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张健;陈礼新;冯永强
目的:探讨上睑凹陷对东方人眼部美学的影响,评价其利弊,并纠正某些错误的眼部美学观念和做法.方法:通过将东西方人在眼部和面部的不同解剖、轮廓等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其各自的美学特点,展示东方人各种程度上睑凹陷对眼部和面部美学的作用.结果:东方人的上睑凹陷的确对眼部和面部有负面的美学作用,通过对上睑填充脂肪,可以明显改善眼部和面部的外观.结论:东方眼的上睑具有一定的饱满度是美学上所需要的,明显的上睑凹陷对眼部的美观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作者:孙宝珊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维生素E干预假体包膜形成的作用.方法:12只雌性成年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每只兔于肉膜下置入1 5ml光面硅胶假体4枚.对照组饲喂普通饲料,维生素E组术后饲喂添加大剂量维生素E的饲料.3个月后取假体周围包膜检测包膜张力、包膜重量、包膜厚度、包膜组织中胶原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并进行包膜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组包膜张力、包膜重量、包膜组织中胶原含量、α-平滑肌肌动蛋白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均高于实验组(P<0.01),2组包膜厚度无差异(P>0.05);2组包膜的显微结构形态基本一致,内层较平滑,中层是成层排列的纤维结构,外层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对照组胶原纤维致密,中层较实验组厚;2组包膜中均可见到典型的肌成纤维细胞,实验组可见肌成纤维细胞线粒体肿胀、内质网扩张.结论:大剂量维生素E有干预假体包膜形成的作用,
作者:陈志鹏;沈为民;陈滔;丁祖烈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腋臭是临床常见病,常有家族史,自青春期发病往往伴随患者一生,因其特殊的臭味而影响生活和社交.我院自1999年9月~2005年12月对190例腋臭患者采用深部X线放射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袁鲁明;刘继云;郭献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教育是需要智慧的,也应该是智慧的.高职美容教师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教育素养,它包括深厚的学科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美容教学作为一种科学性极强、艺术性极高的教育实践活动,没有教学智慧,应该说是不可以的.
作者:吴勇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Q开关5 32nm激光治疗咖啡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病变皮肤颜色、厚度及患者年龄选择Q开关532nm激光治疗不同部位咖啡斑,3个月后复诊,未治愈者行再次治疗.结果:315例患者经激光治疗2~6次,总有效率达67.94%,无瘢痕形成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Q开关5 32nm激光治疗咖啡斑安全、可靠,疗效好.
作者:余文林;曾东;曾海玲;孙瑞霞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超薄扩张皮瓣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乳突区皮肤扩张,自体肋软骨支架耳廓再造.结果:1例皮肤扩张器外露,其余11例患者手术成功.再造耳廓大小、外形与健侧相似,医患双方满意.结论:耳后乳突区皮肤扩张后皮瓣薄,自体肋软骨作为耳支架耳廓再造,术后耳廓外形逼真、立体感强,是目前可靠和可取的方法.
作者:于仁义;李江;陈存富;王克华;陈明福;王标;陈铭锐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利用侧唇重要的解剖学指标,再造双侧唇裂人中部唇缘及唇珠,探求一种有效的功能性修复双侧唇裂唇缘及唇珠的方法.方法:2000年~2005年本院收治的唇裂患者中,双侧唇裂患者76例,男性54例,女性22例.年龄大19岁,小4/12岁.通过设计侧唇唇缘红唇肌瓣,旋转于前唇下方重建唇弓缘,该瓣末端红唇粘膜肌瓣再造唇珠的方法修复.结果:术后患者无1例裂开,无明显的口哨畸形,口轮匝肌连续完整,唇弓缘连续,唇弓自然生动,形态好.红唇丰满,红线连续,唇殊突翘明显.结论:唇缘红唇肌瓣可以较好地修复双侧唇裂下部重要解剖结构,唇缘红唇肌瓣的设计切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任战平;李锦峰;刘建华;文抑西;文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弥补烤瓷修复体颜色表达不足及体现个性特征的手段.方法:对烤瓷冠采用外源性染色技术进行再加工,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1例烤瓷冠进行外源性染色,效果满意.结论:外源性染色技术是弥补烤瓷修复体颜色欠佳及个性特征体现的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何熔;孙少宣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在传统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过程中,护理专业的指导思想也在以疾病为中心,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转变.在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中,护理程序是核心,而健康教育是基础.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仅仅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服务,还希望获得防治疾病的知识及保健方法.
作者:陈晓敏;刘云景 刊期: 2006年第09期
血管组织工程是指利用血管壁的正常细胞和生物可降解材料来制备、重建和再生血管替代材料的科学.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以期研制出无免疫原性,抗血栓形成、组织和细胞相容性高,具有一定强度和生长性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血管替代物,以期解决临床上治疗血管狭窄或闭塞导致的缺血性疾病自体血管移植及血管来源有限的问题.
作者:林本瑞;司忠义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皮片移植是治疗大面积瘢痕畸形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缺损常用的方法.但是在临床应用中,不同厚度的皮片移植后其成活率、远期功能与外观、供皮区愈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别,各有优势与不足.自2001年以来,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我们利用自行设计的负压取皮机,制取一种新型的颗粒皮片进行皮肤移植修复各种创面,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邱晓东;孙玉生;宫昔愿;张冠军;邝靖;王爱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得不到早期正确的治疗,随年龄增大,出现较严重的头颈偏斜,面部不对称,头颅畸形,颈椎弯曲畸形,严重危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于近五年收治晚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12例,通过系统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程红林;申立勇;孙晋中;崔雅宁;李长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2004年8月~2006年3月,笔者采用蓝光治疗仪(Medilite Blue)配合中药面膜治疗面部痤疮患者138例,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学艺;程飚;陈葵;李红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使额肌瓣悬吊术矫治上睑下垂,特别是重度上睑下垂的损伤更小,更符合生理功能.方法:根据上睑解剖特点,改进传统的额肌瓣,术式的关键是额肌瓣在眼轮匝肌的深面与眶隔之间分离.结果:临床应用矫治上睑下垂51例63只眼,经过2周至1年的随访,除1只眼过度矫正,14只眼略显矫正不足外,其余48只眼睑裂正常,睑裂弧度自然,术后闭目不全现象3个月后逐渐消失.结论:该术式操作方便,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效果可靠持久.
作者:郭振贵;朱静斌;张群;杨川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颞浅血管预构扩张皮瓣在修复面、颈部较大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及其修复效果.方法:通过将颞浅动、静脉植入颈部皮下,皮下置入扩张器,经过3个月的组织扩张,形成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颈部预构扩张皮瓣,转移修复同侧面、颈部的皮肤软组织缺损.结果:2001年至2006年,应用此方法修复10例面、颈部瘢痕挛缩患者的面颊部及颏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均取得了成功.随访6个月,效果满意.结论:采用颞浅动、静脉颈部预构扩张皮瓣修复面、颈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作者:薛文君;王海涛;王明青;张健;陈礼新;冯永强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双侧乳房轻度不对称是相当常见的,轻度不对称是一种正常现象.我科收治的一例先天性单侧乳房发育不良,而另一侧乳房发育正常且呈中度下垂,经行双侧不等大硅胶假体隆乳及乳房悬吊术后,获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芳;李芸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美白仪漂白氟斑牙的疗效.方法:实验组40例患者以Beyond冷光美白仪进行漂白,对照组40例患者以奥伦漂白剂家庭漂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进行美白治疗前后颜色的对比.半年后复查,再比较两种方法漂白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脱色显效率为87.5%,对照组的显效率为52.5%,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半年后复查发现,两组均有不同变化,但两者之间漂白效果仍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Beyond冷光美白对氟斑牙脱色有效,且安全、快速.
作者:王林虎;王虎中;何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目的:分析3组低位直肠癌Miles术后Ⅰ期不同术式原位肛门整形重建术的不同远期效果.探讨原位肛门重建功能与结构的关系.方法:3组患者:①单纯重建组:即单纯作肛门外括约肌重建的原位肛门重建组,20例;②联合术组:即采用4项联合术原位肛门重建术组,32例;③改进组:即改进的联合术组,38例.术后3个月起开始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5年以上.并测试其直肠肛管功能及≥5年生存率.结果:3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只有改进组对干稀便皆无失禁.测试其直肠内液体存留时间、肛管静息压、缩窄压、直肠静息压和大直肠内压等.各项测试结果皆与正常人对照组无显著差异.≥5年生存率达76.32%.结论:3组效果比较,改进组的原位肛门重建术远期效果良好,功能已达到常人水平,说明原位肛门结构重建必需达到功能重建,才能达到正常人生活质量和提高远期生存率.
作者:张本寿;吴允飞;李增男;郑翔;许良标;贾凌;储辉;郑龙坡;邹吉林 刊期: 2006年第09期
我科自2002年11月至2006年3月间,应用体内超声吸脂技术进行吸脂塑形11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文忠 刊期: 2006年第09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睡眠呼吸障碍中常见且较为严重的一种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它的发病机理,诊断与治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运用上气道及食管测压、CT扫描、纤维喉镜检查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随着医疗科学的不断发展,我们通过研究分析,一致认为运用螺旋CT测量正常人及OSAS患者的咽腔容积,以及第六颈椎横截面积,不失为一种具有应用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张愉;于擘;焦洁 刊期: 200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