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瑞;李纪鹏;张洪伟;王岭;王为忠;陈冬利
目的探讨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直肠癌HR8348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HR8348细胞用含槐耳清膏的培养基培养36 h,用四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吸光度(OD)值,计算抑制率;用甲基绿-派若宁染色法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cl-2、bcl-xl、bax、bak及p53基因表达的情况.结果槐耳清膏对HR8348细胞的抑制率随浓度增加而上升,浓度为4.0 mg/ml时抑制率大(71.1%),与5-FU组(浓度为10μg/ml)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甲基绿-派若宁染色法和TUNEL法均可见到典型的细胞凋亡、凋亡小体或出泡现象,凋亡指数随槐耳清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浓度达4.0 mg/ml时,凋亡指数迅速上升,甲基绿-派若宁法为0.162 0±0.012 8,TUNEL法为0.261 2±0.015 8,均大于5-FU组的凋亡指数(0.078 0±0.009 5和0.102 8±0.013 1),P<0.05.槐耳清膏组bcl-2、bcl-xl、bak、p53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而bax变化不明显(P>0.05).槐耳清膏组bak/bcl-2和bak/bcl-xl比值显著大于空白对照组.结论槐耳清膏在体外对人直肠癌HR8348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凋亡诱导作用.槐耳清膏诱导人直肠癌HR8348细胞凋亡可能与提高bak/bcl-2、bak/bcl-xl比值及上调p53基因表达有关.
作者:程若川;汤礼贵;兰丽琴;贾伟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对51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该51例胰腺导管癌组织中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4.5%和68.6%,而二者在11例癌旁胰腺组织中均未见阳性表达;COX-2和VEGF的表达阳性率在临床Ⅲ~Ⅳ期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其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COX-2和VEGF的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学分级、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肿瘤的大小和部位无关(P>0.05);COX-2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O.411,P<O.01).结论COX-2和VEGF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二者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密切相关,可能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刘江伟;李开宗;窦科峰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捆绑式胰肠吻合术的改良方法.方法对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行捆绑式胰肠吻合术时采用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以达捆绑之目的.8例中行桥袢空肠造瘘5例,胆总管造口T管引流3例,并观察其术后5 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结果8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胰瘘、胆瘘发生;5 d内每天平均引流液量除第1天胆总管造口低于空肠造瘘外,其余4 d每天平均引流液量均明显高于空肠造瘘;1例空肠造瘘者术后第8天继发胰腺残端出血,经电灼后止血.结论带血管蒂的大网膜包绕空肠浆肌鞘完全可以代替粗线环绕空肠结扎,并使整个空肠浆肌鞘与胰腺紧贴,更利于胰肠间愈合;空肠造瘘或胆总管造口对桥袢空肠均有减压引流的作用,但T管引流更简单、有效、省时.
作者:吴诚义;任国胜;竺东长;孙治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并分析目前胃癌外科手术中关于淋巴结清扫范围问题的不同观点及统一认识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对当前国内、外有关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研究报道及新进展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种族的差异及操作技术等原因,东、西方国家的学者之间,对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问题的看法至今未能达成共识.结论尽管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广泛性的淋巴结清扫,但精确评估其作用是困难和复杂的,需要世界范围内的胃肠外科学者互相取长补短,加强合作,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令人信服的一致结论,终形成临床实践的指导原则.
作者:程黎阳;钟世镇;黄宗海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总结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院1986~2001年期间上腹部手术后并发胃瘫的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后胃瘫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呕吐,无明显腹痛,大多数患者肛门排气正常.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可见胃蠕动差,胃镜检查见吻合口通畅.31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以及用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等非手术治疗均得以缓解.结论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胃镜检查有其重要价值;排除机械性梗阻后,应积极采取非手术治疗,不应盲目再次手术.
作者:陈海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的原因及其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对我院1977~2002年期间21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出血39例(18.6%),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3例次(15.7%),腹腔内出血10例次(4.8%).术后死亡的18例中14例合并术后出血;出血合并其他并发症患者的死亡率(57.1%,12/21)明显高于单纯出血病例(11.1%,2/18),与出血并存的并发症中以吻合口漏、腹腔内感染和肝、肾功能衰竭为常见.近两年来术后出血率(10.5%)较90年代(19.8%)和90年代前(26.2%)减少.术后出血患者术前总胆红素≥342μmol/L者的比例及术中出血和输血量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病例.结论精细熟练的操作、严密吻合、彻底止血及有效预防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术后出血及死亡的关键,术前重度黄疸、术中大量出血和输血将增加患者术后出血的危险性.
作者:华贇鹏;赖佳明;梁力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年胰腺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过去10年,美国及欧洲的发病率已达到8/10万~12/10万,我国与其相近似.胰腺癌的治疗效果至今却难以令人满意,5年生存率无显著提高.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胰腺的位置深在,胰腺癌又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非常困难,大多数患者到医院就诊时已属于Ⅱ、Ⅲ、Ⅳ期肿瘤.
作者:葛春林;郭克建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及其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受体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6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983.33±206.11)cm3,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904.93±209.56)cm3,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r=0.969,P<0.01),本方法测定值的平均误差为8.66%.正常对照组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1 287.00±96.18)cm3,与其身高、体重和体表面积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r值分别为0.845、0.833和0.932,P<0.01).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脏体积与Child-Pugh分级有关,C级患者肝脏体积明显小于B级者;也与血浆白蛋白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96,P<0.01),与总胆红素水平(r=-0.493,P<0.01)及凝血酶原时间(r=-0.517,P<0.01)呈显著负相关,与ALT值(r=0.206,P>0.05)、门静脉压力(r=-0.093,P=0.539)及门体自然分流指数(r=0.044,P=0.769)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运用该方法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准确性较高.肝脏体积大小与肝功能有密切关系,肝脏体积可较敏感地反映肝脏储备功能状况.
作者:王茂春;冷希圣;彭吉润;朱继业;杜如昱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骶尾入路手术在低位直肠良性病变及早期直肠癌局部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1997~2002年间,应用经骶尾入路手术治疗的24例低位直肠肿瘤患者进行随访及疗效判断.结果直肠绒毛状腺瘤14例,绒毛状腺瘤癌变7例,直肠类癌3例,经5个月~6年的随访,所有患者均无瘤存活.结论骶尾入路手术具有简单易行、手术创伤小、术野宽敞等优点,是治疗低位直肠肿瘤的较好方法.
作者:简志祥;侯宝华;区金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46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从入院第1天开始,每天静脉点滴乌司他丁10万单位+生理盐水100 ml,每8 h 1次,连续用药6 d,观察患者的临床指标判断疗效,并在入院时以及术后第1、3、5、7天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结果多发伤患者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及平均住ICU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血浆ALT、AST、BUN及Scr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血浆TNF-α水平逐渐降低,对照组维持在较高水平;IL-2、IL-6及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对多发伤有治疗作用,并能减轻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有保护和改善肝、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赵英萍;李超;廖琼;张爽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近40年来,胰腺移植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都获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据国际胰腺移植登记中心(IPTR)记录,全球已实施了18 900余例胰腺移植(截至2002年10月),其中绝大多数在美国(近14 000例),约90%为胰肾联合移植(SPK).
作者:黄东胜;徐骁 刊期: 2003年第06期
慢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的进展性和不可逆性炎症病变,终将导致胰腺结构破坏和内、外分泌功能的丧失.病程通常呈反复发作性,表现为复发性腹痛或慢性无痛综合征.
作者:赵玉沛;李秉璐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据推测至201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预计将超过3.5亿,其中5%~10%的患者将因糖尿病晚期出现的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和神经末梢病变等并发症而直接影响生命,因此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一项重要而艰巨的课题仍然困扰着广大医务工作者.
作者:徐泽宽;苗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了解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良性病例所占比例,分析其病变类型,探讨术前、术中诊断及其它治疗方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6~2001年期间206例术前诊断为胰头或壶腹周围恶性肿瘤而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中,术后病理诊断为良性病变者23例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术后病理检查发现慢性胰腺炎14例,胰头囊腺瘤2例,十二指肠乳头异位胰腺1例,十二指肠乳头良性腺瘤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2例.良性病变占整个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的11.2%.结论在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良性病变中慢性胰腺炎占大多数.术中取活检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是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对这些良性病变可选择保守治疗或行较小的局部切除术.
作者:李波;郑本波;李敬东 刊期: 2003年第06期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主要手段,如处理不当,可造成胆囊管残留过长,甚至遗留结石,出现类似胆囊炎的症状,使部分患者需再次手术治疗.我院自1992年1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23例胆囊残株炎患者,其中19例再次手术治疗,现就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俊;黄卫;张昌余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基因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25例新鲜原发性肝细胞癌及其癌周肝组织中MRP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LSAB法检测6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MRP蛋白的表达,并结合流式细胞仪对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的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MRP mRNA与MRP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4.00%(11/25)和45.00%(27/60),均以中、低表达为主,明显高于癌周肝组织中MRP mRNA和MRP蛋白的表达阳性率[28.00%(7/25)、26.67%(16/60)],P<0.05;5例复发性肝癌的MRP蛋白表达阳性率和表达强度呈增高的趋势.在RT-PCR检测的25例患者中,该两项指标具有良好的一致性(P<0.05).肝细胞癌在体外对化疗药物5-FU、DDP、ADM、MMC及CTX的敏感性分别为(15.80±7.63)%、(18.45±9.59)%、(17.95±7.99)%、(16.60±8.69)%和(17.40±10.1 4)%.MRP蛋白表达阳性者对5-FU、ADM的敏感性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MRP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在肝癌内在性和获得性耐药中起重要作用,检测MRP基因表达有助于预测化疗反应和选择合理的化疗方案.
作者:姚辉华;刘忠;严律南;林琦远;刘智敏;权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后用臀大肌瓣与弹性金属环行肛门成形的疗效及其在肿瘤局部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34例中下段直肠癌在根治性切除后,利用自体臀大肌瓣加弹性金属环行会阴肛门成形,以代替切除的括约肌,使患者仍保持术后由会阴部排便.结果手术成功30例,失败4例.按患者术后排便感觉、排便次数及排便预感等主观感觉划分,术后效果优者10例(33.3%),良者16例(53.3%),差者4例(13.3%).术后随访6个月~6年,其控制大便优良率为76.7%(23/30),术后1年生存率为100%,3年为82.4%(28/34),5年为58.8%(20/34).结论臀大肌瓣加弹性金属环行肛门成形术术式对部分患者,特别是不愿意行腹壁人工肛门的直肠癌患者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荣;王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部刀刺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47例腹部刀刺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7例患者中,腹腔脏器从伤口脱出43例,其中大网膜脱出39例,小肠脱出1例,胃脱出1例,结肠脱出2例.伴失血性休克28例.全组病例中行剖腹探查手术139例,伤口清创缝合8例;治愈145例,死亡2例.结论腹部刀刺伤合并休克,有大网膜及腹腔脏器外脱,腹痛伴腹膜炎体征,诊断性腹腔穿刺阳性均是手术指征.臀部刀刺伤要警惕损伤腹腔脏器.合并胸部伤或发生胸腹联合伤时,除有心脏大血管损伤外,原则上应先剖腹,术前置胸腔引流观察胸腔出血、漏气情况,改善呼吸.
作者:吴建平;许政文;贺鳌;全信保 刊期: 2003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