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沈尊理;张佩华;贾万新;王永春;张兆锋;黄一雄
目的:针对传统的毛囊移植手术后存在的移植发稀疏的缺点,本文对新型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在移植发密度方面的改进进行临床研究并提出解决的办法.方法:使用新型的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对620例脱发患者进行毛囊移植手术治疗并对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所恢复的移植发密度、成活率进行测量.结果:620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感染发生.术后随访12个月,患者对移植发密度满意.结论:通过对620例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手术的临床效果的分析总结以及与以往毛囊移植手术技术对比后,笔者认为,卵圆形打孔器毛囊移植技术结合显微移植单位毛囊移植技术应成为现代毛发移植手术的主要方法.
作者:季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蛇毒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与胶原蛋白联合使用治疗急性感染控制后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 00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4周,两组均先抗感染治疗;后4周,治疗组给予蛇毒NGF+胶原蛋白+替硝唑;对照组给予蛋黄+替硝唑.以上药物两组均使用美容仪器导入面部,每次治疗15~20min,每周治疗2次.结果:治疗组痊愈率83.3%,总有效率98.3%;对照组痊愈率52.5%,总有效率72.5%,两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皮肤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治疗后随访患者1~2年,未见1例复发.结论: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使用蛇毒NGF和胶原蛋白可提高痤疮皮肤的免疫功能,加速损伤部位的皮肤修复,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美容效果明显提高.
作者:陈丽华;马琼;孙素娇;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手术刀或刮匙先将皮损表面增厚角化部分刮除掉,然后再均匀地涂化学剥脱剂(复方无痛酚液)数次至皮损呈霜白色为止.结果:患者897例,共计5 430个皮损,痊愈870例(96.99%),好转27例(3.01%),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瘢痕,局部组织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除治疗时局部皮肤有不适外,具有安全、特效、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陈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讨论S-A治疗前后舌位置及运动形态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头颅侧位X线片对腭裂术后VPI患者,S-A治疗前后、语音治疗一年后舌静止及运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静止位S-A治疗后舌背明显降低,语音治疗后舌位逐渐抬高,发/a:/音时S-A治疗后及语音治疗一年后,不良代偿习惯逐渐消除,语音清晰度明显升高.结论:VPI的矫正及语音治疗对根除舌不良代偿习惯,获得清晰准确的发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宏权;李宇;王传家;纪影畅;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种植支抗逐渐被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目前对种植支抗的研究也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曾经在临床应用过的种植支抗有:牙种植体支抗,磨牙后区种植体支抗,骨内种植体支抗,骨膜下种植体、钛板种植体支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吸收种植体支抗等,本文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胡湘权;孔卫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国外科会议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脂肪移植开始在外科领域逐渐开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盛行,则出现了以脂肪颗粒形式获取脂肪移植物的简便方法.此后,临床医生报道了脂肪颗粒注射进行脂肪移植的较多病例[1-2].如今脂肪自体移植已被临床应用于填充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半面部萎缩畸形、乳房缺损及小乳症,颜面部美容整形等领域.然而,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术并非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术后效果不佳,或术后改善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等,由此造成术后常需多次补充手术充填,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其原因为术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3-5]和影响移植脂肪存活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作者:陈瑜;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外源性锌对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96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32)、对照组(n=32)和处理组(n=32).在大鼠背部设计蒂在头侧的任意皮瓣,约1cm× 7cm大小.分别测定皮瓣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观察免疫组化切片中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 MT)的表达部位,并对切片进行图象分析,以积分光密度代表MT的含量.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结果:术后6h、12h,处理组MDA含量分别低于对照组15.7%、25.2%(P<0.05),MPO活性分别低于对照组21.5%、19.7%(P<0.05).术后1h、6h、12h,处理组皮瓣NO含量高于对照组70.1%、109.8%、115.6%(P<0.01).处理组中术后6h、12h MT表达量高于对照组47.7%、105.9%(P<0.01).MT表达在皮瓣中表皮基底层细胞、皮下组织及肉膜下组织血管壁细胞、成纤维细胞,毛囊、皮脂腺、汗腺的细胞浆中.处理组皮瓣成活率较对照组有所升高.结论:外源性锌对超常任意皮瓣具有保护作用,可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作者:谢祥;仇树林;胡国栋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介绍隆鼻术中鼻假体的选择与雕刻的方法.方法:了解受术者的要求,用一根牙签放于鼻根(眉头与内眦中点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中点,将牙签一端抬离鼻尖点约2~4mm,从侧面观察决定需要垫高的高度及形状,据此选择适当的假体并对假体进行相应的雕刻.结果:3年中应用上述方法进行隆鼻术50例,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电话随访1~2年,外形满意,无假体外露,无排斥反应.一些国产的鼻假体型号较全,不需太多雕刻,使用方便.进口硅橡胶假体和聚四氟乙烯鼻假体型号单一,需要较多的雕刻.结论:根据鼻畸形的外形,确定所需的假体的形状与厚度,选择适当的假体经适当的雕刻,制成个性化的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作钧;王佳琦;张志宏;郑行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我院2004年5月为一名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行毛发毛囊移植种植胡须、种植腋毛、种植阴毛,阴茎延长、隆鼻术等系列手术.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心态明显改善.
作者:赵军;薛志辉;刘照文;吴建明;陈德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以及颌面部外伤造成的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带蒂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1],也提高了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任游;孟存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减少小切口法腋臭清除术的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术前戒烟酒,做好术前检查,手术采取腋部横行小切口,修剪刮除皮下汗腺组织,术中严格消毒,注意彻底止血和充分冲洗术区,术后打包固定,术后2~3天打开外层敷料检视术区.术后避免剧烈运动,适当应用抗炎和止血药物.结果:小切口腋臭清除术后皮下血肿、伤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通过规范手术操作可以明显减少小切口腋臭清除术的并发症.
作者:唐建兵;程飚;杨光成;李勤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应用对生长期安氏Ⅱ1类骨性错(牙合)的牙、颌、颅面的影响.方法:选择11例早期安氏Ⅱ1类骨性错(牙合)采用头帽肌激动器联合矫治的患者,对其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结果:11例患者经过6~8个月的治疗,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效果显著.ANB角、U1-NB距、U1-NA距、wits值、覆(牙合)、覆盖减小,SNB角、U1-L1角、Po-NB距显著增加(P<0.05),上下颌间关系协调.磨牙关系为Ⅰ类或偏Ⅲ类关系.结论:头帽牵引和肌激动器联合矫治适用于骨性安氏Ⅱ1错(牙合)的早期矫治,可快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侧面型.
作者:李晓芳;李永明;陈学鹏;郭向红;魏亚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烧伤后可引起局部色素沉着及瘢痕形成,部分色素沉着为暂时性,可自行消退,而有的色素沉着则长期存在,可严重影响皮肤美容.2003年11月~2006年3月,笔者应用光子设备SkinStation治疗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65例,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沈华;杨帆;陈红艳;李小莉;陈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精密铸造技术由于其操作工序简单、精确度高,在口腔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促进了口腔修复工艺整体水平的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铸件出现缺陷甚至失败也是极为常见的,造成这一问题的出现往往是由多种因素形成的.本文收集了83例固定修复体的失败铸件进行分析讨论.
作者:越野;卢芳丽;王宝成;张艺权;何惠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含氟牙膏对纯钛表面形态、光泽和色彩的影响.方法:制备规格为11mm×11mm×2mm的纯钛试件板片10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片.第1组用含氟牙膏刷洗,第2组用无氟牙膏刷洗.每组处理前后分别测量钛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反射率和色彩(CIE L*a*b*)值,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形态.结果:含氟牙膏刷洗组钛试件的反射率下降值、明度下降值和色差均大于无氟牙膏刷洗组(P<0.01),同时含氟牙膏刷洗组钛试件的表面形态改变明显大于无氟牙膏刷洗组.结论:同无氟牙膏相比,含氟牙膏对纯钛的表面形态、光泽和色彩有较大的影响.
作者:佟宇;郭天文;张惠;党勇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面颈部巨大良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到2004年的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结果: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中神经纤维瘤1例,淋巴管瘤3例,脂肪瘤1例,腮腺混合瘤1例,除1例经过4次手术外,其余5例均行1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面颈部巨大的肿瘤患者大多伴有面颈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畸形,在手术中应遵循整形美容外科及微创治疗的原则,进行颌面颈部的外形及功能整形.
作者:刘丽芳;王笃权;姚斌;张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比色板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色度值的分布规律,以利于提高临床上的比色准确率.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比色板进行摄影,将拍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Photoshop7.0软件处理后,记录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正中点及近四个角的点(共五个点)色度值.结果:各比色片偏浅黄红色,是多种颜色的综合,而不是单纯的一种颜色,不同比色片的同一点及同一个比色片的不同点,其色度值是不同的.结论:数码摄影可以较真实地再现Vita比色片的颜色,可以做为临床比色方法的补充.
作者:包向军;李国强;邓汉龙;王德芳;戴文安;王惠庆;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寻找一种降低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隆鼻术后感染发生率的方法.方法:尝试将雕刻成形的ePTFE假体放入含有庆大霉素溶液的注射器内,负压抽吸使庆大霉素溶液进入材料的孔隙,然后将假体置入.结果:比较处理组与未处理组感染发生的情况,庆大霉素处理组的感染率明显低于未处理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减少ePTFE隆鼻术后感染发生率的简便易行方法.
作者:路会;刘庆阳;高占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鼻尖整形的材料颇多,各有优缺点,笔者自2005年应用真皮片(无细胞真皮基质,AMD)在隆鼻的同时应用或单独应用进行鼻尖整形,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林;赵绍明;饶颖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测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各级分支,为相关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20侧)防腐人头标本,描述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的走行、定位及层次.结果:面神经颊支出腮腺后分为2~4支,均走行在SMAS筋膜下;颊Ⅰ、颊Ⅱ恒定出现,其一级分支距腮腺导管分别为(1.1±0.5)cm及(0.5±0.3)cm,且分别向前走行(1.3±0.9)cm及(1.8±0.5)cm后发出二级分支.结论:面神经颊支较为恒定,在面瘫治疗中健侧面神经颊支的二级分支可以作为受体神经,可不损伤面神经颊支主干.面神经颊支的分布及走行也可指导除皱术、扩张器植入、瘢痕切除等手术的剥离范围,不致产生并发症.
作者:黄渭清;方柏荣;闫迎军;方薛泉;乔群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