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红;江华
目的:探讨腹部按摩加葱白贴敷神阙穴的中医护理方法用于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的疗效观察.方法:随机将76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成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实验组采用腹部按摩加葱白贴敷神阙穴护理,对照组采用尿潴留常规护理,比较两组尿潴留患者排尿功能恢复的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按摩加葱白贴敷神阙穴护理对髋部骨折患者术后尿潴留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钟文;彭小苑;庞雪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居我国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首位.近年来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且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宫颈癌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疾病,而对宫颈癌的诊断治疗模式也逐渐发生转变,在强调以人为本、合理治疗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生存质量正成为其治疗的新理念.
作者:王凤岭;王弘锦;张书臣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剖宫产为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计划性剖宫产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临床路径进行医疗护理.结果:观察组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临床路径,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翠云;闫俊辉;朱小红;赖兰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普鲁卡因(Procaine)是一种局部麻醉药,对中枢或外周神经冲动和传导均有明显的阻断作用.其在临床各科中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比较广泛应用的有呼吸科、儿科.随着对其药理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还有更多的临床新应用,现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作者:刘畅;葛洪;侯静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曲唑酮用于老年失眠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失眠患者,根据治疗药物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曲唑酮组)、对照组(地西泮组)各40例,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6周后比较各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对照组在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对照组的抑郁、焦虑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焦虑、抑郁评分的下降值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曲唑酮可有效改善老年失眠症状及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状况,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永明;张志强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预防手术感染发生.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感染因素进行分析并整改和总结.加强手术室组织管理、环境管理、物品管理,定期进行各项监测,强化各级人员的无菌观念,严格各项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科学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结果:通过精细化的管理,使手术室各项感染控制措施得到落实,使各项监控指标在正常范围,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手术室感染控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必须采取综合性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规范化管理,才能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室医院感染.
作者:刘秀琴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X线钼靶与B超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加强乳腺癌的预防及提高对乳腺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120例分别进行X线钼靶与B超检查,对诊断效果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钼靶X线诊断的敏感性为96.8%,特异性为82.8%;B超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为98.6%和98.0%.B超诊断的特异性高于X线诊断(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X线钼靶和B超用于乳腺良性病变诊断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钼靶X线难以显示致密腺体内的病灶,而B超不受干扰可进行多方位扫查的优点恰好弥补了钼靶X线的不足,使得其对于乳腺癌诊断的特异性加强.
作者:闫永红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我科于2010年6月~2012年6月对囊肿性痤疮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囊腔内注射治疗12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12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确诊的囊肿性痤疮患者,近两周内未使用过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外用药物,未使用过抗生素、性激素、糖皮质激素.无系统性疾病.女性均为非妊娠、哺乳期.
作者:索俊理 刊期: 2012年第16期
3~6岁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期,如果乳牙患龋齿疾病,会影响孩子的咀嚼功能、食欲及牙齿本身的发育,咀嚼不充分,影响孩子的消化吸收,导致营养不良,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牙齿不美观,影响孩子的自尊心.2009年以来我院采用氟化泡沫进行了预防儿童龋齿的临床观察,干预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张绍英;张进国;唐术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所谓自动文摘,就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地从原始文献中提取文摘.目前,人们主要是通过搜索引擎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但搜索引擎返回来的相关文档太多,而多数是重复和相似的,这样人们就不能快速且高效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多文档自动摘要技术研究的目标正是力求解决这一问题,把多篇同一主题的文档进行汇总,给人们提供简洁、信息全面的摘要,将人们从繁琐、冗余的信息中解脱出来.
作者:付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当前医疗形式的要求较高,对急诊医学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急诊科是医院的综合性科室,急诊患者危重患者多,病情急,病情变化快,抢救和管理任务重的科室之一.也是实习护生临床护理实践轮转的重要科室.但由于多种因素造成实习生在急诊实习期间只能看不能操作,让学生得不到实践的机会,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急诊科相关专业知识,较好的完成实习计划,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009年9月~2012年1月期间,我急诊科共带教实习同学679人,其中本科197人,占29%;大专443人,占65%;中专39人,占6%.通过几年的带教实践,我科护理教学体会如下.
作者:施红媛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比较正畸治疗过程中自锁托槽与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方法:选择牙列完整的50例非拔牙固定正畸矫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自锁托槽组25例,直丝弓托槽组25例.所有操作严格按照粘接要求进行粘接,观察时间为3个月,记录其脱落情况,计算脱落率.结果:自锁托槽组和直丝弓托槽组脱落率分别为7.2%和7.8%,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锁托槽和直丝弓托槽的脱落率无统计学差异,医师可根据患者的要求和自己的习惯选择适合的托槽.
作者:李庆祝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本文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异常Q波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讨论异常Q波或非梗塞性Q波的特点与梗塞性Q波的鉴别诊断.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常规心电图三次以上复查后或动态心电图排除心肌梗塞者.结果:79例异常Q波除见于内科心血管病外,也见于某些心外疾病,有些正常人心电图也出现异常Q波,本组异常Q波以心脏下壁及前间壁多见.其主要特点为Q波深度超过正常Q波的标准,多出现窄而深的Q波,异常Q波可变小或消失呈可逆性改变.异常Q波出现伴ST段上升与T波直立无动态变化,经循证医学证明均为非梗塞性Q波.结论:异常Q波的出现要综合各方面临床资料与相关学科疾病结合图形特征和复查对比作出鉴别.
作者:温彤;高玉琴;李巧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了解选课学生对《护理教育学》的学习需求,提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方法:课前进行选课学生的问卷调查及访谈,分析对课程的认知及教学需求.结果:74.39%的护生为完成学分而选课,但选课护生对本课程对综合能力培养方面有较高的期望值,57.32%学生希望能参与教学实践,68.29%学生期望以开卷方式评定学科成绩.结论:针对学生学习需求,完善护理教育学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及评价体系,以提升本课程教学对护理本科生综合能力培养的作用.
作者:陈小菊;赵小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作用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实验组65例及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全静脉营养,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的营养学指标、生化指标、APACHEⅡ评分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于治疗后9天时在体重减少量、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糖、血钙、APACHEⅡ评分情况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于治疗后17天时在体重减少量、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血钙、APACHE U评分情况变化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肠内营养及良好的护理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恢复.
作者:李慧敏;梁刚;刘亚萍 刊期: 2012年第16期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也是护理常见技术操作.但是静脉输液是一种有创介入治疗,操作过程中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导致输液相关危险因素发生.有资料显示,中国每年输液约50亿次,而80%以上住院患者接受静脉输液治疗,85%的护士用于静脉输液工作超过75%,同时还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处理因静脉输液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和患者投[1].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预见和回避静脉输液风险,对防范护理纠纷,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王晓琴;刘虎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时,应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8例(92处)掌、指骨骨折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型钢板内固定组(39例45处)与克氏针内固定组(39例47处),两组分别从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78例患者随访3~12个月,平均(8.8±3.3)个月,92处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克氏针内固定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微型钢板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91.11%,感染率为4.44%;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功能评价优良率为63.83%,感染率为23.40%,两组优良率及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掌、指骨骨折时有利于骨折愈合及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其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关节功能评价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术后感染发生率低,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李海峰;李会玲;赵军红;贾志贤;郝彦考 刊期: 2012年第16期
家兔失血性休克实验操作复杂,失败率较高,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笔者积极对本实验进行改革,让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在虚拟平台上动手操作,观看手术过程及实验结果的录像.同时鼓励学生课后自行设计休克抢救方案,并申请开放性实验以观察抢救效果.实验改革后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作者:夏妍;徐倩 刊期: 2012年第16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数居全世界首位.但全世界胃癌的5年生存率并不乐观,我国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约为40%.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分析统计显示[1]:进展期胃癌(AGC)占整个胃癌发病率的60%-80%.胃癌超过2/3的患者确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可行手术切除其复发率也相当高.因此,综合治疗各种手段就显得格外重要.现就AGC的治疗状况总结如下.
作者:戴立群;赵素娇;冯建军;赵换敏;乔胜军;谷军旗;高立哲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了196例脑梗死患者社区干预前后的变化,探讨干预的效果及可能的规律.方法:通过社区干预来观察干预期间所有病人检测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的变化来观察脑梗死患者社区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对比,干预后血压、血脂、血小板大聚集率、纤维蛋白原、血糖情况出现显著性改善,与入组前对比,脑梗死患者入组后的知晓率、复诊的依从性均显著增加.结论:社区干预对于纠正不良习惯具有显著效果;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也使得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普遍改善.另外,社区干预还能显著提高人群对脑梗死的知晓率,相应增加治疗率和达标率,从而有效降低这类疾病的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
作者:满丽;王亚平;王爱琴;冯雁玲;李艳芬 刊期: 2012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