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爱弟;张心霞;项艳;逯岩;李彤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脂质代谢障碍性疾病患者剧增,睑黄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高.我科自2006年以来,应用手术切除法治疗睑黄瘤,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曹丽娜;张继忠;陈辉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含肾上腺素的肿胀麻醉技术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含肾上腺素30μg、利多卡因60mg共6ml肿胀液行肿胀麻醉,对170例受术者实施袖套式包皮环切术.结果:所有受术者麻醉满意,麻醉维持4~7h.术中皮下小动脉、小静脉痉挛,切断的小血管断端无流血,术后无反应性出血,皮肤无坏死,切口一期愈合.结论: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时含肾上腺素30μg的肿胀麻醉方法是一种安全,简单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作者:施问国;牟北平;郑玉林;李罡;高炎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外科临床工作中,由于骨缺损或者组织填充需要而要求植骨的情况十分多见,但自体骨的来源有限,体积、形态的塑造均受到很大限制,且会对供区组织的连续造成破坏,并有引起并发症的风险;异体植骨可能引起免疫排斥反应,少数甚至可引发传染性疾病,所以两者的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人工骨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成为研究热点之一.
作者:刘家祺;亓发芝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在单个前牙缺失美容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单个前牙缺失病例为操作对象,进行舌侧牙体预备及邻缺隙侧针道预备后,制作马里兰桥修复体,利用聚合瓷材料制作桥体部分,临床试戴后粘固.结果:对11例单个前牙缺失患者进行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修复后,经过1年随访,仅出现1例脱落,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结论:聚合瓷改良式马里兰桥具有美观效果好、磨削牙体组织少、不易变色、易于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在临床前牙美容修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牛林;逯宜;刘越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玻璃纤维桩在前牙修复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临床选择前牙残冠残根56例患者,共计72颗患牙,均已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制作玻璃纤维桩树脂核恢复基牙外形,然后进行全瓷冠修复.经6~24月随访,对修复效果进行临床评价.结果:结合临床及X线检查,修复成功率为94.4%,且无冠变色、根折、桩折现象的发生.结论:纤维桩树脂核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不易造成根管壁折裂,长期效果仍待观察.
作者:陈瑞;易道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碘仿纱条质地柔软,刺激性小,不损伤皮肤黏膜,具有加强感染创面的止血收敛、去腐生肌、除臭消炎、刺激肉芽生长等作用,治疗效果甚佳,深受患者和临床医师的欢迎[1] .广泛应用于五官科.我科一直用于唇裂手术当天的伤口加压止血.但近期出现了1例碘仿纱条致唇裂术后伤口皮肤过敏的病例,经积极地治疗与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如期拆线出院.现将治疗和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严艳;王琴;李薇;刘东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内眦赘皮又称蒙古皱襞,是指位于内眦角前方的-片呈斜向或垂直向的皮肤蹼状皱襞,在业洲人群中占有率为50%左右,单睑人群占有率在70%[1] .赘皮的存在掩盖了内眦角的正常外形、泪阜及部分视野,使两侧内眦间距离加宽,鼻梁平阔,面部给人以愚呆之感.
作者:杨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牙滞留对恒牙萌出及牙颌面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诊治的400例患者,共2011颗滞留乳牙进行分析,年龄5~18岁.结果:滞留乳牙以下颌乳中切牙多,占24.99%;健康状况正常的有210例,仅占10.42%;其中在有继承恒牙的1994颗中,萌出正常的仅202颗,占10.13%.结论:乳牙滞留可影响患者的牙颌面发育,导致错(牙台)畸形.
作者:赵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并与传统手术治疗,单纯开窗术治疗方法相比较,探讨下颌骨囊肿治疗中保存颌骨功能及颌面外形的较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采用开窗负压引流术治疗下颌骨囊性病变病例32例,平均负压引流18个月,通过摄X片及CT观察术后病灶变化,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诊断角化囊肿14例,造釉细胞瘤12例,含牙囊肿6例,30例术后囊腔有明显缩小,2例无变化.结论:开窗减压加负压引流术是治疗颌骨囊性病变的有效方法,能够消除病变引起骨膨隆破坏所致的颌面畸形.
作者:王鸿;廖天安;蒋封运;符良斌;胡广伟;邓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对于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进行清创缝合,减少颌面部瘢痕畸形,尽可能恢复解剖形态及生理功能.方法:急诊颌面部损伤时,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尽量保留组织资源,进行颌面部创面修复.结果:共治疗242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发生,6个月后随访无瘢痕增生、挛缩,不需Ⅱ期整形.结论: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进行颌面部创面修复后,提高了愈合质量,避免颌面部瘢痕畸形增生.
作者:陈文君;汪湛;杨卫东;何杰儒;袁建房;赵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Crouzon综合征是-种因颅缝过早闭合导致颅面发育异常的先天性综合畸形,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1] .其表现为颅缝早闭及颅面骨发育不良所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颅面畸形.颅缝早闭可以发生在冠状、矢状或人字颅缝,从而造成各种畸形头(如塔头、舟状头、三角头等).
作者:贺华;李俊敏;国霞;李志华;边静;刘静;冯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检测水蛭素对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水蛭素抑制瘢痕形成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并鉴定人皮肤瘢痕成纤维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水蛭素作用人成纤维细胞24h后,bFGF、TGFβ1的mRNA和bFGF、TGFβ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浓度为0.156~2.5 U/L的水蛭素可下调瘢痕成纤维细胞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同时上调bFGF的mRNA、蛋白的表达,不同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水蛭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分泌TGFβ1,促进其分泌bFGF.结论:水蛭素抑制瘢痕可调节bFGF、TGFβ1分泌,由此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进一步抑制瘢痕形成.
作者:郭睿;农晓琳;邓凌;李佳荃;李菊裳;黎燕宁;李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大鼠背部超长任意皮瓣成活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大鼠血清中TNF-α及皮瓣中内皮细胞的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发挥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大鼠背部皮瓣模型,术后即刻腹腔内一次性大剂量注射地塞米松,皮瓣下均匀滴注bFGF,术后24h内观察TNF-α及ICAM-1的变化,术后7天观察皮瓣成活率及组织学变化.结果:皮瓣成活率联合用药组(58.2±5.2)%>bFGF组(50.5±3.9)%>地塞米松组(48.7±4.2)%>对照组(39.5±3.7)%,(F=32.08,P<0.01);联合用药组与地塞米松组较对照组及bFGF组血清中TNF-α含量达高峰时间更晚,峰值更低,且各组均于术后24h下降明显;各组于术后4h皮瓣组织的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胞浆中均呈现ICAM-1的mRNA表达,并均于术后8h呈现ICAM-1阳性蛋白表达高峰,对照组及bFGF组明显高于联合用药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之后缓慢下降,术后12h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地塞米松和bFGF均能促进皮瓣成活,且地塞米松+bFGF促进皮瓣成活优于单用地塞米松和单用bFGF.地塞米松能够延迟血清中TNF-α达到峰值的时间,显著降低其峰值含量,并通过抑制皮瓣中ICAM-1,干预炎症反应起始过程,从而减轻皮瓣炎症反应.
作者:蔺洁;仇树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出于中面部提升简单化的趋势,介绍一种颧脂肪垫提升和SMAS移位的除皱技术.以期改善颧下区域空虚、鼻唇沟加深等中面部老化的问题.方法:采用一种中面部年轻化方法,行颊部耳前SMAS折叠,同时将下垂的颧脂垫缝线悬吊于耳前筋膜,使老化中面部维持长期的提升效果.结果:2006~2010年,在52例面部除皱术中运用该技术,中面部提升效果维持时间长,恢复期短,无面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皮下层的安全剥离避免了面神经分支的损伤.颧脂肪垫悬吊技术辅以SMAS折叠术,避免了较长的恢复期和深层剥离可能导致的损伤.这种方法可作为独立的中面部手术在局麻下实施,操作简单、安全、效果持久.
作者:张志宏;李文志;欧阳钟石;王佳琦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由于人类下颌骨有退化的倾向,智齿(第三磨牙)常致阻生.由于智齿的萌出不全,牙冠表面覆盖着龈瓣,-旦遇有感染,很易引起炎症,称为智齿冠周炎.此病多发于青壮年,其中以下颌智齿冠周炎为多见.如果炎症未被控制,可向周围扩散引起各种并发症.面颊瘘则是较为常见并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作者:杨重恒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痤疮是一种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青少年.临床表现为面部及胸背部出现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种损害,部分患者的皮损可形成萎缩性瘢痕,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作者:马喜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pidermodysplasiaverruciformis,EV)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皮肤疾患[1-2] .目前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及某些特定亚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等与EV的发病有关,EV患者对特定亚型的HPV易感性明显增高,全身泛发扁平疣样和/或花斑癣样损害,日光暴露部位的皮损发生皮肤癌的危险性显著增高,其中大多数为鳞状细胞癌[3-6] .
作者:察鹏飞;陈阳;彭铮;张成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现代生活中,交际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腋臭却给千万人带来了极人的困扰,并有家族遗传性[1] .这种气味主要是由腋窝顶泌汗腺产生的分泌物排出全皮表后经细菌分解而发出,臭味的主要成分是(E)3-甲基-2-己烯酸(E-3-methy1-2-hexenoic acid,E-3M2),挥发性硫化合物也占有-定比例[2] .
作者:朱丽倩;马昌华;周志钢;朱晓海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积累广西京族青年女性鼻外形方面的体质人类学资料,为美容、整形外科学提供面部形态学基础理论.方法:按体质人类学测量要求,测量300例18~30岁发育正常的广西京族青年女性的鼻宽、鼻高、鼻长、鼻深等项目,并计算了鼻宽高指数、鼻深宽指数.结果:获得20项测量的正常值范围,对比广西壮族青年女性,以及临近的云南昆明地区的汉族青年女性的测量数据存在差异.结论:所得的有关数据、参数差异性对相关民族人种的临床美容、整形外科工作有指导意思.
作者:彭宪文;范文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讨论青少年不同情况前牙缺失的临床矫冶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9月~2010年12月在西安航天总医院口腔正畸科就诊的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57例,其中前牙先天性缺失的31例,外伤性缺失的8例,埋伏阻生致牙列缺损的18例,分别采用正畸、正畸与口内、修复、口外联合治疗的方法进行矫治.结果:经治疗后,除1例患者家长不配合治疗,术后2年复发外,其余患者均达到美观与功能稳定的效果.讨论:对青少年前牙缺失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治疗能够达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陈杰;谢红军;蒋菲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