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

马晓璇;时惠平;于梅艳;郭薇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生症, 巨噬细胞,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摘要:患者女,54岁.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经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并出现皮肤瘙痒,在当地医院应用激素治疗后好转;近2个月再次出现发热,伴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入院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清铁蛋白897.00μg/L;RBC 3.48×1012/L;WBC 3.28×109/L;PLT 62.00×109/L.骨髓穿刺细胞涂片;组织细胞比例增高,可见巨噬细胞及吞噬血细胞现象.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重症流行性出血热1例

    患者男,27岁,于2010年9月27日去陕西渭南市探亲,11月2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乏力,无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症状,休息后无缓解,11月3日于渭南市一卫生所就诊,考虑上呼吸道感染,11月4日上午体温38.5℃,双侧扁桃体肿大,考虑急性扁桃体炎,抗感染治疗效果欠佳,11月5日体温38.2℃,出现水样便、球结膜轻度水肿,视物不清,11月6日转至和田地区人民医院,CT检查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1月7日全身及四肢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以双下肢为著,11月9日急诊转入我院.X线胸片;双肺重度感染,肺水肿,双侧胸腔积液.

    作者:王丙宇;宛红娥;赵云辉;格日丽;贾景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检查诊断小儿结肠息肉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对小儿结肠息肉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常规超声或结合生理盐水灌肠后超声检查的结肠息肉患儿46例,以结肠镜检查为金标准,对超声检出结肠息肉的敏感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结肠镜诊断结肠息肉患儿46例,其中单发息肉44例,2枚息肉2例;7枚息肉直径≤1 cm,38枚>1 cm且<3 cm者,3枚≥3 cm.超声诊断息肉患儿43例,其中单发息肉42例,2枚息肉1例;超声漏诊3例(4枚息肉).超声检出息肉的总敏感度为91.67%(44/48),其中对直径>1 cm且<3 cm、≥3 cm息肉的敏感度分别为97.37%(37/38)、100%(3/3),明显高于直径≤1 cm的结肠息肉检出敏感度(4/7,57.14%).结论超声检查具有安全、无创、简便等特点,可作为检查小儿结肠息肉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庆华;李杰;刘小芳;苗莉莉;张文花;张新村;曲妮娜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评价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目的 评价糖尿病肾病、非糖尿病肾病患者在透析前及不同透析时间段的肱动脉内皮功能指标,观察糖尿病肾病透析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随透析时间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高频多普勒超声,计算透析前和不同透析时间段(透析前、透析12个月、透析36个月)以糖尿病(DN组,n=60)和其他疾病(NDN组,n=60)为原发病的尿毒症患者和正常成人(n=20)的肱动脉扩张系数(DC)、僵硬度(SD)及血流介导的内径扩张值(FMD).结果 ①DN、NDN组透析36个月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透析12个月,SD值大于透析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DN组、NDN组DC值和FMD值减小,SD值增大(P<0.05);透析前及各透析时间段组间比较,DN组肱动脉DC值、FMD值小于NDN组,SD值大于NDN组(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内皮功能损害程度较其他原发病患者更为严重,且随透析时间延长继续恶化.

    作者:李丽娜;李翔;徐岩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二维应变成像观察冠心病患者缺血心肌收缩功能异常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技术检测冠心病患者左心室缺血心肌在不同方向上收缩运动的变化特点.方法 收集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83例,其中52例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冠心病组),31例造影未见异常(对照组).超声采集左心室短轴及心尖长轴切面的高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应变(LS)、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和旋转角度(RA).结果 二维应变技术对冠心病组缺血心肌的测量成功率为95.26%(402/422);缺血心肌的LS、RS显著低于对照组正常心肌(P<0.05);除乳头肌水平前壁及后壁RA外,两组心肌CS、R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维应变技术所测LS、RS可敏感反映缺血所致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异常;而CS、RA对于观察缺血心肌收缩功能损害不够敏感.

    作者:杨莉;吴灵敏;邱琼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RI对前列腺癌诊断准确性的系统评估

    目的 通过随访评估MRI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方法 对因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异常而接受前列腺MR检查的612例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随访对象中396例在MR检查后3个月内接受首次穿刺或手术,其中发现前列腺癌183例.MR检查结果与穿刺或手术后病理结果有显著相关性(χ2=106.04,P<0.05).MR检查诊断准确率75.25%(298/396),敏感度83.06%(152/183),特异度68.54%(146/213),阳性预测值69.41%(152/219),阴性预测值82.48%(146/177).MRI分期为B期者穿刺阳性率为52.21%(59/113),C期、D期者穿刺阳性率分别为86.17%(81/94)和100%(12/12).在213例3个月内穿刺未发现前列腺癌患者中,随访期内新发现前列腺癌12例,其中6例(6/67,8.96%)MRI曾诊断为癌,6例(6/146,4.11%)MRI曾诊断为非癌.612例患者中共发现前列腺癌195例,失访134例.结论 MRI对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有较大诊断价值;对1次穿刺未发现肿瘤而MRI提示异常的患者需定期复查.

    作者:刘汀;王霄英;郭雪梅;佟艳军;李飞宇;蒋媛嫄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放射性核素标记[Tyr3]octreotide的体外毒性作用

    目的 观察放射性核素[131I]标记的奥曲肽(131I-TOC)对Graves病病理生理过程中不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以相同浓度131I-TOC处理增殖期和静止期细胞以及不同性质细胞后,观察131I-TOC的毒性作用;以不同放射剂量的131I-TOC处理活化的成纤维细胞后检测细胞毒性.结果 131I-TOC对增殖期细胞以及活化的成纤维细胞有明显毒性作用;随着剂量增加,细胞毒性增强.结论 131I-TOC有望成为治疗Graves病的新方法.

    作者:周颖明;卢霞;王荣福;闫平;张一帆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诊断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

    目的 探讨DTI在研究颈椎病颈部肌群损伤中的应用价值,观察颈部肌群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对30例患者(颈椎病组)与2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以肌腹中心作为ROI,分别测量不同肌肉相应ROI内的ADC值和FA值,并比较颈椎病患者与健康人对应肌肉ADC值和FA值的差异.结果 颈椎病组与对照组左侧颈半棘肌的ADC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组与对照组两侧颈半棘肌、两侧头半棘肌、两侧头颈夹肌、两侧胸锁乳突肌和两侧斜角肌的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椎病患者部分颈部肌群有受损表现.颈部肌群弥散受限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王亚;刘怀军;杨飞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的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

    目的 应用磁共振T2W快速梯度回波(FFE)序列进行多参数定量测量,观察正常小儿髋关节发育过程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163名6个月~12岁正常发育小儿髋关节进行MR扫描,测量反映股骨头覆盖率的指标,包括髋臼总覆盖角(TCA)、骨性髋臼覆盖角(ACA)、盂唇覆盖角(LCA),并测量反映髋臼窝宽度、深度和股骨头直径的指标,包括髋臼窝宽度(AW)、髋臼窝深度(AD)和股骨头直径(DFH),并分析以上指标与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ACA、LCA、AW、AD、DFH均与年龄呈明显相关.TCA在1岁以内与年龄有相关性,1岁以后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TCA与ACA及LCA均呈明显正相关,ACA与LCA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正常髋关节的发育是髋臼软骨增加、骨化比例增多、髋臼窝逐渐增大与加深、股骨头逐渐增大的过程.发育早期髋臼软骨及盂唇在维持髋关节承重及保持关节稳定性方面起重要作用.随年龄增大,骨性结构逐渐替代软骨结构的作用,髋臼与股骨头同步发育,髋关节结构始终保持相对稳定.

    作者:曾斯慧;刘鸿圣;徐宏文;陈元凯;缪定强;聂丽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家兔正常肝脏超声造影两种大小感兴趣区定量参数的比较

    目的 比较家兔正常肝脏CEUS两种大小ROI的定量参数.方法 将15只肝脏正常的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行CEUS检查,选择两种大小的ROI,得出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和门静脉相应的定量参数[曲线上升支斜率(SIC)、峰值强度(DPI)、达峰时间(TT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大小ROI所测得的定量参数中,肝实质、肝动脉、肝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静脉SIC、DPI、TT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实质区适合应用固定大小的ROI,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适合应用与血管截面积大小相同的ROI.

    作者:李银燕;王学梅;欧国成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造影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CEUS对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CEUS表现及肌层浸润情况,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CEUS示Ⅰa期4例,Ⅰb期20例,Ⅰc期13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CEUS诊断Ⅰa期子宫内膜癌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00%(3/4)、93.94%(31/33)、91.89%(34/37)、60.00%(3/5)、96.88%(31/32);Ⅰb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00%(17/20)、82.35%(14/17)、83.78%(31/37)、85.00%(17/20)、82.35%(14/17);Ⅰc期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4.62%(11/13)、95.83%(23/24)、91.89%(34/37)、91.67%(11/12)、92.00%(23/25).结论 CEUS在判断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情况及术前分期中有较高价值.

    作者:刘春英;王晓芳;谢晴;万贝贝;盛夏;王曼;赵琳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麻醉大鼠皮层及纹状体静息态脑功能网络连接

    目的 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探讨大鼠麻醉状态和呼吸、心跳消失早期状态不同脑部位静息态自主性BOLD低频振荡(LFBF)信号的变化.方法 对SD大鼠20只,于吸入麻醉后应用7.0T小动物磁共振仪行MRI,采集鼠脑解剖及功能成像数据;处死大鼠,呼吸、心跳停止5 min后以相同方法行鼠脑MRI;分别以大脑皮层和纹状体为ROI,以功能连接分析方法行脑功能相关性分析.结果 麻醉状态下皮层相关性强于纹状体,信号差异范围以皮层为主;呼吸、心跳停止早期皮层与纹状体相关性差异变小,信号差异以皮层之外的区域为主;相应ROI内两种状态相关系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麻醉状态下大鼠脑功能活动网络依然存在.LFBF信号蕴含着神经活动的生理性信息,可能为研究局限性脑缺血早期脑神经活动变化及预后评估提供一种新的技术.

    作者:姚群立;张红英;方芳;余辉;陈蓉;滕皋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Achieva1.5T SE锐智磁共振的性能特点与临床应用

    磁共振设备面世以来就以其无可比拟的独特优势飞速发展,但随着应用的广泛普及,其繁复的定位与参数设置、复杂的扫描序列和后处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使扫描效率与扫描质量受到极大制约.为此,将全程智能检查与高分辨成像技术完美结合起来的Achieva 1.5T SE锐智磁共振产品应运而生.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儿童髓外硬膜下结核球的临床特点及其MRI诊断

    目的 探讨儿童髓外硬膜下结核球(IET)的临床特点及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IET患儿的临床资料和MRI表现.结果 7例患儿均有其他部位结核病史,临床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进行性肢体瘫痪及感觉功能障碍、尿潴留或尿失禁等脊髓压迫症状.3例初发症状出现于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以内,1例出现于4~6个月,3例出现于7~9个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发现全部IET,病灶呈长梭形或扁豆状位于椎管内脊髓后方纵向走行,T1WI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等信号或混杂高信号,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IET可能是机体对抗结核药物治疗所发生的矛盾反应的结果,MR检查特别是增强扫描可清楚显示病变的范围、形态和信号特点,结合临床可及时、准确诊断IET.

    作者:秦勇;蔡金华;兰秀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MSCTCA)对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对临床诊断和疑诊冠心病的心率≥70次/分或心律不齐患者51例(研究组)及窦性心律且心率<70次/分者40例(对照组),在1个月内完成MSCTCA和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价MSCTCA对研究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研究组MSCTCA检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的敏感度、准确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2.73%(29/55)、78.02%(142/182)、88.98%(113/127)、67.44%(29/43)、81.29%(113/139),中度狭窄为62.50%(30/48)、87.82%(137/156)、99.07%(107/108)、96.77%(30/31)、85.60%(107/125),重度狭窄为69.89%(65/93)、90.07%(263/292)、99.50%(198/199)、98.48%(65/66)、87.61%(198/226).MSCTCA与DSA检出冠状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总节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59,P>0.05);两种方法在检出冠状动脉狭窄方面显著相关(r=0.731,P<0.01).结论 与DSA相比,MSCTCA评价心率较高、心律不齐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虽然偏低,但采用适当的扫描和后处理技术后有较高的准确率和特异度,与DSA相关性较好,能满足临床筛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狭窄适应证的需要.

    作者:曾庆玉;邸杰;祖德贵;潘国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经DWI定位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术诊断前列腺癌

    目的 探讨经DWI定位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下目标穿刺方法诊断前列腺癌(PCa)的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似PCa患者行DWI,之后于TRUS引导下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采用系统穿刺(SB)与DWI目标穿刺(DWI-TB)相结合进行穿刺.根据穿刺病理结果,分别统计DWI-TB、SB及DWI-TB+SB的PCa检出率和穿刺阳性率.结果 DWI-TB和SB及DWI-TB+SB对PCa的检出率分别为54.00%(27/50)、46.00%(23/50)和66.00%(33/50),其中DWI-TB+SB与单纯SB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TB、SB及DWI-TB+SB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0.41%(59/146)、9.33%(39/418)和14.23%(72/506),三种穿刺方案穿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有助于发现可疑PCa病灶,为TRUS引导下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提供目标、特别是移行区目标信息,联合运用SB和DWI-TB价值较高.

    作者:戚庭月;陈亚青;苗华栋;朱云开;蒋珺;姚晓虹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目的 探讨采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定量测定左心室容积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STE在心尖四腔切面测定118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E)Simpson双平面法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测定的LVEDV、LVESV和LVEF进行对比及相关性分析.进行STE测量的重复性分析.结果 STE测定的LVEDV与2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于RT3DE(P<0.05);STE测定的LVESV与RT3D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于2DE(P<0.05);STE测定的LVEF低于2DE和RT3DE的测定结果(P<0.001).STE与2DE及RT3DE测定的LVEDV、LVESV、LVEF具有良好相关性(P均<0.001).STE测定左心室容积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变异分别为6.94%、8.31%,测定LVEF的同一观察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分别为9.12%、9.87%.结论 STE测定的左心室容积和LVEF与2DE及RT3DE的测定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及重复性;STE可用于评价左心室容积及整体收缩功能.

    作者:杨性安;郑哲岚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应用门控心肌显像定量分析室壁局部运动对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利用定量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评价左心室室壁各节段运动对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68例患者进行门控99mTc-MIBI心肌显像,采用QGSPECT程序定量获得20节段的局部室壁运动(WM)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分析LVEF与心室各节段WM的关系.结果 所得4个公共因子分别代表不同的节段信息,F1反映了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的信息.F2反映了前壁和下间隔的中段、整个前间隔的信息.F3反映了前壁和下侧壁的基底段的信息.F4反映了下壁的中段和基底段及下间隔基底段的信息.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得出其对LVEF影响的大小顺序为F1>F3>F2>F4(标准回归系数分别为0.633、0.471、0.415、0.169,P<0.001).结论应用定量门控心肌显像获得的WM与LVEF有显著的相关性,影响大的包括心尖、侧壁的近心尖和中段、前壁、下壁和下间隔的近心尖.

    作者:郭小闪;李思进;刘建中;武志芳;胡光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技术在慢性肾衰竭导致的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进展

    慢性肾衰竭(CRF)是一种危及多种器官和组织的疾病,包括不同阶段和不同种类的心血管疾病.虽然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技术已用于临床对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治疗,但心血管并发症仍严重影响CRF和MHD患者的生存率.超声诊断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评估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本文就该技术对CRF和MHD导致的心血管并发症的临床诊断和评估及一些新技术进行简要介绍.

    作者:王迎莲;郑敏;常叶;谢蠡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骨膜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及相关病理改变

    目的 探讨骨膜骨肉瘤(POOS)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POOS患者的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 4例胫骨POOS X线表现为基底部紧贴于胫骨骨干皮质表面的软组织肿块,肿块内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MRI示肿块的软组织成分呈T1WI等低信号为主、T2WI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瘤内的钙化、骨化T1WI及T2WI均表现为低信号.1例颅骨POOS CT表现为顶骨表面的宽基底软组织肿块,肿块内亦可见放射状钙化或骨化影.光镜下见软骨小叶中有骨样组织形成为POOS的特征性病理表现.结论 POOS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表现具有特征性,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

    作者:陈韵;周永红;潘恒;林琼燕 刊期: 2011年第07期

  • MRI在早期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中的应用

    新辅助化疗(NAC)已成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LABC)的标准治疗方法.正确评价LABC对NAC的反应,对进一步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判断患者预后意义重大.评价乳腺癌NAC疗效的影像学方法主要有超声、乳腺X线摄影和MRI.本文综述MRI在早期评价乳腺癌NAC疗效中的作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