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莉;陈遐
目的:探讨VEGF在不同皮肤扩张方式中的表达与扩张皮瓣中新生血管的形成关系,建立适合于临床的佳的皮肤扩张方式.方法:选用62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5大组,随机将动物按不同扩张方式分为5组:A组(反复快速扩张组)、B组(快速扩张组)、C组(常规扩张组)、D组(植入不扩组)、E组(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扩张皮瓣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维持1周,A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差异不明显(P>0.05);在维持2、3、4周A组与B组、C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维持6周,A组的VEGF表达与B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6周的A组和B组的VEGF表达明显高于维持4周的C组(P<0.05).结论:反复快速皮肤扩张可明显提高扩张皮瓣中VEGF的合成与分泌,促进血管形成.
作者:常谨;刘国林;刘硕;石培凯;董福生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专科医师对美学区单科种植体的美学效果评估并与患者主观美学满意度相比较.方法:45例在我院接受美学区单颗种植修复的患者通过拍摄口内照片由2名正畸科医师,2名修复科医师,2名牙周科医师,2名种植外科医师,按照红色美学指数(pink aesthetic index,PES)与白色美学指数(white aesthetic index,WES)标准进行美学评分.同时由患者本人对种植修复美学效果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平均PES+WES指数是13.47±0.27,平均PES指数是5.46±0.19,平均WES指数是6.32±0.17.该指标通过Cohen' s κ检验,证实具有良好的前后一致性.Spearman分析显示:PES+WES与VAS具有显著相关性.各组专科医生PES+WES评分经Kruskal Wallis秩和检验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133>0.05),即不同专科医生美学评估结果没有差别;但WE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9<0.05).结论:PES+WES作为种植牙关学综合指数能够全面客观地评价种植修复术后的美学效果,可以作为临床科学研究中非常有用的分析工具.VAS分析结果提示临床医生在设计评估前牙单颗种植体时要充分考虑患者对不同牙齿的审美差异.
作者:邓天政;吕晶;杨捷绯;柯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为寻找一种实用有效的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症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自体阴道分离出撕裂的球海绵体,形成肌瓣.将肌瓣折叠缝合,纵形缝合阴道黏膜,使形成隆突,保留阴道黏膜,加固阴道后壁紧缩阴道腔的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本组30例患者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性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提高,效果较满意.结论:用自体阴道球海绵体肌瓣重叠法治疗阴道松弛症,能明显提高患者性生活质量,效果确切,方法简单,是一种治疗产后阴道松弛症简单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本寿;孟晓燕;闫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比较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对老化昆明小鼠真皮重塑的作用,并探讨二者嫩肤作用机制,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两种波长激光照射自然老化昆明小鼠背部脱毛皮肤,通过HE染色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及真皮厚度测量,饱和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皮肤Ⅰ型、Ⅲ型胶原纤维的表达及Gomori醛品红染色观察弹力纤维的变化.结果:两组照射组中真皮厚度、成纤维细胞计数和弹力纤维容积分数的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点阵CO2激光组均高于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组(P均<0.05);两组照射组中Ⅰ型及Ⅲ型胶原蛋白容积分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但照射两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点阵CO2激光和Nd:YAG激光(准长脉宽1064nm波长)均可引发小鼠真皮重塑,前者效果优于后者.
作者:李蕊联;应朝霞;王梅;王永贤;王琼玉;张淑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微孔引流在皮瓣法腋臭切除术中预防瘢痕发生的作用.方法:76例腋臭患者采用皮瓣法腋臭切除术,去除大汗腺及毛囊后在皮瓣上用尖刀片沿皮纹戳数个长约3mm的微孔进行引流,缝合切口后用弹力绷带包扎压迫手术区敷料.术后第3天及第7天换药,10天拆线并观察皮瓣成活情况,术后3~6月进行随访.结果:76例患者术后均无血肿及感染发生,切口甲级愈合.随访全部患者腋部辛辣汗臭均消失、出汗减少,社交正常.除5例腋窝瘢痕宽约1 ~ 3mm外,其余患者瘢痕不明显,皮肤颜色及皮肤质地均正常,腋毛基本消失.结论:微孔引流在保证腋臭手术疗效的同时能显著降低腋部瘢痕的发生.
作者:孙卫海;张宝成;吴小会;郭莉;李燕;陈潮;谢淼;高慧;闫军飞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穿腮腺入路行髁颈骨折坚固内固定的改良美容切口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9例(30侧)髁颈骨折患者选用改良切口经腮腺入路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术后3个月复查骨折复位良好,张口度和咬合关系恢复正常,面部瘢痕隐蔽,并发症少.部分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损伤(4例侧,13.3%)、单侧后牙开(牙合)(3例侧,10.0%),经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结论:改良美容切口经腮腺直接入路行髁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操作直观、复位固定可靠,手术时间短,美观性强.
作者:赵坚;张望群;李金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应用于临床已逾十年,它的优点是能迅速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健康生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1].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负压封闭引流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一些不良事件,给治疗和护理造成不便.我科运用循证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臧妍;周琴;史艳茹;梁敏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微静脉畸形(旧称鲜红斑痣)是一种先天性血管性病变,是起源于皮肤真皮内的低血流量血管畸形,大多发生在幼儿期,发生率为0.3%~0.5%[1],临床分为粉红型、紫红型、增生型或肥厚型,它对面部的外观影响较大,给患儿及其家属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2003年4月~2011年10月,笔者科室采用各种方法治疗微静脉畸形患者2978例,现给予总结.
作者:杨建申;张歌;陶宇;王银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枚皮肤软组织扩张器联合应用修复头面颈胸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先天性和获得性头面颈胸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根据缺损面积的大小及部位的不同,埋置1~3枚不等的合适形状和容量的扩张器,术后1周开始经注射壶注入生理盐水,每次注水为扩张器体积的10%,每周1~2次,待扩张达到合适的体积后,维持扩张2周,防止扩张后皮瓣术后收缩,而后切除病变组织应用旋转或推进皮瓣方法进行Ⅱ期修复创面,术后伤口愈合良好.结果:所有患者缺损区均完全覆盖,其中有2例扩张器外露,1例因导管扭曲变形,造成注水困难,后经手术外置注射壶,可继续注水.结论:多枚扩张器联合应用是各种大面积的先天性和获得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很好的选择.对于扩张器植入后的并发症,要提早预防,对出现的并发症,需及时处理,否则会造成手术失败.
作者:靖昌瑞;程新德;曹芳;任妍;朱云林;胡高;李永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重睑成形术同期行简单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治方法.方法:在设计重睑成形术切口线时,在内眦赘皮内外赘皮上设计改良“Z”形切口线,同期行内眦赘皮矫正和重睑成形术,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从2005年9月~ 2011年10月临床应用86例,其中61例进行6~24个月随访,内眦赘皮矫正效果好,术后瘢痕不明显,增强了重睑术后整体美学效果.结论:本手术方法对内眦赘皮成因进行了矫治,简单有效,可广泛应用.
作者:李为儒;肖学敏;李志刚;陈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通过体外构建重组腺病毒miR-126,应用于小鼠缺血后肢腓肠肌局部治疗,观察miR-126对缺血局部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方法:重组腺病毒miR-126包装、纯化、滴度的鉴定;C57小鼠随机分为A组(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B组(空病毒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C组(重组腺病毒miR-126 C57左侧缺血后肢手术组)三组,制作小鼠缺血后肢模型,术后即刻将重组腺病毒miR-126和腺病毒各50μl局部注射于小鼠缺血左后肢腓肠肌.分别于3、7、14天各组(3只)取左后肢腓肠肌做HE染色、CD31免疫组化染色、western blot检测Akt、ERK1/2、pAkt、pERK1/2蛋白水平以及实时定量PCR检测等.结果:各种检测结果显示C组较A、B两组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明显,新生血管数目计数明显增多,miR-12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尤其在第7天升高为明显,以及VEGF、bFGF等介导的IP3和MAPK信号通路中ERK1、pERK1、AKT和pAKT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增高.结论:miR-126局部应用于缺血后肢,通过激活Akt、ERK1/2的相关通路,促进血管新生,利于缺血后肢功能恢复.
作者:曾淑红;易成刚;郭树忠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4颗楔缺露髓牙,分别用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A组37颗)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B组37颗)进行修复,患者经过2~3年随访,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37颗,失败1颗,B组治疗37颗,失败4颗,A组的成功率为97.3%,B组的成功率为89.2%,两组修复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玻璃纤维桩复合树脂核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在楔缺露髓基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向荣;邱建平;何海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严重的内眦赘皮引起的假性内斜在18岁以后可以考虑美容治疗.本文探寻一种瘢痕隐蔽、简单易行、效果理想的手术方法,矫正假性内斜视面容,达到美容的目的.方法:采用内眦皮肤一字形横切口纵缝法缓解纵向紧张的皮肤张力,扇形修薄内眦增厚的皮下组织,离断祛除皮下错位、错构的眼轮匝肌,折叠缩短内眦韧带缝合固定于鼻侧腱膜,大限度缩短内眦与鼻根部的距离,将皮肤与深部韧带缝合以增加皮肤矢量引力显露内眦窝.结果:接受手术48例,随访12周以上者44例,显效34例,占77.27%,有效8例,占18.18%,无效2例,占4.55%.术后12周内多数新内眦点会有少量回缩移位,内眦间距较术后即刻有不同程度增宽.经x2检验术前内眦间距和睑裂宽度与术后12周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两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内斜视外观改善明显,满意率95.45%.结论:一字形横切纵缝缩短内眦韧带的方法,有别于传统矫正方法的特点是先固定新内眦点,后根据需要修剪皮肤,避免了复杂的皮瓣转移和切口瘢痕.该方法适于矫正中、重度的内眦赘皮,缩小双眼内眦间距,内侧巩膜外露量增多,改变假性内斜“眼位异常”的容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作者:陈文莉;陈遐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面颈部哺乳类动物咬伤的治疗经验.方法:哈密地区中心医院五官科2006年1月~ 2011年12月急诊收集100例哺乳类动物咬伤头颈部的病例,采用Ⅰ期清创、美容缝合、预防感染、免疫接种治疗.结果:87例患者创口Ⅰ期愈合,10例行Ⅱ期整复手术,3例术后出现感染延期愈合.结论:动物咬伤应尽可能行Ⅰ期清创、美容缝合,对于遗留有缺损和畸形的患者需行Ⅱ期整复术.
作者:陈宾;陈春燕 刊期: 2012年第13期
蓝痣是一种罕见的的黑素细胞增生引起的皮肤损害[1],临床较少见,我科于2011年7月收治一名眼颧部蓝痣患者,应用扩张额部及颊部皮瓣修复切除蓝痣后遗留创面,取得良好效果,术后病理证实为蓝痣,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翀;王佳琦;王太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观察点阵CO2激光作用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后创面愈合过程表皮的超微结构的变化规律.方法:将5只昆明小鼠以UVB紫外线照射,制备成皮肤光老化模型,行点阵CO2激光(Deep FX)干预,观察激光创面愈合情况,并且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后第1、3、7、1 5天取材,进行HE染色和电镜观察.结果:点阵CO2激光作用于小鼠皮肤光老化模型后,术后第1天,见激光损伤灶周围变性组织及细胞水肿,成纤维细胞线粒体体积增大;术后第3天见表皮细胞向创底迁移,成纤维细胞出现增生,细胞内线粒体增多,粗面内质网扩张,胶原纤维见周期性横纹;术后第7天激光损伤灶创底见表皮细胞增殖,创面基本愈合,成纤维细胞增生活跃,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丰富,内质网扩张明显、胶原纤维增多增粗;术后第15天,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胶原纤维排列密集.结论:点阵CO2激光通过对表皮的线粒体、粗面内质网产生影响,达到对光老化皮肤良好疗效.
作者:丁卫;谭军;李高峰;欧阳华伟;秦晓东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折叠技术在巨乳缩小术中的应用技巧.方法:在双环法手术基础上,采用多处折叠的方法,以乳房外下方腺体为蒂,旋转折叠腺体,增加乳头乳晕的凸度.并把外环内上方的皮下脂肪组织进行折叠缝合,以充填乳房上极使之饱满.结果:对12例患者、24只乳房用该方法行巨乳缩小矫正术,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在巨乳缩小术式中,应用折叠技术,有效减少术后上极瘪塌、乳房凸度不足等情况的发生,是一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的方法.
作者:马乐;李平松;施泽宏;侯团结;陈啸 刊期: 2012年第13期
随着现代工业和民营企业的发展,手外伤的患者尤其是手指缺损的患者明显增多,传统的手术方法多为Ⅰ期残闭,Ⅱ期再造,或即使急诊再造,往往只注重功能恢复而忽视了患者手指的外形和美容效果给患者造成尴尬的心理障碍[1],影响患者的自信心和社交.部分患者即使功能恢复良好,但是由于外形欠佳,仍然不满意.我科自2005年~2012年初,选择了部分合适的患者进行了急诊趾指吻合再造手指(拇指除外),同时行再造手指美容性修整,并进行了美容效果方面的评价,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松;邵树宏;尤永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总结22例下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临床信息、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22例患者共30处骨折,粉碎性骨折部位均只有一个,大都合并全身其它部位损伤.14例于4周内手术,21例采用坚强内固定,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获得了满意的面型和下颌功能恢复.结论:以重建钛板作坚强内固定是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首选治疗方法,以小型钛板或钛网固定+术后颌间固定2~3周、单纯颌间固定等是该方法的必要补充.术式的选择受到患者骨折严重程度、全身情况、术者的操作经验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浩;史俊;张来健;徐伟;陈志 刊期: 2012年第13期
目的:总结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技术应用于轴型皮瓣修复慢性感染创面中的临床经验.方法:慢性感染创面共25例,实施轴型皮瓣修复,皮瓣下留置负压引流管进行持续负压灌洗引流7~14天,停止灌洗后维持负压吸引3~5天,拔除引流管,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所有皮瓣均存活,感染控制,创面及时修复.结论:持续负压灌洗引流有利于控制感染,促进皮瓣存活及创面修复.
作者:郭志谦;江碧川;张新合;杨新蕾;雷磊;孟红阳;米增法 刊期: 2012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