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

周洋;郑元义;冉海涛;余进洪;王志刚

关键词:叶酸受体, 靶向, 液态氟碳, 造影剂
摘要:目的 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观察其体外靶向性能.方法 以氯仿将偶联叶酸的磷脂[DSPE-PEG(2000)]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成膜材料中,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成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重新水合后,在悬液中逐滴加入适量液态氟碳,均质乳化后得到叶酸受体靶向的纳米粒造影剂.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靶向造影剂组),并与不带叶酸的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外观与普通造影剂无明显差别.体外靶向实验发现此纳米粒造影剂聚集且牢固地黏附于SKOV3细胞,而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则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了偶联叶酸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该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

    患者女,29岁,孕1产0,孕30+1周,外院超声检查发现双活胎,右胎儿腹腔大量积液,羊水量偏多,左胎儿羊水过少,转诊至我院.超声:宫内见双胎.其一位于宫腔左上方,臀位,双顶径67.2 mm、头围251.0 mm、腹围226.0 mm、股骨48.5 mm,估测胎儿综合孕周约26+6周,体质量约(983.1±147.5)g,胎心率140次/分,羊水大深度27 mm.另一胎儿头位,双顶径79.7 mm、头围277.0 mm、腹围307.0 mm、股骨54.0 mm,估测胎儿综合孕周约30+2周,体质量约(1952±292)g,胎儿右侧侧脑室后角宽度约10 mm;胎儿腹壁连线未见明显中断,皮下软组织增厚并可见宽约3.0 mm无回声带,腹腔内见大量无回声区,大深度约27.6 mm,内脏漂浮其中(图1、2);胎儿脐血管增粗,血流增快、明亮,胎心率132次/分;羊水大深度90 mm,余未见明显异常.

    作者:张伟;朱亚;吴海燕;李欣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包裹Gd-DTPA微球的弛豫性能和体外释放规律

    目的 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包裹Gd-DTPA微球制成Gd-PLGA,观察其弛豫性能、体外释放规律,为构建靶向MR分子探针打下基础.方法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水/油/水)制备Gd-PLGA,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Gd-DTPA含量,以离心法测量Gd-PLGA微球包封率.采用MR扫描仪测定T1,计算Gd-PLGA微球的弛预率(R1);在磷酸盐缓冲液(PBS组)和双蒸水环境下(双蒸水组)模拟Gd-PLGA的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成功制备出Gd-PLGA,被包裹的Gd-DTPA为15.00 mg,包封率为31.99%,包裹后R1弛豫性能下降(P=0.008).体外释放规律研究发现微球在双蒸水环境释放量多于PBS,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1),组间单位时间累计释放曲线形态相似.结论 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成功制备出Gd-PLGA,Gd-DTPA被PLGA包裹后R1下降,释放规律与其他PLGA微球体系相似.

    作者:鄢雄;郭大静;余聪;王志刚;敖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分辨力MRI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

    目的 测量中国汉族正常成人豆状核体积,为建立中国成人数字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采用多中心临床研究形式,选取18~80岁健康志愿者1000名,按照年龄18~30、31~40、41~50、51~60、61~80岁进行分组,每组男、女各100名.采用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T1W序列扫描获取图像,应用三维体积分析软件手工勾绘ROI,测量豆状核的体积,探讨豆状核体积与年龄的相关关系.结果 1000名正常成人左、右侧壳核体积分别为(4811.59±588.99)mm3和(4763.11±587.59)mm3,左侧壳核体积大于右侧(t=10.134,P<0.0001);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分别为(1591.31±226.81)mm3、(1627.28±235.06)mm3,左侧苍白球体积小于右侧(t=-9.877,P<0.0001).男性左、右侧壳核体积和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962.72±598.49)mm3、(4909.83±600.54)mm3、(1623.24±234.16)mm3和(1663.18±243.56)mm3;女性左、右侧壳核及苍白球体积分别为(4663.65±540.49)mm3、(4619.28±537.59)mm3、(1560.00±215.04)mm3、(1592.09±221.06)mm3,男性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001).左、右侧壳核及左、右侧苍白球体积均随年龄增长而减低.结论 正常成人豆状核中,壳核体积左侧大于右侧,苍白球体积右侧大于左侧;男性豆状核体积大于女性.豆状核体积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作者:王国坤;陈楠;王星;卓彦;陈霖;李坤成;王丹;申宝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成像

    目的 探讨320排螺旋CT直接法下腔静脉CT血管造影(CTP)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Aquilion One 320排螺旋CT对13例疑诊为下腔静脉阻塞的患者行直接法下腔静脉CTP检查,通过Vitrea 4.0后处理工作站对原始图像进行VR、MIP及MPR重建.由1名医师测量左肾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上方1 cm处的CT值,另2名医师采用9段分段法对下腔静脉及其属支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对1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下腔静脉CTP检查;CT值为(341.33±62.95)HU;13例共117个血管节段中,图像质量为优、良、中等、差的节段分别为64、29、16、8个.重建图像可直观显示下腔静脉的结构、病变部位、范围及狭窄程度.结论 直接法下腔静脉CTP用以诊断下腔静脉阻塞性病变切实可行,且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传臣;张兆琪;赵轶轲;陆东旭;晏子旭;王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价

    目的 探讨胎儿永久性右脐静脉(PRUV)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我院超声检查发现的PRUV胎儿92胎,分析PRUV胎儿合并畸形情况及预后.结果 PRUV胎儿检出率为0.16%(92/58 946).孤立性PRUV共74胎(74/92,80.43%),49胎获得随访且均预后良好;合并畸形的PRUV共18胎(18/92,19.57%),6胎预后良好,11胎引产,1胎胎死宫内.结论 产前超声可诊断胎儿PRUV.孤立性PRUV胎儿预后良好.对于合并多系统畸形的PRUV胎儿,应结合畸形严重程度及染色体检查结果来评价预后情况.

    作者:李婧宇;王冰;蔡爱露;王晓光;解丽梅;赵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小儿体部棘球蚴病CT表现

    目的 探讨小儿体部棘球蚴病的CT表现特点.方法 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小儿体部棘球蚴病,其中单发棘球蚴病7例,多发棘球蚴病13例,共有32个囊肿,包括肝包虫囊肿17个,肺包虫囊肿9个,腹腔包虫囊肿4个,颈部包虫囊肿1个,胸膜包虫囊肿1个.20例患儿全部接受CT扫描,其中14例同时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20例患儿32个病灶中,21个表现为单纯性囊肿,11个呈囊肿破裂表现,未见钙化和多子囊征象.结论 小儿体部棘球蚴病以多发和单纯性囊肿为主,CT表现特点与成人棘球蚴病存在差异.

    作者:徐昕;袁新宇;王娅宁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RTE)评价肝纤维化的价值.方法 对88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进行RTE扫查,测量肝组织/肋间肌肉组织的应变比.全部患者均接受经皮肝穿刺术并采集血清生化学指标,将应变比与实验室检测结果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结果 应变比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呈负相关(r=-0.82,P<0.01).以肝明显纤维化(≥S2期)作为诊断标准,应变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优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例指数(0.90)和Forns指数(0.84);以应变比1.10作为诊断肝明显纤维化的佳诊断界值,其敏感度为86.84%,特异度为82.00%,阳性预测值为78.57%,阴性预测值为89.13%.结论 RTE可作为无创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的新方法.

    作者:陈曦;解丽梅;董颖慧;广旸;张晓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Kimura's病的高频超声表现和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Kimura's病的临床特点及高频超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证实的Kimura's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高频超声声像图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Kimura's病患者病程较长(平均11年),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5例为颈部无痛性肿块,1例为右侧大腿及右侧上臂皮下无痛性肿块.高频超声表现:①位于颈部的病灶呈边界清晰、包膜完整的单发椭圆形低回声肿块,亦可为多个肿块融合的混合回声团块,位于四肢皮下的病灶呈夹杂高回声及不规则片状低回声的混合回声肿块;②病灶附近均可见肿大淋巴结,淋巴门结构清晰或欠清晰,多无融合、囊性变、钙化等表现.结论 Kimura's病的超声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定性诊断.

    作者:韦力;梁前晖;周军;王莹;周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MSCT评估冠状动脉钙化:基于每个钙化性斑块的定量测量

    目的 初步评估MSCT定量测量冠状动脉钙化(CAC)具体钙化斑块的意义.方法 分析186例接受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扫描的CAC患者,对每个钙化性斑块进行测量并计算以下各参数值:浓度(CC)、体积(CV)、矿物质量(MM)和钙化积分(AS),并测量所有钙化性斑块整体的参数值:CVtotal、AStotal和MMtotal.以Spearman等级相关进行变量间相关性分析,以秩和检验观察样本间差异.结果 于186例患者共检出689个钙化性斑块.每个钙化性斑块的CC与CV呈正相关(rs=0.75,P<0.001).男性CC显著低于女性(P=0.03);55岁以上年龄组CC显著高于≤55岁年龄组(P<0.01).于86例患者发现多个钙化斑块(n≥3),其CC不均匀程度不依赖于性别(P=0.71)、年龄(P=0.18)和斑块数量(P=0.68).结论 具体钙化性斑块的各参数值更能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演变特征.CC对评估CAC进展和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丽娟;李东;于铁链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病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肺囊性病,主要是先天性肺囊腺瘤(CCAM)及隔离肺(P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常规产前筛查怀疑先天性肺囊性病的23胎行进一步超声检查,重点观察胎儿肺内病变的回声特征、血供情况,并定期进行超声复查,观察有无纵隔偏移、羊水量增多或腹腔积液等合并症及其他结构异常,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23胎于产前诊断为先天性肺囊性病,其中20胎为CCAM(20/23,86.96%),2胎为PS(2/23,8.70%),1胎为CCAM合并PS(1/23,4.35%).7胎(7/23,30.43%)发生纵隔移位,3胎(3/23,13.04%)出现羊水过多,另有1胎出现腹腔积液(1/23,4.35%).随访结果表明,9胎(9/23,39.13%)活产,其中5胎病变在产前出现自发性减小甚至消退;其余14胎引产(14/23,60.87%).结论 产前超声对于诊断胎儿肺囊性病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廖慧芳;王冰;蔡爱露;王晓光;陈骊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7.0T MR动态观察

    目的 建立ApoE-/-小鼠颈动脉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并探讨用高场强7.0T小动物MR检测AS的形成过程.方法 对10只ApoE-/-小鼠损伤并阻断一侧颈总动脉血流20 min,之后高脂饮食饲养7周,分别在术后4、7周进行7.0T MR检测与病理学检查.结果 4周后MRI显示患侧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壁高信号,7周后MRI表现为损伤血管高壁信号区增厚并管腔狭窄、不规则,创伤后血管腔面积呈下降趋势.对应病理学检查显示,4周后颈总动脉腔内斑块形成,斑块内泡沫细胞及脂质坏死核心形成,其上覆盖厚纤维帽;7周后斑块内增生的内膜内见广泛钙质沉积.结论 用损伤及高脂饮食方法可成功建立ApoE-/-小鼠稳定期AS模型;高场强7.0T MR可成功检测小鼠颈动脉稳定期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进一步研究ApoE-/-小鼠易损斑块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王中娟;邓钢;张追阳;居胜红;陈骏;赵瑞;金晖;魏晓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原发性肋骨软骨肉瘤1例

    患者女,43岁,右侧腰背部酸痛不适3月余.上腹部CT:右侧后腹膜见不规则软组织密度影,界限清晰,其内见多发囊状改变,边缘见点状钙化影,与右侧第11肋骨关系密切;增强后囊性部分未见明确强化,边缘轻度延迟强化;邻近肝脏、肾脏推压移位(图1).诊断:右侧后腹膜占位,以神经来源肿瘤可能性大(神经鞘瘤).行后腹膜恶性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右上腹部于后腹膜不规则分叶状肿块,约12 cm×8 cm,无色半透明,质地坚韧,活动度差,与后腹膜及胸壁关系密切,右肾及肝右后叶分别被推向左前方及前上方;沿后腹膜肿块包膜外分离,见肿瘤已侵及腰大肌及膈肌、右侧胸膜,右侧第11肋软骨外侧部与肿块无明显界限.考虑来源于右侧第11肋骨的肿瘤,完整切除肿块.病理诊断:第11肋骨软骨肉瘤(图2).

    作者:储伟;夏云宝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国正常成人中脑体积的高分辨力MRI的测量与分析

    目的 测量中国健康汉族成人中脑体积,并建立正常值参考范围,分析中脑体积与年龄及性别的关系,为建立中国正常人标准脑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选取18~70岁健康成年志愿者1000名,按年龄18~30、31~40、41~50、51~60、61~70分为共5组,标记为A、B、C、D、E,每组共计200名,男、女各100名.对所有受试者行全脑容积MR扫描,用3D体积分析软件进行中脑体积测量.分析年龄与中脑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男性中脑平均体积[(8087.89±1177.43)mm3]大于女性[(7763.87±1007.44)mm3,t=-4.68,P<0.001].男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857.65±980.12)mm3、(8691.22±913.56)mm3、(8072.26±1024.78)mm3、(7688.33±981.91)mm3、(7129.98±1059.98)mm3,女性A~E组中脑体积分别为(8290.68±995.41)mm3、(8034.79±1000.00)mm3、(7767.43±907.28)mm3、(7619.18±836.72)mm3、(7107.29±889.09)mm3.A~C组男性中脑体积均大于女性(P均<0.05),D、E组男、女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男性除A组与B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女性除A组与B组、C组与D组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男性和女性中脑体积均与年龄相关(r=-0.55、-0.38,P均<0.001).结论 正常中国成人中脑体积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中脑体积总体上大于女性;18~50岁男性中脑体积大于女性,51~70岁男女间无显著差异.中脑体积及其性别间差异均随年龄增大而减小.

    作者:孙黎;陈楠;王星;王丹;卓彦;陈霖;李坤成;申宝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联合双源CT评价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目的 探讨TTE联合双源CT观察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的价值及钙化斑块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TTE联合双源CT观察20例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是否存在钙化、管腔狭窄情况及钙化斑块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开口,并测量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结果 经TTE联合双源CT检查,20例患者均有主动脉根部钙化,其中10例患者因钙化斑块引起主动脉管腔狭窄.主动脉根部钙化斑块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CFVR为1.72±0.32,低于未累及冠状动脉开口者(2.23±0.26,P<0.05).结论 TTE联合双源CT能准确评价HoFH患者主动脉根部钙化.

    作者:张小杉;哈斯;杨娅;李治安;王绿娅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CT灌注成像分析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管储备损害

    目的 应用5% CO2作为血管扩张介质,通过CT灌注成像(CTP)分析基础态和激发态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脑血管储备(CVR)功能变化特点.方法 对34例患者行基础态CTP和CTA联合检查,对其中10例CTA示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行5%CO2混合气体吸入激发态CTP检查.结果 10例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5%CO2激发后,患侧和健侧CVR受损,激发前、后脑血流量(CBF)增幅百分比为-20.25%~26.19%和-13.00%~38.00%,激发前、后脑血容量(CBV)无明显差异(P>0.05),而达峰时间(TTP)明显延迟(P<0.05).结论 5% CO2可作为良好的血管扩张介质用于临床CVR功能研究.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激发后CVR功能受损,反应性减低.

    作者:戴峰;张秀明;卢万俊;高歌军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的制备及体外寻靶

    目的 制备叶酸受体靶向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鉴定其基本性质,观察其体外靶向性能.方法 以氯仿将偶联叶酸的磷脂[DSPE-PEG(2000)]按照一定比例溶解在成膜材料中,用旋转蒸发仪去除有机溶剂成膜,加入磷酸盐缓冲液重新水合后,在悬液中逐滴加入适量液态氟碳,均质乳化后得到叶酸受体靶向的纳米粒造影剂.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中验证该造影剂的靶向性能(靶向造影剂组),并与不带叶酸的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相比较.结果 叶酸受体靶向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外观与普通造影剂无明显差别.体外靶向实验发现此纳米粒造影剂聚集且牢固地黏附于SKOV3细胞,而普通造影剂组和游离叶酸干预组则未见明显特异性结合.结论 成功制备了偶联叶酸的被脂质包裹的液态氟碳纳米粒造影剂,该造影剂对高表达叶酸受体的SKOV3细胞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有望成为卵巢癌靶向显影与治疗的理想分子探针.

    作者:周洋;郑元义;冉海涛;余进洪;王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64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成像观察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

    目的 探讨64层CTA显示支气管动脉三维解剖结构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肺部疾病患者进行64层CT支气管动脉成像,以VR、MIP及MPR后处理技术显示支气管动脉解剖学特征.结果 35例患者中,共63支支气管动脉获得显示,右侧39支,左侧24支;支气管动脉正常起源34例,异常起源1例;4例有肺外体循环动脉参与供血,共10支血管,1例存在异常体循环动脉供血.常见的支气管动脉类型为R1L1型(18/35).27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直径2~5 mm.结论 64层CTA支气管动脉成像可无创、直观显示支气管动脉及肺外体循环动脉的形态解剖学特征.

    作者:徐秋贞;王钟江;居胜红;吴旻;杨明;邓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320排CT血管造影诊断主动脉夹层

    目的 探讨320排CTA在主动脉夹层(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9例临床诊断AD患者的320排CTA检查资料,对比其与16排CTA、MRA及DSA的差异.结果 59例AD患者中,3种方法共诊断AD 43例,胸主动脉瘤4例,真性腹主动脉瘤9例,假性腹主动脉瘤3例.320排CTA诊断AD破口位置的准确率(75/77,97.40%)高于16排CTA(47/53,88.68%,x2=4.14,P<0.05)及MRA(40/46,86.96%,x2=5.17,P<0.05);其电离辐射剂量[(849.62±44.73)mGy]低于16排CTA[(927.11±39.47)mGy,t=2.84,P<0.05]及DSA[(976.85±54.21)mGy](t=2.51,P<0.05),并可清晰显示内膜片、真假腔、血栓形成及主要内脏动脉分支受累情况.结论 320排CTA是诊断AD的安全、快捷、有效且无创的方法,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刘琦;陈德基;谭理连;王广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超声弹性成像观察肝脏凝固灶:体外实验

    目的 运用实验手段探讨超声弹性成像(EI)在肝脏凝固灶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新鲜离体猪肝,通过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两种方法产生不同形态的凝固灶,观察实验前、后的EI图,利用虚拟声触诊定量(VTQ)技术测定作用区的剪切波传播速度.实验结束后切开标本记录实际凝固灶形态、范围.结果 无水乙醇注射和微波消融均可使局部肝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EI图上表现为红色硬变区,且不随时间延长而衰减,较常规二维超声更接近凝固灶形态,但与实际仍有一定差异.作用区的剪切波速度较实验前明显增高(P<0.01),也表明凝固性坏死的肝组织硬度增加.结论 EI可从力学角度提供凝固灶信息,应用简捷、无创,是常规超声的有益补充.

    作者:赵冰;王绮;袁建军;刘曼;范闽延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方法 选择18例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和18名健康志愿者(正常组),应用RT-3DE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以及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各参数Tmsv1 6-SD、Tmsv16-Dif、Tmsv16 SD/R-R(%)、Tmsv16-Dif/R-R(%),并对两组各参数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观察组LVEDV、LVESV、LVM、LVMI、左心室容量时间曲线参数Tmsv16-SD、Tmsv16-Dif、Tmsv1 6-SD/R R(%)、Tmsv16-Dif/R-R(%)显著升高,而LVEF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3DE可反映2型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功能异常和收缩不同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江阿力·吐尔逊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