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

孙红霞;徐玮;付丽萍

关键词:脊柱结核,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总结脊柱结核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对28例脊柱结核患者采取了有计划、有目的的护理措施.结果:28例脊柱结核患者经过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治疗及康复效果.结论:通过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输血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探讨降低和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8月~ 2012年6月输血不良反应病例,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在10684人次输血中,发生非溶血性输血反应29例,发生率为0.27%,其中过敏反应1 2例(0.11%),发热反应14例(0.13%),其他反应3例(0.03%).结论:严格掌握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才能达到科学、安全、有效的输血.

    作者:袁茜茜;符宝铭;黄梅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自动文摘综述

    所谓自动文摘,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从原始文献中提取文摘.目前,人们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搜索引擎返回来的相关文档太多,而多数是重复和相似的,这样人们就不能快速且高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研究的目标正是力求解决这一问题,把多篇同一主题的文档进行汇总,给人们提供简洁、信息全面的摘要,将人们从繁琐、冗余的信息中解脱出来.

    作者:付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肝穿刺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肝脏穿刺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院肝穿刺术患者46例,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观察记录术后疼痛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卡方(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对肝穿刺术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其疼痛.

    作者:王立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对急性心肌梗死气虚血瘀型的疗效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用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和西医疗法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心肌酶(CK、LDH)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等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中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酶明显(CK、LDH)降低(P<0.01).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明显降低(P<0.01).结论:穴位贴敷血府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R);中西医结合疗法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作者:刘雅峰;鲁宪凯;张永华;周海丰;佟丽;江振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患者拔除气管插管后不同吸氧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单鼻塞和面罩在拔出气管插管的患者中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单鼻塞吸氧和面罩吸氧,观察拔管前和拔管后30min患者的心率(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PH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动脉血PH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并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用单鼻塞吸氧优于面罩吸氧.

    作者:陈亚静;白艳红;王军力;李向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青霉素皮肤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方法对照研究

    目的:对照皮肤点刺试验(SPT)与皮内试验(IST)两种方法在青霉素皮肤试验中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情况.方法:随机选择86例需做青霉素皮肤试验的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左臂采用点刺法、右臂皮内注射法进行皮肤试验,对比其阳性率、疼痛程度及所需时间.结果: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2.3%,疼痛率16.3%,平均用时4分5 0秒;皮内试验阳性率为3.5%,假阳性率9.3%,疼痛率98.8%,平均用时7分36秒;点剌试验与皮内试验两种青霉素皮肤试验方法阳性率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点刺试验与皮内试验法阳性率完全相符,且点刺试验具有痛苦小、操作简便、用时短、安全副反应小的特点,更适应小儿.

    作者:刘月梅;陈俊丽;王永凤;袁学臣;田艳红;霍利敏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蔗糖铁在血液透析肾性贫血患者中的疗效观测

    目的:观察蔗糖铁在治疗血液透析(HD)患者肾性贫血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 ~ 2011年期间符合铁剂治疗入选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48例,将蔗糖铁与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联合使用,观察用药前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清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的变化及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48例患者于用药4~8周后其HB、HCT、RBC、SF、TSAT的数值比用药前都得到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无不良反应.结论:静脉补充铁剂及应用rHuEPO可以明显改善贫血症状,疗效明确,可靠性高,方便可行.

    作者:李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品管圈活动在产科管理中的运用

    品管圈是由工作性质相同或相关连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圈.本着圈员自愿、自发的精神,运用各种改善手法,启发个人潜能,通过团队力量、结合群体智慧、群策群力、持续性从事各种事物的完善活动[1].我科“爱心天使圈”,以“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为题,运用“品管圈”PDCA程序,实施持续改进,大大提高了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

    作者:王英菊;向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安全管理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1].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晓琴;刘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患者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3月~ 2011年3月我科收治的82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采取随机抽样法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1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及患者相关知识、相关技能、满意度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比较:住院费用降低,平均住院天数减少,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高.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何惠清;刘灿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重症监护室护士56名听诊器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重症监护室护理人员听诊器使用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某三甲医院三个重症监护室的护士56名护理人员听诊器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护理人员听诊知识来源方面,有41(73.21%)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学校,有27(48.21%)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医生,有7(12.5%)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高年资护士,有2(3.57%)人的听诊知识来源于进修,没有人时通过继续教育获得听诊知识,且不同科室监护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P<0.005);在临床护士使用听诊器方面,仅有3(5.36%)人经常使用听诊器,48(85.71%)人偶尔借助听诊器对患者进行检查,有5(8.93)从没有使用过听诊器,各职称与科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听诊器的使用率均较低,并且监护室护士的听诊知识大部分是通过学校期间学习获得的,护理管理者应该采取措施,增强护士使用听诊器的意识,提高听诊器的使用率.

    作者:柴守霞;张东云;雷美容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三维阴道彩超诊断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19例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三维阴道彩超对剖宫产切口憩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三维阴道彩超检查有剖宫产史者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自2010年10月~ 2011年7月发现剖宫产子宫切口憩室19例.结论:三维阴道彩超检查剖宫产切口憩室具有简便、直接、无创的优势,是诊断剖宫产切口憩室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世梅;牛力春;王玉贤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癌切除术后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修复体会

    目的:探讨外阴癌扩大切除术后创面皮瓣手术修复的术式.方法:对16例原发外阴癌及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行扩大切除术后,根据缺损面积采用阴股沟带蒂皮瓣及改良后的阴股沟带蒂皮瓣对外阴缺损进行修复.结果:2例阴股沟皮瓣出现右侧皮瓣远端约0.5cm×1.0cm张力性水疱及坏死,经换药后1期愈合,另16例阴股沟带蒂皮瓣均1期愈合;仅2例外阴癌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术后供瓣区需植中厚皮片,其余患者供瓣区可直接缝合;术后3个月均恢复正常生活.重建外阴丰满.结论:外阴修复应根据外阴缺损面积大小选取适宜的方法.以小损伤获得外阴解剖外观及功能恢复.

    作者:曹广通;叶兰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不同浓度番泻叶浸剂口服在胸腰椎骨折便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腰椎骨折患者口服不同浓度番泻叶浸剂治疗便秘的效果,明确合适的番泻叶浸剂浓度,提示护士在临床实践中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正确合理地应用中药,以减少毒副作用的发生,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方法:将10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5%番泻叶浸剂组和10%番泻叶浸剂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服用不同浓度番泻叶浸剂后排便时间、腹泻及腹痛情况.结果:两组的排便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番泻叶浸剂组的腹泻、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10%组(腹泻:8.0% vs30.0%,P<0.05;腹痛:16.0%vs40.0%,P<0.05).结论:应用5%浓度番泻叶浸剂对胸腰椎骨折患者既可解除便秘又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李春梅;马绮慈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急诊科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的心理护理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56例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了解患者发病诱因,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心理护理方法后,并灵活应用与癔症性过度换气综合征患者,起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雪;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β-HCG、孕酮及子宫内膜厚度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异位妊娠诊断方法,提高诊断准确性,以致早期治疗.方法:对106例疑似异位妊娠的患者测定血清β-HCG、孕酮值及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异位妊娠组β-HCG、孕酮值及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低于正常宫内妊娠组,三项指标联合应用可将诊断准确性提高至95.4%.结论:血清β-HCG及孕酮值是确定妊娠的指标,但是异位妊娠和早期宫内妊娠难以鉴别,如果结合阴道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厚度则能提高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率,可成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

    作者:程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6月~ 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2 3例冠心病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术,并同传统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同时行MSCT和CAG检查23例共105支血管,MSCT发现37支冠状动脉狭窄,CAG检查发现35支冠状动脉狭窄,MSCT与CAG结果相符病变血管32支,敏感性为91.4%,特异性为93.7%,阳性预测值为86.4%,阴性预测值为95.6%.结论:多层螺旋CT技术多排螺旋CT可作为冠状动脉狭窄的一种可靠的无创筛选检查方法,对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引用价值.

    作者:蔡望洲;张燕;陈亮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支气管哮喘106例患者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 0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缓解而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哮喘急性发作期住院的患者耐心周到的基础护理及健康教育是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康复出院的重要保证.

    作者:吴玉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快速康复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1 2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全程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健康教育达标率100%,对照组达标率91.7%,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健康教育路径对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给与连续全程护理,可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谢丽娟;韩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精细管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

    目的: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预防手术感染发生.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整改和总结.加强手术室组织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定期进行各项监测,强化各级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各项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手术室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落实,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中国美容医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西安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