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心血管事件

金鑫;尹超;李拥军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心血管事件, B族维生素
摘要: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表明,同型半胱氨酸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但近来一些循证医学证据提示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不能预防心血管事件,现着重就此方面做一综述.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目前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正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和心血管研究中,近年的研究显示心房颤动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升高有关.现主要就近年来关于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作为危险因子和预测因素在心房颤动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韦哲;钟国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碎裂QRS波在评价心血管病死亡风险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心脏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心脏性猝死的早期预测对其防治十分重要.碎裂QRS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其不仅是陈旧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指标之一,而且对心肌梗死的全因死亡率也有重要的预测价值.近研究表明碎裂QRS波是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Brugada 综合征、非缺血性心肌病的重要心电图指标,是心肌存在较严重病理生理异常的标志,将其用于心脏性猝死危险分层具有明显的优点,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检出和预警方面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睿;佘强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从遗传性心律失常的研究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心律失常的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至今已有15年,此领域所取得的进展硕果累累,越来越多的心律失常发生被证实与基因异常有关,其中既有单个基因突变的单基因遗传,也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群体遗传;多数为编码心脏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也有为编码通道相互作用蛋白、细胞骨架蛋白、细胞间缝隙连接蛋白等非离子通道的基因异常.

    作者:浦介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诊治新进展

    1 概述 临床研究表明儿茶酚胺敏感性室性心动过速(catecholaminergic polymorphic ventricular tachycardia,CPVT)是一种少见却严重的遗传性心律失常,表现为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个体在运动或激动时发生双向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导致发作性晕厥;当这些心律失常自行停止时,可自发性恢复;另一些情况下,室速转为心室颤动(室颤),若未及时心肺复苏可导致猝死.CPVT在人群中的的流行率尚属未知,大约为1:10 000,远低于其他遗传性心律失常如LQTS 1:7 000~1:5 000.

    作者:刘茜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乙醛脱氢酶2与硝酸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从19世纪后期开始,硝酸酯类药物就应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然而,长期应用时机体血管很快对其产生耐药,影响了该类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和抗缺血效果.其耐药机制极为复杂,尚不十分清楚.近来研究表明,线粒体内活性氧簇的产生和继发乙醛脱氢酶2的氧化失活,在硝酸酯耐药和交叉耐药产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郝盼盼;陈玉国;张运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CYP2C19酶与氯吡格雷抵抗

    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病人常规抗血小板的治疗,目前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运用已成为支架术后抗血小板的常规诊疗方法.氯吡格雷需经CYP2C19代谢生成活性产物而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但由于氯吡格雷抵抗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逐渐增多,这一现象也受到人们的关注,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术后病人服用氯吡格雷支架内血栓发生率与CYP2C19基因多态性是否有相关性.现就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王新磊;杨毅宁;马依彤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9年欧洲晕厥诊治指南解读

    2009年9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欧洲心律协会(EHRA)、心力衰竭协会(HFA)及心律学会(HRS)联合公布新的晕厥诊治指南.该指南在2001年、2004年版基础上更新,对晕厥的病因、诊治及预后等作了更全面叙述,现对其主要内容作一解读.

    作者:宗文纳;卢新政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脏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蛋白质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后提出的新学科,它以组织或细胞的全部蛋白质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表迭的整体水平为研究特点,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对疾病本质认识的深入,提高了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现参阅近十年中外文献资料,对蛋白质组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概述.

    作者:王寅;王洪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有不明原因脑卒中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封堵治疗的循证依据

    卵圆孔未闭被认为是不明原因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卵圆孔封堵术是一个有价值的治疗方法,目前现有的证据支持卵圆孔封堵,至少卵圆孔封堵疗效不低于内科治疗.

    作者:杨帆;林晶;伍伟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阵发性心房颤动发生的相关研究进展

    尽管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认识已增加了不少,但是对自然状态下发作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触发方式的细节研究还是少之又少.通过对其相关心电图特征的研究以更好的了解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生.

    作者:陈吉丽;马娟;王玮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内脏脂肪素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

    内脏脂肪素是新近发现的脂肪细胞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循环血液中含量较丰富.内脏脂肪素通过促炎症反应和致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在冠心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如肥胖、2 型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中也起到重要作用.它为深入研究冠状动脉心脏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作者:李劲松;杨丽霞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近年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凋亡与MIRI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实验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除调脂以外的心肌保护效应.现主要从他汀类药物的抗氧化作用和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一氧化氮合酶(PI3K/Akt/eNOS)信号通路两个方面阐述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他汀类药物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主要机制.

    作者:苏强;李浪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心肌肌钙蛋白I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

    心肌肌钙蛋白I是作为心肌细胞特异性蛋白,同其它检验指标相比,具有出现时间早、诊断窗口期宽、特异性强、诊断阈值明确及检测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实践中.

    作者:耿涛;李亚;王炳勋;徐泽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睾酮与男性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进展

    大量研究表明睾酮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老年男性睾酮水平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人体的脂质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凝血纤溶系统紊乱、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吸烟等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新大量研究显示男性睾酮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的这些危险因素关系密切.现就近几年国内外关于男性睾酮水平变化与这些危险因素的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龚群林;谈世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特征分析及其对临床特征的影响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病程中的严重事件,目前国内外临床研究和专业学会的指南在对此类患者的治疗策略上仍存在分歧.现拟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管病变特点及其对临床表现和愈后的影响作一综述,以利于临床应用中评估病情并选择合理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作者:赵婕;刘全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自主神经与心房颤动关系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脏局部的自主神经即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在心房颤动的发生及维持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消融自主神经可以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并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高凌云;马长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超声心动图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的临床应用新进展

    超声心动图应变和应变率成像是一种评估心肌功能的新技术.源于组织多普勒和二维斑点跟踪的应变和应变率对及早发现心肌功能障碍具有很高的敏感性.这些新的非侵入性诊断方法能够区分节段心肌的主动和被动运动,量化心室内的收缩不同步和评估部分心肌功能,因此,其潜在的临床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存活心肌的评价和早期发现不同病因的心脏疾病等.此外,应变和应变率的数据还提供了重要的预后信息.综述阐述了源于组织多普勒、斑点跟踪二维应变成像的应变和应变率的基本概念,并讨论了这些新的超声方法主要的临床应用以及这些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景,这些都是目前国内外心血管超声研究的热点之一.

    作者:方玲玲;张平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大量研究显示,阿托伐他汀还具有降脂之外的抑制炎症作用、抗心室重塑、改善神经体液调节、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抗氧化等作用.现对阿托伐他汀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杨成;王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诊治的新进展

    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是青壮年猝死的常见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在药物基础上的植入埋藏式自动复律仪治疗;由于我国的经济欠发达状况,普通患者难以负担植入埋藏式自动复律仪,以及导管消融新设备的开发和消融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技术已经是部分患者的一线治疗.现就致心律失常右心室心肌病诊治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张古老;赖珩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 2009AHA年会临床试验亮点荟萃

    美国心脏协会(AHA)2009年年会于2009年11月14~18日在美国奥兰多举行.与往届年会相同,本届会议期间陆续揭晓的多项临床试验仍然是受关注的亮点.综观此间报道的诸项研究,关于抗血小板/抗栓治疗的试验占据了较大比重,但其他相关领域的新研究亦有值得关注之处.

    作者:马博聪;郭艺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心血管病学进展杂志

主管:成都市卫生局

主办:成都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