括峰值负向应变、峰值正向应变、总体应变,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P组左心房整体、房间隔、侧壁的总体应变、峰值正向应变、峰值负向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均<0,001).CP组侧壁总体应变、峰值正向应变、峰值负向应变显著低于房间隔(P<0.001).左心房总体应变与左心房总射血分数、左心房膨胀指数均呈正相关(r=0.745、0.741,P均<0.001);左心房整体峰值负向应变与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741,P<0.001).结论 CP患者左心房储备功能、管道功能、收缩功能均受损,以侧壁受累更明显.斑点追踪技术可准确评价CP患者左心房功能变化.

    作者:李礼;邓又斌;刘琨;刘红云;周玮;孙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能谱纯化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

    目的 观察具有能谱纯化(SPS)技术的双能量(DE) CTA扫描(SPS-DECTA)在CTA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临床疑诊颅内动脉瘤患者行CTA,将其随机均分为SPS-DECTA组及DECTA组,CT容积剂量指数均设为20.0 mGy,分别行SPS-DECTA及不具有SPS技术的DECT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以3D-DSA及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组动脉瘤部位、数目、榆出率、瘤颈大小、瘤长径及短径.结果 两组平均CT值和噪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CN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颅内血管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底血管岩段、虹吸段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后交通段及基底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3D-DSA及手术结果相比,SPS-DECTA组中动脉瘤检出率为100%(30/30),DECTA组检出率为92.86%(26/28).应用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动脉瘤部位、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量动脉瘤大小与3D-DSA及手术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相同曝光剂量下,SPS-DECTA能保证较高图像质量,具有降低辐射剂量的潜在能力,同时对颅内动脉瘤有较高诊断准确性,可作为常规无创筛查方法.

    作者:杨斌;刘兴龙;赵卫;王元玲;李青青;柯腾飞;杨亚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血管外膜囊肿

    目的 观察血管外膜囊肿(CAD)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CAD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结果 9例CAD中,7例单发,均见于胴动脉;2例多发,其中1例发生于股动脉,1例发生于髂外静脉.超声诊断正确7例,1例误诊为夹层动脉瘤伴血栓形成,1例误诊为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声像图中CAD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区,与管壁关系密切,管腔局部可受压变细;发生于动脉者病变远心端收缩期峰速正常或相对减低;发生于静脉者病变处远心端回流速度缓慢.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显示CAD形态、评估管腔受压程度,为诊断和术后随访提供有力依据.

    作者:宋晓乐;唐力;王晓冰;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超声联合增强CT诊断卵巢甲状腺肿

    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增强CT诊断卵巢甲状腺肿(SO)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O患者的声像图及增强CT特点,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17例包括良性14例及恶性3例SO,其中10例囊实混合性,6例多囊性,1例单纯实性.超声于6例肿瘤实性部分发现“甲状腺肿突起”,CT值35~82 HU[平均(61.5±12.1)HU];囊性部分呈无回声或低回声,对应CT值13~89 HU[平均(43.4±22.7)HU],其中7例含“高密度囊”(CT值>50 HU).CT增强显示14例实性成分及囊壁强化,其中9例明显强化或呈特征性“甲状腺样强化”,对应的CDFI未见明显血流.结论 SO多为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实性成分显著强化结合CDFI少量血流信号不一致、囊液CT值增高结合声像图无回声或低回声不一致可能是SO的特异性影像学表现.

    作者:石喻;郭启勇;李悦;孙佳星;高玉颖;李加慧;李秋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定量质子磁共振波谱观察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神经生化改变

    目的 应用1H MRS,结合LCModel软件,对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患者的脑代谢物浓度进行定量分析.方法 对具有癫痫病史、常规MRI诊断为FCD的患者行单体素点解析波谱序列扫描,测定脑内疑似FCD病灶及正常脑组织区域的脑代谢物.使用LCModel软件对13例扫描后接受手术治疗、且病理学确诊为FCD的患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比较FCD病灶(病灶组)及其影像学显示正常的脑组织区域(对照组)的MRS数据.结果 病灶组N-乙酰天冬氨酸(NAA)及肌醇(Ins)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甘油磷酸胆碱(GPC)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肌酸(Cr)、磷酸肌酸(PCr)及谷氨酸+谷氨酰胺(Glu+Gl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与正常脑组织相比,FCD病灶的NAA、Ins及GPC含量发生显著变化;1 H-MRS结合LCModel软件诊断FCD具有良好应用价值与前景.

    作者:王广谊;刘再毅;黄飚;钟小梅;梁长虹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小脑脑桥角脉络丛乳头状瘤1例

    患者女,23岁,右耳鸣1年,加重伴右耳听力下降半年.MRI:右侧小脑脑桥角(cerebellopontine angle,CPA)团块状混杂短T1长T2信号,DWI(b=1000 s/mm2)呈低信号,约2.80 cm×3.45 cm×3.40 cm,右侧内听道内脑神经表面不规则;增强后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伴多发点状不强化灶,右侧内听道内脑神经轻度线样强化(图1A、1B),右侧小脑半球轻度受压.MRI诊断:血管外皮瘤或神经源性肿瘤.CT平扫:肿瘤呈稍高密度,伴斑片状钙化,右侧颞骨乳突局部骨质破坏,右侧内听道后壁略显毛糙(图1C),诊断为脑膜瘤或颈静脉球瘤.行右侧CPA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硬膜外、向内挤压硬脑膜,包膜完整,肿瘤切面呈紫灰色,质韧,血供丰富.术后病理:镜下见乳头状分支结构,内衬立方柱状上皮细胞,乳头核心为纤维组织和小血管构成的管状结构,伴局灶钙化(图1D).

    作者:付汪星;程敬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冷热交替消融正常兔肝的影像学与病理学研究

    目的 探讨正常兔肝冷热交替消融后消融灶的动态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方法 对20只正常兔肝进行冷热交替消融.消融后1、3、7、14天行CT和CEUS,之后各处死5只兔,观察消融灶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消融灶中心呈凝固性坏死.消融后7天内,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和急性炎细胞浸润,CT平扫为低或等密度灶,常规超声为低回声为主的混合回声区;增强后均表现为无强化坏死灶和动脉期周边环状增强.消融后7~14天,坏死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好转,有纤维组织增生、慢性炎细胞浸润及钙化形成,表现为环形强化逐渐减轻消失,消融灶缩小.结论 冷热交替消融可在正常兔肝中产生凝固坏死灶;CT增强扫描和CEUS能有效反映不同时期肝脏消融灶的病理学变化,准确显示消融灶范围.

    作者:魏聪;孙迪;申锷;胡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胆囊出血致多脏器衰竭1例

    患者男,74岁,2010年曾患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左心衰、脑梗死及双下肢深静脉血栓;2012年12月2日以“发热2天,胃脘部不适3天”就诊,腹部超声示胆囊炎、胆汁淤积,脾大,下腹部肠管积气,胃镜示胃黏膜及十二指肠降部黏膜覆盖咖啡色液体.临床综合诊断为消化道出血,予胃肠减压及抗感染治疗6天后病情好转.2012年12月17日患者再次发热,上腹部剧烈疼痛.腹部超声(图1):①肝动脉、胆囊动脉扩张,血流量异常增加,胆囊床回声减低;②胆囊增大,胆囊内见中等回声团(胆囊内出血不除外),提示急性胆囊出血.予止血、抑酸、抗感染等治疗5天,患者出现神志不清,持续性少尿,肌酐、尿素氮持续性增加、高钾血症等肾功能不全表现及急性左心衰表现,予血液透析、强心等对症处理后症状未缓解,全腹压痛,墨菲征(+).2012年12月25日行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引流约100ml血性胆汁.术后1天,患者神志清楚,尿量约2000 ml,未再发喘息等不适;术后2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胆囊引流管可见黄褐色胆汁引出.

    作者:刘梦堃;王清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技术检测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海马代谢产物

    目的 采用1H-MRS评价-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海马代谢产物的变化.方法 纳入43例DEACMP患者(DEACMP组)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按年龄分年轻亚组(<50岁)和年老亚组(≥50岁).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双侧海马区1 H-MRS扫描,采用单体索分辨自旋回波序列的点解析波谱法采集数据,检测双侧海马区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胆碱/肌酸(Cho/Cr)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数据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DEACMP组左右两侧海马NAA/Cr、Cho/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同一年龄亚组DEACMP组NAA/Cr均低于对照组,Cho/Cr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H-MRS可检测DEACMP患者海马区代谢产物的变化,对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敏;邱传亚;周玉荣;蒋珊珊;蒋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乳腺管状腺瘤声像图特点及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管状腺瘤的超声特点,并与病理进行对照.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乳腺管状腺瘤(21个病灶)的超声及病理图像,总结其超声特点及相关病理联系.结果 病灶大部分呈低回声(19/21,90.48%),边界清晰(18/21,85.71%),类似典型纤维腺瘤.17个病灶(17/21,80.95%)无侧方声影,提示无明确包膜.7个病灶呈分叶状(7/21,33.33%),7个病灶(7/21,33.33%)边缘呈微小“分支状”与周边腺体内导管相延续,8个病灶(8/21,38.10%)表现为内部回声不均.彩色多普勒示5个病灶(5/21,23.81%)内无血流信号,16个病灶(16/21,76.19%)内可见血流信号,其中4个病灶(4/21,19.05%)血流信号丰富.病理示所有病灶均无明显包膜,致密增生的小腺管成分≥70%;4个病灶内血管密度较高,部分呈粗大裂隙样静脉结构;2个病灶内可见不规则钙化,2个病灶内可见玻璃样变及胶原沉积.结论 乳腺管状腺瘤超声图像具有一定特征,并与病理改变密切相关,仔细分析图像有助于进行鉴别并提高术前诊断率.

    作者:付颖;苗立英;葛辉玉;梅放;王金锐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分期诊断慢性肾病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定量(VTQ)技术分期诊断慢性肾病(CKD)的价值.方法 应用VTQ技术测量120例CKD患者双侧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构建ROC曲线,评价VTQ技术诊断CKD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 不同临床分期CKD患者肾实质的SWV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肾实质SWV测值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r=0.567,P<0.001),与CKD临床分期呈负相关(r=-0.616,P<0.001);以2.52、2.46、2.24和2.21 m/s为界值诊断≥2期、≥3期、≥4期以及5期CKD的敏感度分别为84.4%、88.4%、84.9%和82.4%,特异度分别为70.0%、64.7%、68.7%和62.8%,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4、0.829、0.832和0.775.结论 VTQ技术可无创定量评价CKD肾实质弹性变化,进而分期诊断慢性肾病,具有广阔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胡巧;康利克;王小燕;吴潮清;陈海宁;黄小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优化VBM算法和DARTEL算法分析阿尔茨海默病MRI

    目的 探讨优化VBM算法和DARTEL算法在分析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MRI的差别.方法 利用两种算法对14例AD患者(AD组)和23名健康对照(NC组)的MRI进行分析,并对其全脑灰质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种算法均报告颞叶右侧、海马、海马沟、海马旁回、杏仁核、枕叶深部存在灰质萎缩,但DARTEL算法报告的簇明显多于优化VBM算法;另外,部分区域在设置P<0.005时优化VBM算法仍未见报告.结论 分析AD患者的MRI时,采用DARTEL算法比优化VBM算法更合理.

    作者:周珂;蔡洁;熊刚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磁共振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

    目的 评价MR DWI结合标准T2WI判断直肠癌局部复发的价值.方法 对325例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行MR轴位、冠状位、矢状位T2W和轴位DWI(b=0、1000 s/mm2);其中89例存在盆腔异常表现,2名医师(观察者1、2)分别采用两种方法(T2WI、DWI+T2WI)进行阅片,探讨DWI+ T2 WI对直肠癌局部复发的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盆腔局部异常表现患者中,32.58%(29/89)为直肠癌局部复发.2名医师单独采用T2WI判断局部复发的准确率分别为85.39%(76/89)、80.90%(72/89);采用DWI+ T2WI的准确率分别达91.01%(81/89)、87.64%(78/89).DWI+ T2WI的ROC曲线下面积均高于T2WI(观察者1:0.907 vs 0.856;观察者2:0.882 vs 0.823).采用T2WI时,2名阅片者的一致性良好(Kappa=0.674);采用DWI+ T2 WI时,一致性非常好(Kappa=0.831).结论 标准T2WI诊断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准确率较高,结合DWI可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作者:曹务腾;练延帮;龚佳英;李文儒;邱建平;周智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阴巨大浅表血管黏液瘤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42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外阴包块,逐渐增大,伴瘙痒、坠胀感.妇科检查:右侧大阴唇可见约14 cm×8 cm×9 cm巨大包块,突出于皮肤表面,活动度欠佳,无触痛,扪诊内呈分叶状,有囊实性感.超声(图1):右侧大阴唇皮下探及14.0 cm×7.8 cm×9.0 cm不均质实性弱回声团,边界清楚,形态略欠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束状稍强回声,团块内探及少许点状血流信号;团块与阴道右侧壁关系密切,其内可探及较丰富血流信号,RI=0.73,与腹腔未见确切相通.超声诊断:右侧大阴唇巨大实性占位(会阴平滑肌瘤?).于全麻下行外阴良性肿物切除术、外阴局部扩大切除术、外阴成形术,术中见包块被筋膜组织完整包裹,呈分叶状,剖面为鱼肉样,质软,与周围组织分界清,蒂深,位于耻骨联合下后方.术后病理诊断:右侧大阴唇浅表血管黏液瘤.

    作者:田甜;杨太珠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