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烨德;李旭东;张连杰;周强
目的:探讨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固体硅胶假体在隆鼻术中的运用.方法:将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剪成合适厚度及形状缝合在硅胶假体鼻尖部,置于患者鼻背筋膜下,进行隆鼻.结果:本组40例,术后随访6个月~1年,没有发生假体移位、下滑、外露,效果满意.结论:应用脱细胞真皮基质联合硅胶假体可以在患者鼻尖部形成“保护垫”增加皮肤厚度,避免假体移位、下滑以及外露等并发症.
作者:黄成;欧阳山蓓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因穿耳孔导致的耳廓瘢痕疙瘩常有发生,耳廓瘢痕疙瘩不仅影响美观,同时还存在局部痛和痒感.耳廓瘢痕疙瘩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压迫疗法、放疗、药物注射或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我院自2007年~2012年采用耳廓楔形切除术治疗耳廓瘢痕疙瘩22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朱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痤疮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36例痤疮患者3次,治疗间隔时间3~4周.结果:总皮损和炎症性痤疮皮损分别减少57.1%与82.3%,随访6个月后皮损继续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局部可出现红斑、炎症后色素沉着和局部水疱,但未发现色素减退.结论:1450nm半导体激光治疗炎症性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王芳芳;张东晓;熊玮;王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介绍睑袋成形术中利用眼轮匝肌矫正泪沟畸形的方法.方法:在常规睑袋成形术中,利用切下的眼轮匝肌组织瓣,平铺于泪沟凹陷处的骨膜上,适当固定,填充泪沟局部凹陷,达到平坦,过渡自然的外观.结果:本组共施行手术71例,术后随访3~21个月,泪沟畸形及睑袋畸形、睑颊沟显现等体征均得以矫正,中面部较术前明显年轻,无下睑凹陷、外翻或巩膜过分显露、睑球分离等并发症发生,效果满意.结论:利用眼轮匝肌瓣法矫治泪沟畸形的睑袋成形术操作简单、设计合理,适用于修复伴有泪沟、睑颊沟显现且眶隔脂肪不多的睑袋求美者.
作者:张翰理;阮庆玲;吴文兵;余曼利;钟书霞;应胜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皮内连续缝合尿道皮瓣预防阴茎再造术后尿漏发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皮内连续缝合技术完成尿道成形1 65例,采用皮内间断缝合技术完成尿道成形91例.结果:尿道皮瓣连续缝合组165例患者术后出现尿漏5例,发生率为3.0%;间断缝合组91例患者出现尿漏12例,发生率为13.2%;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阴茎再造尿道皮瓣成形时采用皮内连续缝合可以明显降低再造术后尿漏的发生,是预防尿漏并发症的有效手段,有较高临床价值和意义.
作者:赵烨德;李旭东;张连杰;周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羟基磷灰石(HA)/壳聚糖(CS)复合支架材料中的生长和增殖情况,探讨复合材料与细胞的相容性.方法:穿刺法抽取新西兰大耳白兔骨髓3ml,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MSCs,体外贴壁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形态、数量生长情况,描绘生长曲线.将第2代细胞以高密度接种到支架材料中体外三维培养,观察其细胞相容性.结果:经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得到纯化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能够连续传至9代以上,第2、5代细胞增殖能力强.细胞进行体外三维培养时,可在HA/CS复合支架材料上良好的附着、生长和增殖.结论: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成功培养,HA/CS复合支架与MSCs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作者:朱洪智;卢涛;杨晓晖;李荣耀;尹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一种转移健侧粘膜肌瓣加深前庭沟减少皮肤切口的术式在单侧唇裂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裂隙健侧粘膜肌瓣加深前颌部前庭沟,达到延长健侧唇高恢复唇珠外形的目的,解剖复位口轮匝肌,矫正鼻唇畸形,减少皮肤切口及瘢痕.结果:采用该术式修复单侧唇裂44例,经1~2年随诊,患者唇部皮肤瘢痕不明显,唇弓唇珠外形满意,鼻小柱偏斜鼻翼外侧脚移位得到矫正,前颌部前庭沟深度增加.结论:该手术设计在单侧唇裂修复中值得推广.
作者:邵敏;熊贵发;张倩;陈炫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外用盐酸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颜面部增生期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43例颜面部血管瘤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普萘洛尔治疗组(2 3例)和噻吗洛尔治疗组(20例),两组分别门诊使用盐酸普萘洛尔注射液或噻吗洛尔滴眼液于血管瘤体表涂抹,3次/天,治疗4~16周后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临床使用安全性.结果:普萘洛尔治疗组:23例,Ⅳ级疗效8例(34.8%),Ⅲ级6例(26.1%),Ⅱ级5例(21.7%),Ⅰ级4例(17.4%);噻吗洛尔治疗组:20例,Ⅳ级疗效7例(35.0%),Ⅲ级6例(30.0%),Ⅱ级4例(20.0%),Ⅰ级3例(1 5.0%).所有患儿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外用盐酸普萘洛尔和噻吗洛尔治疗婴幼儿颜面部增生期血管瘤均有一定的疗效,临床显效率无明显差异.
作者:李倩;李俊;杨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规范后牙大面积缺损时纤维桩修复的适应证范围.方法:选取后牙大面积缺损并要求进行桩核冠修复的患者,前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9例,磨牙1/2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38例,磨牙2/3牙体缺损组纤维桩核修复共21例,金属桩核组金属桩核修复共20例,随访3年.通过对脱落率、折断率、成功率等三方面的观察,进行比较评价其修复效果.结果:纤维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1例桩折断;金属桩核修复的患牙有2例脱落,3例根折.结论:后牙大面积缺损需要行桩核冠修复时,只要严格把握适应证,纤维桩核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金属桩核,修复效果良好.
作者:毛莹莹;刘淼;姚贵良;李睿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口腔医学是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的、专业技术性非常强的学科,口腔医生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还应该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和较强的医患沟通能力、临床应变能力才能完成对患者的诊疗[1].国内高等院校均认为课程考核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教风和学风.目前,各大口腔医学院校均以专业课考试成绩或是采用论文答辨的形式作为本科学生的毕业成绩,所以学生们专注于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忽略了对自己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各行各业都要求全能型、高素质的人才,口腔医疗领域也不例外,甚至要求更高.
作者:冯瑶;董波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切除后邻位瓣修复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35例邻近唇红的唇粘膜侧良性病变,沿病变边界稍外侧切除,应用邻位粘膜瓣修复缺损,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周所有病例邻位粘膜瓣均一期愈合,唇红部外形无移位、畸形,随访3~12个月,病变未见复发,唇部外观无畸形.结论:唇粘膜邻位组织瓣修复邻近唇红的粘膜缺损,可获得满意美观效果.
作者:李瑰琦;蒋文;佘小伟;毛杰;彭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病程长,影响患者容貌及生活.目前痤疮患者集中在两大群体:青春期男女及青中年女性.青中年女性痤疮发病率有增长的趋势,也被称作迟发性痤疮(发病年龄大于25岁).西医治疗多从抗菌、抑制毛囊皮脂导管角化、抑制皮脂腺增生和分泌、直接或间接阻断雄激素对皮脂腺作用等入手,常用如维A酸类药物内服、外用,或性激素治疗,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患者不易接受.
作者:梁建忠;张中立;周计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瘑疮为常见中医皮肤病,相当西医掌跖脓疱病和手足湿疹.追述历史,检索文献,考证“瘑”起源于甲骨文.《玉篇》、《康熙字典》、《辞海》沿用瘑,多数文献普遍错误地杜撰为“病”,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将杜撰的“瘑疮”名词误定为国家标准,应立即纠正.现介绍其源流及字的应用.
作者:马振友;李雨璇;马毳毳;韩世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在隆乳手术中,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与静脉全麻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例行乳晕切口假体置入隆乳术的女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用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Ⅱ组用芬太尼和丙泊酚行静脉全麻,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于术后即刻、术后25min、术后60min伤口的疼痛情况(采用VAS标准:0分为无疼,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10分为重度疼痛).后,在手术后2h内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的麻醉止痛效果优于Ⅱ组,患者术后2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低于Ⅱ组.结论:与静脉全麻相比,低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行硬膜外麻醉这种麻醉的效果更好.
作者:司小强;杨国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临床疗效.方法:从2011年2月~2013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口腔科就诊的80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患者,分别使用康复新联合贝复济与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使用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总有效率为95.0%,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口泰)进行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总有效率为65.0%.结论:康复新联合贝复济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广泛的用于临床.
作者:陈曼丽;姚志涛;刘瑛;古力巴哈·买买提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后,牙颌面结构垂直向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以微种植体为支抗远移磨牙错拾患者21例(男8例,女13例),21例拔除4颗前磨牙病例作对照.两组病例治疗前后拍摄数码头颅侧位片,并测量分析几项相关项目,以评估存在的正畸治疗后垂直向变化.结果:磨牙远移组比拔牙组矫治后ANS-Me (mm)显著增高.统计学分析表明,拔牙组治疗前后PP/OP(°)变化具有显著差异,然而其他项目治疗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磨牙远移组与拔牙组矫治后面部垂直高度均增加,但下颌骨的生长方向可以部分地抵消这种作用.
作者:陈建明;肖秀凤;周丽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医用生物蛋白胶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6年1月~ 2011年6月来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手术治疗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医用生物蛋白胶组(n=24)和对照组(n=26),术后从术区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区有无感染、面瘫、涎瘘及Frey综合征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切口感染,与对照组比较,医用蛋白胶组患者术后第1天和术后总引流量均明显减少,拔管时间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用蛋白胶组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医用生物蛋白胶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术后创口的愈合.
作者:金波涛;郑卫卫;于洁;曹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针对重度眉间纹效果稳定的矫治方法.方法:采用在眉头部切口离断部分皱眉肌,辅助自体颗粒脂肪注射充填眉间凹陷区域,在动态及静态重度眉间纹形成机理上分别给予针对性治疗,通过二者结合,达到稳定的治疗效果. 结果:15例受术者术后随访6月形态满意,眉间较术前饱满,皱眉肌力明显减弱,重度眉间纹根据术前不同程度变浅或消失,眉间部年轻化效果明显.结论:在离断部分皱眉肌基础上辅助自体颗粒脂肪充填,对于重度眉间纹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手术效果,减少术后复发,值得推广.
作者:刘玲;解永学;邵祯;杜太超;于波;刘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黄褐斑(Melasma)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之一.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各种环境因素的改变,黄褐斑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根据Wood灯照射色素积聚的部位,临床上将黄褐斑分为三种组织学类型: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1].
作者:单霄;王蒙蒙;李永聪;佟丽;沈雯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烧伤患者由于受伤比较严重,会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另外其病情发展迅速,因此护理人员肩负重任,承担的风险也不低,应该谨慎小心,确保给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1].由此,烧伤外科护理人员应该充分认识护理时常见的问题,并且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做好护理工作,给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提高个人服务质量,从而避免医疗纠纷事件的出现.现对烧伤外科的护理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分析如下.
作者:张莎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