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ieulafoy病6例报告

吕建蓉

关键词:内镜下介入治疗, 上消化道, 手术治疗, 手术探查, 内镜检查, 出血原因, 突发性, 杜氏病, 生命, 疗效, 患者
摘要:Dieulafoy病简称杜氏病,是引起消化道尤其是上消化道突发性大出血原因之一,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我院近3年通过内镜检查发现5例,手术探查确诊1例,共6例,其中手术治疗2例,内镜下介入治疗4例,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国产吻合器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吻合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国产吻合器行直肠癌前切除双吻合器吻合术的可行性.方法对38例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时,应用国产直线及管状吻合器行双吻合器吻合.结果术后发生吻合口漏2例(5.3%),1例可能与术后早期腹腔化疗有关,另1例形成直肠阴道瘘.全组无吻合口狭窄.结论国产吻合器在使用上虽不如进口一次性吻合器方便,但如果操作得当,技术熟练,仍可获类似效果,其费用仅为进口吻合器的1/30.新的改进型中国产品应用更方便,更易使此技术推广.

    作者:廖国庆;刘鹏熙;裴海平;晏仲舒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门脉高压症发病机理的研究近况

    目的了解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中所起的作用.方法综述了近10年来国外对门脉高压症发生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的研究和认识.结果所有门脉高压动物模型及30%~50%的肝硬变患者均存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形成中所起作用的研究结果还不一致.结论是高动力循环综合征维持和加剧了门脉高压.内毒素、细胞因子、一氧化氮在高动力循环综合征发生中可能起作用,其中一氧化氮较为重要,其它因素发挥作用可能都是通过一氧化氮来实现的.

    作者:王继见;高根五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初步探索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年来6例因重度肝硬变行OLT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 C级,2例出血时间延长,6例血小板计数均下降,平均为25.3×109/L,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10.7秒,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23.1秒,平均纤维蛋白原1.5g/L.术前、术中平均输新鲜血浆788 ml,血小板7.1×1012个,冷沉淀5.5 u,纤维蛋白原2.8 g和凝血酶原复合物1 700 u.前期的4例平均出血8 672.5 ml,输血9 250 ml,其中出血量多的1例术后发生重内环境紊乱和DIC,并发肺部与腹腔曲霉菌感染,于术后14天死亡.后期的2例按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在术前即做到了足够补充,平均出血仅2 700 ml,平均输血3 638 ml.结论我们初步认为,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于术前就补充足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患者术后恢复较顺利.

    作者:文天夫;严律南;邓承祺;吴言涛;李波;卢实春;陈晓理;曾勇;赵纪春;汪静;姚辉华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胰腺癌并发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报告

    在急性重症胰腺炎(acute severe pancreatitis, ASP)的病因学中,胰腺癌是极其罕见的致病因素之一.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8年12月间共收治ASP 226例,其中86%为胆源性ASP,而胰腺癌所致ASP仅1例.

    作者:钱祝银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电化学疗法用于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

    目的探讨电化学疗法(EChT)对肝海绵状血管瘤(CHL)的治疗价值.方法应用EChT在剖腹下治疗8例CHL,17个瘤灶.1例合并结节性肝硬变,5例为多发性CHL,14个瘤灶.结果治疗过程中肝出血量均不超过20 ml.术后无胆漏、腹腔内出血、黄疸、气体栓塞等并发症产生.治疗后随访5~7年,无1例出现瘤灶复发.结论 EChT是治疗CHL的安全而有效的新方法,适合伴有背景肝病的CHL和多发性CHL的治疗,且易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蒋平;张崇云;陈晓愚;万东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

    目的观察猪肝原位移植术中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 14只健康家猪在全麻下作右侧颈内动脉插管测定动脉血压并抽取血液标本,从右侧颈内静脉置管测定中心静脉压.术中输入不含糖的平衡盐液,供肝用Collin's液灌注.在无肝期采用体外静脉转流,经左侧股静脉和门静脉插管,引流出的血流经体外转流系统输入左侧腋静脉.于手术中不同时点抽取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电解质和血糖测定.结果在无肝前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并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其它观察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在无肝期,随手术时间的延长,动脉血pH逐渐降低,碱剩余(BE)负值加大,血液电解质无明显变化,血糖明显下降.新肝期,随移植肝循环开放,酸中毒进一步加重,血钾和血糖水平突然明显升高.结论在猪肝原位移植术中,代谢性酸中毒明显且逐渐加重,无肝期血糖水平明显降低,移植肝再灌注后血钾和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罗朝志;杨邦祥;王泉云;严律南;李波;卢实春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阑尾粘膜剥脱术36例报告

    特殊情况下的阑尾炎,如阑尾的位置变异或/和周围组织、脏器粘连严重,不能行阑尾切除术.对此,我们采取阑尾粘膜剥脱术,于1995年至1999年共行此手术36例,男13例,女23例,年龄18~56岁.

    作者:栗威;杨莉;马新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经皮肝穿刺注射醋酸和乙醇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醋酸及无水乙醇经皮肝穿刺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以及治疗中药物对免疫功能有何影响.方法将41例PHC患者分别给予75%醋酸或无水乙醇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甲胎蛋白,并行肝穿刺活检,B超检查肝癌大小.结果醋酸组和乙醇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2%及87.5%,两组对sIL-2R影响不明显(P>0.05),但乙醇组注射次数、用药量及对肝功能的影响均明显大于醋酸组(P<0.01).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肝硬变或合并多脏器疾病或不能接受手术者,无论从疗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及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比较,醋酸均优于乙醇.

    作者:李新丰;吕国荣;李伯义;施清泉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文献复习的方法对原发性肝癌的地区分布及病因流行病学加以综述.结果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一带,主要病因有乙肝病毒、黄曲霉毒素和饮水污染; 相关的病因有某些微量元素缺乏、性激素、遗传等.结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多因素的.

    作者:肖开银;彭民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内毒素血症小鼠肝脏TNFα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肝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mRNA表达在内毒素血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小鼠血浆TNFα含量、肝脏TNFα mRNA表达以及肝脏和肌肉2-脱氧葡萄糖摄取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腹腔注射脂多糖3小时后,小鼠血浆TNFα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到3天后; 肝脏TNFα mRNA表达亦于3小时后明显升高,并与血浆TNFα改变相平行; 肝脏及肌肉基础葡萄糖摄取增强,但对胰岛素刺激葡萄糖摄取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而且这些改变可被肿瘤坏死因子α单克隆抗体(TNFα-McAb)部分纠正,但肝脏恢复效果不如肌肉明显.结论内毒素血症时肝脏TNFα mRNA表达增强,抑制葡萄糖摄取,在创伤、败血症胰岛素抵抗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许霖水;王占科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纵隔内巨大无功能囊性甲状旁腺腺瘤1例报告

    患者,女,60岁.因颈前包块2月伴平卧位咳嗽入院.患者无肌无力和骨关节疼痛史,无尿痛和血尿史.查体: 颈前中下部见8 cm×5 cm×5 cm大包块,下极伸入胸骨后不能触及下缘.包块稍硬、边界清、活动度稍差.

    作者:魏志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左位胆囊伴胆石病1例报告

    患者,男,32岁,无明显原因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并向背心放射4天,加重伴恶心、畏寒、黄疸2天入院.查体: T 37.8℃,P108次/分,R 24次/分,BP 13/8 kPa,急性病容,痛苦表情,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

    作者:尹方龙;秦祖恩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附8例报告)

    目的总结桥本病(HD)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分析我院1988年至1998年10年间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8例HD合并甲状腺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男1例,女7例,平均年龄37.6岁; 桥本病合并甲状腺癌及恶性淋巴瘤分别为7.7%及2.6%; 无手术死亡率及并发症.结论桥本病并非少见,合并甲状腺癌具有病灶小、以乳突状癌为主、预后好的特点; 合并恶性淋巴瘤具有短期内迅速长大、出现疼痛或呼吸困难的特点,临床医生应提高警惕.

    作者:朱精强;李缨来;陈国经;李宏江;敬静;苏兰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门静脉转流下大鼠耐受入肝血流阻断安全时限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大鼠常温下耐受入肝血流阻断的大安全时限.方法用自行设计的可避免门静脉瘀血的动物模型,通过动物7天存活率、肝脏能量代谢改变的可逆性进行分析. 结果在门静脉转流(portal vein blood bypass,PBB)下,大鼠耐受持续入肝血流阻断的时间显著延长,肝缺血90分钟恢复灌流后7天,动物全部存活,而缺血100、110、120分钟及单纯入肝血流阻断(portal triad clamping,PTC) 30分钟者存活率分别为50%、30%、20%及40%; 肝脏能量代谢改变在缺血不超过90分钟者是可逆的,而缺血120分钟及单纯入肝血流阻断30分钟者则演变为不可逆.结论门静脉转流下大鼠耐受持续肝血流阻断的安全时限是90分钟.

    作者:何效东;董家鸿;蔡景修;李昆;段恒春;韩本立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对肝移植免疫耐受机理研究的思索

    本文分析了目前对肝移植耐受机理的解释中存在的一些缺陷,结合近的一些研究成果,提出肝移植耐受机理的一个新设想,并探讨今后应加强研究的内容.

    作者:黄建钊;夏穗生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左腘窝处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

    患者,女,25岁,因发现左窝处包块1年余入院.查体: BP 15/10 kPa,心肺及腹部无特殊.左窝处扪及一约7 cm×8 cm大小包块,质韧,光滑,无压痛,活动度差; 左小腿较右小腿增粗.

    作者:杨应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耐阿霉素肝癌细胞HepG2表达Fas的变化

    目的探讨化疗中Fas与肿瘤细胞耐药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建立耐阿霉素的肝癌细胞HepG2株,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该耐药细胞Fas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未经阿霉素诱导的不耐药的HepG2细胞仅弱表达Fas,并主要在细胞膜; 耐阿霉素的HepG2细胞表达Fas增强,并以胞浆为主.同时细胞的死亡率亦发生变化,耐药株在0.1 μg/ml 阿霉素中的死亡率与非耐药株在无ADM中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非耐药株在0.1 μg/ml ADM中的死亡率比较差异则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as表达水平的变化可能是体内癌细胞耐药的机理之一.

    作者:项良光;林新龙;李伟青;陈中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B7-1和IL-12基因转染对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B7-1和IL-12基因表达对人肝癌细胞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B7-1和IL-12基因以逆转录病毒介导转染HepG2细胞.阳性克隆细胞与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PBL)混合培养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PBL表面Ⅰ类人白细胞抗原(HLA-Ⅰ)分子表达,以MTT法检测PB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及杀伤K562细胞的活性.结果混合培养后HepG2/B7-1和HepG2/IL-12细胞组PBL表面的HLA-Ⅰ分子表达分别较HepG2/neo细胞组增加16.95%和14.71%(P<0.05); 与HepG2/neo组比较,HepG2/B7-1组PBL特异性杀伤活性增高12.5%(P<0.05),HepG2/IL-12组PBL的特异性杀伤活性无明显增高(P>0.05).HepG2/B7-1、HepG2/IL-12细胞活化的PBL对K562细胞的杀伤活性较HepG2/neo组分别增高19.38%和14.78%(P<0.05).结论 B7-1和IL-12分子均能增强免疫细胞对肝癌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从而有效增强肝癌细胞的免疫原性.

    作者:吕明德;郑云;黄嘉凌;萧定璋;李树浓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血脂及蛋白测定的意义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的成因与血脂及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SPSS软件包对204例胆囊结石患者的血清脂质和蛋白测定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胆囊结石组患者的前白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 总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述指标是胆囊结石成因的的敏感因素,对预防胆囊结石形成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立;唐继红;孙峰;王洪林 刊期: 2000年第04期

  • <中国肺癌杂志>已列入中国科学技术论文统计源期刊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4期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