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

牛洪明;肖克花;付丽丽;高丽华

关键词:间歇性外斜视, 外直肌, 超常量后徙
摘要:目的:探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32眼)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双眼外直肌后徙12mm.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无眼球外转受限.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避免损伤过多的眼外肌,术后效果满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围手术期先天性手畸形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

    手部先天性畸形是整形外科常见的先天性疾病[1],在婴幼儿时期进行整形,有利于其患手及患肢的发育和功能重建,有利于患儿的心理健康,也有利于减少术后局部瘢痕的产生[2].自2002年9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手部先天性畸形患儿41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手的功能与外形得到了满意恢复.由于该疾病多与遗传及孕期的环境因素有关,患儿家长心理压力很大,加之患儿年龄小,需要家长全力配合好手术前后的护理.因此,做好家长围手术期的健康教育对取得手术成功至关重要.

    作者:刘云景;张阳;杨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局部皮瓣与皮片移植分区修复儿童颈部瘢痕挛缩畸形

    目的:探讨儿童严重颈部烧伤瘢痕畸形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11岁的颈部瘢痕畸形患者采用局部皮瓣转移与皮片移植相结合的方法,分区修复.结果:采用上述手术方法修复Ⅲ~Ⅳ度颈部瘢痕24例,其中随访2 3例,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2例颈部后仰活动轻微受限,2例颈部瘢痕较为明显,3例所植皮片轻度挛缩,患者有紧缩感,但不影响功能.结论:对儿童严重颈部瘢痕畸形,局部皮瓣转移与皮片移植相结合分区修复为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翟晓梅;刘林嶓;张建文;陈旻静;王喜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几种乳房再造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应用单纯假体植入、可扩张假体植入和带蒂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乳房再造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效果.方法:本组共24例病例.14例乳腺癌患者行保留皮肤的乳腺癌根治术,Ⅰ期行假体植入乳房再造;6例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可扩张假体植入Ⅰ期乳房再造;4例接受单蒂下腹部横形腹直肌肌皮瓣(TRAM)移植乳房再造手术,其中2例为Ⅰ期再造,另2例为Ⅱ期乳房再造.结果:手术效果较满意,2例出现轻微并发症,其中1例皮瓣局灶坏死,另1例出现乳头乳晕部分坏死.结论:单纯假体植入适用于乳房小,没有明显下垂的瘦小病人.优点是不增加额外瘢痕,术后恢复快;可扩张假体植入乳房再造适用于乳房大或改良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此法结合了单纯假体植入法和组织扩张的优点;TRAM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优点是自体组织移植,安全、手术效果好.

    作者:李发成;蒋宏传;李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硅凝胶假体隆乳753例术后早期随诊观察

    目的:观察假体隆乳的效果及并发症情况,总结假体隆乳的经验.方法:分析75 3例假体隆乳者的效果及并发症率,总结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处理及术后治疗.结果:对618例进行了2~49个月的随访,其中并发症有纤维包膜挛缩、血肿、位置不正等,正确治疗后恢复良好,纤维包膜挛缩2例(0.32%).结论:本文所述假体隆乳方法效果良好,恰当地防治并发症能有效地提高假体隆乳的成功率.

    作者:俞建光;刘荣清;张秀平;余志宏;张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假体容积的双重选择及假体上极胸大肌填充隆乳术

    目的:探讨如何获得隆乳术后乳房的良好曲线.方法:应用乳房假体容积双重选择法,根据假体大小适当调节假体放置位置并行胸大肌部分剥离胸骨骨膜固定.结果:采用该法行隆乳术共113例,除2例受术者强烈要求选择较大的假体而造成术后乳房过假以外,111例均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术后乳房的曲线接近生理曲线.结论:综合应用假体大小选择的双重标准、放置位置的个体差异性选择及假体上极的胸大肌折叠充填,是一种改善隆乳术后乳房移行曲线差的良好方法.

    作者:高尚;王永洁;李键宁;陈忠存;蒋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慢性创面的形成

    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类活性依赖于金属锌离子的蛋白酶.它以酶原形式被分泌,经激活后参与胶原等细胞外基质的降解.MMPs现有二十余种不同的蛋白酶.根据它们的结构和降解底物分为胶原酶、明胶酶、基质水解酶、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和其他基质金属蛋白酶五大类.MMPs的表达受生长因子等许多因素的调控.体内MMPs酶原主要由纤溶酶活化,其活性主要受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抑制.MMPs在创面基质降解和重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参与基质的降解,影响组织修复、重塑和瘢痕形成.MMPs表达与活性的异常改变与创面愈合纤维化,瘢痕形成和慢性创面不愈合密切相关.探讨MMPs表达与活性的调控机理,寻找它们失调的机制以及临床干预的可能性和方法,可望为瘢痕和慢性创面的修复提供全新的治疗手段.

    作者:石冰;刘芳华;陈绍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

    目的:探讨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术治疗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6例(32眼)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行外直肌超常量后徙手术,双眼外直肌后徙12mm.结果:术后眼位矫正良好,无眼球外转受限.结论:该手术方式操作简便,避免损伤过多的眼外肌,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牛洪明;肖克花;付丽丽;高丽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厚上唇伴唇珠缺损同期整形术

    上唇红唇部增宽且外露过多,组织增厚,缺乏妩媚动人的线条,同时伴唇珠缺陷或不显,闭唇时露齿,则使红唇完全丧失了立体形态的美感,尤其对女性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对此类红唇畸形相关治疗报道尚不多见.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笔者共完成厚上唇伴唇珠缺损同期整形术15例,取得了满意的美容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捍东;朱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氧自由基与皮肤老化

    皮肤位于机体的外层,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其老化与机体的老化同步进行,是自然老化与光老化即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氧自由基在皮肤老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申虹;陈晓玲;陈可吟;蔡留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皮肤扩张灌注器与常规扩张方法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交互反馈式持续恒压皮肤扩张灌注器与常规扩张方法临床效果,总结灌注器的临床应用特点及经验.方法:应用国家专利设计-交互反馈式持续恒压皮肤扩张灌注器与常规扩张方法比较观察,选择门诊及住院整形美容患者共85例,165个扩张器.随机分为灌注器组50例,共98个扩张器;常规扩张组35例,共67个扩张器.结果:扩张器容量50~400ml.灌注器组所有病例均经1~3次储水囊充液即完成扩张,扩张时间1~3周,仅有两例出现轻度毛发脱落,无其它并发症发生,疗效满意.而常规扩张组扩张时间为3~6周,并有31.4%并发症.结论:交互反馈式全封闭型持续恒压皮肤扩张灌注器是一种简单快捷、安全高效、新型实用的皮肤扩张新器具.

    作者:贺忠文;王标;李江;吴玉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隆乳术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安全有效的隆乳术麻醉方式.方法:共处理8 3例患者,其中49例应用局部浸润麻醉+肋间神经阻滞麻醉,34例应用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手术分别采用腋下、乳晕下和乳腺下皱襞切口,假体放置于胸大肌下间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隆乳术,但麻醉效果和全身反应各有不同.结论:笔者认为众多隆乳术麻醉方式中以局部浸润麻醉+肋间神经阻滞麻醉和局部浸润麻醉+全身麻醉效果为佳,但具体方式应因人而异,取长补短.

    作者:杨恰佳;任从才;姜海洋;陈剑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脂肪颗粒组织在不同冻存条件下低温保护剂的筛选

    目的:寻求不同温度下脂肪组织冻存时的适宜低温保护剂.方法:在-16℃(普通家用冻箱)、-80℃(深低温冰箱)及-196℃(液氮)条件下,加入不同的低温保护剂,冷冻脂肪组织,24h后测定肌酸激酶活力,并与贮存前酶活力做比较.结果:液氮组以15%二甲基亚砜,6%丙二醇为低温保护剂时脂肪组织活力高,达贮存前的76%,深低温冰箱组以15%二甲基亚砜组活力高,达66%,而普通冰箱组高也仅为46%.结论:低温保护剂能明显保持冷冻脂肪组织活力,不同冻存条件下其适宜的低温保护剂各异.

    作者:肖斌;刘毅;于晟;陈绍宗;张绪生;田文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树脂粘结剂对IPS Empress Ⅰ铸瓷贴面修复颜色的影响

    目的:评价树脂粘结剂粘结后IPS Empress Ⅰ铸瓷贴面颜色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前牙为四环素变色牙、氟斑牙及死髓变色牙的患牙181颗,采用IPS Empress Ⅰ铸瓷贴面修复并用测色仪测色,对修复后颜色变化趋势进行评价.结果:树脂粘结剂粘结后的瓷贴面与对照牙及比色板间颜色均有明显差异.结论:树脂粘结剂对IPS Empress Ⅰ铸瓷贴面的颜色有显著影响,提示可尝试通过调配不同比例不同颜色的树脂粘结剂来调节瓷贴面修复的效果.

    作者:赵晓婧;樊聪;王新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面部美容整形术后并发症

    目的:探讨治疗面部整形术后局部凹凸不平、面部不对称等并发症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方法:经肿胀麻醉抽取脂肪颗粒,分离纯化后对凹凸不平、有缺陷的局部进行注射填充治疗.结果:2 3例患者通过一两次脂肪颗粒移植注射治疗均获得了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对于面部整形术后局部凹凸不平、不对称等并发症,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电灼加暗疮挤压器治疗与护理颜面部皮脂腺囊肿

    目的:比较观察电灼加暗疮挤压器治疗颜面部皮脂腺囊肿的疗效.方法:随机将58例皮脂腺囊肿患者按治疗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36人,对照组22人.治疗组采用电灼加暗疮挤压器联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电灼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结果:治疗组36例患者中,共计320个皮脂腺囊肿,一次性治愈率97.50%;对照组22例患者,共计260个皮脂腺囊肿,一次性治愈率55.38%.两组治疗一次性痊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65,P<0.01).联合疗法治疗皮脂腺囊肿痊愈率达93%.结论:联合治疗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单纯治疗组,联合方法治疗面部皮脂囊肿具有愈合快、痛苦小,复发率低的优点,有美容医学意义.

    作者:冯占芹;陈雪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反义及正义α-SMA的表达对成纤维细胞与平滑肌细胞的影响

    目的:利用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因,重组反义和正义逆转录病毒载体,评价α-SMA逆转录病毒对NIH3T3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用含全长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cDNA的质粒DNA的酶切、连接,重组反义和正义α-SMA的目的cDNA,构建逆转录病毒载体,并感染培养的NIH3T3细胞与平滑肌细胞,进行细胞形态学和基因表达的观察.结果:反义和正义重组逆转录病毒能够携带的目的基因并成功整合到NIH3T3细胞基因组中;利用两种逆转录病毒分别感染NIH3T3、血管平滑肌细胞,发现对细胞生长和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反义重组逆转录病毒使细胞活性下降、基因表达减弱,而正义重组逆转录病毒使细胞活性下降、基因表达增强明显.结论:α-SMA重组病毒对细胞的形态、突起的生长甚至细胞的生存均有影响.

    作者:王珍祥;吴军;易绍萱;李世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口畸形的病因及整复体会

    目的:介绍小口畸形的常见病因及采用口角开大术矫正小口畸形的经验.方法:对59例小口畸形病例,采用口角开大术及红唇粘膜瓣转移再造新口角.结果:本组59例小口畸形均获得满意的效果,可以满足口腔疾病的诊治及日常生活需要.结论:采用口角开大术及应用红唇粘膜组织瓣转移术矫正小口畸形,可形成接近正常解剖形态的圆弧形口角.

    作者:朱光辉;濮礼臣;金惠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明晰我国医疗美容纠纷中的几个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完善和广大群众对健康水平要求的提高,近年来,美容手术引起的医疗纠纷也逐年增多,在不少地方已成为影响正常医疗美容秩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2003年全国一、二、三级医院发生的医疗纠纷与2000年初比普遍上升.其中三级医院上升17.9%,二级医院上升34.7%,一级医院上升12.9%,其他未评定等级医院上升4%[1].因此医疗美容纠纷与医疗事故的正确处理,不仅关系到医患合法权益的维护,而且影响到美容医学学科和医疗美容技术的正常发展.而时下对医疗美容纠纷的概念、特点的认识及其处理程序尚不规范.为此笔者提出自己的如下浅见.

    作者:欧阳学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睑袋整形术联合应用A型肉毒毒素治疗鱼尾纹

    2000年2月始我们在接受睑袋整形术的患者中同时在眶外侧以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鱼尾纹取得与睑袋手术相辅相成的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晓红;李伯达;黄惠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痤疮丙酸杆菌相关疾病

    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acnes)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厌氧短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菌,属于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寄居在皮肤的毛囊及皮脂腺中.随着青少年的发育成熟,毛囊口出现角栓,皮脂腺分泌功能也明显增加,因皮脂含有较多脂肪酸等成分,适合P.acnes的生长及繁殖,从而成为痤疮主要的病因之一.P.acnes的致病力相对较低,有学者计算出P.acnes分裂一代时间约是5.1 h[1],比其他细菌的分裂时间慢,常规细菌培养不能发现其阳性结果,导致P.acnes引起的一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很不典型,容易被误诊或漏诊.除了可以引起痤疮外,P.acnes还会导致手术后感染类疾病,部分由P.acnes引起的疾病甚至可以威胁患者的生命.临床上常规培养不能查出病原体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必须要考虑到P.acnes,可延长培养时间达十天左右,治疗可以根据药敏试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本文对由P.acnes引起的及与之有关的疾病综述如下.

    作者:齐显龙;卢涛;高天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