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美容医学知名专家--系列报道

关键词:中国, 美容医学, 知名专家
摘要: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汗除臭剂功效评价

    出汗是维持和控制体温极其重要的生理学功能,但是如果出汗太多则是一种病态,会影响个人卫生和身体健康以及社会审美观.在炎热的夏天,汗液被细菌分解后会造成狐臭或汗臭,常常令人感到尴尬,影响正常社交及工作,也对社会公共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抗汗剂和除臭剂能使汗液的流出量减少,使汗腺分泌物因细菌的分解受到抑制,可起到控制体臭的作用,因此,这方面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且对抗汗和除臭剂类产品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近年来,美国、欧洲地区等国家则申请了一大批抗汗剂和除臭剂的专利,在配方研究、生产工艺和功能评价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1].本文就国、内外抗汗和除臭功效评价方法和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程艳;祁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共轭亚油酸的皮肤分子药理及在皮肤科学的应用

    共轭亚油酸(Coniugated linoleic acid,以下简称CLA)是一种存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乳脂和肉制品中的天然不饱和脂肪酸[1].20世纪80年代,CLA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之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CLA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关于CLA与皮肤之间的关系文献报道较少,1985年,Pariza等首次发现CLA能降低小鼠皮肤癌的发病率.之后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CLA具有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损伤等重要皮肤生理活性.本文则综述了CLA在皮肤科学领域的研究进展,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对皮肤化妆品方面的应用前景做了分析,期望能促进CLA皮肤药理学及其产业化前沿技术的发展.

    作者:李珍;杨得坡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外伤所致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以恢复其外形和功能的可行性,总结复合树脂即刻美容修复前牙冠折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前牙冠折的不同情况,采用活髓摘除、根管充填、置根管钉或直接置自攻自断螺纹钉,光固化复合树脂即刻美容修复冠折缺损部分.结果:前牙冠折即刻美容修复初期均有满意疗效,半年成功率为94.44%,1年为83.33%,2年为75.00%.结论:在适应证范围内,可以用即刻美容修复的方法治疗前牙冠折.

    作者:薛荣奇;董金凤;焦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改良双环法切口矫治乳房萎缩松垂

    自2003年以来对6例轻、中度乳腺萎缩并松垂的美容者实施改良双环法乳房缩紧悬吊术取得了满意疗效,此术式较传统治疗乳腺萎缩松垂的术式操作更为简单、损伤更小、瘢痕不明显、术后乳房形态更佳.

    作者:张兵;王宝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易性癖相关问题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易性癖的相关问题及对策.方法:根据患者要求及客观条件分期手术切除患者全部或部分现有性器官,再造部分或全部异性性器官.结果:本组12例患者根据不同需要全部进行了手术治疗,手术全部成功,除Ⅰ期手术后1例出现尿瘘,1例出现阴道狭窄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精神压力得到缓解.结论:可以通过变性手术解除易性癖患者的精神痛苦.

    作者:王永洁;高尚;王大玫;陈忠存;蒋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皮肤磨削术治疗皮肤淀粉样变30例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CA)是一种常见的代谢障碍性皮肤病,系由淀粉样蛋白沉积于皮肤组织所致.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有关.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均证实淀粉样物质来源于表皮,由变性的表皮细胞逸入真皮内,并转化为淀粉蛋白,沉积在真皮乳头层所致,目前临床上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1].为了探讨治疗PCA的新途径,我科自2003年3月~2005年1月应用皮肤磨削术治疗PCA患者30例,取得了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凡;朱小燕;霍亚兰;蔡华;徐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脂肪移植物的活性检测研究

    自1893年Neuber在一次德国外科会议上首次提出脂肪移植的概念后,脂肪移植开始在外科领域逐渐开展.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盛行,则出现了以脂肪颗粒形式获取脂肪移植物的简便方法.此后,临床医生报道了脂肪颗粒注射进行脂肪移植的较多病例[1-2].如今脂肪自体移植已被临床应用于填充面部软组织缺损凹陷、半面部萎缩畸形、乳房缺损及小乳症,颜面部美容整形等领域.然而,目前自体脂肪移植术并非被广泛接受和认可,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术后效果不佳,或术后改善的效果难以长期维持等,由此造成术后常需多次补充手术充填,从而影响了该方法的应用.其原因为术后存在30%~70%程度不等的吸收率[3-5]和影响移植脂肪存活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作者:陈瑜;李青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真皮片在鼻尖整形中的应用

    鼻尖整形的材料颇多,各有优缺点,笔者自2005年应用真皮片(无细胞真皮基质,AMD)在隆鼻的同时应用或单独应用进行鼻尖整形,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杨晓林;赵绍明;饶颖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的个体化整复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上睑皮肤松弛症患者应用不同的整复术式的效果观察,为整复上睑皮肤松弛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71例中老年人上睑皮肤松弛者,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用单纯松弛皮肤切除术(153例),上睑松弛皮肤切除加皮下缝合重睑术(42例),上睑松弛皮肤切除加微创重睑术(76例).结果:有5例因上睑皮肤切除不够,进行了再次整复术;2例两侧重睑轻度不对称;3例术后恢复时间延长,约半年后恢复.其余261例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上睑皮肤松弛的表现形式不一,患者的年龄、职业及对手术效果的要求各不相同,只有选择相应合适的术式,才能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健;姚荔湘;余力;朱昌;张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白癜风的鉴别诊断

    白癜风是一种原发性、局限性或泛发性皮肤色素脱失症.有关白癜风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认为,其发病是具有遗传素质的个体在多种内外因子的激发下表现为免疫功能、神经精神及内分泌、代谢功能等各方面的紊乱,导致酶系统的抑制或黑素细胞的破坏或使黑素体的生成或黑化过程障碍,终致色素脱失[1].本病临床常见,白斑常发生于外伤部位、体腔口周围,可涉及到粘膜或色痣周围,对称分布,有同形反应,白斑处毛发可变白[2].根据白斑的形态、部位、分布范围和治疗反应,可分为两型(寻常型和节段型),两类(完全性白斑和不完全性白斑)及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典型的皮疹对于临床医生而言,较易诊断.但是很多色素减退性皮肤病临床上常与白癜风易混淆引起误诊.下列皮肤色素减退性疾病,如:先天性局限性皮肤色素减退性疾病,先天性泛发性皮肤色素减退性疾病,获得性皮肤色素减退性疾病,伴有其他皮损色素减退性疾病等[3]与白癜风皮损很相似.在临床上我们需加以区别,以便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

    作者:杨慧兰;林挺;刘仲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b-FGF和TGF-β1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细胞取自猪耳弹性软骨,体外培养原代至第6代软骨细胞,将培养液中加入TGF-β1或/和b-FGF作用于软骨细胞,并用MTT比色分析法对其增殖行为进行分析,探讨两种因子对软骨细胞增殖行为的影响.结果:b-FGF明显促进原代至第3代软骨细胞的增殖,并逐渐减弱,对第4代细胞无增殖作用,TGF-β1仅促进原代软骨细胞的增殖,TGF-β1和b-FGF联合应用,其刺激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低于b-FGF单一作用.结论:b-FGF显著促进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的增殖,主要作用于原代至第2代软骨细胞,明显强于b-FGF和TGF-β1联合应用.

    作者:丁小邦;高建华;夏万尧;陈兵;周广东;崔磊;刘伟;曹谊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齿槽裂植骨整复畸形鼻

    目的:探讨齿槽裂及鼻底进行天然多孔骨(Bio-Oss Collagen材料)移植整复畸形鼻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齿槽裂及鼻底行Bio-Oss Collagen材料植入整复手术.结果:随访9~12月外形恢复良好,唇部和鼻底丰满,鼻翼提升,X线片示齿槽裂及鼻底植入Bio-Oss Collagen材料基本被自体骨取代.结论:用Bio-Oss Collagen材料代替自体骨植入齿槽裂及鼻底整复畸形鼻,均效果良好.

    作者:陈觉尧;吴纪楠;黄素平;郑巧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皮管法鼻再造术探讨

    目的:探讨皮管法鼻再造的手术相关技术和适应证.方法:自1999年以来,我们应用上臂皮管、胸部皮管、腹部皮管临床治疗18例鼻缺损患者.总结相关技术及术式的优缺点和适应证.结果:本组18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外形及通气效果良好.随访3~12个月,皮瓣无明显回缩.结论:对于此组额、面部大面积烧伤的病人,皮管法鼻再造是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袁伟;庞星原;任军;白彦;欧阳山蓓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隆鼻术中鼻假体的选择与雕刻

    目的:介绍隆鼻术中鼻假体的选择与雕刻的方法.方法:了解受术者的要求,用一根牙签放于鼻根(眉头与内眦中点连线的中点)与鼻尖中点,将牙签一端抬离鼻尖点约2~4mm,从侧面观察决定需要垫高的高度及形状,据此选择适当的假体并对假体进行相应的雕刻.结果:3年中应用上述方法进行隆鼻术50例,切口甲级愈合,无感染,电话随访1~2年,外形满意,无假体外露,无排斥反应.一些国产的鼻假体型号较全,不需太多雕刻,使用方便.进口硅橡胶假体和聚四氟乙烯鼻假体型号单一,需要较多的雕刻.结论:根据鼻畸形的外形,确定所需的假体的形状与厚度,选择适当的假体经适当的雕刻,制成个性化的假体,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作钧;王佳琦;张志宏;郑行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麻醉方法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麻醉方法的止痛效果,探讨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佳麻醉方法.方法:74例行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的患者,在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局部麻醉方法.其中23例患者行常规局部浸润麻醉,18例行肋间神经阻滞麻醉,33例行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因止痛不完善而导致手术终止的情况发生,但是麻醉效果和病人反应各有不同.结论:从安全性和止痛效果来看,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局部浸润麻醉与低剂量间断氯胺酮复合麻醉+胸大肌下局部肿胀麻醉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麻醉效果.特别是后者同时减少了术中出血和胸大肌的损伤,对于腋窝切口胸大肌下假体隆乳术是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李希军;柳大烈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颌面颈部巨大良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

    目的:研究面颈部巨大良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到2004年的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的整形外科治疗方法.结果:6例面颈部巨大肿瘤中神经纤维瘤1例,淋巴管瘤3例,脂肪瘤1例,腮腺混合瘤1例,除1例经过4次手术外,其余5例均行1次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面颈部巨大的肿瘤患者大多伴有面颈部软组织及骨组织畸形,在手术中应遵循整形美容外科及微创治疗的原则,进行颌面颈部的外形及功能整形.

    作者:刘丽芳;王笃权;姚斌;张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的数码摄影研究(Ⅰ)

    目的:研究Vitapan Classical比色板比色板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色度值的分布规律,以利于提高临床上的比色准确率.方法:在自然光线下用数码相机对Vita比色板进行摄影,将拍摄结果输入计算机,经Photoshop7.0软件处理后,记录各比色片中1/3部分的正中点及近四个角的点(共五个点)色度值.结果:各比色片偏浅黄红色,是多种颜色的综合,而不是单纯的一种颜色,不同比色片的同一点及同一个比色片的不同点,其色度值是不同的.结论:数码摄影可以较真实地再现Vita比色片的颜色,可以做为临床比色方法的补充.

    作者:包向军;李国强;邓汉龙;王德芳;戴文安;王惠庆;李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

    目的:观察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手术刀或刮匙先将皮损表面增厚角化部分刮除掉,然后再均匀地涂化学剥脱剂(复方无痛酚液)数次至皮损呈霜白色为止.结果:患者897例,共计5 430个皮损,痊愈870例(96.99%),好转27例(3.01%),总有效率100%,无1例出现瘢痕,局部组织质地、色泽与周围正常组织无异.结论:化学剥脱和刮除术联合治疗脂溢性角化病除治疗时局部皮肤有不适外,具有安全、特效、简便易行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龙文;陈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辅助发音器治疗腭咽闭合不全前后舌位置及运动特点比较研究

    目的:讨论S-A治疗前后舌位置及运动形态对腭裂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标准头颅侧位X线片对腭裂术后VPI患者,S-A治疗前后、语音治疗一年后舌静止及运动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静止位S-A治疗后舌背明显降低,语音治疗后舌位逐渐抬高,发/a:/音时S-A治疗后及语音治疗一年后,不良代偿习惯逐渐消除,语音清晰度明显升高.结论:VPI的矫正及语音治疗对根除舌不良代偿习惯,获得清晰准确的发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宏权;李宇;王传家;纪影畅;李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带蒂肌皮瓣修复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术后护理

    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术后以及颌面部外伤造成的组织缺损,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精神和肉体痛苦,带蒂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它不仅保证了肿瘤切除的彻底性,而且有效地进行了局部功能的重建与容貌的修复.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和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1],也提高了皮瓣移植的成功率,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宋任游;孟存方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