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杰;钱建军;姚捷;蒋国庆;王小东;高志慧;柏斗胜
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LC+ LCBDE)与内镜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ST+ 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LC+LCBDE及60例行EST+ L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2组在单次结石清除率、中转手术率、手术并发症、住院时间等指标方面的效果.结果 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近,无手术死亡病例;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C+LCBDE组单次治疗成功率高于EST+LC组,而住院时间及中转手术率则短于或低于EST+LC组(P<0.05).结论 LC+LCBDE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孙虎;侯军丽;阿不都斯木;阿合提别克;马博;郑建忠;姜亮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例资料 患者,男,44岁,因“摔伤致头、胸、腹部疼痛4h”入院.查体:急性病容,心肺未见明显异常;全腹软,略膨隆,无腹膜刺激征,左上腹及中上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肠鸣音未闻及.腹部B超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右下腹诊断性穿刺抽出不凝血约10 mL.遂以“闭合性腹部外伤、腹腔内出血”在全麻下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探查诊断为“空肠系膜动脉血管破裂出血,脾脏破裂Ⅰ型”,故行破裂血管结扎,脾破裂修补术.
作者:梁勇;左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胰高血糖素瘤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 报道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新发胰腺胰高血糖素瘤临床案例1例,并对该病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胰高血糖素瘤主要来源于胰腺α2细胞,少数来自于胃或十二指肠的氨前体摄取和脱羧细胞,以坏死性溶解性游走性红斑、糖尿病、消瘦、贫血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手术疗效理想.结论 胰高血糖素瘤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刘毫;吴诚义;朱之坤;屈洪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总结近年来microRNA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调控的新研究进展.方法 根据PUBMED检索获取的相关资料,就近年来关于microRNA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 有氧糖酵解(Warburg效应)是恶性肿瘤主要的能量代谢特点,microRNA能够通过对肿瘤细胞葡萄糖摄取、糖酵解途径、三羧酸循环以及脂代谢和氨基酸代谢与三羧酸循环的联系等途径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调控,结果使肿瘤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处于增高状态.可见,葡萄糖、脂肪酸、氨基酸转运和代谢对肿瘤细胞至关重要,且与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结论 研究microRNA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为破解肿瘤细胞基于能量代谢异常而表现出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提供了重要线索,也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及新的思路和途径.就目前关于microRNA对肿瘤细胞能量代谢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来看,必须要揭示清楚的是microRNA异常表达引起肿瘤细胞代谢变化后,能够直接引发肿瘤生物学行为变化的肿瘤细胞代谢因素有哪些.
作者:唐世磊;李岩;刘丹;李航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在有胆道手术史的肝胆管结石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中航工业三六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86例肝胆管结石患者接受了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其中26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PBS组),60例无胆道手术史(NPBS组).左肝内胆管结石15例,右肝内胆管结石52例,双侧肝内胆管结石19例.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结果 PBS组与NPBS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61.4±31.5) min和(155.7±28.1)min,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9.2±50.7)mL及(44.1 ±27.4) mL,PBS组多于NPBS组(P<0.05);PBS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3.8%,尤其是腹腔积液明显多于NPBS组(P<0.05);2组总残余结石发生率为15.1%,总结石清除率为98.8%; PBS组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明显高于NPBS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是有胆道手术史肝胆管结石患者一项安全可行且有效的微创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无肝萎缩肝胆管结石、结石弥漫分布合并胆管狭窄的双侧肝胆管结石以及合并胆汁性肝硬变的肝胆管结石.
作者:刘战培;蒲青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评价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在远端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科室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31例远端胃癌行Roux-en-Y消化道重建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漏、十二指肠残端瘘、输入空肠段梗阻及倾倒综合征发生.28例(90.3%)患者术后半年进食3~4次/d,每餐量150~400 g;血红蛋白110~150 g/L,血清白蛋白38~50 g/L;24例(77.4%)患者体质量恢复或超过术前水平.胃镜检查未发现反流性食管炎,有残胃炎表现者3例,但无临床症状.结论 Roux-en-Y胃空肠吻合术可成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消化道重建的主要术式.
作者:徐成栋;陈晓明;喇旭;廖茂生;易代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利用动脉优先入路(artery first approach)早期探查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腔干以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并完成以SMA及腹腔干为轴的右侧神经及淋巴组织的完全切除的技术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胰腺外科中心2010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27例实施动脉优先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术前均疑诊为“胰头癌”,且术前CT判断均为交界性可切除者.8例行内引流手术,2例行全胰切除术,17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5例行联合门静脉(PV)/肠系膜上静脉(SMV)切除,1例行肝总动脉切除,2例行扩大右侧胰腺切除术.手术时间(281.28±78.53) min (133~354 min),术中出血(352±537) mL (189~1 352 mL).无术后死亡,无因并发症再次手术者.结论 动脉优先入路适合于术前判断为交界可切除病例,具体的入路方式需根据肿瘤位置以及侵犯情况灵活采用.
作者:高文涛;蒋奎荣;吴峻立;钱祝银;戴存才;李强;苗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McKittrick-Wheelock综合征或消耗综合征(depletion syndrome)是以结直肠高分泌性绒毛状腺瘤所导致的大量腹泻、严重电解质紊乱及肾功能异常为主要特点的一种罕见疾病.目前,世界各国报道McKittrick-Wheelock综合征仅60例.近年来,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1]等亚洲地区均有报道,而中国内地尚无相关文献报道.
作者:李畅;范雷涛;李春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胰腺癌是高度恶性的消化系统肿瘤,其全球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第4位[1].目前,手术切除仍旧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久生存并有望治愈的唯一治疗方式.尽管在过去的数十年里,胰腺癌的手术技术和方式得以逐步完善,根治性切除术可使胰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15%~25%.但是绝大多数的患者在确诊时肿瘤已经处于进展期而失去了根治手术的机会.从手术角度来讲,规范的淋巴结清扫有助于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率并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因此,回顾胰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相关研究,辨证地分析胰腺癌淋巴结清扫范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备;苏维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早期胃癌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8月期间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ESD联合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治疗的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这些患者先行腹腔镜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如冰冻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有淋巴结转移,则行腹腔镜下胃癌D2根治术;如提示无淋巴结转移,则行ESD.结果 本组26例患者共检出SLN 95枚,(3.7±1.4)枚/例,(1~6枚/例);有2例患者因SLN阳性而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术,24例患者行ESD.26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5~4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22个月.ESD术后无病生存率(DFS)为91.7% (22/24),局部复发率为4.2% (1/24);总体DFS为96.2% (25/26).结论 ESD治疗早期胃癌是安全、可行的,联合腹腔镜胃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更符合肿瘤根治原则.
作者:蒋恺;费伯健;高其忠;屠惠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方法下行规则性或不规则性局部肝切除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2年7月期间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完成的25例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规则性肝切除术14例,不规则性局部肝切除术11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原发性肝癌9例,肝血管瘤10例,结直肠癌肝转移1例,左肝内胆管结石5例.结果 本组25例均成功完成了腹腔镜肝切除术(其中合并胆囊切除术3例,合并胆囊切除及胆总管探查术1例),无中转开腹手术者.其中行区域性入肝血流阻断联合规则性肝切除术14例,应用自制的第一肝门阻断器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不规则的局部肝切除术11例.手术时间(149.6±19.8) min (120~195 min),术中出血量(320±73.6) mL (180~460 mL),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3~11d.有1例术后第3天出现胆汁漏,予以放置自制双套管冲洗后引流量逐渐减少,术后第11天顺利拔管;其余病例未发生胆汁漏、出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6±2.4)d(5~13 d).9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截至2012年7月29日,其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7个月,1年无瘤生存患者有7例.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肝脏血流阻断技术是其成功的关键和保障.左半肝或左外叶病灶可考虑行区域性人肝血流阻断联合规则性肝切除术;右半肝不规则的病灶或病灶较小时,应用自制的第一肝门阻断器行全肝入肝血流阻断联合不规则的局部肝切除术,是简洁、实用的方法,可避免切除过多的肝组织.
作者:金圣杰;钱建军;姚捷;蒋国庆;王小东;高志慧;柏斗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EGFR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IKB/NF-κB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Hedgehog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展中作用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 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EGFR、MAPK、IKB/NF-κB、PI3K/Akt、WNT/β-catenin、Hedgehog等信号通路之间复杂交织和相互作用,并且可能存在一些肿瘤标志物、抑癌基因、原癌基因和miRNA的协同作用.结论 分子信号通路的异常改变是肿瘤发生及发展的必要条件,并且信号通路在肝细胞癌发病中有着复杂的交叉和冗余.
作者:李汛;孟文勃;白仲添;严俊;张磊;周文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质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 对武警北京总队医院2005年9月以来行乳房再造且获随访的37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患者满意度和术后并发症分别予以评分,以评价乳房再造术的质量;然后再计算所有病例的平均得分,作为对本组患者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工作的评价参考.结果 满分10分,37例患者中评分无满分者,乳房再造术质量属良好11例,中等19例,较差4例,很差3例;平均得分6.51分,即本组患者行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终质量评价为中等.结论 应注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医患交流、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随访等,才能全面提高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术的质量.
作者:李少伟;赵永刚;操海舟;王涛;杨晓波;刘志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饮酒是人类文明盛传已久的习惯之一,近年随着全球酒的消费量猛增,乙醇性肝炎的发病率也不断攀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全球范围内有约7 630万人被诊断为乙醇滥用引起的肝炎,每年死于乙醇滥用的人数已达到3.2%,有4.0%的人被疾病困扰.在欧美国家,乙醇性肝病(ALD)在肝脏疾病发病中占相当高的比例,目前乙醇性肝病已经成为欧美国家肝移植的主要适应证之一[2].
作者:俞泽元;李玉民;焦作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全乳晕人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中加长型Troca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全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加长型Trocar组和普通型Trocar组患者术中颈胸部分离面积、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加长型Trocar组与普通型Trocar组相比,颈胸部分离面积小于后者(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明显短于或少于后者(P<0.05);普通型Trocar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加长型Trocar组(P<0.05).结论 加长型Trocar应用于腔镜甲状腺手术可明显减小颈胸部分离面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胡振涛;吴延花;张多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病例资料 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共收治医源性胆管损伤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31~72岁,平均年龄53.6岁.Ⅰ型7例,Ⅱ型5例,Ⅲ型3例,Ⅳ型1例.16例中5例系术中发现胆管损伤者,Ⅰ型2例,行胆囊床损伤小胆管缝扎、腹腔引流管引流治疗;Ⅱ型2例,行损伤胆管修补、T管引流术;Ⅲ型1例,行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术后均恢复顺利.
作者:李振峰;霍仁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Ghrelin对L6大鼠成肌细胞在棕榈酸诱导下的葡萄糖代谢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培养L6大鼠成肌细胞,诱导分化后利用0.3 mmol/L的棕榈酸作用16 h,实验组加入不同剂量的Ghrelin(1、10和100 nmol/L)作用8h,采用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GOD-POD)检测骨骼肌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并在荧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葡萄糖转运因子-4 (GLUT-4)蛋白染色;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骨骼肌细胞中总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GSK-3β)和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GSK-3β)蛋白的表达.结果 Ghrelin使胰岛素抵抗之L6大鼠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量增加,细胞膜GLUT-4染色加深,pAkt及pGSK-3β蛋白表达增加(磷酸化表达增加),而总Akt和总GSK-3β蛋白无明显变化,这种作用可被PI3K阻断剂(LY294002)消除.结论 Ghrelin通过磷酯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PI3K/Akt/GSK-3β)信号途径促进L6大鼠成肌细胞葡萄糖摄取量,从而提高L6大鼠成肌细胞胰岛素的敏感性.
作者:孙英冬;周勇;王勇;刘金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电影“阿凡达”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而这一切,都是三维(3D)虚拟影像技术所搭建起的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完美结合.21世纪以来,随着3D技术的发展,今日外科医生已经进入色彩缤纷的3D时代,3D技术为外科学的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其深远意义要远远大于影院中的数字化革命,黄志强院士[1]曾经形象地形容3D医学影像技术是外科医生的“第三只眼”、“第六感官”,将改变传统外科学的面貌.
作者:方驰华;祝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3例.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及并发症.结论 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彻底,缩小了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缩短,复发少,患者痛苦少,长期效果优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伟伟;谷云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FasL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凋亡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SD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SAP组及氯化钆(GdCl3)组3组,每组16只.SAP模型制成6h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AM.取右肺下叶行HE染色检查,透射电镜观察和双染色法检测AM凋亡情况,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AM中Fas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GdCl3组电镜下可见AM典型凋亡形态学特征,AM凋亡率为(22.48±1.44)%,明显高于对照组[(11.28±1.01)%]及SAP组[(6.86±1.3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C13组FasL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230±0.041)%,较对照组[(0.936±0.024)%]和SAP组[(0.704±0.011)%]明显增高(P<0.05).AM凋亡率与AM中FasL蛋白表达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2=0.766,P<0.01).结论 GdCl3可能通过激活FasL蛋白表达诱导SAP大鼠AM发生凋亡.
作者:闫文貌;程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