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王国良;兑丹华

关键词:JAK/STAT信号转导, 重症急性胰腺炎, 综述
摘要:目的 总结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研究与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SAP各器官损伤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SAP的早期,由于胰腺腺泡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酶释放,进而导致局部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并通过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级联作用进一步导致了更大量的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结论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SAP中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放大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抑制该信号途径可能是控制SAP中“瀑”式炎性反应从而治疗SAP的新举措.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下肢静脉压测定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下肢静脉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期间来笔者所在医院门诊并经彩色多普勒或下肢深静脉造影确诊的患有单侧下肢DVT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男37例,女53例;年龄为18~84岁,平均年龄59.48岁;按病期分为急性期30例,亚急性期30例,慢性期30例;按病理类型分为央型30例,周围型30例,混合型30例.同时选取同期无下肢DVT的志愿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为21~65岁,平均年龄38.7岁.测定2组纳入研究者的双下肢静态静脉压(P0)、动态静脉压(P00)和压力降低率(Pd)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病例组不同病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P0和P00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Pd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病例组急性期的P0和P00均高于慢性期(P<0.01);中央型的P00高于周围型和混合型(P<0.01),中央型的Pd则低于混合型(P<0.01).正常对照组左右下肢的上述3项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不同病期以及不同病理类型者患肢的P0和P00均高于健肢,而Pd则均低于健肢(P<0.01).结论 下肢静脉压的测定可应用于临床对早期下肢DVT患者的检测,可作为临床对下肢DVT的治疗效果评估的客观指标,是一种简单实用的临床检测方法.

    作者:聂强;张显岚;郭建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治

    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它使患者及家属产生巨大的心理、身体和经济负担[1-2].流行病学调查[3-4]显示,全世界AP的发病率为4.9~73.4/10万人.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起病急,进展快,临床病理变化复杂,早期即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脏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高达20% ~ 30%.多数AP患者其病因易于明确,胆石病是AP常见的原因,占40% ~ 70% [5-7].

    作者:崔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38例报道

    病例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期间共完成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术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6 ~ 77岁,平均44.5岁.其中胆总管结石36例,胆总管扩张未见结石2例.同时合并胆囊结石36例,合并肝胆管结石2例,合并肝囊肿2例;6例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并存疾病.所有病例术前均行B超或MRCP检查.

    作者:李留峥;向春明;徐雷升;王志萍;俸家伟;黄峰麟;张洪波;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系膜上静脉损伤8例教训分析

    病例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腹部手术中发生肠系膜上静脉(SMV)损伤患者8例,男5例,女3例;年龄46~69岁,平均54.5岁.原发疾病:胰头导管腺癌4例,胆总管下端癌1例,十二指肠乳头癌1例,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1例,后腹膜黄色肉芽肿1例.手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7例,后腹膜肿瘤切除术1例.SMV损伤原因:行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例患者,因肿瘤或炎症的血管浸润,致术中撕裂SMV或误切部分SMV,受损范围0.5 ~5 cm;1例后腹膜巨大肿瘤,在钝性剥离肿瘤基底部切除肿瘤时撕裂PV/SMV.处理及结果:8例均瞬时大量出血,及时压迫止血,用心耳钳阻断门静脉(PV)/SMV,寻找血管破口,并应用5-0 Prolene缝线修复血管.

    作者:李留峥;俸家伟;彭联芳;向春明;徐雷升;王志萍;张洪波;于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Fas/FasL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与肝癌浸润转移关系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有浸润转移和无浸润转移肝细胞癌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0例有浸润转移和40例无浸润转移肝细胞癌组织及10例肝良性肿瘤(肝血管瘤、肝囊肿)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肝细胞癌浸润转移的关系.结果 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0.00%(42/60)和68.33% (41/60),10例肝良性肿瘤组织中Fas及Fas-L蛋白的表达阳性率均为30.00% (3/10); 20例有浸润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和Fas-L蛋白表达阳性率均为95.00% (19/20).Fas和Fas-L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肝良性肿瘤组织,在有浸润转移的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高于无浸润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Fas和Fas-L蛋白的表达很有可能作为判断肿瘤浸润转移能力的指标.

    作者:胡超华;丁佑铭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脾脏巨大假性囊肿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38岁,6年前出现左上腹胀痛不适,偶尔发作,未予重视.近2个月胀痛不适渐加重,进食后明显,伴食后呃逆,并于晨起时扪到左腹部包块,遂来笔者所在医院就诊.

    作者:马国荣;杜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妊娠期急性胰腺炎1例诊治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报道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妊娠期急性胰腺炎1例,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从诊断和治疗方面进行总结.结果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妊娠期急性胰腺炎者,77.8% (14/18)发生于妊娠晚期,72.2% (13/18)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61.1% (11/18)的患者血或尿淀粉酶升高,66.7% (12/18)的患者存在高钙血症.结论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致妊娠期急性胰腺炎的病例临床罕见,早期误诊率高,妊娠期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是推荐的,但需个体化并结合家属意愿.

    作者:胥平湘;杨光华;郑阳;张国志;王长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免固定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应用(附60例报道)

    目的 探讨非编织聚丙烯补片行免同定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laparoscopic transabdominal pre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APP)治疗腹股沟疝的可行性及手术要点.方法 回顾分析昆山市中医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用新型非编织聚丙烯补片免固定TAPP治疗腹股沟疝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为(54.2±10.0) min (30~75 min),术中出血量为(15.2±3.4)mL(5~50 mL);未放置引流管.术后2例出现阴囊血清肿,经局部穿刺抽液(3次)及理疗1个月后治愈.术后住院时间为(2.1±0.45)d(1~5 d).术后随访无腹股沟区慢性疼痛及疝复发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非编织聚丙烯补片行免固定TAPP降低了术中损伤神经、血管的风险,从而减少术后慢性疼痛的潜在发生率,是一种可行、安全和有效的无张力疝修补技术,值得推广.

    作者:黄永刚;顾卯林;郭吕;朱景元;王恒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wist与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Twist和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可能的机理、相互作用以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结直肠癌组织以及21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Twist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6.7%(42/6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14.2%(3/21),前者高于后者(P<0.01);E-cadheri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20.6% (13/63),而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1.0%(17/21),前者低于后者(P<0.01).两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T、N和M分期均相关(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215,P=0.039).结论 Twist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相关,并可作为评价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Twist和E-cadheri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提示,在上皮-间质转化过程中可能是通过抑制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来实现的.

    作者:钱江;韩佳;陈鹏;朱春丽;杨银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TOPⅡ联合Ki-67和p53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预测分析

    目的 探讨TOPⅡ联合p53和Ki-67的表达对局部晚期乳腺癌化疗敏感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0例乳腺癌患者不同分子分型的TOPⅡ、p53和Ki-67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TOPⅡ、p53及Ki-67表达状况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差异.结果 Ki-67表达阳性率在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腺腔A型和腺腔B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877,P=0.000),其中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高于腺腔A型和腺腔B型;TOPⅡ及p53的表达表达阳性率在4种分子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105,P=0.069;x2=7.105,P=0.069).TOPⅡ和Ki-67表达阳性者的新辅助化疗疗效优于表达阴性者x2=18.28,P=0.000; x2=6.64,P=0.009;而p53的表达状况与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无关.结论 HER2过表达型和Basal-like型乳腺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敏感,疗效好;TOPⅡ表达阳性并Ki-67表达阳性可作为乳腺癌临床化疗患者敏感性生物学指标.

    作者:李红生;罗丽琼;马永录;田君才;戴伟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自然病程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自然病程演进中的临床特征、脏器功能障碍特点以及死亡相关因素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7年6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02例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以及入院后1、3、5、7、14及28 d共7个时间点分别记录其APACHEⅡ评分、各脏器功能状态和死亡相关因素并予以分析.结果 SAP自然病程中APACHEⅡ评分呈双峰型分布,即在发病后3~7d左右和发病后2周左右出现评分高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低氧血症、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和腹腔室间隔综合征(ACS)是导致早期脏器衰竭的主要原因;肠麻痹持续时间大于5d的患者脏器衰竭发生率及感染率明显升高.脏器衰竭多受累的器官为呼吸、外周循环、肾和胃肠道.当患者出现持续48 h以上的脏器衰竭,其病死率明显升高.入院后24 h死亡4例(9.5%),死亡原因为严重休克和心脏骤停;24~72 h死亡6例(14.3%),为持续性休克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急性肾功能衰竭;3~ 10d死亡14例(33.3%),主要为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伴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 10 d以后死亡18例(42.8%),主要为腹内感染、出血、胰瘘、胆瘘等导致的MODS.结论 SAP自然病程分为全身炎症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和恢复期.肠麻痹持续时间是影响SAP自然病程的重要因素.早期脏器衰竭患者先出现的并发症为SIRS、代谢性酸中毒、高血糖和ACS.SIRS所致的MODS是SAP早期的死亡因素;胰腺及胰周组织感染所致的MODS、腹腔内出血和胰瘘和胆瘘是SAP后期的死亡因素.胃肠道功早期恢复能减少MODS的发生.

    作者:张大鹏;崔乃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乳腺珠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中人乳腺珠蛋白(human mammary gland globin,hMAM) mRNA的表达,为乳腺癌分子标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78例以及乳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乳腺增生症15例,乳腺纤维腺瘤15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hMAM 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以及ER、PR和HER-2表达的关系.结果 乳腺增生及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外周血中均未检出hMAM mRNA表达,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表达阳性率为48.72%(38/7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57,P=0.000).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hMAM mRNA的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学类型以及ER、PR和HER-2表达无关(P>0.05),但与肿瘤的临床分期(Z=-2.214,P=0.027)和淋巴结转移相关(Z=-2.754,P=0.006).结论 外周血中检出的hMAM mRNA表达是诊断乳腺癌相对特异性的标志,外周血中hMAM mRNA的表达可能与乳腺癌患者的预后相关.

    作者:李文仿;王明华;王耕;赵宗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

    目的 探讨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期间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4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至就诊时间的不同分为≤24 h组和>24 h组,均予以早期多时点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联合血液净化治疗,分别测定入院时及入院后第1、3、5、7和10天的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死亡率和转开腹手术率.结果 2组患者入院后各时点的PAF和TG水平均较入院时均明显下降(P<0.05),且≤24 h组患者的PAF和TG下降的水平较>24 h组要低些;≤24 h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24 h组(p<0.05),死亡率及转开腹手术率均低于>24h组(P<0.05).结论 早期多时点和多部位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联合血液净化,在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及其合并症的治疗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作者:骆永富;曾之耀;王湘英;张兴文;卢义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D打印技术辅助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附1例报道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对复杂瘤颈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术前评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获取严重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CT数据,3D打印腹腔干以下腹主动脉和双侧髂总、髂内外动脉,并分析3D打印模型术前评估的效果.结果 3D打印模型能够术前预测严重扭曲瘤颈的腹主动脉瘤支架释放前后的形态改变情况,并可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结论 3D打印技术尤其适用于复杂解剖条件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评估.

    作者:袁丁;左萧;黄斌;周轩;胡耀;杨轶;熊飞;赵纪春;康裕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细胞癌(HCC)和肝局灶性结节增生(FNH)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1日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3例HCC患者和23例肝FNH患者,术前均行超声造影检查,对2组患者的超声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CC组造影剂到达时间为(3.8±1.9)s,明显长于肝FNH组的(2.3±1.4)s;达峰时间为(21.8±11.9)s,显著短于肝FNH组的(35.3±14.8)s;峰值强度为(28.8±3.1) dB,显著高于肝FNH组的(22.3±7.9) dB,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组患者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1.3%(21/23)、87.0% (20/23)和95.7%(22/23),肝FHN组患者超声造影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87.0%(20/23)、91.3% (21/23)和91.3% (21/23),2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在HCC和肝FNH的鉴别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瀚勋;卢敏艳;舒琦;方洁莹;邱懿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临床常见急腹症,大多数患者的病程呈自限性,预后良好.20%的患者临床经过凶险,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 pancreatitis,SAP),病死率为10% ~ 30%.由于AP病情演变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为AP的治疗带来了困难.单单依赖某个专科就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已经越来越困难.多学科多专业的医护人员紧密合作,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下面就AP一些相关的综合治疗措施进行简述.

    作者:苗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7例报道)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3年1月至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7例甲状旁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均表现有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状,4例可触及颈部肿块.术前血钙水平2.35~4.98 mmol/L,平均值为3.07 mmol/L;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78.4~2 061.7 pg/mL,平均值为1 181.5 pg/mL,较正常高值高17倍.1例首次手术在外院施行.6例首次手术在笔者所在医院施行,其中肿瘤位于左下甲状旁腺3例,右下甲状旁腺2例,右上甲状旁腺1例;1例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术,5例行甲状旁腺肿瘤切除+同侧腺叶全切或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加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有3例术后肿瘤复发均行再手术,其中1例复发3次;2例死亡;其余5例生存至今,其中已生存5年者3例.结论 综合临床表现、血钙和PTH水平、B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甲状旁腺双时像扫描、术中异常发现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正确诊断甲状旁腺癌.手术必须完整(en bloc)切除肿瘤,复发者可再手术治疗,需行长期随访.

    作者:胡琳;崔爱民;柏楠;赵景明;张自琴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胸腹双部位螺纹钢筋贯通伤1例报道

    病例资料 患者,男,58岁,因意外从3m高处坠落,后背部着地,致胸部及腹部分别被螺纹钢筋贯穿刺人,急诊收入笔者所在医院.查体:患者神清,P 82次/min,R18次/min,BP 110/70 mm Hg(1 mm Hg=0.133 kPa),SPO2为96%.见左胸背部有长约40 cm、直径约2 cm的螺纹钢筋插入,从左颈部穿出;腹部有一长约60 cm、直径约2 cm的螺纹钢筋从背部插入,腹部穿出(图1).因外露的钢筋较长,体位制动,无法行CT检查,仅行床旁X线平片(图2)及彩超检查.

    作者:乔唐;徐永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射频消融行保脾手术治疗体会(附24例报道)

    目的 探讨脾外伤行射频消融保脾手术的适应证、手术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脾外伤患者24例中,行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9例,开腹对脾外伤裂口行射频消融止血或脾部分切除术15例(包括7例合并肝外伤).结果 2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52±21) min(68~142) min.术后无明显出血、漏胆,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住院时间(5±2.1)d(4~16)d.结论 射频消融下保脾安全、可行,术后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不适为保脾手术的又一选择.

    作者:秦红军;胡仁健;郭恺;魏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研究进展

    目的 总结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研究与进展.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SAP各器官损伤中作用的相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SAP的早期,由于胰腺腺泡细胞遭到破坏,导致胰酶释放,进而导致局部细胞因子等炎症介质的释放,激活JAK/STAT信号转导途径,并通过与其他信号通路的级联作用进一步导致了更大量的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结论 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SAP中细胞因子瀑布样级联放大反应过程中的关键;抑制该信号途径可能是控制SAP中“瀑”式炎性反应从而治疗SAP的新举措.

    作者:王国良;兑丹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