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野;卢芳丽;王宝成;张艺权;何惠明
目的:讨论S-A治疗前后舌位置及运动形态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头颅侧位X线片对腭裂术后VPI患者,S-A治疗前后、语音治疗一年后舌静止及运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静止位S-A治疗后舌背明显降低,语音治疗后舌位逐渐抬高,发/a:/音时S-A治疗后及语音治疗一年后,不良代偿习惯逐渐消除,语音清晰度明显升高.结论:VPI的矫正及语音治疗对根除舌不良代偿习惯,获得清晰准确的发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宏权;李宇;王传家;纪影畅;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3~2004年间,笔者在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SANDIEGO)整形外科作访问学者.期间,经德国整形外科协会前主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客座教授GOTTFRIED LEMPERLE的引荐,参观访问了当地的三所医院的整形外科及七家私人美容外科诊所.
作者:谢宏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隆乳术后血肿的发生原因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6例隆乳术后血肿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再次手术取出乳房假体,查找出血点彻底止血后重新置入乳房假体.结果:血肿并发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积极处理效果满意.结论:应重视术中每一个操作环节尤其是术中彻底止血和术后加压包扎至关重要,应认真对待.
作者:朱立群;刘荣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局部牙列的正畸治疗能为错位牙、转位牙、过小牙、牙间隙等前牙美容修复创造条件,从而解决了单纯牙体修复无法解决的问题.方法:采用正畸治疗与烤瓷冠桥修复52个前牙.结果:全部病例经过正畸后都为修复创造了条件,修复后牙齿排列整齐、牙体宽度和高度均协调、牙龈附着良好、在功能与美观上均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前牙列缺损同时伴有不同程度错(牙合)畸形通过正畸和前牙美容修复联合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闫大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国外科会议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脂肪移植开始在外科领域逐渐开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盛行,则出现了以脂肪颗粒形式获取脂肪移植物的简便方法.此后,临床医生报道了脂肪颗粒注射进行脂肪移植的较多病例[1-2].如今脂肪自体移植已被临床应用于填充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半面部萎缩畸形、乳房缺损及小乳症,颜面部美容整形等领域.然而,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术并非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术后效果不佳,或术后改善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等,由此造成术后常需多次补充手术充填,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其原因为术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3-5]和影响移植脂肪存活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作者:陈瑜;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一种美容效果良好的男性乳房肥大症的外科治疗技术.方法:在肿胀麻醉下经乳晕边缘小切口切除增生肥大的乳腺组织.结果:本组15例共21侧男性乳房肥大症患者,除2例术后出现血肿,经血肿清除、止血处理后切口愈合外,其余病例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乳头乳晕无坏死,且乳头乳晕感觉于手术后3~6个月恢复.结论:应用该方法行男性乳房肥大症外科治疗,术后切口不明显.不仅能达到切除增生、肥大乳腺组织的目的,而且美容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仁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锌对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2)、对照组(n=32)和处理组(n=32).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任意皮瓣,约1cm× 7cm大小.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免疫组化切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表达部位,并对切片进行图象分析,以积分光密度代表MT的含量.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术后6h、12h,处理组MDA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15.7%、25.2%(P<0.05),MPO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21.5%、19.7%(P<0.05).术后1h、6h、12h,处理组皮瓣NO含量高于对照组70.1%、109.8%、115.6%(P<0.01).处理组中术后6h、12h MT表达量高于对照组47.7%、105.9%(P<0.01).MT表达在皮瓣中表皮基底层细胞、皮下组织及肉膜下组织血管壁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皮脂腺、汗腺的细胞浆中.处理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结论:外源性锌对超常任意皮瓣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谢祥;仇树林;胡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鼻尖整形的材料颇多,各有优缺点,笔者自2005年应用真皮片(无细胞真皮基质,AMD)在隆鼻的同时应用或单独应用进行鼻尖整形,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林;赵绍明;饶颖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止痛效果,探讨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佳麻醉方法.方法:74例行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的患者,在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其中23例患者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18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33例行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因止痛不完善而导致手术终止的情况发生,但是麻醉效果和病人反应各有不同.结论:从安全性和止痛效果来看,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与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特别是后者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和胸大肌的损伤,对于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是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2004年5月为一名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行毛发毛囊移植种植胡须、种植腋毛、种植阴毛,阴茎延长、隆鼻术等系列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心态明显改善.
作者:赵军;薛志辉;刘照文;吴建明;陈德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第一、二腮弓综合征的患者常并发小耳畸形和同侧颜面短小畸形.2003~2005年我中心对3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伴颜面短小畸形的患者行外耳再造手术同时用肋软骨充填纠正颜面短小畸形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万厚;庄洪兴;杨庆华;国冬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下睑缘和口内联合切口骨膜下面中部提升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和解剖基础.方法:采用下睑袋切除术的手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下层次常规完成下睑松弛皮肤切除术后,于眶缘下2~3mm切开骨膜,通过口内切口在梨状孔下缘水平切开骨膜,共同完成颧骨和上颌骨的骨膜下分离,外侧的分离止于颧大肌起点的内侧,内侧为鼻骨与上颌骨转折处.切开剥离范围内、外侧骨膜,将颊部脂肪垫的前叶及其下的骨膜,颧部的皮下脂肪垫向上外固定,然后将骨膜与眶缘的骨膜向上外方重叠缝合,缝合下睑切口.结果:采用本方法临床治疗下睑皮肤松弛和面中部老化患者13例,并发症轻,可同时达到下睑和面中部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本方法切口隐蔽,并发症少,可作为面中部年轻化手术的推荐使用方法.
作者:李太颖;冯国平;孙广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以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行性,总结复合树脂即刻美容修复前牙冠折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前牙冠折的不同情况,采用活髓摘除、根管充填、置根管钉或直接置自攻自断螺纹钉,光固化复合树脂即刻美容修复冠折缺损部分.结果: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初期均有满意疗效,半年成功率为94.44%,1年为83.33%,2年为75.00%.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用即刻美容修复的方法治疗前牙冠折.
作者:薛荣奇;董金凤;焦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口内入路面部轮廓复合改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口内切口,对患者下颌角肥大及颧骨过高等情况进行下颌角和颧骨等多部位的面部轮廓复合改形.结果:自2001年以来完成手术23例,出现术中出血和术后早期感染并发症各1例,经治疗痊愈.随访1年,患者面部轮廓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口内入路面部轮廓复合改形术能安全有效地矫治下颌角和颧骨肥大等症,效果良好.
作者:郑健生;郑庆亦;柳大烈;吴景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天然药物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 perchlorate,Dp)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为开发新的治疗增生性瘢痕的有效药物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四甲基偶氮唑(MTT)法、吸光度检测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别测定血竭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培养基中的胶原含量以及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T法显示血竭素对成纤维细胞的抑制率增高,且呈现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0.05),还能显著降低培养基中可溶性胶原的含量(P<0.05).RT-PCR法对Ⅰ、Ⅲ型前胶原的mRNA检测显示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血竭素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培华;罗少军;汤少明;肖佐环;梁杰;左强;李瑾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针对传统的毛囊移植手术后存在的移植发稀疏的缺点,本文对新型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在移植发密度方面的改进进行临床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方法:使用新型的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对620例脱发患者进行毛囊移植手术治疗并对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所恢复的移植发密度、成活率进行测量.结果:62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对移植发密度满意.结论:通过对620例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分析总结以及与以往毛囊移植手术技术对比后,笔者认为,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结合显微移植单位毛囊移植技术应成为现代毛发移植手术的主要方法.
作者:季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齿槽裂及鼻底进行天然多孔骨(Bio-Oss Collagen材料)移植整复畸形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齿槽裂及鼻底行Bio-Oss Collagen材料植入整复手术.结果:随访9~12月外形恢复良好,唇部和鼻底丰满,鼻翼提升,X线片示齿槽裂及鼻底植入Bio-Oss Collagen材料基本被自体骨取代.结论:用Bio-Oss Collagen材料代替自体骨植入齿槽裂及鼻底整复畸形鼻,均效果良好.
作者:陈觉尧;吴纪楠;黄素平;郑巧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作者:黄渭清;方柏荣;闫迎军;方薛泉;乔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2年11月~2004年11月,笔者使用强脉冲光照射治疗寻常痤疮患者387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丛琴;刘建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的抗癌机理,并初步探讨端粒酶作为化疗敏感性指标的可行性.方法:应用MTT法、双层琼脂培养法、倒置显微镜观察、HE染色观察、透射电镜观察、免疫组化法、TRAP-PCR-ELISA法研究平阳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的抑制作用和对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平阳霉素对人舌癌Tca8113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对细胞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有明显的改变,下调c-myc、bac-2的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且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用416ng/ml平阳霉素处理Tca8113舌癌细胞后12h、24h、48h、72h、96h端粒酶活性分别为0.76±0.03,0.45±0.06,0.32±0.05,0.14±0.02,阴性).结论:平阳霉素可以明显抑制Tca8113细胞的增殖活性及其转移复发倾向,还可作用于线粒体,在下调c-myc、bac-2的表达的同时抑制端粒酶活性.
作者:商洪涛;刘锐;陈鹏;雷德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