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能谱成像技术减除125I粒子植入术后体内伪影

赵兴圣;张洪伟;李丽新;刘金刚;周茂义;岳奎涛;邵伟光;沈婷婷;张帅;曹会志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成像, 碘放射性同位素, 伪影
摘要: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 keV(间距10 keV)重建6种单能量图像及对应的MARs能谱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主观评价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计算125I粒子邻近病变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及伪影指数(Al).结果 ①70 keV图像质量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②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70 keV图像的125I粒子邻近组织CNR佳(0.81±0.20),且主观评分高(2.79±0.21);80 keV图像的AI低71.78±20.70;110 keV图像中伪影长度小[(2.67±1.24)mm];③MARs能谱图像中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1粒子不同程度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110 keV图像中金属伪影的长度小于混合能量图像及MARs能谱图像(t-3.42、3.97,P均<0.05);MARs能谱图像与混合能量及70 keV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5,P均<0.01).结论 GSI技术能有效减少CT图像中125l粒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改善125l粒子植入术后邻近组织的显示情况.MARs技术不能有效消除放射性粒子产生的伪影.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宝石探测器CT与常规探测器CT对正常胰管显示的比较

    目的 探索宝石探测器CT与常规探测器CT显示正常胰管能力的差异.方法 对30例恶性肿瘤患者行宝石探测器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既往均曾接受常规探测器CT扫描.宝石探测器CT应用HD模式薄层扫描及重建,FOV采用36 cm及18 cm两种模式.常规探测器CT采用常规模式扫描并薄层重建,FOV 36 cm.比较两种扫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清晰程度,计算并比较胰管的SNR及胰管与邻近胰腺的CNR、信号强度比(SIR).记录并比较两次扫描的扫描剂量.结果 常规探测器CT及宝石探测器CT两种模式图像对胰管的显示范围(P=0.178)及清晰程度(P=0.5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胰管与胰腺组织的SIR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37).宝石探测器CT两种重建图像SNR及CNR均低于常规探测器CT图像(P=0.002、0.005).应用宝石探测器CT HD扫描模式的扫描剂量明显低于常规探测器CT扫描(P<0.001).结论 宝石探测器CT可以在保证胰管的显示率及清晰程度前提下明显减低扫描剂量.

    作者:崔湧;孙应实;高顺禹;王之龙;李晓婷;唐磊;李英;齐丽萍;李洁;曹崑;张晓鹏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准静态弹性成像技术检测聚焦超声致离体组织损伤

    目的 用准静态弹性成像检测聚焦超声(FUS)在离体组织中形成的损伤.方法 在仿体实验中采取多种方法提高运动估计的精度.通过分段线性拟合等算法对位移数据进行后处理,优化位移估计结果,采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低通差分算法抑制应变估计中高频噪声的干扰.在此基础上用准静态弹性成像检测FUS在离体猪肌肉组织中形成的损伤.结果 采用分段线性拟合算法和基于小波变换的数字低通差分算法可显著改善运动估计的准确性.弹性成像可检测小剂量FUS辐照后在组织内形成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损伤区域的力学特性与周围组织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弹性成像可用于评价FUS形成的组织损伤.

    作者:王彬;凌涛;沈勇;郑海荣;邹建中;李发琪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诊断胎儿小下颌畸形的价值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定量检测胎儿下颌骨位置及大小,为产前诊断小下颌畸形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经腹三维超声观察且比较188胎20~36孕周正常胎儿(正常组)及7胎小下颌畸形胎儿(异常组)下颌骨发育情况,测量胎儿颜面部角度及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并比较两组测量数据.结果 188胎中,成功测量178胎的全部下颌骨指标.正常胎儿颜面部角度为(62.37土6.23)°,与孕周无相关性(r=0.001,P-0.757),颜面部角度<49.90.诊断为颏后缩;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为0.98土0.09,在观察孕期内无显著变化,下颌骨宽度与上颌骨宽度之比<0.80诊断为下颌骨短小.7胎下颌骨短小且颏后缩,产前超声诊断为小下颌畸形,为产后或尸检结果证实.结论 应用三维超声测量胎儿颜面部角度及下颌骨与上颌骨宽度之比可在产前定量诊断小下颌畸形.

    作者:杨姝;蔡爱露;辛忠秋;李婷;刘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高分辨MRI检测兔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可靠性

    目的 探讨高分辨MRI(HRMRI)技术评价大白兔模型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价值.方法 通过高脂饮食和球囊损伤新西兰大白兔(12只)腹主动脉内膜制作模拟小管径动脉的粥样硬化模型,行高分辨FSE T2WI成像和病理分析.病理切片严格与MRI匹配,分析包括HE染色、Masson及免疫组化染色.以病理分析结果为标准,评价MRI在显示动脉斑块形态、成分以及定量测量方面的价值.结果 模型腹主动脉可见以脂质沉积和纤维增生为特征的斑块.不同组织成分的斑块表现为不同的T2WI信号特点,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的疏松纤维帽表现为近管腔的高信号带,脂质聚集区多表现为高信号带下的低信号区,致密和薄的纤维帽不能显示.T2WI测量管腔面积和管壁面积与组织学测量值有较高的相关性(管腔r=0.7503,管壁r=O.8666,P均<0.05).结论 高分辨MR T2WI可准确显示小管径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态学特征,提供斑块负荷和主要组织成分的信息.

    作者:李明利;孙杰;常晓燕;张竹花;雷晶;金征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21例均接受CT平扫,17例接受增强扫描.结果 CT表现呈单发结节或肿块17例,多发4例(12个结节或肿块),共计29个病灶,均分布于肺叶外周带;24个病灶(24/29,82.76%)与胸膜紧密相邻,其中11个(11/29,37.93%)与胸膜呈宽基底相连.病灶呈软组织密度,1个病灶内部可见小片状低密度影,空洞、空气新月征各见于1个病灶,未见钙化、脂肪及空气支气管征.20个病灶边缘模糊,3个见分叶,16个见毛刺征,11个伴卫星灶.17例增强扫描中,6例病灶呈明显强化,其余为轻-中度强化.纵隔内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结论 原发肺真菌性肉芽肿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排除其他病变,可做出诊断.

    作者:詹传银;宋强;刘晋新;段青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体外区分泌尿系结石成分:对比观察CT能谱扫描与常规扫描

    目的 观察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图与能谱CT单能量图区分体外不同成分泌尿系结石的价值.方法 将已知单一成分的84枚泌尿系结石(尿酸类结石11枚,鸟粪石结石17枚,胱氨酸结石10枚,磷酸钙结石31枚,草酸钙结石15枚)分别置于猪肾中,采用宝石CT行能谱成像(GSI)扫描及常规120 kVp扫描,测量并计算GSI图像的单能量(40~140 keV,间隔10 keV)CT值、能谱衰减曲线的斜率及120 kVp混合能量CT值,并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成分结石CT值的差异.结果 在120 kVp混合能量图像上,5种不同成分结石的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5种结石单能谱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上述5种结石在50 keV时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种结石能谱衰减曲线斜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5种结石间斜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T常规120 kVp混合能量相比,单能量CT值可以有效区分上述5类结石.能谱CT单能量50 keV为分析体外泌尿系结石成份的佳参数.

    作者:李小虎;余永强;王万勤;刘斌;张艺飞;张帅;吴兴旺;陈垦;周勇;王乐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胰岛素瘤动态三期增强CT和18F-FDG PET/CT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瘤MSCT动态三期增强及18F-FDG PET/CT显像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岛素瘤的临床资料和18F-FDG PET/CT及同机MSCT动态三期增强影像资料.结果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低血糖发作病史和典型的惠普尔三联征,其中2例以精神症状首诊.全部病例空腹或发作时血糖均<2.8 mmol/L,胰岛素释放指数均>0.3.6例胰岛素瘤均为单发,1例位于胰尾,2例位于胰体,3例位于胰头,肿瘤直径0.8 cm×0.9 cm~3.0 cm×3.8 cm,平均1.6 cm×1.6 cm.CT平扫肿瘤呈均匀等或稍低密度,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明显均匀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逐渐减低,动脉期强化为显著.6例患者中,5例肿瘤局部18F-FDG摄取未见增高,1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1型(MEN 1)相关胰岛素瘤局部18F-FDG摄取增高,SUVmax=4.8.结论 MSCT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的形态和位置,18F-FDGPET/CT对本病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刘恩涛;王淑侠;谢淑飞;邵丹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基于心腔内超声造影测量左心室肥厚患者室壁厚度

    目的 采用左心室腔内超声造影(LVO)改善心内膜显影,评价LVO诊断左心室心肌肥厚的价值.方法 选择经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不能清晰显示并测量左心室壁厚度的患者66例,测量造影前后室间隔、左心室侧壁基底段、中间段及心尖段的室壁厚度,并用Bland-Altman法分析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LVO后,65例(98.48%,65/66)心内膜边缘的清晰程度明显改善,易于测量室壁厚度.LVO测定的室壁厚度与常规超声心动图所测厚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与LVO测量的室壁厚度相符仅31个节段.Bland-Altman法分析显示,左心室壁厚度测LVO值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一致性较好.结论 LVO能够通过增进左心室腔的显影,改善心内膜边缘的清晰度,有利于准确测定心肌厚度.

    作者:陈伟冬;陈明;刘怡;张宇辉;郑建华;黄艳;吴卫华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肉芽肿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5例GM患者的超声表现、临床症状及病理特征.结果 12例病灶位于左侧乳房,3例位于右侧;10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肿块大小2.10~9.70 cm,平均(9.38±2.26)cm.超声均呈不均质低回声,其中6例可见无回声,4例无回声内可见细点状中-强回声;13例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其中4例主要表现为多个导管样回声延续,3例主要表现为分叶和成角,1例同时呈现以上2种表现,5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腺体回声紊乱,余2例边界清晰,为卵圆形.CDFI示12例病灶血流丰富.11例合并同侧腋下淋巴结肿大;3例伴皮肤增厚,其中1例伴皮下积液,1例窦道形成.术后病理显示2例W-S反应阳性,发现特异性猫抓病病原菌.结论 GM的主要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不规则的低回声、多呈管样或结节样肿物内有丰富血流信号,确诊需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结果.

    作者:鲁嘉;刘赫;姜玉新;戴晴;常晓燕;朱庆莉;张璟;孝梦甦;王红燕;朱沈玲;李娜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对比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表现

    目的 观察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 对MR检查阳性的11例手足口病脑炎与17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脑炎和病毒性脑干脑炎常于脑干多发并对称发生,手足口病脑炎累及延髓的概率远大于病毒性脑干脑炎,而累及中脑的概率则小于后者.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临床表现较重,意识障碍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较病毒性脑干脑炎高,常合并单侧或双侧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结论 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在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MRI可为临床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席艳丽;唐文伟;张新荣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能谱成像技术减除125I粒子植入术后体内伪影

    目的 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和金属伪影去除序列(MARs)在减少金属粒子伪影的价值.方法 选择19例腹部植入125I粒子的患者,在相同CT剂量指数(CTDI)条件下进行GSI扫描.获得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GSI在60~110 keV(间距10 keV)重建6种单能量图像及对应的MARs能谱图像.由3名放射医师主观评价3种成像方式的图像质量差异,并计算125I粒子邻近病变组织的对比噪声比(CNR)、噪声值及伪影指数(Al).结果 ①70 keV图像质量明显高于混合能量的图像,主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95,P<0.001);②不同keV单能量图像中,70 keV图像的125I粒子邻近组织CNR佳(0.81±0.20),且主观评分高(2.79±0.21);80 keV图像的AI低71.78±20.70;110 keV图像中伪影长度小[(2.67±1.24)mm];③MARs能谱图像中高密度金属伪影减少,1251粒子不同程度被消除并产生低密度伪影.110 keV图像中金属伪影的长度小于混合能量图像及MARs能谱图像(t-3.42、3.97,P均<0.05);MARs能谱图像与混合能量及70 keV图像的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4.05,P均<0.01).结论 GSI技术能有效减少CT图像中125l粒子的金属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改善125l粒子植入术后邻近组织的显示情况.MARs技术不能有效消除放射性粒子产生的伪影.

    作者:赵兴圣;张洪伟;李丽新;刘金刚;周茂义;岳奎涛;邵伟光;沈婷婷;张帅;曹会志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肺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瘤1例

    患者女,43岁,体检疑诊纵隔占位,无高血压及先天性心脏病病史,有肺结核病史.X线检查:胸片示左上肺门高密度影,边缘清晰、光滑,外缘可见弧形钙化;胸部透视见肺动脉段局限性瘤样突出,随心动周期呈规律性搏动,疑诊动脉瘤.双源CTA:主肺动脉局部增宽,左侧壁近左肺动脉处见囊袋状瘤样突起,大横断面约34.7 mm×41.5 mm,呈均匀明显强化,强化特征与肺动脉一致,其内未见低密度充盈缺损,瘤壁略厚并蛋壳样钙化;双侧肺动脉形态未见异常;降主动脉动脉起始处管径24.1 mm,其后血管梭形扩张,宽处管径约39.9 mm,管壁可见点状钙化.诊断:主肺动脉动脉瘤合并胸主动脉癌.

    作者:张新东;陈月芹;孙占国;史志涛;李慧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同步性及其与收缩功能的关系

    目的 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比较心功能严重损害的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与正常人左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差异,分析左心室收缩同步性与收缩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CHF患者20例(病例组)和正常人22名(对照组).采集所有入选者的全容积三维图像.用QLab软件获取左心室时间-容积曲线,测量左心室各个节段自心电图Q波起点至收缩期小容积时间(Tmsv),推算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12节段和16节段同步性参数:达收缩期小容积时间标准差(Tmsv-SD)和大时间差(Tmsv-Dif).系统自动计算出12节段和16节段以心率标化的参数( Tmsv-SD%、Tmsv-Dif%).比较两组各同步性参数,并分析病例组由RT-3DE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12节段及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显著增大(P均<0.01).病例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左心室3个短轴水平、12节段、16节段同步性参数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r=-0.511~0.839,P均<0.01),16节段参数相关性高,标化的同步性参数相关性均高于非标化参数(r=一0.730~-0.839 vs r=-0.626~0.683).结论 RT-3DE能定量评价室壁机械运动同步性.心功能严重损害的CHF患者左心室内存在机械运动不同步,将进一步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

    作者:姜凤霞;郭瑞强;陈金玲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产前超声检测中孕期胎儿心脏发育

    目的 建立21~25孕周正常胎儿心脏解剖结构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 采用节段分析法对203胎中孕期(21~25周)正常妊娠单胎胎儿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心脏房室、肺动脉、主动脉、动脉导管内径及房室瓣血流速度、半月瓣血流速度、动脉导管血流速度及静脉导管血流速度.对各测量值与孕周行直线回归分析.结果 ①心脏各房室、大血管及动脉导管内径随孕周增加而增大;②肺动脉与升主动脉内径比值不随孕周改变;③房室瓣口血流峰值流速不随孕周改变;④三尖瓣及二尖瓣血流A峰大于E峰;⑤半月瓣口、动脉导管、静脉导管血流峰值流速随孕周增加而增大.结论 建立21~25孕周胎儿心血管各结构内径及血流动力学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可为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提供参考.

    作者:伍颖恒;马小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中ECG“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评估第二代双源CT前门控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Flash模式)中ECG呈现的“不稳定波形”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Flash模式冠状动脉成像的73例连续病例,与采集数据前ECG波形比较,观察采集数据的单个R-R间期中波形变化.采用4级法评估图像质量.结果 组1(30例)为“不稳定波形”组,组2(43例)为“稳定波形”组.“不稳定波形”发生于数据采集时和(或)数据采集完成后,表现为基线抬高或下移,P波或QRS波群倒置、宽大畸形,T波~P波之间无命名的波形,波形呈M形、W形、V形或A形,但R-R间期无变化.以血管段及患者为单位,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可评估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前门挖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时,仅在图像采集RR间期呈现的ECG“不稳定波形”可能为伪差,不对图像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作者:王小玲;赵青;佟海滨;宋庆桥;薛超;张民;杨树华;王群;汪平;石凤祥;徐磊;方继良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壁龛成像鉴别良恶性胃溃疡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壁龛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胃溃疡中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方法 回顾分析59例经病理证实的良恶性胃溃疡的三维超声壁龛显像特点,分析下列参数及指征(分别定义为X1~X9):溃疡形态、溃疡底部是否光滑、黏膜下层是否消失、有无黏膜纠集现象、胃腔有无狭窄、胃周淋巴结是否肿大、溃疡直径、溃疡周围环形软组织带宽度、周围胃壁厚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良恶性胃溃疡在溃疡周围胃壁厚度及软组织带宽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黏膜下层是否消失(X3)、黏膜纠集现象的有无(X)、环形软组织宽度(X8)、周围胃壁厚度(X9)在鉴别良恶性溃疡中具有重要作用,Logistic回归方程为ln(P/1 -P)=-21.292+20.301X3 +2.845X4+20.930X8+17.493X9.结论 三维超声壁龛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胃溃疡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蔡志清;魏秋鑫;马懿;雷莉;岳林先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体外实验中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血管成像佳单能量图像的选择

    目的 通过体外实验探讨宝石CT能谱成像(GSI)技术血管成像的佳单能量图像.方法 将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 mgI/ml)用生理盐水稀释成10种不同浓度的溶液置于2 ml硬塑料试管中,浓度依次为1.04、1.17、1.56、2.08、2.34、3.13、4.17、4.69、6.25及9.38 mgl/ml.用猪肉包裹试管后置入水槽中,并加以固定.使用能谱CT进行GSI模式扫描,利用GSI处理/重建平台获得40~70 keV间距为5 keV的7种单能量图像及140 kVp混合能量图像,比较各单能量图像及混合能量图像的CNR、SNR和噪声;并根据管壁边缘锐利度、肌肉及脂肪组织的显示情况及噪声3个方面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得出图像质量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 keV(13.28±3.06)及55 keV图像的CNR(14.68±3.7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50 keV及55 keV图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9).55 keV图像的SNR(22.18±3.95)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P<0.001).与混合能量图像比较,65 keV图像的噪声降低程度(23.08%)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P=0.002).55 keV的图像质量评分(11.76±0.33)高于其他单能量图像和混合能量图像(X2 =73.05,P<0.001).结论 本实验中,55 keV图像是能谱CT GSI血管成像的佳单能量图像,图像质量优于140 kVp混合能图像.

    作者:汪洁;王万勤;刘斌;王乐;张帅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超声诊断BI-RADS4级乳腺病灶

    目的 探讨恶性超声征象诊断BI-RADS 4级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术前应用超声诊断为BI-RADS 4级的乳腺病变患者338例(405个病灶),将超声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及“RI值≥0.7”为诊断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特异度分别为98.36%(299/304)、90.12%(274/304)和86.24%(262/304).结论 “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及“RI值≥0.7”为特异度较高的超声征象,当出现这3个征象时,BI-RADS 4级评分倾向于4C级.

    作者:李艾卓;王学梅;耿晶;张义侠;李银燕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MRI诊断女子排球运动员髌腱腱病

    目的 探讨女子排球运动员髌腱腱病(P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4名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运动员60个膝关节的MRI资料.结果 60个膝关节中,41个(26例)有PT(PT组),患病率76.47%,其中信号增强2级以上占82.93%(34/41).13名19个膝关节阴性为对照组.PT组髌腱近端、中点、下止点前后径分别为(9.21±2.31)mm、(5.39+1.01)mm、(6.53±1.32)mm,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组髌腱近端前后径与分级相关(r=0.334,P<0.01).PT急性期髌腱近端增粗,TlWI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FS-PDWI高信号;慢性期髌腱近端呈“V”形增粗增厚,T1WI低信号,T2WI中、低信号,FS-PDWI中等信号.髌腱近端后缘紊乱不清晰、髌腱中部和下止点信号增强以及髌骨下极增生等在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膝可见髌骨下极不规则片状、大小不一的信号增强.结论 女子排球运动员PT患病率较高.MRI有助于明确诊断、分期分级,鉴别髌骨下极损伤,监控康复效果以及评估运动能力.

    作者:卫雍绩;郏潜新;屈辉;鲁智勇 刊期: 2011年第11期

  • 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超声图像分析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综合有关文献资料,观察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征.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一2010年1月我院5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弥漫型丛状神经纤维瘤病的患者,女3例,男2例,年龄17~39岁,平均(24.8±8.3)岁.

    作者:杨裕佳;凌文武;邱逦;蒋璐蔓;王红;刘春乘 刊期: 2011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