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出院患者电话回访与患者满意度关系的研究

张春玲;许美芳;蔡联群;邓远绮;黄惠娟;徐孝盛

关键词:出院患者, 电话回访, 满意度
摘要:目的:通过电话回访,让患者参与到改善和提高医疗的服务质量中,使患者的满意度提得到提高.方法:采用前后对照的研究方法,以实施电话回访后出院患者为研究组,时间2011年4月~2012年3月.实施前出院患者为对照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调查住院期间患者受服务经历和对服务的满意度,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结果:通过回访笔者了解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做了改进,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提升.出院患者电话回访满意度呈上升状态.结论:对患者电话回访能查找医疗服务质量的薄弱环节加以改进,提高护患关系,能进一步的指导患者,使患者受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白内障患者的50例临床术后治疗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患者术后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于滴注眼药水基础上给予强的松片+双氯芬酸钠治疗,实验组给予综合治疗,即于滴注眼药水及强的松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给予静脉注射.结果:实验组角膜水肿、结膜充血、眼痛、人工晶体前表面渗出物、畏光流泪等症状的消退时问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69%,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给予术后综合治疗,可降低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在医疗实践中推广使用.

    作者:陈俊杰;谢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应用护理程序组织产科护理教学查房的做法与效果评价

    目的:通过组织护理教学查房加强对护生专科知识的培训,提高护生整体综合素质能力.方法:采用个案整体护理查房的形式.查房的全过程中运用护理程序对产科常见或经典个案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护生精心准备,积极发言,讨论热烈.这种查房形式得到了护生的认可.通过分析讨论能将专科护理知识应用于个案病例中.结论:应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教学查房激发了护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提高了护生专科知识水平及临床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作者: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浅谈急诊科护患纠纷及防范措施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急诊科发生的37起护患纠纷,并概括记录薄所记载的内容予以整理分析,护患纠纷的分类按有关资料常规及老师指导而定,针对不同类型护患纠纷予以分析概括其原因,同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37起护患纠纷中由护理方面引起26起,占70.27%,其中护士业务水平问题引起9起,占24.32%,语言沟通不佳引起10起,占27.03%,护士心理素质不稳定引起7起,占18.92%,而患者及家属因素引起11起,占29.73%.结论:护患纠纷中以护理方面原因占多数,其中,护士业务水平方面的原因占首位,应着重针对提高护士业务水平方面,采取相关措施,能有效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于化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确诊为FGID,同时伴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选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PPI剂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硫糖铝或铝碳酸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mg,Bid,8周为1个疗程,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0%和64.0%,而对照组则为15.1%和4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GID患者存在精神情绪障碍,其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尤为突出.抗抑郁药物在改善FGID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的同时对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何丹;韦昭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疣净酊的制备及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介绍疣净酊的制备方法,并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浸渍法制备疣净酊,经质量检验、留样观察、不良反应跟踪及病例资料分析等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疣净酊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临床效果可靠.结论:疣净酊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疗效确切,是治疗扁平疣、寻常疣等疾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祯;王爱萍;李润梅;孟昭影;郜贺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家庭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方面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120例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将所选取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家庭干预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60例,在住院期间进行健康教育.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治疗组中60例患者,再住院5例,占8.33%;对照组中60例患者,再住院12例,占20.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生活质量评分情况中,观察组的评分高于对照组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情况方面,若能在常规的健康教育上加以合理的家庭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王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保定地区儿童先天性耳聋相关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先天性耳聋是常见的出生缺陷,其发生率约0.1%~0.3%.先天性耳聋对儿童的影响不但是生理上的,还造成儿童语言发育障碍,对智力开发及心理的影响也是巨大的,终可产生严重社会问题.开展儿童先天性耳聋危险因素研究,可为预防儿童先天性耳聋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应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讨保定地区儿童先天性耳聋的危险因素,为儿童先天性耳聋的预防、早期干预及康复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颖;张博;雷辉;郭志学;何情;高昕;陈丽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在减少门诊输液室不良反应中的效果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护理干预减少门诊输液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对我院门诊输液室2010~2012年的患者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而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达到了预防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使药物不良反应率由原来的0.29%降至0.07%有效的降低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医生合理用药提供了参考,规避了医疗风险,减轻了病人的负担及痛苦;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门诊输液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

    作者:刘兰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创伤后心理压力紧张综合症的心理干预

    目的:减轻患者精神痛苦,降低负性情绪反应影响患者创伤的抢救以至康复.方法: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评估,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结果:接受心理干预的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11例患者均康复.结论:心理治疗使创伤骨折住院患者从不良的心理状态下解脱出来,恢复正常完整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了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健;牛志霞;王春霞;张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剖宫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原因及护理

    目的:通过医疗与护理降低剖宫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发生率.方法:将2011年1~6月份的剖宫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100例给予常规手术护理,实验组(B组)100例根据寒颤的相关因素采取针对性护理.结果:A组寒颤发生率38%,B组寒颤发生率1%.结论:针对寒颤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护理,可降低剖工产围手术期寒颤的发生率.

    作者:陶娥娇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早期处理致痫高危因素减轻继发性脑损害

    通过分析颅脑损伤后各种致痫高危因素及癫痫发作对预后的影响.探讨早期处理致痫高危因素的意义.发现早期外伤性癫痫发作对颅脑损伤预后有严重影响,可造成继发性脑损害,甚至导致死亡.及早处理高危致痫因素,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刘俐;叶卫东;谢徐萍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动静态排粪造影的护理

    目的:探讨排粪造影检查中护理配合的重要性.方法:对70例患者在检查前进行患者及所用医疗物品的准备,正确配制钡糊;检查中重视病人的配合指导、讲解检查中的注意事项;检查结束后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项,并对医用物予以处理.结果:通过良好的护理配合,使每一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达到了检查、诊断的目的,提高了检查质量.结论:排粪造影检查中正确的护理配合是重要的.

    作者:高芳玫;剥小丽;张志强;张京湘;王仁贵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开设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开设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在本院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就诊的382例糖尿病患者给予饮食指导、心理调适、运动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382例糖尿病患者中,341例(89.3%)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达到正常,41例(11.7%)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达到正常,342例(89.5%)能自行控制运动与调整饮食,无一例患者发生糖尿病严重并发症,结论:开设糖尿病护理专科门诊可较好地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黄玉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邢台市青年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邢台市大、中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知识的知晓率.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统一的调查表,采取匿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十所大专院校及普通高中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00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8.33%,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90.67%,中学生为86%.结论:邢台市的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高于85%,达到了《示范区工作指导方案》的要求.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一些非传播途径信息的传播仍需加强.

    作者:刘福宝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应用作业流程重组提高静配中心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目的:探讨作业流程重组在提高PIVAS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运用作业流程重组的管理理念和ESIA方法,对原有工作流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结果:流程重组后各环节差错减少,工作效率提高,与流程重组前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作业流程重组可以改善作业质量,提高作业效率,使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升.

    作者:刘红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26例

    脑卒中是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是患者出现的常见问题,伴吞咽困难的脑卒中患者易出现包括吸入性肺炎、严重营养不良和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因此,对吞咽困难的治疗十分重要.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光辉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凯芬复合芬太尼用于股骨颈骨折术后镇痛效果的分析

    目的:评价凯芬(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在股骨颈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凯芬100mg+芬太尼0.5mg+生理盐水共100ml;对照组芬太尼1.0mg+生理盐水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均为2ml/h.术后定时采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法(VAs)评分,48h镇痛药物用量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VAS与对照组VAS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嗜睡、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尿潴留均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凯芬复合芬太尼用于股骨颈骨折手术术后静脉镇痛效果相当,但使用凯芬静脉镇痛的不良反应较少,是术后PCIA治疗的安全药物,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周明星;肖何;沈倩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泡服生何首乌致黄疸型肝炎2例

    1 病例摘要近日,张北县xx小区居民盛传泡服生何首乌、生地治疗白发,脱发.有此症者竞相泡服,结果出现2例黄疸患者,报道如下.1.1 典型病例1:李xx,50岁,头发花白1年余无其他器质性疾病.于2012.05.03始开水泡服生何首乌2g、生地2g,每日1剂,相当于泡茶喝,喝完水续加开水.第2日换药,喝至2月,出现全身皮肤巩膜深度黄染,肝区压痛.查肝功能生化指标:ALT 1580U/L,AST560.5U/L,T-BIL249.6umol /L,直接胆红素D-BIL147umol/L,白蛋白/球蛋白2.01:1;B型超声提示:肝脏弥漫性增大,形态膨隆,脾脏轻度肿大.诊断为药物中毒性肝炎.及时停药.并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肝水解肽0.2,静点,1日1次;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复方甘草酸苷80mg,静点,1日1次.治疗半月,皮肤巩膜黄染消失,肝区压痛消失.B超示肝胆胰脾未见异常,肝功能正常.

    作者:李振新;张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正畸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牙周炎合并错牙合畸形的成人正畸患者20例进行观察,患者行常规牙周、正畸及牙周维护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牙周炎观察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等,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畸治疗效果稳定、良好.结论:对于合并错牙合畸形等局部因素的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牙周正畸联合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志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 PCI后下肢静脉留置针放置72h静脉炎发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PCI(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下肢静脉留置针放置72h静脉炎发生的概率,探讨PCI术后下肢静脉留置针放置72h的可行性.方法: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行PCI且保留下肢静脉留置针72h持续不断的输液的患者89名作为观察的对象,留置静脉针时严格无菌操作、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抬高左下肢、限制左下肢的活动量、穿刺局部保持清洁、干燥不受压、及时更换敷贴、输液器等.结果:89例行PCI术且留置下肢静脉留置针持续输液72h静脉炎的发生率为2.25%(P<0.01).讨论:静脉留置针以其特有的血管顺应性、PCI术后强效的抗血小板药物盐酸替罗非班的运用、严格的无菌操作、减少对血管刺激性行为等,有力的预防了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王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