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永芳;蒋杰;曲源;夏迎洪
目的 探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在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SonoVue造影剂及对比脉冲序列(CPS)技术对37例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栓子患者,共84条血管进行低机械指数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检查.结果 经过肝移植手术或螺旋CT门静脉成像证实,78条血管栓子形成(瘤栓50个,血栓28个),6条血管通畅.超声造影诊断门脉系统栓子的敏感性98.7%,特异性100%,以栓子内动脉相早期造影剂灌注为标准,诊断门脉系统瘤栓的敏感性100%,特异性100%.结论 实时灰阶超声造影可评价肝移植术前门脉系统的通畅性,提高栓子的检出率,并可鉴别栓子的良恶性,为肝移植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重要准确的信息.
作者:顾莉红;李凤华;李萍;朱彩霞;方华;杜晶;唐韵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68例经病理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和20例正常志愿者行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扫描,应用肝脏灌注分析软件获得不同病理阶段的肝脏灌注参数:肝动脉灌注量(ALP)、门脉灌注量(PVP)、肝脏灌注指数(HPI)、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渗透性(P),与病理作对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计算所得时间-密度灌注曲线符合数据分析要求.正常对照组的ALP为(26.96±3.11) ml·100 ml-1·min-1,PVP为(102.84±5.56) ml·100 ml-1·min-1,HPI为(20.31±2.03)%,BF为(47.70±3.13) ml·100 ml-1·min-1,BV为(135.55±4.53) ml/L和 P为(68.08±1.05) 0.5 ml·100 ml-1·min-1.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组的ALP、PVP、HPI、BF、BV和P分别为:(28.73±4.09) ml·100 ml-1·min-1、(94.14±5.56) ml·100 ml-1·min-1、(22.42±2.07)%、(40.95±3.94) ml·100 ml-1·min-1、(123.80±7.21) ml/L和(68.59±1.39)0.5 ml·100 ml-1·min-1.统计结果显示肝纤维化组的PVP、BF、BV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呈逐渐降低趋势,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S2期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HPI较对照组升高(P<0.05),且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增高,S3、S4期分别与对照组、S1期比较有统计学差异;ALP和P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64层螺旋CT肝脏灌注成像能够反映乙型肝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血流灌注改变,灌注参数的变化与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对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价值.
作者:杨保智;郭顺林;郭吉刚;王刚;张安;徐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6年10月-2006年1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妊娠合并卵巢扭转7例,年龄22~34岁,平均26岁,孕期40天至39周,早孕3例,中晚妊各2例,因不同程度腹痛就诊(3例伴恶心呕吐),就诊时间1~48 h.全部病例下腹部压痛征阳性,6例血白细胞总数和/或中性粒细胞数升高,1例血常规正常.
作者:徐晓飞;许旭东;杨守和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剂在实验动物体内的栓塞性能、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实验动物为中华小型猪8头,首先利用海藻酸钠微球全部行左肾动脉栓塞,分别于栓塞后的1、2、4、8周随机抽取其中2头实验动物行动脉造影与CT复查肾脏栓塞后变化,随后处死实验动物,对栓塞肾脏行组织学检查,同时对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栓塞后即刻动脉造影显示肾动脉阻断,1周后,肾动脉分支有再通,随着时间的延长,动脉再通越来越明显;CT复查可见被栓塞肾脏内有梗死区,肾脏逐渐变小;一直到栓塞后4周,组织学检查均可见小动脉内微球,动脉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可见肾实质梗死灶;实验动物栓塞前后的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海藻酸钠微球具有明确的栓塞效果,体内可降解,生物相容性良好.
作者:邹强;佟小强;王健;杨敏;吕永兴;齐宪荣;洪宏;邹英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胎儿唇腭裂在三维超声新技术断层超声成像(TUI)中的图像特征,评价TUI诊断胎儿唇腭裂的价值.方法 应用TUI对32例唇腭裂胎儿的三维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分析,并将检查结果与二维超声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TUI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8/8),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75%(18/24);二维超声对单纯唇裂的显示率为100%(8/8),对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为33.3%(8/24),二者对胎儿唇裂合并腭裂的显示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I在胎儿唇腭裂的产前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婧宇;蔡爱露;杨泽宇;王冰;郭淑香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疾病,发病急,病情重,CT在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急性胰腺炎的CT表现及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范金晓;罗良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皮经胆囊犬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动物模型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成年健康家犬10条,禁食24小时后全麻,行CT扫描定位胆囊,超声引导下于定位点穿刺胆囊,行胆囊及肝外胆管造影.应用引导装置及硬导丝将5F鞘及自制支架释放装置送入胆总管内,经皮经胆囊管将金属支架置入胆总管内.术后定期检测肝功,术后即刻及术后1个月行上腹部CT检查.结果 在10条狗中,胆囊穿刺成功率为100%.胆总管金属支架置入成功率为80%(8条),两条狗由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成角锐利,支架置入失败.放置支架的实验动物中,7条狗术后状态良好,1条狗于术后24小时死于胆汁漏.在1个月的观察期内,肝功正常的实验动物为4条,两只狗的碱性磷酸酶在术后5和10天升高,一条狗的总胆红素升高.在观察期内CT扫描各实验动物支架均未出现明显移位.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以犬为试验动物的经皮经胆囊途径胆管介入的动物模型.实验证明该动物模型安全、可行,且适合于长期的试验研究.
作者:梁宏元;卢再鸣;温锋;毛晓楠;郭启勇;刘兆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57岁.无意中发现右腹部肿物5个月,伴腹部胀痛不适,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向腰背部放射;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体检:右腹部触及一肿物,大小约12.0 cm×10.0 cm,质硬,活动度差,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叩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余无阳性体征.
作者:王剑侠;孙志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膜型脑囊虫病的MR影像表现特征.方法 28例临床确诊为脑膜型脑囊虫病的患者,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其MR影像学表现.结果 共发现病灶 120个;位于脑沟、纵裂池的脑囊虫影像学表现典型,与脑实质型表现相似,可分为存活期、变性坏死期和纤维钙化期;位于外侧裂和基底池等处病灶表现不典型,可分为大囊型和葡萄状丛集型.结论 脑膜型脑囊虫病MR表现复杂多样,正确认识其典型和非典型影像特征,对正确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家斐;马林;胡淼淼;张毅军;赵建秀;陈静;杨姝杰;刘宁;张岩磊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68岁,近半年心前区疼痛,临床拟诊冠心病行CTA检查.MSCT表现:平扫左心房左右后方分别可见一等密度影向心外膨隆.增强扫描可见造影剂进入,呈高密度影(图1、2).VR图像可见左心房左后方见囊状灶突起,左侧病变基底宽,位于心左静脉与左房室沟之间;右侧病变颈部较窄,位于左侧心房右后之房间隔后方(图3).
作者:陈洪亮;唐光才;陈光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2000年3月-2004年11月,行腔内修复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1例.男18例,女3例,年龄34~81岁,平均(66.2±7.3)岁.随访36~92个月,平均(56.0±10.2)个月,每个病例均填写标准化CRF表格,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术中内漏3例,右肾动脉栓塞1例,术后发生急性肾衰竭2例,急性左心衰1例,脑出血1 例,术后30天内死亡2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循环衰竭.随访期间内漏2例,死亡2例,分别死于腹主动脉瘤破裂和膀胱癌肝转移.结论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创伤小,恢复快,中远期严重并发症少,对于不能耐受传统外科手术的患者应优先选择腔内修复术.
作者:徐克;钟红珊;吴瑕;陈冉;肖亮;张曦彤;辛士杰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24岁,右中指末节掌侧被玻璃碎屑刺伤后20余天,伤口仍有刺痛来院就诊.临床申请X线检查排除软组织内异物.普通X线摄影片和CR摄影片(图1)均未发现软组织内异物.改用钼靶X线摄影,电压25 kV,10 mAs,用乳腺摄影专用暗盒及单面增感屏.
作者:陈东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以腹部相控阵线圈获得的前列腺常规DWI成像为标准,研究以1.5T磁共振系统进行直肠内线圈DWI成像所得前列腺ADC值的准确性.方法 随机选择20例同时进行了常规DWI和直肠内DWI的前列腺病例,比较两种DWI图像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以第三方软件逐点测量前列腺的ADC值,并手动测量ADC值,与常规方法所得ADC值进行对比,分析直肠内线圈所得ADC值的可用性.结果 直肠内DWI的空间分辨率明显高于常规DWI,两种DWI信噪比无显著性差异.观察获得的散点图,发现与直肠内线圈表面相距22.9 mm以内的ADC值与常规ADC值差异不大.在前列腺外周带手工测量两种ADC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关系数为0.820.结论 前列腺直肠内线圈DWI图像分辨率高,但仅距离线圈前表面约22.9 mm以内的ADC值与常规ADC值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雪梅;王霄英;崔志伟;李飞宇;蒋学祥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描述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探讨其MR影像特征.方法 对5例经临床证实的Kallmann综合征患者进行了MR检查.分析本病磁共振表现特征.结果 5例患者MR检查均有嗅觉系统异常MR表现.5例嗅球未见显示,2例嗅沟未见显示,3例嗅沟发育不全,2例伴垂体前叶发育不全.结论 Kallmann综合征的MR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可做出正确诊断.
作者:娄昕;MA Lin;马林;郭行高;王先令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男,48岁,发现颈前区肿块一周就诊,临床医生要求行甲状腺检查.超声所见:①双侧甲状腺大小、回声正常;②右侧颈部实性混合回声团块(图1),范围约45 mm×20 mm,位于颈内静脉至锁骨下静脉汇合处管腔内,与管壁分界不清,探头加压后内径无明显减小,彩色血流显示肿块处无血流信号(图2),远端血流充盈良好;③右侧颈部血管周围探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回声,大约24.8 mm×14.3 mm,形态欠规则,回声明显减低,皮髓质界限不清,无淋巴门结构,血流信号丰富;④左侧颈静脉内径正常,血流信号充盈好.
作者:杜莉;何英;朱莉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应用3.0T MRI探讨脑干异常旋转的原因及脑干旋转的临床意义.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8月经MRI检查有脑干异常旋转患者及正常志愿者各103例,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颅内椎-基底动脉位置、脑干旋转程度、脑室系统有无扩张.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未见脑干旋转.延髓旋转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桥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关系(χ2=51.709,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8).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间有关系(χ2=22.117,P=0.000)且关系密切(相关系数r=0.93).随着脑干旋转程度的加重,患者临床表现亦加重,且症状更复杂.结论 血管的增粗扭曲延长是脑干旋转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干的旋转可能会引起某些脑神经疾患.
作者:李晖;刘怀军;贺丹;耿左军;汪国石;杨桦 刊期: 2008年第04期
患者女,38岁.腰骶部及双下肢疼痛1年,加重1个月.查体:患者强迫坐位.腰4~5、腰5骶1椎间隙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叩击痛,双侧髂后上棘压痛明显.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实验室检查:血沉46 mm/h, 其余各项常规检查未见异常.有犬羊接触史.X线示腰椎未见异常.
作者:任永芳;蒋杰;曲源;夏迎洪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三维CT评价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效果的技术要点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关节镜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22例,术后1至10天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行三维重建,观察骨隧道、移植物、内固定物、关节腔及周围软组织等显示情况.结果 三维CT显示移植物形态连续完整、密度均匀,关节腔内有少量气体、液体及点片状高密度影,周围软组织有不同程度肿胀.骨隧道:管径(10.02±1.26) mm,管径均匀20例,边缘光滑19例,开口位置准确20例;内固定物位置准确19例.结论 三维CT能清晰显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形态、骨隧道情况和内固定物位置,为临床提供重要信息,可以成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随访的重要方法.
作者:郭文力;侯阳;潘诗农;郭启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2005年北京市核医学科显像状况.方法 通过邮寄调查表,统计2005年北京市核医学科的显像种类、数量及其年龄、性别分布状况.结果 回收30份核医学调查表.SPECT显像数量为6.72/1000人口,其中心肌显像为1.53/1000人口.PET为0.28/1000人口.全身骨显像多,其次为静息/运动心肌显像和肾功能显像.大多数PET和SPECT显像为单一显像剂,患者年龄多在41~70岁,但不同的病种和显像类型间,年龄分布有轻微差异,性别分布的总趋势是男性多于女性.结论 北京的核医学显像有相当的数量,多数显像项目的数量仍低于发达国家,显像检查所用显像剂为单一放射性药物.
作者:耿建华;司宏伟;陈盛祖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小眼球的MR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17眼)先天性小眼球的MRI表现.15例行MR平扫,其中3例还行增强扫描,采用FSE横断面T1WI、T2WI,冠状面及斜矢状面T1WI扫描.结果 15例(17眼)先天性小眼球中,单侧13例,双侧2例.缺损性小眼球11眼,10眼表现为眼球体积小,前部结构正常,视乳头区眼球壁不连续,并见长T1长T2信号囊肿突出于眼球之外,1眼表现为患侧未见正常眼球结构,囊肿大而不规则;并发性小眼球5眼,伴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单纯性小眼球1眼.患侧眶腔减小11眼,扩大2眼,无明显改变4眼.伴视路或颅内其他异常4例.结论 MRI能清楚显示小眼球本身及伴发的眼部及中枢神经发育异常,有助于先天性小眼球的分型,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作者:陈青华;王振常;鲜军舫;田其昌;燕飞;杨本涛;刘中林;张燕明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