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春晓;周爱云
目的 探讨宫颈癌癌灶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3例,均于治疗前接受常规MR及DWI检查,b=1000 s/mm2,记录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采用后处理工作站的像素分析软件划定ROI,测量肿瘤ADC值和大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ADC值为(1.05±0.17)×10-3mm2/s,与病灶横断面大径(r=-0.28,P=0.04)及体积(r=-0.40,P<0.01)均呈负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病灶横断面大径、体积及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体积越大,ADC值越趋向于低;而ADC值及体积大小均不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作者:鲁雪红;肖虎;刘文亚;刘晓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比较成年人正常心脏左右心室的可行性,并探讨左右心室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RT-3DE全容积成像采集58名心脏正常成年人的心脏三维数据,在TomTec工作站中分析获得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在Qlab工作站中分析获得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和射血分数(EF).结果 右心室EDV[(85.84±20.82)ml]、ESV[(41.87士10.48)ml]分别大于左心室EDV[(69.37士17.83)ml]、ESV[(26.46±8.26) ml](P均<0.001),而右心室EF[(50.94士5.57)%]小于左心室EF[(61.97±6.48)%,P<0.001].左心室SV[(42.91±11.72) ml]与右心室SV[(43.96±12.15) 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3).左右心室的对应参数均有相关性.结论 RT-3DE是评估左右心室容积和功能的可行方法,且其相应参数在左右心室间是相关的.
作者:范莉;颜紫宁;芮逸飞;沈丹;陈冬亮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应用二尖瓣血流脉冲多普勒(PWD)频谱及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观察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左心室舒张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28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饲养4周,23只兔成模并存活.以建模前超声检查作为对照组,术后4周复查超声并行病理学检查,根据有无室壁瘤形成分为心肌梗死组(n=11)和室壁瘤组(n=12).测量左心室二维超声指标后,应用PWD分别测量各组二尖瓣的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应用STI技术分别测量各组左心室短轴瓣环水平、心尖水平各节段的旋转角度、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应变率(SrC)和径向应变率(SrR)的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C-S,Sr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C-E,Sr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C-A,SrR-A),计算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之比(SrCe/SrCa,SrRe/Sr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和室壁瘤组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及SrCe/SrCa、SrRe/SrRa均减小,以室壁瘤组更显著(P均<0.05);各组间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兔心肌梗死室壁瘤形成后,E/A呈假性正常化,而短轴瓣环水平圆周和径向应变率、左心室整体扭转角度显著减小,左心室局部和整体舒张功能及收缩功能进一步恶化.
作者:古丽齐满·霍加阿不都拉;闫雪;穆玉明;关丽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儿女,12岁,体检发现心脏杂音1个月.查体:胸骨左则第2、3肋间闻及2级连续性杂音.超声心动图:右冠状动脉起源于右冠状动脉窦、内径宽1.03 cm,左冠状动脉窦内未探及左冠状动脉,于肺动脉瓣左后窦内探及管道样结构,内径约0.39 cm,呈舒张期为主的连续性血流频谱,扩张的右冠状动脉及心肌内见条形或网点状五彩镶嵌血流(图1);诊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高度可能?).
作者:赵春晓;周爱云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3.0T MR动态增强图像中血管表现与肿瘤形态、大小及病理分级的相关性.方法 对53例乳腺癌术前患者(54个病灶)行双侧乳腺3.0T MR动态增强扫描,重建得到3D MIP图像,分别对图中病灶邻近血管、患侧与对侧的差异血管数目进行评分,分析其与肿瘤形态、肿瘤大径及浸润性导管癌病理分级之间有无相关性.结果 ①肿块型、非肿块型乳腺癌的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肿块型乳腺癌肿瘤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非肿块型乳腺癌肿瘤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57,P<0.05),与肿瘤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呈正相关(r=0.79,P<0.01);总体乳腺癌的肿瘤大径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及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呈正相关(r=0.37、0.47,P均<0.01).③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与差异血管数目评分、邻近血管数目评分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乳腺癌MR动态增强图像血管表现与肿瘤大径有关,与肿瘤的形态及浸润性导管癌的病理分级程度无关.
作者:彭程宇;刘万花;王瑞;李逢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G4射波刀照射剂量的蒙特卡罗算法并加以评价.方法 利用PTW M3水箱、PTW60012半导体光子探测器测量空气中输出因子、60 mm准直器百分深度剂量和开野剂量曲线得到源分布、注量分布和能谱,并以适当格式输入到射波刀数据库,建立加速器源模型.利用CT扫描CRIS 062密度模体,测量已知物质相对电子密度和质量密度,建立质量密度模型.利用蒙特卡罗算法模拟计算组织模体比、中心离轴比和输出因子,同时用高斯方法调整半高宽,使计算值与射线追踪算法测量值一致.结果 源分布、注量分布和能谱概率生成源模型,利用源模型和密度模型建立起蒙特卡罗算法,之后运用蒙特卡罗算法模拟计算出组织模体比、中心离轴比、输出因子,其结果与测量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蒙特卡罗算法后,进行认真评价,即可用于计算剂量.
作者:徐慧军;李玉;张素静;朴俊杰;杨晓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薄层MSCT表现特征与肺功能检查诸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病理证实的IPF患者30例行薄层MSCT扫描,观察薄层MSCT征象及其解剖分布,对薄预定层面的各征象累及范围进行评分统计.对薄层MSCT各征象与肺功能诸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0例IPF患者均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薄层MSCT各征象总的半定量评分与肺活量(VC)、肺总量(TLC)、残气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和弥散常数均呈负相关(r=-0.646、-0.661、-0.415、-0.624、-0.483、-0.732、-0.504,P均<0.05),与限制性通气功能分级和弥散功能分级之间呈正相关(r=0.843、0.838,P均<0.001).VC、TLC与网织影、蜂窝肺呈负相关(r=-0.621、-0.688、-0.387、-0.456,P均<0.05).结论 IPF薄层MSCT半定量评分与肺功能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分析薄层MSCT征象有助于预测肺功能.
作者:李淑静;孙舰;郭欣珊;王藏海;史朝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MSCTPA)在不同扫描参数及呼吸模式下的肺动脉强化程度,探讨获得佳图像质量的合理化技术.方法 前瞻性选择90例接受MSCTPA检查的PE患者,将其随机均分成Ⅰ、Ⅱ、Ⅲ组,分别设定50、80、120 HU作为监测阈值进行追踪触发扫描;将每组再随机均分为A、B两亚组,分别于平静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或吸气后屏气进行扫描,比较肺动脉、肺静脉、主动脉强化CT值及不同组别MSCTPA的重建图像质量.结果 Ⅰ、Ⅱ、Ⅲ组肺动脉CT值分别为(488.12±17.21)HU、(344.53±10.43)HU、(181.95±24.13)HU(P<0.05);肺静脉CT值分别为(92.26±16.76) HU、(210.57±18.28)HU、(320.82±26.25) HU(P<0.05);主动脉CT值分别为(128.48±20.36)HU、(280.35±25.56)HU、(402.75±32.64) HU(P<0.05).ⅠA、ⅠB亚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502.28±9.34) HU、(474.94±11.78) HU(P=0.446);ⅡA、Ⅱ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352.47±8.16) HU、(336.38±6.46) HU(P=0.034);ⅢA、ⅢB组肺动脉干CT值分别为(197.32±7.34)HU、(165.78±24.67) HU(P=0.005).Ⅰ、Ⅱ、Ⅲ各组图像质量评分均值分别为3.97、3.43、2.60分.结论 MSCTPA中,设定50 HU为监测阈值,于平静呼吸下行追踪触发扫描,可获得佳图像质量.
作者:夏巍;尹肖睿;吴晶涛;吴海涛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孕早期胎儿颜面部畸形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 对13 611名孕11~13+6周孕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按常规顺序检查胎儿结构后,对胎儿颜面部及颈部透明带进行不同切面扫查.结果 共筛查出11胎颜面部异常或可疑异常,其中1胎眼距窄,5胎鼻骨缺失或显示不清,3胎上颌显示不清,2胎唇腭裂;漏诊9胎颜面部畸形,包括单纯唇裂3胎,唇腭裂1胎,外耳形状或大小异常5胎,均经生后随访或引产后证实.结论 超声在孕早期可以筛查出部分胎儿颜面部畸形,但有漏诊及误诊可能,对可疑异常者还应结合中孕期超声检查.
作者:唐静;陈松;冉素真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脑实质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和MRI表现.16例患者均接受至少1次CT平扫,其中10例接受至少1次MR检查,10例治疗后接受复查.结果 16例CT均见基底节区片状或条形稍高或高密度影,T1WI表现为基底节区条形或片状稍高或高信号,边界较清晰;其中1例DWI示病变区为稍低信号,1例为等信号,前者ADC值升高,后者无明显改变,1例SWI幅度像及相位像均显示病变区局部为条、片状低信号,FLAIR未见异常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9例治疗后血糖降到正常范围,复查头部CT或MR,其中5例病变消失,1例病变明显缩小,3例未见改变.1例治疗后血糖轻度降低,头部CT显示病变密度增高.10例随诊病例中,2例于原病灶区出现腔隙性梗死表现.结论 非酮症高血糖舞蹈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通常提示2型糖尿病.
作者:唐乐梅;苗延巍;郑程程;张竞文;郎志谨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诊断轻度认知障碍(MCI)的价值.方法 搜索Pubmed、CNKI、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经异质性检验,采用不同效应模型对各ROI提取相关数据,获得汇总加权均数差(WMD)及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共纳入文献26篇(英文19篇,中文7篇).病例组mI/Cr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汇总WMD及95%CI为0.08(0.04,0.12),其中海马、扣带后回、颞叶、颞顶叶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NAA/Cr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汇总WMD及95%CI为-0.07(-0.10,-0.04),仅海马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Cho/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马区是MCI受累早、显著的部位.mI/Cr、NAA/Cr的变化能够反映MCI的病理生理过程,且mI/Cr的变化较NAA/Cr更为显著.
作者:胡蓉;王晓明;张晓春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肝细胞癌(HCC)患者TACE术后的变化,评价这种趋势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对49例HCC行TACE,于术前及术后4周进行血浆bFGF、肝功能及CT检查.将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TACE术前bFGF的20%者纳入下降组,否则纳入未下降组.将TACE术后4周CT示肿瘤坏死区域面积≥肿瘤总面积的50%定义为肿瘤缓解.结果 术前肿瘤直径≥5 cm或合并乙型肝炎者bFGF较高.术后4周血浆bFGF下降组共16例,其肿瘤缓解率高于未下降组(P<0.05).结论 HCC患者的血浆bFGF可能是预测TACE疗效的指标之一.TACE术后血浆bFGF下降的HCC患者更易发生肿瘤缓解,且其生存期明显延长.
作者:禹娴怡;陆骊工;李勇;胡宝山;邵培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UE)对比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3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8个结节进行UE及ARFI检测,以手术后病理结果为标准,应用ROC曲线评价UE和ARFI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 UE诊断甲状腺结节ROC曲线下面积(0.78)小于ARFI(0.95,P<0.01).结论 ARFI对诊断甲状腺结节比UE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有助于鉴别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
作者:詹嘉;朱绫琳;朱隽;柴启亮;陈林;陈悦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下腔静脉瓣(EV)冗长的意义及其对心脏结构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EV冗长患者(EV冗长组)的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资料,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EV冗长组中3例左心房增大,1例右心房增大,13例(13/28,46.43%)伴有心律失常,其中房性期前收缩(APC)7例(7/28,25.00%),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2例,心房颤动1例,室性期前收缩1例,10~20岁青年患者中有3例伴发APC;对照组窦性心动过速及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左心房增大1例,两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在正常范围.EV冗长组较对照组发生心律失常的比例高(P<0.05),心脏结构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V冗长可能为引起APC的原因之一,超声诊断EV冗长有助于临床确定心律失常病因.
作者:刘学兵;邓燕;尹立雪;李文华;陆景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超声观察尿道不同分段的移动度对于诊断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价值.方法 分别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大位移时对45例SUI患者(病例组)和20名正常受试(对照组)进行经会阴超声扫查.将整段尿道分为6段,并以耻骨联合为参照建立直角坐标系,测量尿道各个分段在两种状态下的坐标值,计算各分段的移动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尿道不同分段移动度存在不同差异.病例组代表尿道中段的U-2,3,4三点的移动度分别为(2.63±0.62) 、(2.32±0.47)、(2.01±0.41)cm,对照组分别为(2.21±0.54)、(1.92±0.42)、(1.69±0.3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U-1,5,6三点移动度分别为(3.01±0.76)、(1.85±0.37)、(1.86±0.66)cm,对照组分别为(2.69±0.87)、(1.72±0.40)、(1.74±0.45)cm,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SUI与尿道移动度增加、特别是中段尿道移动度的增加有关;经会阴超声能够清晰再现盆底结构,观察尿道不同分段的移动度,有利于诊断SUI.
作者:路会;于诗嘉;史铁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重构影响患者预后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超声可早期检测和评价AMI患者左心室重构情况,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超声新技术评价AMI后左心室重构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田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瘤患者接受常规MR+DWI检查,之后均接受肿瘤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手术.对照术后病理结果,确定转移性和非转移性淋巴结,测量淋巴结的ADC值以及长、短径;比较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结的ADC值及长、短径对鉴别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价值.结果 确定转移性淋巴结82个,非转移性淋巴结224个: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短径(P=0.001)、短径/长径(P=0.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长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0);转移性与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分别为(0.86±0.20)×10-3 mm2/s和(1.05士0.30)×10-3 mm2/s(P<0.001),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10 mm组内非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均高于转移性淋巴结(P<0.01);淋巴结短径、短径/长径的AUC分别为0.623、0.599,所有淋巴结、短径≥10 mm组及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的AUC分别为0.740、0.792及0.731,故短径≥10 mm组淋巴结的ADC值用于转移性淋巴结诊断的价值高,敏感度为90.5%,特异度为68.2%.结论 3.0T MRDWIBS诊断盆腔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优势;利用ADC值诊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径线.
作者:庄晓曌;余深平;贺李;崔冀;陈创奇;赵晓娟;潘碧涛;李子平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STI)分析兔心肌应变率变化特点及其预测室壁瘤形成的力学评价价值.方法 利用20只新西兰白兔制作室壁瘤模型,4周后根据超声及病理学检查分为室壁瘤组和无室壁瘤组.应用STI分别测量并分析左心室短轴心尖水平径向应变率(SrR)和圆周应变率(SrC)的收缩期峰值(SrR-S、SrC-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R-E、SrC-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rR-A、SrC-A).结果 与无室壁瘤组比较,室壁瘤组各节段三期SrR及SrC峰值均降低(P均<0.05).各节段之间比较,前、侧壁SrR-S、SrC-S下降更为显著(P<0.05).ROC曲线显示,前、侧壁收缩期Sr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0.91;Sr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88.以应变率小于2.00 s-1为临界值,前、侧壁收缩期SrR诊断室壁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1.70%、89.73%,特异度分别为85.72%、71.41%;前、侧壁收缩期SrC诊断室壁瘤的敏感度分别为90.24%、88.32%,特异度分别为86.41%、85.20%.结论 心肌梗死后心尖部室壁瘤形成加重前、侧壁心肌应变的损害,前、侧壁收缩期SrR及SrC的下降程度可作为预测兔梗死心肌形成室壁瘤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关丽娜;翟虹;穆玉明;闫雪 刊期: 2012年第10期
患者男,56岁,发现左侧腮腺区无痛性肿块2个月.查体:面神经功能无异常.左侧腮腺区轻度隆起,可扪及直径约2 cm肿物,无明显压痛.彩超:左侧腮腺内见约1.4 cm×2.7 cm囊实性肿物,边界清晰,其后缘可见星点状血流信号.CT:平扫示左侧腮腺肿大,密度略不均匀,腮腺深叶界限不清的囊实性病灶(图1A);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实质部分无明显强化,囊壁呈环形轻度不均匀强化(图1B);静脉期病灶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囊壁环形强化逐渐明显(图1C);下颌后静脉、翼内肌、颈内动静脉受压推移.
作者:丁伟;逄利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声触诊组织量化(VTQ)与弹性应变率(SR)比值法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103例女性患者共126个乳腺病变进行压迫式弹性成像检查,获得相应的弹性图,测量SR值;进一步应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测量病灶的VTQ值;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 VTQ值判断乳腺病变良恶性的佳临界点为6.64 m/s,ROC曲线下面积为0.88,其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2.61%(19/23)、100%(103/103)和96.83%(122/126).SR比值法判断乳腺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二者ROC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TQ技术可用于判断乳腺良恶性病变,其诊断价值与SR比值法相当.
作者:欧冰;智慧;杨海云;罗葆明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