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彭建平;何生

关键词:糖尿病, 肝脓肿, 外科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脓肿液化不完全,易合并多种疾患.用冲洗、烧灼、填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冲洗、烧灼、填塞方法具有痛苦少、恢复快、一次性治愈的特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的单发及多发肝脓肿.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苷(PNGS)对大鼠肝脏低温保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大鼠离体肝脏再灌注模型(IPRL),用Fura-2法测定DMEM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PNGS置低温保存2 h后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将含有不同浓度PNGS的乳酸林格氏液(LR)低温保存24 h的肝脏再灌注30 min后检测肝脏功能、氧自由基代谢产物、能量物质和胆汁流量并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大鼠肝细胞内钙离子浓度、MDA、AST、ALT及LDH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SOD、ATP、TAN、EC含量及胆汁引流量则高于对照组(P<0.01),NGS对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显示出剂量依赖性,在200~600 mg范围内随剂量增加保护作用随之增强(P<0.01),在800~1 000 mg范围内虽有增强,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PNGS可通过抑制钙超载、抗氧自由基损伤、促进能量物质代谢等多种机理减轻大鼠肝脏在低温保存时的损伤.

    作者:姜楠;李立;郭永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制作要点

    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方法参照Kamada等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经门静脉灌注肝脏,改进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为单线连续缝合法.结果 210只大鼠原位肝移植24 h存活率为91.0%(191/210),平均无肝期17 min,1周生存率为85.2%(179/210).结论改进大鼠原位肝移植肝上下腔静脉吻合法,可缩短受体无肝期,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原位肝移植大鼠的生存率.

    作者:彭方兴;郑本波;刘立新;权毅;智星;杨家印;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 方法对3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有关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肿瘤位于肝右叶2例,肝左叶1例.肿瘤直径为2~10 cm,平均6.2 cm.3例肿瘤内均见平滑肌、脂肪、畸形厚壁血管,但未见髓外造血灶.对黑色素瘤(HMB45)、结合蛋白(desmin)及肌动蛋白(actin)检查均呈阳性反应.术后随访6~3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由3种成分组成,病理形态变化多样,必须与多种肝肿瘤相鉴别.平滑肌细胞HMB45表达呈强阳性反应是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较可靠的依据.

    作者:马云海;李健生;陆桂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癌肝移植

    肝癌是第5位常见肿瘤,由于肝炎病毒的广泛传播,肝癌的发病率在全球呈逐年上升趋势.尽管已出现多种治疗方法,但肝癌患者的总体预后仍十分悲观.迄今,手术切除仍是有可能使肝癌患者获得长期无瘤生存的惟一希望,但大多数肝癌患者同时伴有肝硬变,故使手术切除受到限制.肝移植是一种更彻底的手术切除方法,能同时去除癌肿和硬变的肝脏,故是目前激进、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争论.

    作者:徐军明;彭志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诱导HO-1改善氧化应激状态减轻老年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的观察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O-1) 生成能否减轻老年供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取老年(16个月龄)SD大鼠5只和成年(3个月龄)大鼠5只,分别测定其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维生素E(Vit E)、维生素C(Vit C)和丙二醛(MDA)含量; 另取老年SD大鼠60只作为供体,随机均分为血晶素(Hemin)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取肝前24 h腹腔注射Hemin或生理盐水,然后将其肝脏移植给同种大鼠,同时观察再灌注后肝脏组织学变化和细胞凋亡.结果老年大鼠肝脏组织中SOD活性明显低于成年大鼠,Vit C含量亦少(P<0.05),而MDA明显增高(P<0.05).用Hemin预处理的老年SD大鼠供肝在切取前,SOD活性增加,Vit E、Vit C含量增加,MDA含量降低(P<0.05); 肝移植后血清ALT明显降低,肝组织HO-1活性明显增高,肝脏组织学检查示再灌注后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老年SD大鼠肝脏存在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状态,HO-1可通过改善这种状态而减轻其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王科;王学浩;张峰;李相成;钱晓峰;范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无张力和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应激反应比较观察

    目的探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对机体内分泌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患者随机分为无张力疝修补组(n=65)及传统疝修补组(n=62).于手术当日晨及术后3 h和24 h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皮质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促甲状腺激素(TSH)、胰岛素、 C-肽和血糖水平.结果术后3 h和24 h,传统疝修补组患者的皮质醇、 C-肽及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T3及TSH水平则明显低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胰岛素水平在术后24 h明显高于无张力疝修补组(P<0.05).结论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应激反应小于传统手术者,这可能是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术后恢复快的部分病理生理基础.

    作者:李基业;杜俊东;姚胜;李涛;黎沾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肠联合移植1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肠联合移植的术式、免疫抑制治疗方案与效果.方法对一中年男性短肠综合征患者施行辅助性肝肠联合移植,术后患者免疫抑制治疗采用甲波尼龙(MP)、环孢素A(CsA)、环磷酰胺(CTX)与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处理.结果术后观察期内移植物存活良好.结论本例采用的免疫抑制治疗方案是成功的,且手术方法操作较为简便、易行.

    作者:黄建钊;夏穗生;刘墩贵;叶启发;沙波;郭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外科治疗(附22例报告)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糖尿病合并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肝脓肿多见于血糖控制不佳的中老年患者,其临床表现不典型,脓肿液化不完全,易合并多种疾患.用冲洗、烧灼、填塞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冲洗、烧灼、填塞方法具有痛苦少、恢复快、一次性治愈的特点,适用于糖尿病合并的单发及多发肝脓肿.

    作者:彭建平;何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附184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84例Ⅰ~Ⅲ期乳腺癌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保留ICBN; 对照组术中均切除ICBN.并对两组患者术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两组乳腺癌切除均行常规仿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平均手术时间实验组为(140±10) min,对照组为(130±10) min,实验组92例术中有80例成功保留ICBN,且患侧上肢感觉障碍发生率为6.25%(5/80),对照组发生率为54.3%(50/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5.51,<0.01),经术后3个月~3年随访,上肢感觉障碍实验组5例中有2例1年后好转; 对照组50例中1年后好转6例,两组肿瘤均无局部复发.结论在乳腺癌仿根治术中保留ICBN可有效地防止患侧上肢感觉障碍的发生.

    作者:俸瑞发;卢崇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靶向肝癌细胞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

    目的构建以甲胎蛋白增强子(AFP-E)和白蛋白启动子(ALB-P)联合转录调控序列(AFPenh+ALBprom,EP)为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基因治疗载体,用于肝细胞肝癌(HCC)的靶向基因治疗研究.方法用PCR方法扩增EP基因片段,将EP基因片段顺义克隆至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AAV Helper-Free System)中表达质粒pAAV-IRES-hrGFP的启动子位点,并替换其原有的巨细胞病毒(CMV)启动子,构建出以EP为启动子的表达质粒pAAV-IRES-hrGFP-EP; 再将pAAV-IRES-hrGFP-EP与AAV Helper-Free System中的控制质粒pAAV-RC和辅助质粒pHelper用脂质体转染法共转染人胚肾细胞(293细胞),生成以EP为启动子的、可用于HCC靶向基因治疗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EP).结果成功构建并包装出以EP为启动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P,病毒滴度达1.2×105/ml.结论构建的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受AFP-E和ALB-P联合转录调控序列驱动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rAAV2-EP,可望能用于HCC靶向基因治疗研究,并为肝脏疾病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先进载体系统.

    作者:张明满;李德华;苟兴华;严律南;赵永恒;苏芝;韩蕾;赵兰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特异性激活苦杏仁苷对LoVo细胞的细胞毒作用研究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前药苦杏仁苷在抗体导向酶解前药疗法中对人大肠癌细胞株LoVo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利用苦杏仁苷作前药,台盼蓝拒染法体外观察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对苦杏仁苷的特异性激活以及对LoVo细胞的靶向细胞毒作用.结果苦杏仁苷毒性低,而被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作用后,细胞毒性增加约40倍,对表达CEA的LoVo细胞具有靶向细胞毒作用; 将LoVo细胞与MCF-7细胞以不同比例同培养发现,此细胞毒作用具有细胞选择性,细胞存活率随LoVo细胞比例的增加而降低.结论抗-CEA单抗-β-葡萄糖苷酶偶联物能特异性激活苦杏仁苷,对LoVo细胞产生靶向杀伤作用,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降低化疗的毒、副作用.

    作者:连彦军;陈道达;许天文;郑勇斌;黄韬;柯茂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肝移植物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 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PNS)预处理对大鼠供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供肝细胞凋亡和Bcl-2及Caspase-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分别用作供、受体,采用Kamada's袖套法建立原位肝移植模型,根据供肝切取前1 h是否静脉注射PNS(50 mg/kg)将大鼠随机分为PNS预处理组(PN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 另设假手术作对照组(SO组).分别于供肝再灌注后 2 h、6 h及24 h处死各组动物,检测血清ALT及AST,HE切片作病理组织学检查,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RT-PCR法检测Bcl-2及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供肝再灌注后2 h、6 h及24 h各时点,PNS组大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细胞凋亡指数(AI)均明显低于NS组(P<0.05,P<0.01); 6 h及24 h,PNS组大鼠肝组织Bcl-2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S组(P<0.05); 2 h及6 h,PNS组大鼠肝组织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NS组(P<0.05).结论 PNS预处理大鼠供肝,可以有效地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影响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cl-2和 Caspase-3的表达.这可能为PNS抗细胞凋亡的机理之一.

    作者:张毅;叶启发;周进学;明英姿;许贤林;肖建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癌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研究(附2 143例报告)

    目的通过临床肝脏能量代谢研究,探索一套评价肝储备功能,减少手术侵袭及合理进行术后保肝支持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月共14年间收治的2 143例肝癌病例的术前资料、手术治疗情况、术后处理和临床过程以及随访资料.将病例分为前期组(前7年)和后期组(后7年)进行比较,同时对术前磷酸化耐受指数(RTI)测定、术中半肝血流阻断及术后连续定时的动脉血酮体比率(AKBR)测定进行分析,并比较其价值.结果①两组比较显示,后期组小肝癌比例增加,手术切除率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下降,长期生存率提高; ②采用术前RTI测定来指导手术方式选择,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由21.1%降至11.0%,手术死亡率由1.6%降至0.3%; ③术中采用全入肝血流阻断(n=476)与半肝血流阻断技术(n=523)相比较,术后并发症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由25.8%及2.3%降至11.9%及0.6%,住院时间平均缩短3.5 d; ④术后采用连续AKBR监测以指导术后保肝、支持治疗,对及时处理和预防肝衰有重要价值.结论肝切除术围手术期采用肝能量代谢指标(RTI、AKBR)测定,可以准确、有效地评价肝储备功能,指导手术切除范围并合理进行术后保肝、支持治疗; 术中采用半肝血流阻断技术可有效降低手术侵袭,保护残肝功能.合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降低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的重要因素.

    作者:严律南;陈晓理;李志辉;李波;卢实春;文天夫;曾勇;姚辉华;杨家印;王文涛;徐明清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糖尿病并胆囊切除术中胰岛素泵的应用

    目的总结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组42例,随机分为两组,泵治疗组24例、皮下治疗组18例,术前诊断均为糖尿病合并胆囊结石.泵治疗组采用胰岛素泵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皮下治疗组每日3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围手术期血糖.结果全部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泵治疗组术中、术后血糖控制较皮下治疗组血糖控制平稳,尿酮监测均为阴性,伤口全部一期愈合.结论胰岛素泵用于糖尿病患者胆囊切除手术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王峻峰;王彦坤;孙志为;莫一我;金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在治疗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在治疗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术后低白蛋白血症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大鼠按编号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硬变组(LC组)、肝硬变切肝组(LCH组)、PN组(于肝叶切除术后行PN治疗)及rhGH+PN组(于肝叶切除术后行rhGH+PN治疗),每组6只.检测大鼠肝功能、血糖,用RT-PCR法检测肝组织ALB mRNA的表达,肝组织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PN组比较,hGH+PN组血清ALP降低,LB、血糖升高,肝组织ALB mRNA表达水平及肝组织Ki67指数均升高.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可以改善肝硬变大鼠肝部分切除后低白蛋白血症.

    作者:罗时敏;梁力建;胡文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移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

    目的介绍肝移植治疗肝泡状棘球蚴病(AHD)的临床进展.方法复习文献,综述国内、外新研究与治疗进展. 结果肝移植治疗晚期肝AHD的5年生存率达71%,术中切除病肝和术后避免复发是治疗的主要难题.结论肝移植是目前惟一有效而又可行的能治愈肝AHD的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推广.

    作者:夏天;严律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1991年1月至2001年12月期间我院对17例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的患者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行肝叶切除及胆总管切开取癌栓者14例,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3例.结果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8个月,长24个月.结论外科治疗原发性肝癌致阻塞性黄疸明显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生存时间.

    作者:孟珂伟;周先亭;吕毅;潘承恩;于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黑斑息肉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目的介绍黑斑息肉综合征(PJS) 的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 方法对PJS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和临床诊治进展的文献作一概述. 结果 PJS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以口周皮肤、唇、颊黏膜和指趾末端存在黑色素沉着和消化道存在多发性息肉为特征,其肠内、肠外组织和器官易发生癌症,是一种肿瘤易感综合征,其致病基因为19p上的STK11基因.结论 PJS致病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PJS患者消化道内和消化道外组织和器官都容易发生恶变.

    作者:董科;李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附19例报告)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自发性破裂(SRHCC)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肝切除术治疗SRHCC患者的效果.结果肝切除19例,个月存活率为94.7%,年、3年及5年存活率分别为63.2%、16.7%及8.3%,平均存活时间为30.8个月(4 d~25年零9个月),长1例存活超过25年零9个月,目前仍健在.18例肝功能属Child-Pugh A级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1例肝功能Child-Pugh B级者术后4 d死于肝功能衰竭.结论 SRHCC并非均为晚期病变,对早期肝癌破裂肝功能良好者应采取急诊手术切肝; 如患者情况或医疗条件不允许,可行延期或二期手术治疗.

    作者:范钦桥;吕新生;范立侨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VIBE序列在原发性肝癌MRI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MR 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技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方法对3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别采用常规MR(T1WI、T2WI)序列和VIBE序列扫描,先行各序列平扫,再进行VIBE多期增强扫描和2D-T1WI增强扫描; 观察VIBE增强扫描各时相肿瘤的MR征象、VIBE资料重建后对病灶血管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评价各序列对病灶的显示及定性能力.结果 VIBE多期增强扫描发现42个病灶(100%),明显多于2D-T1WI增强扫描发现的38个病灶(90.5%),<0.05; T1WI平扫和T2WI分别发现病灶为30个(71.4%)和33个(78.6%),<0.05.30例(93.8%)患者在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动脉期显示肝动脉系统图像质量达2级,1例(96.9%)患者门脉期显示血管图像质量为2级; 经MPR、MIP重建,4个病灶可清晰显示供血动脉,2个病灶显示引流静脉.结论 MR 3D-VIBE序列多期增强扫描在病灶细节、供血动脉及肝血管解剖的显示上较常规序列具有更高的价值.

    作者:邬颖华;宋彬;徐隽;印隆林;毛芸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