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单颌与双颌正颌手术后面部软硬组织变化的对比研究

刘迪;张苗苗;刘志杰;翟玛丽

关键词:骨性Ⅲ类错《牙合》, 正颌手术, X线头影测量, 侧貌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正<牙合>手术后面部软硬组织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成人骨性Ⅲ类错<牙合>20例,对其手术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G-Sn-Pg',Cm-Sn-UL,S-N'-Sn,UL-E的改变,两组有所不同.B'与B,PoS与Po,GnS与Gn以及MeS与Me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软硬组织位移变化率双颌组均小于单颌组.结论:鼻唇关系差的骨性Ⅲ类错<牙合>好做双颌手术.软硬组织位移比率:双颌手术中上颌小于下颌,且单颌手术高于双颌手术;软硬组织相关性:双颌手术中下颌比上颌强,且单颌比双颌强.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远期疗效.方法:以辨证论治选穴,穴位埋线治疗3个疗程,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每次选6~10个穴位.结果:96例患者治疗后体重、体围、皮脂厚度,BMI、F%、WHR、瘦素(Leptin)、Ins,TG、TC、FBS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前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该疗法具有疗效高、方便、安全、无痛苦、持续作用长、无副作用等特点,提示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具有减重、降脂、重塑体形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闫润虎;白洁;张怡;顾劲松;于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显微自体毛发单位移植治疗毛发缺失

    目的:研究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自体毛发单位移植治疗毛发缺失的临床疗效. 方法:切取耳后或头枕部条形头皮组织,低温下,手术显微镜配合将头皮分离成单株和多株移植物,并按需要将移植物移植入受区.结果:42例患者,60个毛发种植区完成手术.经6~12个月随访,移植后的毛发能覆盖受区皮肤,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毛囊成活率90%~95%.结论:在显微外科设备辅助下,进行毛胚单位的移植,提高了毛囊移植过程中的解剖精度,减少损伤,提高成活率.该方法值得在毛发移植手术中椎广应用.

    作者:王海波;郑泽;李文志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乳房良性肿瘤切除并乳房成形一次完成临床应用体会

    乳房良性肿瘤是青壮年妇女的常见肿瘤之一,多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其临床表现,部分以乳头溢液(如导管内乳头状瘤)而来就诊.我院2004年~2009年9月,笔者共对150例乳房良性肿瘤切除乳房成形一次完成的治疗,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姚荔湘;张树香;王建国;陆德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围手术期的护理

    随着整形美容技术的发展及求美者对美的不断追求,促使整形外科在技术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尤其是鼻部整形手术项目分类越多越细,面对越来越多的鼻部整形受术者,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在整形外科被广泛应用,术后效果理想,现对2008年2月~2009年3月自体鼻中隔软骨垫鼻尖整形病例共63例围手术期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孙云霞;崔凤英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毛发移植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

    毛发不仅是人体重要的美学构成部分,还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毛发缺失,尤其是常见的雄激素源性脱发已成为我国的常见疾病,造成患者心理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

    作者:李宇飞;雷惠斌;江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微创整形美容外科系列讲座(三)——微创除皱术

    老年性皱纹是由于组织、结构老化引起的皮肤松弛及萎缩等组织学、解剖学改变,包括面颈部、乳房、腹部及叫肢的皮肤和皮下组织等部位的松弛和萎缩性变化等.治疗面颈部这类改变的外科技术称为除皱术 [1].

    作者:侯典举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下颌角整形的研究进展

    面下部整形是面部整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方型脸常常被认为粗犷而不精致,瓜子脸、卵圆彤脸蛋是中国,乃至东亚国家女性崇尚的脸型,符合传统美学标准.方型脸常常存在下颌角肥大,因此下颌角整形构成了面下部整形的重中之重,本文就下颌角整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谭骛远;归来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正畸患者佩戴压膜保持器的健康教育

    正畸固定矫治治疗结束后都有一定潜在的不稳定性和复发性.正畸治疗引起软组织和骨的改建,而由于牙周组织的特殊性,牙齿有恢复到治疗前的趋势 [1].据调查:多数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或多或少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复发 [2].保持是任何治疗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保持的结果决定着矫治的成败.因此同定矫治器的去除并不意味着正畸治疗的结束,保持器的佩戴作为正畸治疗的后阶段,对正畸效果的维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保持器主要有:普通(hawley)保持器、压膜保持器、舌侧保持器等,临床60%以上的患者都佩戴压膜保持器,这里着重介绍压膜保持器.

    作者:刘利娜;李变容;王海雪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背侧神经血管束为蒂的阴蒂缩小整形术

    目的:探讨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整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沿阴蒂头下方约0.5cm处环形切开皮肤,保留阴蒂头及其背侧的神经血管束,切除肥大阴蒂体部,重塑阴蒂外形.结果:14例患者术后外阴形态修复效果满意,感觉功能重建效果良好.皮瓣全部成活,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随访3个月~2年,无术后并发症存在,外阴形态及感觉功能均基本正常.结论:应用带有背侧神经血管束的岛状皮瓣行阴蒂肥大缩小,具有血供良好,并保留阴蒂感觉神经等优点,术后外形满意,是阴蒂肥大缩小整形的理想方法.

    作者:李琼;孙家明;杨艳清;郭科;杨杰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治疗前牙反(牙合)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功能性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牙合>中的作用机制,效果及适应证.方法:选择50例应用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牙合>,其中乳牙期8例,混合期23例,恒牙期19例:另50例采用固定性矫治器治疗的前牙反<牙合>,其中乳牙期5例,混合期15例,恒牙期30例.对两种矫治器各选择20个常用测量项目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对治疗前后硬软组织的改变进行对比和分析研究.结果:功能性矫治器在治疗前牙反<牙合>后,通过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析,前牙反<牙合>不但有牙性改变,而且骨骼改变也较明显.而固定性矫治器在治疗后,X线头影测量数据分析,牙性改变较大,骨骼几乎没有改变.结论:功能性矫治器适用乳牙期、混合牙期,恒牙早期的骨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固定矫治器配合口内口外Ⅲ类牵引装置适用于混合期,恒牙期、早期不严重的牙性,骨性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对于成人严重的骨性前牙反<牙合>的病例,正畸与口腔颌面外科联合治疗才是佳选择.

    作者:杨建玲;王好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评价15%过氧化脲漂白无髓变色牙的治疗效果.方法:对89例(97颗)无髓变色、牙冠完整的前牙根据牙齿变色的时间分成A组(变色2年之内)、B组(变色2~5年)、和C组(变色5年以上),均使用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治疗,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总有效率91.75%,其中A组有效率100%,B组有效率94.59%,而C组有效率仅为66.67%.A、B两组牙齿治疗提高的色阶数值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5%过氧化脲进行诊间和夜间漂白相结合、冠内和冠外联合漂白能有效地治疗无髓变色牙.

    作者:何爱民;柳七零;汪涌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硅胶假体隆鼻术后并发症59例临床分析

    隆鼻术是目前常见的、较成熟的美容手术之一.由于固态硅胶假体具有经济实用与组织相容性好,易雕刻,出现并发症时可以完全取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但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时有发生.2005年10月~2009年10月,我院收治了59例隆鼻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现将有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单晶;董亦晗;陈虹;姜淑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皮肤光老化的分子机制

    光老化是由于皮肤暴露于紫外线下而造成的慢性损伤.UVB可以直接作用于DNA,使其吸收能量,发生突变;UVB与UVA产生的活性氧簇(ROS)可以间接损伤细胞核及线粒体DNA,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或凋亡.UV照射产生的ROS可氧化损伤蛋白质及脂质,引起相应功能及结构的异常.紫外线照射可影响皮肤色素代谢:即刻反应为黑素的反应性合成增加及其重新分布;迟发反应为黑素细胞数目增加及活力升高.紫外线可以上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从而引起毛细血管的增生及扩张.同时,紫外线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导致免疫细胞数量、活力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改变,但与光老化表现相关性大的是紫外线引起的真皮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比例、质量及功能的改变.临床上光老化皮肤的主要特征是:皮肤粗糙、干燥,不规则色素沉着,弹性降低及深在性的皱纹.光老化皮肤的特征性改变是: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组织结构缺失,以及无定形弹力蚩白样物质的沉积.本文重点回顾了皮肤光老化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廖勇;廖万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前伸头位对咀嚼肌功能活动时的肌电影响

    目的:研究前伸头位对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和吞咽两功能活动时咀嚼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以30名健康正常<牙合>青年女性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应用BiO EMG Ⅱ型表面肌电测量仪,测量正常<牙合>人群分别在自然头位和大前伸头位情况下,牙尖交错自主用力紧咬以及吞咽时颞肌前束(TA)、咬肌(MM)、胸锁乳突肌(SUM)、二腹肌前腹(DA)的肌电幅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前伸头位吞咽时TA、MM、SCM、DA的肌电幅值以及大前伸头住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时MM和DA的肌电幅值与自然头位时相比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前伸头位牙尖交错位自主用力紧咬时TA以及SUM的平均肌电幅值高于自然头位时的肌电幅值,但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活动时各咀嚼肌对大前伸头位有着明显的反应,牙尖交错位紧咬时MM和DA对前伸头位反应明显,大前伸头位时各咀嚼肌肌紧张度增加,肌电活动增强.

    作者:孙吉成;林雪峰;何冰;兰泽栋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窄谱红/蓝光与单纯蓝光治疗寻常性痤疮的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82例轻、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窄谱红/蓝光局部照射,对照组单纯照射窄谱蓝光,每周治疗2次,共治疗8周.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评价疗效及不艮反应.结果: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8.0%,有效率为62.4%;对照组痊愈率(4.6%)及有效率(45.3%)均低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23.6%,有效率为86.8%;对照组痊愈率(13.9%)及有效率(70.8%)均低于试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红/蓝光照射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照射窄谱蓝光.

    作者:丛林;王聪敏;李海涛;王文岭;杨蓉娅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药物注射法治疗60例增生性瘢痕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丹参、醋酸曲安奈德、5-氟尿嘧啶、重组人干扰素γ四种药物进行瘢痕内注射治疗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回顾本院自2005年7月~2008年6月,60例烧伤后增生性瘢痕患者行瘢痕内药物注射治疗的临床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治疗效情况.结果:四个治疗组的疗效总评分在治疗后的变化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在疗效方面,重组人干扰素γ组>5-氟尿嘧啶组>丹参组>醋酸曲安奈德组(P<0.05).结论:对于烧伤后增生性癜痕的患者,四种药物注射治疗均是确切有效的方法.在单独应用一种药物进行治疗时,重组人干扰素γ的效果比醋酸曲安奈德、丹参更为有效,5-氟尿嘧啶比醋酸曲安奈德效果更好.

    作者:杨卫玺;杨敏烈;吕国忠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进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肥胖不仅有碍美观,且持续肥胖可引发一系列合并症.中医针灸减肥以它独有的方式成为时尚热点,被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所接受.本文就近年来中医针灸减肥的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冯小菁;叶煜婉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整形外科进修医师临床科研培训的体会

    进修是医务人员进行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更新知识、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单位实力的重要途径.整形外科具有和其他医学学科的共性,同时也有本专业的特殊性 [1],我科作为国内整形外科综合实力较强的中心之一,每年要接收大批来自各级医疗单位的进修医师.笔者总结了在指导进修医师进行临床科研培训的经验和体会,现报道如下.

    作者:易成刚;郭树忠;鲁开化;韩岩;马显杰;卢丙仑;杨力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弧形双蒂瓣法治疗小阴唇肥大22例探讨

    东方人小阴唇平均宽5~10mm,长30~60mm.其功能为保护阴道口、尿道口.宽度超过10m时可称为小阴唇肥大症.小阴唇肥大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影响性生活,患者因在实际生活中 [1]行走、骑车等时引起破溃、糜烂、疼痛而就诊.小阴唇缩小术是较为常见的妇科矫形手术,手术方式比较多 [2],我院采用弧形双蒂瓣法加医用粘涂ZT胶粘合伤口的方法行小阴唇矫形术,在手术时不仅使小阴唇的外形改善,其功能、色泽及感觉均较达到满意的效果,且提高了性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玉红;彭丽;单晶;李洪娟 刊期: 2010年第03期

  • 耳廓再造术中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观察在利用扩张皮瓣结合肋软骨雕刻耳支架移植进行耳廓再造过程中发生扩张皮瓣破渍感染时耳廓再造的治疗.方法:58例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于耳后皮瓣扩张过程中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渍,感染等并发症,根据不同情况,28例行即刻耳廓再造术,15例行扩张皮瓣舒平,延期耳廓再造术,12例行扩张器取出的延期重新扩张的耳廓再造术,3例经抗感染治疗,继续扩张过程.结果:58例患者术后再造耳效果良好.结论:在利用皮肤扩张法进行耳再造术时,即使发生了扩张皮瓣破溃,感染等并发症,经适当的积极治疗,可望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张晋光;何乐人;庄洪兴;蒋海越;杨庆华 刊期: 2010年第03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