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秀程;刘丽红;王茜
目的:观察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采用先隔姜灸再药物贴敷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4.6%.结论:三伏灸治疗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熊四海 刊期: 2012年第18期
高脂血症(HLP)是现代医学的病名,以血浆中的一种或数种脂质(主要是胆固醇和甘油三脂)的成分异常增高为特征的病症,即脂质代谢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的危险因素.祖国医学对膏脂早有认知,常以膏脂并称,从病症分布的角度将该病划归胸痹、心悸、头痛、眩晕、肾痹、风痱,从病机和病名的角度则认为该病症属“痰浊”或“血淤”的范畴.运用中医药疗法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动脉硬化,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已成为受到日益关注的研究方向.现将近年来的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刘俊敏;张磊;李艳;董燕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急诊就诊意外伤害儿童临床特征,探讨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方法,问卷采用《儿童意外伤害情况调查表》.结果:本组657例意外伤害儿童中,意外伤害儿童男女比例达2.75:1,男孩数量明显多于女孩.烧烫伤、跌伤及交通意外是造成儿童意外伤害的前三位因素,其中,烧烫伤196例(29.8%),跌伤1 27例(19.3%),交通伤120例(1 8.3%),总占67.4%.结论:意外伤害是造成儿童身体残疾以及丧失生命的重要原因,应加强安全知识宣传,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各项意外伤害防范措施,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作者:陆艳;唐维骏;潘树强 刊期: 2012年第18期
医院感染是当代医疗实践中的一大障碍,直接影响医疗效果,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目前,各级各类医院已将医院感染管理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一项涉及全体人员的系统工程.护士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实践者,他们的一举一动与医院感染又存在密切关系,所以护士应加强紧迫感、责任感,在防止医院感染工作中当好监护人.
作者:余光菊;谭华儒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介绍疣净酊的制备方法,并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用浸渍法制备疣净酊,经质量检验、留样观察、不良反应跟踪及病例资料分析等进行质量稳定性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疣净酊制备工艺简单,质量稳定,临床效果可靠.结论:疣净酊组方合理,制备工艺可行,疗效确切,是治疗扁平疣、寻常疣等疾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祯;王爱萍;李润梅;孟昭影;郜贺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了解冠心病住院患者抑郁状态,探讨中医情志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166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入院后行Zung氏自评抑郁量表评估抑郁状态根据评测结果,将合并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内科常规护理,中医情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情志护理干预,3周后行抑郁状态评分,应用相关统计方法,进行组内、组间比较,观察中医情志护理对抑郁的改善效果.结果:冠心病住院患者多合并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抑郁总发生率为69.88%,2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同时,中医情志干预组抑郁状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住院患者抑郁状态.
作者:李素新;孙秀红;周云慧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将一根导管从患者肘部穿刺置入血管,到达胸腔内上腔静脉的技术,是目前公认的佳长期静脉输液途径之一[1].它可以避免因输入高渗透压液体或化疗药物造成的局部疼痛和局部组织坏死,减少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虽然其携带方便、留置时间长,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在应用及维护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还是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2],并增加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因此,加强置管患者的护理,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以推动此技术的进展.现将我科一例PICC术后引起穿刺侧肢肿胀,渗血的观察及护理报道如下.
作者:翟晓静;安林静;庞建芝;李艾蔓;田肖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研究复方中药软膏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猪断层皮创面愈合模型,创面深度至真皮深层.实验分为复方中药软膏组、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组、空白对照组,创面分别用复方中药软膏、斯丽凯纳米银抗菌凝胶及生理盐水纱布覆盖,每日给予创面涂抹定量药物,观察三组创面的愈合率及愈合时间.结果:三组不同创面在相同时间的愈合率中,复方中药软膏组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复方中药软膏组创面TGF-β含量随愈合时间高于其他两组,相同时间内表皮厚度也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外用复方中药软膏促进创伤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均快于其他两组,促进表皮增生也快于其他两组.
作者:肖京;崔正军;雷万军;朱磊;介晓阳;陈珊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宫内感染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对77例早产儿孕母胎盘进行绒毛膜羊膜炎检测,确定是否存在宫内感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早产儿脐带血细胞因子IL-1β、IL-6、TNF-c、IL-10水平;早产儿出生后7天内行头颅CT检查、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早期运动发育指标检测,由指标确定脑损伤是否存在.结果:1.孕母绒毛膜羊膜炎患病率为35%(27/77例),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51.8%(14/27例);非绒毛膜羊膜炎早产儿脑损伤患病率为8%(4/50例),二者患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4,P<0.05);2.脑损伤组脐带血IL-1 β 、IL-6、TNF-α水平分别为(6.67±2.98)μg·L-1、(7.76±4.17)μg·L-1和(5.67±1.91)μg·L-1,均高于无脑损伤组[(1.65±1.31)μg·L-1、(1.37±2.21)μg·L-1和(3.41±0.79)μg·L-1];而IL-10水平为(1.32±0.27)μg·L-1,低于无脑损伤组[(1.79±0.23)μg·L-1];上述细胞因子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0.05).结论:宫内感染的早产儿易发生脑损伤,细胞因子可能介导了宫内感染早产儿脑损伤的过程.
作者:李晓云;汤慕群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分析胆石症引起肝损害的肝功能指标及临床特点.方法:把我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胆结石在我院治疗发现肝损害的患者52例进行数据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血常规、肝功能指标、影像学改变.结果:有12例出现发热;48例出现腹痛;37例出现黄疸;白细胞升高20例;52例患者经B超检查发现均有胆囊炎症改变,42例B超发现结石,另外10例通过其他方法发现结石.结论:胆结石通过其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极少数病人可以通过上腹部CT或MRCP检查进一步明确.
作者:耿佳佳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为了不断总结经验,了解婚前医学检查对象构成、各类疾病检出率,性别与疾病关系,以提高婚前医学检查服务质量.方法:对1314例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平均结婚年龄(29.28+4.092)岁,女性平均结婚年龄(26.59+3.27)岁,有显著性差异(P<0.05);男性疾病检出率21.99%,女性疾病检出率30.29%,男女疾病检出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类疾病中以生殖系统疾病居多,共500例,占38.05%,其次为外科系统疾病147例,占11.19%;外科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男女比率是女性高于男性,乙肝病毒感染则是男性高于女性,两者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婚前保健工作中应加强对准备结婚者进行婚前医学检查重要性宣传力度,重点对传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婚育优生优育指导,降低出生缺陷,提高我国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黄泽清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应用健康教育路径对食管癌手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确诊并住院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入院时采用自制评估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估和测试,并根据其评估及心理测量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应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对照组按传统健康教育方式宣教.结果:观察组术后3天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4.40、5.23,均P<0.01);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X218.47,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减轻食管癌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之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高志军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以护理级别为护理单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将神经内科病区按照患者护理级别分为一级护理A、一级护理B、二级护理A、二级护理B和三级护理病区.各病区实施不同方式的护理服务.结果:以护理级别为护理单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基础护理合格率明显提高了.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降低.结论:以护理级别为护理单元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缓解了护理人员配置不足,体现了护士的价值观.
作者:马玉兰;任素萍;赵晓蓉;苏旭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凝血酶治疗长期留置尿管合并尿道出血的疗效.方法:将长期留置尿管合并尿道出血的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1:5000呋喃西林膀胱冲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凝血酶2000u溶于20ml生理盐水经尿管注入膀胱,比较两组患者24h及48h治疗有效率.结果:对照组24h及48h治疗有效率分别为26.09%、52.17%,治疗组分别为62.50%、87.50%,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0.01<P<0.05).两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结论:凝血酶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对长期留置尿管合并尿道出血有明显疗效.
作者:韩若欣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观察术前预注万汶对预防老年冠心病人固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0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麻醉前1小时:治疗组(n=20):给予300~500ml的万汶;对照组(n=20):给予同等剂量的乳酸林格氏液.麻醉前30min:两组患者均肌肉注射3mg咪唑安定和0.5mg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记录患者在麻醉前(T0),麻-后3min(T1),6min(T2)、9min(T3)、12min(T4)、15min(T5)各时间段的HR、SBP、DBP的值,以及两组患者各时段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比较.结果:与治疗组比较,对照组SBP在T2、T3时均降低,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T1~5的高血压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注万汶300~500ml能有效预防老年冠心病人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意义.
作者:甘亚倩;肖向锋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冠心痛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减少皮下发生出血的注射方法.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10月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住院患者66人,分析采用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与皮下出血的关系,从而了解不同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的影响.结果:实验组皮下出血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皮下出血面积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进的皮下注射方法,可减少皮下出血的发生.
作者:郭艳芬;赵荣诚;张娜 刊期: 2012年第18期
总结在临床氧疗过程中,针对脑卒中患者对氧疗的认识误区,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王晓艳;朱宗红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对经过血液透析患者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7例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后的护理,采取护理措施,留置导管时间1天~13个月,血液流量平均200~250m1/min.结果:97例患者中3例感染,4例堵管,其余92例经处理后均完成了治疗.结论:发现了股静脉留置导管局部异常的原因,根据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蒲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胃肠病(FGID)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罗马Ⅲ标准”确诊为FGID,同时伴有明显的抑郁及焦虑情绪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在心理疏导基础上选用促进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PPI剂泮托拉唑、保护胃黏膜硫糖铝或铝碳酸镁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上述常规治疗外,还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20mg,Bid,8周为1个疗程,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8周后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6.0%和64.0%,而对照组则为15.1%和45.7%.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的显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FGID患者存在精神情绪障碍,其中焦虑和抑郁情绪障碍尤为突出.抗抑郁药物在改善FGID患者精神情绪障碍的同时对改善其消化道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作者:何丹;韦昭华 刊期: 2012年第18期
目的:比较丙泊酚MCT/LCT或丙泊酚LCT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麻醉中循环功能和苏醒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和L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均依次静注咪达唑仑、芬太尼、阿曲库胺和依托咪酯,气管插管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M组患者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MCT/LCT和瑞芬太尼,L组泵注丙泊酚LCT和瑞芬太尼,术中根据手术刺激强度、心率和血压来调节泵注药物的输注速度,术中间断给予阿曲库胺维持肌肉松弛,术毕停止输注药物.观察各时点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相应时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无明显改变,呼之睁眼、定向力恢复和拔管时间均无差异;M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升高(P<0.05),手术结束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L组麻醉插管时与麻醉前基础值比SBP、MAP、DBP均升高(P<0.05);患者均只有一例出现恶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本实验说明丙泊酚MCT/LCT与传统的丙泊酚LCT比较在麻醉过程中是较安全的,麻醉苏醒是等效的,也有较强的抗术后恶心呕吐的作用.
作者:李传玉;巨长桥;李莲娣 刊期: 2012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