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血管蒂髌骨移位修复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缺损的应用解剖

陈秀清;陈振光;王斌;余国荣;谢劲松;魏怀成

关键词:髌骨, 血管蒂, 移位, 关节软骨缺损
摘要:为探索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修复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缺损,采用经动脉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37侧,经解剖、厚切片或铸型研究髌骨的血管.观测30块髌骨和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的形态和面积.供应髌骨血液的各支动脉先在髌骨周围吻合成髌周动脉环,再由该环发支进入髌骨.膝下内动脉和膝降动脉关节支的髌下支在髌骨内下方合并后参与形成髌周动脉环.髌骨的关节面与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形态大小相似.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用带血管蒂髌骨移位的方法,利用髌骨的关节面,修复胫骨内侧髁上关节面缺损,以期大限度地保留膝关节的功能.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肘部闭合性外伤致肱动脉断裂一例

    患者男,22岁.抬重物时不慎滑倒致右肘部伤,当地医院摄X线片检查无骨折,转入我院.检查:局部皮肤无破裂口,肘前及前臂上份肿胀青紫,大片皮下瘀血.肘关节活动受限.

    作者:李泰宁;朱荧泰;金日男;殷安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废弃指骨急诊再造拇指

    我院自1992年~1994年,利用废弃指骨急诊再造拇指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5岁~38岁.均为多指毁损伤,其中挤压伤4例,切割伤2例,热压伤1例,撕脱伤1例.

    作者:谢建国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纤维蛋白凝胶粘合加外膜固定修复周围神经的实验研究

    为比较凝胶粘合技术与显微缝合技术修复周围神经的效果,选用健康雄性SD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即缝合组和凝胶粘合组,每组各10只动物.以大鼠左侧坐骨神经为修复神经模型进行实验.全部采用双面刀片切断坐骨神经方法.粘合神经后用类似锚式缝合进行外膜固定.术后瞬间,各组取2只大鼠修复神经进行纵向冰冻切片,观察神经对位情况,其余动物连续饲养8周,进行电生理、组织学及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凝胶粘合瞬间神经对位获得改善,术后8周粘合组神经纤维较缝合组平直,吻合口远端纤维较缝合组密;吻合口神经纤维通过率、吻合口远端轴突截面积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认为,采用凝胶粘合法修复周围神经较常规缝合法优越,加用外膜固定缝合效果更佳.

    作者:张长青;顾玉东;陈亮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腓骨游离移植修复病理性骨缺损一例

    患者男,18岁.外伤伴左股骨粗隆下骨折2周入院.检查:左下肢较健侧短5 cm,活动障碍,左大腿上段假关节畸形.X线片示左股骨粗隆下骨质破坏缺损4 cm×3 cm,伴病理骨折.

    作者:朱庆和;楚道裕;贺小兵;卢卫忠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伸趾短肌皮瓣修复虎口挛缩伴大鱼际缺损

    我院自1991年以来,应用伸趾短肌皮瓣对6例虎口挛缩伴大鱼际缺损的患者行一期修复术.本组男5例,女1例.年龄8岁~25岁.病程3个月~8个月.其中挤压伤3例,炸伤1例,烧伤2例.6例患者虎口均严重挛缩,外展及对掌功能完全丧失.4例为虎口、掌侧皮肤及大鱼际肌缺损,创面形成贴骨瘢痕.

    作者:于勇;吕奎芳;田向群;邱诚;贾国顺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膝关节改良融合术一例

    患者男,37岁.因车祸致左膝关节损伤伴功能障碍1小时入院.检查:左膝部肿胀明显,向外成角畸形,膝正前方有一长约2 cm的皮肤裂口,血流不止,髌骨骨折碎片外露,股骨髁明显骨擦感和骨擦音,轻叩击左足跟疼痛加剧,伤肢比健肢短缩3 cm,远端血运及感觉尚可.

    作者:陈智勇;单勇;郑安元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岛状肌皮瓣修复肩部肿瘤切除后创面一例

    患者男,71岁.右肩部无痛性包块进行性增大2个月.检查:右肩部三角肌中分扪及一3.5 cm×3 cm×3 cm包块,质韧,活动度较差,表面光滑,无触痛,局部皮肤无红热,无表浅血管扩张.

    作者:叶前应;江振炎;张景帆;林志相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指浅屈肌腱移植重建手部Ⅱ区腱鞘缺损

    手屈肌腱Ⅱ区损伤修复后,常因粘连而影响手指功能.1994年以来,我科采用指浅屈肌腱修复屈指腱鞘,治疗手部Ⅱ区肌腱损伤15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曾宪林;蒋林;杨培邦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筋膜皮瓣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

    1989年~1996年,我科采用筋膜皮瓣修复28例四肢、躯干部瘢痕挛缩松解后及其它原因所致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毛波;裴富生;钟泽沛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漏斗胸修复术的胸廓重塑

    为了探索漏斗胸修复术后如何才能重塑一个完善的胸廓,对1975年10月~1996年12月,采用的胸骨翻转术8例,胸骨上举术143例治疗的漏斗胸患儿,进行了3个月~14年随访.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即可发现重建的胸廓有新生肋软骨再生,6个月时变得较坚韧,1年时已成为基本正常的胸廓,此时拔除金属支杠佳.认为,肋软骨的再生是胸廓重塑的基础,应按照肋软骨再生规律,改进手术操作.术后坚持康复疗法,均可获得一个较满意的胸廓.

    作者:胡廷泽;刘文英;韦福康;蒋小平;罗启成;冯杰雄;刘敏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

    我们采用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开放性骨折伴软组织缺损骨外露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12岁~56岁.开放性胫腓骨骨折15例,开放性胫骨骨折12例,其中胫骨部分缺损(3 cm~6 cm)3例,小腿软组织缺损面积7 cm×5 cm~21 cm×10 cm.

    作者:刘永才;梁汉明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小面积皮肤撕脱伤急诊修复17例

    肢体小面积皮肤撕脱伤常见,常合并肌腱损伤和骨折,或者肌腱和骨外露.1994年~1996年,共治疗17例,通过吻合撕脱皮肤的血管,或修剪制成全厚皮片植皮,急诊一期修复创面,收到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文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双侧臀大肌肌皮瓣联合修复骶尾部褥疮一例

    患者男,39岁.因高空坠落伤致截瘫及骶尾部继发褥疮20余天入院.检查:脐以下感觉运动丧失,骶尾部有一22 cm×17 cm×3 cm创面,骶骨外露,色苍白,有异味,触之无出血.诊断:①C11外伤性压缩性骨折伴截瘫.②骶尾部褥疮.

    作者:蒋俊威;楼华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骨肿瘤囊状缺损的修复

    我院自1990年~1995年2月,收治骨肿瘤囊状缺损41例,其中30例获得随访.男14例,女16例.年龄5岁~60岁.骨巨细胞瘤Ⅱ级7例、Ⅲ级2例,骨囊肿5例,骨纤维结构不良、非骨化性纤维瘤和骨化性纤维瘤各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内腱鞘囊肿、骨纤维组织细胞瘤、骨韧带状纤维瘤、骨肉瘤和软骨粘液样纤维瘤肉瘤样变各1例.均经病理检查证实.

    作者:于秀淳;刘晓平;周银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肌腱细胞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受体密度分析

    为了了解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受体在不同代次体外培养的肌腱细胞的分布,同时观察同一肌腱细胞周期中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的差别,采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法,对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IGF-1受体密度进行了分析,并以第6代肌腱细胞为对象,进行了同一细胞周期不同亚时相的IGF-1受体数目差别分析.结果表明,IGF-1受体在体外培养的原代、第6代和第13代肌腱细胞的密度大体相同,而在同一细胞周期中分裂前期及分裂期(G2M期)的受体数目比DNA合成前期(G1期)的受体数目多(P<0.01).提示,在肌腱细胞培养的传代过程中和在同一细胞周期的不同亚时相,肌腱细胞均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IGF-1受体密度.为组织工程人工肌腱的构建和肌腱细胞生长的调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杨志明;项舟;邹立群;彭文珍;魏大鹏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深筋膜皮瓣修复膝关节深度烧伤合并感染一例

    患者女,14岁.一氧化碳中毒后炭火烧伤左膝关节,在当地医院治疗无好转,伤后1个月转入我院.检查:左膝关节前壁开放,创面13 cm×12 cm,脓液多,腐臭,股四头肌肌腱部分干性坏死,骨宾骨发黑外露,外侧关节囊缺损,骨宾下韧带部分坏死,创周肉芽组织形成.经抗感染、局部引流治疗,于入院后第8天(伤后38天)在全身麻醉下行皮瓣修复术.

    作者:谭加韬;赵群英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一期修复

    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的治疗较为复杂,常规治疗应在局部创面愈合后3个月行二期跟腱修复.1985年6月~1996年6月采用自体肌腱或筋膜瓣移植修复跟腱,同时用伤肢邻近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覆盖,石膏托外固定,治疗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18例.结果表明,创面Ⅰ期愈合16例,移植皮瓣远端皮缘坏死0.5 cm~1 cm的2例,经早期修复治愈.术后1年以上随访15例,其中12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影响踝关节过度背屈,足部蹬力下降.认为,采用肌腱或筋膜瓣加带血管神经蒂岛状皮瓣一期修复陈旧性跟腱断裂合并皮肤缺损,可缩短疗程,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更快恢复伤肢的功能.

    作者:钟一宇;钟华勇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带蒂超薄皮瓣在上肢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院1994年1月~1995年10月,采用带蒂真皮下血管网皮瓣修复上肢瘢痕挛缩12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庚尧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医源性颈部神经损伤的修复

    为探讨颈部手术所致医源性神经损伤的原因、预防、诊断和治疗,分析1993年~1996年8例因颈部手术致神经损伤的原因、诊治及结果.其中副神经损伤5例,臂丛神经损伤3例,均行手术治疗,治疗方法包括:神经松解、神经吻合、神经移植和神经移位.随访11个月~3年,平均24.5个月.结果表明,疗效优2例,良5例,差1例,优良率为87.5%.认为,颈部手术易损伤神经,高度责任心和精细的手术操作是预防的关键;一旦确诊颈部神经损伤,应尽早手术修复.

    作者:宋修竹;贺长清;张高孟;顾玉东 刊期: 1998年第03期

  • 急诊拇指再造20例

    我院自1991年1月~1994年9月行吻合血管的急诊拇指再造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6岁~46岁.

    作者:郑晓菊;肖双宏;郭永明;滕云升;王殿武;张屹阳 刊期: 1998年第03期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