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恩涛;王淑侠;谢淑飞;邵丹
目的 应用三维表面成像观察胎儿房室瓣畸形的立体形态结构,分析其三维图像特征.方法 分别获取58胎中晚孕期房室瓣畸形及97胎中晚孕期正常胎儿的心脏容积数据;房室瓣畸形胎儿中,完全型或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26胎,单心室共同房室瓣15胎,三尖瓣下移畸形2胎,瓣膜闭锁15胎.应用表面成像模式进行成像分析,对比观察房室瓣畸形及正常胎儿房室瓣的三维图像特征.结果 ①表面成像显示房室瓣畸形胎儿瓣环与正常胎儿相比存在明显不同.②表面成像模式可显示房室瓣畸形的立体形态,如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时,其共同房室瓣有5个瓣叶:前、后桥瓣,左、右壁瓣以及右前上瓣,开放时呈花瓣状.结论 三维表面成像能够逼真显示胎儿房室瓣畸形时的立体形态和活动特征,弥补二维超声观察胎儿房室瓣视野不足的缺点.
作者:倪志鹏;吴瑛;刘士龙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1例均接受CT平扫,17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呈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多发4例(12个结节或肿块),共计29个病灶,均分布于肺叶外周带;24个病灶(24/29,82.76%)与胸膜紧密相邻,其中11个(11/29,37.93%)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病灶呈软组织密度,1个病灶内部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空洞、空气新月征各见于1个病灶,未见钙化、脂肪及空气支气管征.20个病灶边缘模糊,3个见分叶,16个见毛刺征,11个伴卫星灶.17例增强扫描中,6例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余为轻-中度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病变,可做出诊断.
作者:詹传银;宋强;刘晋新;段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女,43岁,体检疑诊纵隔占位,无高血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有肺结核病史.X线检查:胸片示左上肺门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外缘可见弧形钙化;胸部透视见肺动脉段局限性瘤样突出,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搏动,疑诊动脉瘤.双源CTA:主肺动脉局部增宽,左侧壁近左肺动脉处见囊袋状瘤样突起,大横断面约34.7 mm×41.5 mm,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特征与肺动脉一致,其内未见低密度充盈缺损,瘤壁略厚并蛋壳样钙化;双侧肺动脉形态未见异常;降主动脉动脉起始处管径24.1 mm,其后血管梭形扩张,宽处管径约39.9 mm,管壁可见点状钙化.诊断:主肺动脉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癌.
作者:张新东;陈月芹;孙占国;史志涛;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匹配成像(CnTI)技术在靶向引导常规超声无可疑前列腺癌病灶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6例因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4.00 ng/ml)而常规超声未发现明确病灶的患者在穿刺前行经直肠前列腺CnTI实时扫查.在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底、中、尖三切面10点穿刺,如相应穿刺点有可疑病灶,则直接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分析CnTI实时扫查图像结果与病理结果.结果 56例患者共穿刺560针,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11例(11/56,19.64%)共39针(39/560,6.96%),CnTI实时扫查检出7例(7/11,63.64%)共22针(22/39,56.41%).在4例CnTI实时扫查假阴性病例中,2例仅有1针穿刺点阳性,1例2针穿刺点阳性,1例3针穿刺点阳性,其Gleason分值均为6分.CnTI实时扫查真阳性与假阴性前列腺癌穿刺点Gleason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 vs 6.6,P =0.134).结论 对血清PSA升高但常规超声未发现明确前列腺癌病灶的患者,经直肠前列腺CnTI实时扫查有助于检出前列腺癌可疑病灶并指导前列腺穿刺活检.
作者:谢少伟;李凤华;李红丽;夏建国;杜晶;郭祎芬;辛玫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综合有关文献资料,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一2010年1月我院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女3例,男2例,年龄17~39岁,平均(24.8±8.3)岁.
作者:杨裕佳;凌文武;邱逦;蒋璐蔓;王红;刘春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估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小儿睾丸扭转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因急性阴囊肿痛而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25例患儿的声像图特征,并与手术病理、临床终诊断相比较.结果 125例中,急性睾丸扭转14例,超声诊断符合率92.86%(13/14),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睾丸完全坏死切除,CDFI显示睾丸内无明显血流信号,3例手术复位后睾丸存活,CDFI示睾丸内有少量血流信号;急性睾丸附件扭转68例,睾丸上极或与附睾间见回声不均质结节,内无血流信号,超声诊断符合率97.06%(66/68);急性附睾炎43例,附睾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超声诊断符合率100%(43/43).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睾丸扭转具有较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是临床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蒋海燕;许云峰;吴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者男,38岁,右膝关节酸胀3年余,疼痛加剧1周,发现右膝关节上方“蚕豆”大小肿物3天.1年前有右小腿内踝关节上方外伤史.查体:右膝关节外上方屈膝时局部隆起,股骨下端、膝关节右上方可扪及约15 mm×10 mm肿物,质硬,表面光滑,与皮肤无粘连,有压痛、酸胀感,推挤时可活动,伸膝后肿块消失.超声检查:右膝关节外上方肌层下方近深筋膜、骨膜处可见约14 mm×10 mm椭圆形稍低回声,内部均匀,边界清晰,无明显包膜回声;周边可见3 mm×5 mm大小的液性无回声区.
作者:周杨;周秀;章平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设计用于测量CT机时间分辨力的方法和相应体模.方法 根据环形伪影产生原理,使含有高密度衰减物的自制时间分辨力均匀体模与CT机架以同样的速度旋转,产生环形伪影,根据环形伪影的角度测量CT机的时间分辨力.结果 当CT机架以0.5 s/240°的扫描速度采集数据时,用自制体模测得CT机的时间分辨力为(0.5002±0.0014)s.结论 实验设计的方法和自制体模可用于测量CT机的时间分辨力.
作者:戚永娟;余晓锷;王甜甜;简峻 刊期: 2011年第11期
寰枢椎是头与脊柱的连接、移行部位,具有较复杂且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功能,寰枢椎常规张口位摄片成为X线摄片的难点.本文采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的VolumnRAD连续断层融合成像( 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技术,探讨其应用价值.
作者:夏巍;尹肖睿;周媛;吴海涛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胸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DTS)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CDR)对肺部非钙化结节的检出能力.方法 对41例肺内非钙化结节患者行胸部DTS和CDR检查,以MDCT结果作为参照,分析胸部DTS和CDR对肺内不同直径的非钙化结节性病灶的显示结果.结果 41例患者经CT发现260个结节,胸部DTS发现238个,CDR发现74个.胸部DTS和CDR对直径3~5 mm、6~10 mm及>10 mm肺部非钙化结节的敏感度分别是86.36%(114/132)、95.60%(87/91)、100%(37/37)和10.61%(14/132)、37,36%(34/91)、70.27%(26/37).对于直径≤10mm的肺部非钙化结节,胸部DTS的检出能力明显优于CDR(P<0.01).CDR对肺内非钙化结节性病灶总的敏感度为28.46%(74/260),胸部DTS则为91.54%(238/260),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于检出肺部非钙化结节,胸部DTS比CDR更具优势,敏感度更高,特别对于直径≤10 mm的非钙化结节.
作者:陈世沛;赵张平;李剑波;朱文玲;彭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壁龛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胃溃疡中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胃溃疡的三维超声壁龛显像特点,分析下列参数及指征(分别定义为X1~X9):溃疡形态、溃疡底部是否光滑、黏膜下层是否消失、有无黏膜纠集现象、胃腔有无狭窄、胃周淋巴结是否肿大、溃疡直径、溃疡周围环形软组织带宽度、周围胃壁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胃溃疡在溃疡周围胃壁厚度及软组织带宽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膜下层是否消失(X3)、黏膜纠集现象的有无(X)、环形软组织宽度(X8)、周围胃壁厚度(X9)在鉴别良恶性溃疡中具有重要作用,Logistic回归方程为ln(P/1 -P)=-21.292+20.301X3 +2.845X4+20.930X8+17.493X9.结论 三维超声壁龛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胃溃疡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志清;魏秋鑫;马懿;雷莉;岳林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年龄因素对心血管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将447名接受体检者分成6个年龄组,分别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 IVSd)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室舒张期内经(LVIDd)和收缩期内径(LVIDs);测量、计算心功能参数:Tei指数,二尖瓣口舒张早、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环舒张早、晚期速度峰值比(e/a),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及瓣环速度峰值比(E/e),射血分数(EF);检测动脉僵硬度参数:心踝血管指数(CAVI)和颈-股脉搏波速度(CFPWV).对各年龄组进行组间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 IVSd及LVPWd随年龄增加而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ei指数、E/A、e/a、E/e随年龄增加而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随年龄增加而增大(P均<0.001).动脉僵硬参数CAVI和CFPWV与心脏Tei指数、E/A、e/a、E/e显著相关(P均<0.05);控制年龄偏相关分析显示CAVI与Tei指数、CFPWV与E/A显著相关(P<0.001).结论 年龄是动脉、心脏僵硬度增加的重要影响因素,心脏与血管僵硬度相互影响.
作者:罗向红;杨娅;李朝军;李治安;曹铁生 刊期: 2011年第11期
患儿男,14岁,主因“活动后心脏不适5年,基层医院检查怀疑先天性心脏病”人院.心脏听诊:左3、4肋间可闻及粗糙Ⅲ级收缩期杂音.血管成像CT增强扫描:左冠状动脉起自肺动脉根部左后方,主干、前降支及旋支明显增粗,其中主干直径约1.06 cm,前降支直径约0.30~0.75 cm,旋支直径约0.52 cm,左冠状动脉旋支、前降支终末支均进人心肌内.右冠状动脉起自右冠状动脉窦,全程明显纡曲扩张,右冠状动脉主干直径约0.80~1.10 cm,其分支明显增粗,终末支进人心肌内.
作者:申永春;文富强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VVI)评估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右心室功能,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Ⅰ组为56胎HLHS胎儿:分为Ⅰa组(心室腔狭小,30胎)和Ⅰb组(心室腔不可见,26胎),Ⅱ组为147胎正常胎儿(正常对照组).通过Syngo US Workplace VVI工作站处理胎儿标准四腔心二维动态图,获得右心室心肌的运动参数,包括应变(S)、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期应变率(SRd)、收缩期达峰速度(Vs)、舒张期达峰速度(Vd).结果 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 a和Ⅰb组比较,右心室心肌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Vs与孕周呈正相关(r=0.835,P<0.05),Vd与孕周无显著相关性(r=0.013,P>0.05).结论 HLHS胎儿右心室收缩功能增强,舒张功能受损,孕中晚期Vs随孕周增加的程度高于正常胎儿.VVI为探讨胎儿心肌发育的生理及病理学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作者:夏珣;李胜利;余艳红;文华轩;廖玉媚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二尖瓣发育异常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9胎胎儿二尖瓣发育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并与随访结果比较.结果 二尖瓣闭锁47胎(47/79,59.49%),二尖瓣重度狭窄22胎(22/79,27.85%),二尖瓣反流10胎(10/79,12.66%),其中轻度反流4胎,中度反流4胎,重度反流2胎.胎儿超声心动图可清晰显示胎儿二尖瓣形态、结构以及开闭活动,CDFI可显示二尖瓣跨瓣血流情况,评价血流动力学情况.结论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二尖瓣发育异常的产前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陈娇;朱琦;郭楠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运用多普勒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QTVI)分析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左心室壁运动的失同步特点.方法 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为病例组,30名正常人为对照组.获取标准心尖二腔、心尖四腔、心尖长轴切面的二维彩色组织多普勒图像,脱机测量左心室各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时间间期并计算不同步指标.结果 ①对照组左心室同一室壁内不同节段、不同室壁同一节段的收缩期达峰时间(Ts)、舒张早期达峰时间(T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失同步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HF患者左心室壁运动普遍存在失同步性.QTVI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心脏失同步运动.
作者:张永恒;吴晓萍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单心动周期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sRT-3DE)技术分析房间隔缺损(ASD)的分流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30例不合并轻度以上瓣膜反流的单纯继发孔型ASD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sRT-3DE技术获得左、右心室的实时三维图像,采用Val5a分析软件自动测量出右心室及左心室每搏量即肺循环血流量(QPRT-3DE)、体循环血流量(QSRT-3DE),采用TEE测量ASD面积(S),分析QP/QSRT-3DE、Qp-QSRT-3DE与二维频谱多普勒法所测肺、体循环血流量之比( Qp/Qs2D)、之差(Qp-QS2D)及S的相关性.结果 ①Qp/QSRT-3DE与Qp/Qs2D呈正相关(r=0.832,P<0.05),Qp-QSRT-3DE与Qp- QS2D呈正相关(r=0.668,P<0.05).②Qp/QSRT 3DE、Qp- QSRT-3DE、Qp/QS2D、Qp- QS2D与S呈正相关(r=0.873、0.861、0.801、0.822,P均<0.0l).结论 sRT-3DE能够快速、简单、准确地估测ASD的分流量.
作者:王玥;杨军;白洋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检测胎儿下颌骨位置及大小,为产前诊断小下颌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经腹三维超声观察且比较188胎20~36孕周正常胎儿(正常组)及7胎小下颌畸形胎儿(异常组)下颌骨发育情况,测量胎儿颜面部角度及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测量数据.结果 188胎中,成功测量178胎的全部下颌骨指标.正常胎儿颜面部角度为(62.37土6.23)°,与孕周无相关性(r=0.001,P-0.757),颜面部角度<49.90.诊断为颏后缩;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为0.98土0.09,在观察孕期内无显著变化,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0.80诊断为下颌骨短小.7胎下颌骨短小且颏后缩,产前超声诊断为小下颌畸形,为产后或尸检结果证实.结论 应用三维超声测量胎儿颜面部角度及下颌骨与上颌骨宽度之比可在产前定量诊断小下颌畸形.
作者:杨姝;蔡爱露;辛忠秋;李婷;刘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采用双源CT(DSCT)评估心周脂肪组织(PAT)含量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2例因胸痛怀疑冠心病而接受DSCT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采用CT平扫图像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和PAT含量.根据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50%狭窄组和≥50%狭窄组,根据血管受累情况分为无病变组、单支病变组和2支及以上病变组.按照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15段分类法计算Gensini积分.结果 冠状动脉≥50%狭窄组PAT容量较<50%狭窄组明显增加(P<0.01),随病变累及支数的增加,PAT容量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因素后,PAT容量与≥50%狭窄的出现高度相关(β回归系数为17.78,P<0.05),与体质量指数、腰围、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相关(P<0.05),但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Gensini积分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PAT容量增多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相关,测定PAT含量有助于发现冠心病高危因素.
作者:刘瑛琪;费军;贾付坤;刘军华;刘莉;张朝利;王晓非 刊期: 2011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 对MR检查阳性的11例手足口病脑炎与17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脑炎和病毒性脑干脑炎常于脑干多发并对称发生,手足口病脑炎累及延髓的概率远大于病毒性脑干脑炎,而累及中脑的概率则小于后者.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临床表现较重,意识障碍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较病毒性脑干脑炎高,常合并单侧或双侧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在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MRI可为临床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席艳丽;唐文伟;张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