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03] 简述门静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现状并作出评估

关键词:门静脉高压, 外科, 治疗现状
摘要: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存在胆囊肠道瘘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附5例报告)

    目的 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对存在胆囊肠道瘘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分析4 200例LC手术中5例存在胆囊肠道瘘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5例患者胆囊肠道瘘的诊断均为术中证实,其中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及胆囊结肠瘘1例.4例胆囊十二指肠瘘患者的治疗包括腹腔镜下缝合瘘口1例、使用钛夹夹闭瘘口1例及中转开腹后直视下缝合瘘口2例; 1例胆囊结肠瘘患者则在腹腔镜下直接缝合瘘口.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痊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胆囊肠道瘘是胆囊结石症的少见并发症,术前明确诊断者以选择开腹手术为宜.LC术中发现应视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对于有经验的术者在局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钛夹夹闭、镜下缝合或切割吻合器封闭瘘口的方法.

    作者:舒晔;杨海波;于永扬;周总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

    目的 探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15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治疗(实验组),并与同期22例未采用上述治疗措施者(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生长抑素用思他宁,并按6 mg/d持续静脉滴注;肠外营养支持视临床情况按常规给予.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生长抑素和肠外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作者:易瑛;刘勇;刘山;何咏林;徐晓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9例报告

    我院1990年2月至2000年12月共诊治9例胆管损伤患者,男7例,女2例,年龄31~77岁,平均48.6岁.

    作者:李进贤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阻塞性黄疸大鼠肾脏自分泌内皮素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时肾脏自分泌内皮素(ET)的变化及其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结扎胆总管 (BDL)制备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鼠仅行假手术.分别于术后5、10及15 d,两组各取10只大鼠检测其肾脏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CPAH)、菊粉清除率(CIN)和钠排泄分数(FENa+),并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EX)水平,放射免疫法测定肾动、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结果 ①实验组术后5 d仅 FENa+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术后10 d起,CPAH、CIN及FENa+呈进行性下降,术后15 d FENa+已较对照组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②实验组术后血浆EX水平呈进行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③实验组术后肾动脉血浆ET-1水平呈持续性降低,而肾静脉血浆及肾组织中ET-1含量呈持续性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④血浆EX水平与肾组织ET-1含量呈正相关(r=0.762 4,P<0.01),肾组织ET-1含量与CPAH和 CIN呈负相关 (r=-0.883 2,P<0.01; r=-0.945 2,P<0.01)、与FENa+呈正相关(r=0.873 4,P<0.01).结论 内毒素血症及其诱导的肾内ET分泌增加在阻塞性黄疸所致大鼠肾损害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丰深;何振平;段恒春;李昆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21世纪消化道修复与重建外科学术论坛会议纪要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巨大腹壁切口疝的现代外科治疗

    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修补是很困难的手术,在一些特殊的病例中,由于患者的全身情况严重恶化使得切口疝无法修补,如年老、病态性肥胖及呼吸功能严重紊乱的患者。

    作者:李基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 考察皮下通道型胆囊肝胆管成形术(STHG)治疗肝胆管结石及胆管狭窄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对该院1994年12月至2000年6月期间行STHG手术的59例患者的术后中、远期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STHG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而且并发症的种类也较少;本组病例术后无返流性胆管炎的表现,也无胃肠道功能紊乱和吻合口溃疡发生.结论 STHG既保存了胆囊及Oddi括约肌功能,又保证了胆汁的生理流向,还能防止肠液的返流,从而避免了术后消化功能紊乱和返流性胆管炎的发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肝胆管结石和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

    作者:王雨;田伏洲;蔡忠红;汤礼军;张晓琼;李旭;赵铁军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人类基因治疗的背景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概况

    目的 了解人类基因治疗的背景与肝癌基因治疗的研究概况.方法 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人类基因治疗的临床研究历史与发展,以及肝癌基因治疗方面的一些基础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基因治疗作为人类某些遗传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已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在肿瘤的治疗研究中基本上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在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中,所有的病毒载体如逆转录病毒、腺病毒以及腺病毒的相关病毒各有优缺点,逆转录病毒如能提高滴度,应该更有前景; 所用目的基因TK及p53基因等已在体外及动物实验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治疗的特异性和安全性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结论 人类基因治疗的前景是乐观的,肝癌的基因治疗研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距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作者:黄建钊;顾红光;夏穗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阻塞性黄疸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血清一氧化氮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患者并发肾功能损害时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25例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患者的血清NO、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BUN和Cr值进行检测,并以26例健康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阻塞性黄疸组BUN和Cr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NO和NOS则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1).相关分析显示,NO与BUN和Cr呈负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419和-0.553(P<0.01).结论 阻塞性黄疸并发肾功能损害时其血清NO和NOS下降,提示NO在阻塞性黄疸时对肾功能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王华;李智宇;张小文;李越华;李立春;王炳煌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股沟复发疝的手术治疗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领域里常见的疾病之一。

    作者:唐健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创面覆盖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皮瓣鱼网式打孔在乳腺癌根治术后创面覆盖中的应用.方法 对8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行乳腺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而后在皮瓣上、下缘予以鱼网式打孔,常规缝合创面.结果 全部病例均未植皮,有15例在术后2~5天内有皮瓣血供不良,其余65例均无皮瓣坏死,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皮瓣鱼网式打孔可有效地减小皮瓣缝合张力,减少皮瓣坏死的并发症,可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的创面覆盖.

    作者:陈琳;杨金巧;任永信;郑本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前列腺素E1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前列腺素E1(PGE1)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制作常温下大鼠部分肝叶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经门静脉给予PGE1,45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并于1 h后取门静脉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内皮素1(ET-1),同时取缺血肝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GOT、GPT、LDH及TNF -α和ET-1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GE1组则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GE1组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并接近正常对照组.结论 PGE1对肝缺血再灌注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季德刚;刘秉义;郑泽霖;王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我对腹股沟疝治疗进展的认识

    腹股沟疝和痔一样是人类独有的疾病,这是因为人是直立的缘故,当然,猩猩是否也有此问题尚未见报道。

    作者:朱预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1 The surgical treatment for the recurrent groin herniasEver since the advent of elective surgical intervention for inguinal hernia recurrences have been observed.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腹部影像学与腹部外科学的关系

    1 腹部影像学的现状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B超等断面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以前,腹部疾病的诊断常常遇到一些难题,而上述各种断面成像技术应用于腹部之后,使腹部疾病的诊断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大部分腹部疾病,术前均能做出比较明确的定位与定性诊

    作者:宋彬;周翔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72例体会

    目的 报道楔形切开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方法 对72例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合并盲肠壁增厚的急、慢性阑尾炎,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进行全阑尾切除术.结果该72例中无一例发生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合理应用从基底部楔形切开盲肠浆肌层的全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预防根部肿胀增粗、坏疽穿孔的阑尾切除术后的粪瘘、残端出血、残株炎及肠粘连等并发症.

    作者:孙浩;周明川;余厚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治疗体会

    目的 报告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3例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生长缓慢,症状不典型,以腹部疼痛时轻时重、右上腹肿块为主,均手术摘除肿瘤.结论 小儿非功能性胰岛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以腹部肿块为主,B超、CT和X线钡餐透视是主要检查手段,治疗原则是将肿瘤完整切除.

    作者:陈立天;李心元;吕庆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疝和腹壁外科的现状与进展

    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外科基本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受到普外各级医师的重视。

    作者:马颂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闭合性肝损伤38例保守治疗体会

    我院1995~2000年收治闭合性肝损伤患者54例,其中行保守治疗38例,非手术率为70.37%.男26例,女12例.年龄7~68岁,平均29.5岁.

    作者:聂文平 刊期: 2003年第01期

  • 应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76例体会

    我院自1999年以来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腹股沟疝修补76例,其中男69例,女7例,年龄17~72岁,平均45岁.

    作者:陈健林;夏庚元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