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小军;邓又斌;申屠伟慧;余芬;熊莉;张芸;杨好意;黎春雷
病例1,女,24岁,28周孕时彩超检查见胎儿生长径线在正常范围内,大体结构及附属物未见异常.胎儿四腔心探查见室间隔回声失落.提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图1).上级医院检查结果:室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后孕妇引产.
作者:杜琼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儿童颈部椎间盘钙化病(CDC)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搜集11例CDC,其中7例经X线平片、4例经CT诊断,对比观察椎间盘钙化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有无椎旁软组织受累等.结果 椎间盘钙化形态多样,多数分布于椎间盘中央偏前,钙化髓核可向周围脱出.椎骨呈现生长障碍性改变和骨质增生.CT显示病变细节优于平片,X线平片可更好地显示纵向上的变化.结论 X线平片具有辐射小、性价比高等优点,更适合用于儿童颈部CDC的诊断和随访;CT可作为复杂情况下的备选方案.
作者:蒋红兵;曹满瑞;何健龙;刘炳光;谢肇峰;易蕙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覆膜和齿突尖韧带的断面解剖形态及CT、MR表现.方法 采用经甲醛溶液固定的正常成人尸体头颈部标本12具,其中3具用于大体解剖观察,3具制成5.0 mm厚的冰冻切片,6具制成0.5 mm厚的薄层切片;各选取51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行CT和MR检查.结合大体和断面解剖,分析覆膜和齿突尖韧带的CT和MR表现,并在MR上测量覆膜(包括硬膜)厚度.结果 大体和断层解剖均能清晰显示覆膜的位置、形态及走行.覆膜在CT和MR上的显示率均为100%(51/51),齿突尖韧带在CT和MR上的显示率分别为29.4%(15/51)和43.1%(22/51).齿突尖韧带与覆膜在枕骨基底部融合,不易分离.正中矢状面是显示覆膜和齿突尖韧带的理想层面.覆膜(包括硬膜)厚度在男女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覆膜和齿突尖韧带结构的显示,MR优于CT,尤其是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的显示效果佳.CT和MR均能较好地显示覆膜和齿突尖韧带,结合大体和断层解剖进行研究,可为覆膜和齿突尖韧带创伤、畸形及感染等病变的诊断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金月;刘筠;郝彩仙;靳颖;乔辉;王建;杨筠;程金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钆贝葡胺增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2例肝移植供体,术前常规MR扫描.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钆贝葡胺注射液,行testbolus测出循环至肝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位三维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等各期图像,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建后图像中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以肝移植术中观察的血管情况作为金标准,分析MRA所见.结果 MRA对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MRA发现肝动脉变异5例,门静脉变异4例,肝静脉变异8例,均经过手术证实.术中发现副肝动脉1例,MRA未发现.结论 钆贝葡胺3D DCE MRA安全、无创,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有可能成为术前肝移植供体血管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王宏;穆学涛;吴春楠;钟心;董悦;董玉茹;马毅;臧运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光散射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对常规超声的辅助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101例患者共105个乳腺病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血红蛋白总量(HBT),找出其分布规律及其判断良恶性的诊断阈值,分别计算超声光散射成像、超声与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05个乳腺病变中,良性51个,恶性54个.51个良性病变的光散射成像HBT均值为(118.10±85.90)μmol/L,54个恶性病变的HBT均值为(237.11±89.63)μmol/L,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5).光散射成像HBT值的诊断敏感性87.04%,特异性76.47%,准确率81.90%.常规超声与DOT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85.19%,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86.67%.结论 超声光散射成像可用于鉴别乳腺肿瘤,常规超声与DOT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游珊珊;朱庆莉;张璟;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MSCT与MR联合诊断颈椎外伤的价值.方法 收集54例经手术证实或脊柱外科及放射科共同确诊为颈椎外伤的病例,回顾性分析比较X线平片、MSCT与MR影像特征.结果 ①骨性结构损伤:颈椎骨折伴脱位者33例、无脱位骨折者17例、无骨折脱位4例,其中X线平片、MSCT、MR检出率分别为66.67%、98.15%、83.33%,MSCT与MR联合检出率为98.15%.椎管狭窄0级7例、1级32例、2级14例、3级1例,其中X线平片、MSCT、MR检出率分别为21.28%、74.47%、95.75%,MSCT与MRI联合检出率为100%.依据Denis诊断标准,MSCT诊断c柱或包括c柱在内的两柱或三柱联合受累发生率较高,且骨性椎管多发生狭窄,颈椎处于不稳定状态.②椎间盘、韧带、神经损伤:颈间盘外伤性突出者22例、周围韧带损伤21例、神经损伤2例.③脊髓损伤:MR诊断Ⅰ型25例;Ⅱ型28例;Ⅲ型1例.脊髓受压30例;未受压24例.结论 MSCT与MR在颈椎外伤的诊断中各具优势,二者联合诊断有益于颈椎外伤诊断与合理治疗方案的制定.
作者:潘诗农;李琦;李巍;卢再鸣;郭洪猛;陈志安;廖伟;吴振华;郭启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照射对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HEK-293细胞,构建超声照射模型,采用4个超声照射剂量浓度(0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瓶,重复三次.处理后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行凋亡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显示,随着超声照射剂量的增加,流式计数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0 min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可使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特定剂量的超声聚焦照射可引起部分细胞凋亡改变,并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作者:徐晓红;罗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率指标在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心肌梗死患者与20例健康对照者,采集心尖两腔、四腔及左室长轴切面二维超声图像,应用VVI技术测量左室各节段收缩期长轴峰值应变率(SRs)并取平均值得出左室整体长轴收缩期峰值应变率(GSRs).以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壁节段运动,计算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并应用Simpson双平面法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脉冲波组织多普勒显像(PDTI)技术测量并计算二尖瓣环平均收缩期峰值速度(Sm).比较两组间各指标,评价GSRs指标与WMSI指标、Sm指标及LVEF指标的关系.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组及正常对照组GSRs、WMSI、Sm及LVEF分别为(-0.57±0.21)%和(-1.02±0.09)%、(1.90±0.80)和(1.10±0.30)、(6.20±1.50)cm/s和(9.80±1.30)cm/s、(32.90±7.10)%和(65.50±5.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SRs与WMSI、Sm及LVEF均呈高度相关(r=0.97,-0.98,-0.93, P<0.0001).结论 GSRs是客观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新指标.
作者:孙晖;赵宝珍;杨斌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25岁,因车祸入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占位.MRI平扫示盆腔内前列腺右前侧巨大的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大小约9 cm×12 cm×12 cm,境界清晰,信号均匀,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图1、2),膀胱及前列腺明显受压变扁,膀胱向左上移位,邻近腰大肌及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IVP示盆腔隐约可见巨大椭圆形占位,膀胱受压明显上移,左侧输尿管轻度扩张;CT平扫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境界尚清晰,膀胱明显受压向左上方移位(图3).影像诊断为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15岁.发作性呕吐半年.查体:智力正常,双重眼底水肿,双侧颊部散在红褐色丘疹.
作者:刘冬梅;何文;张红霞;项东英;王立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B-型超声在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测量中的应用.方法 对30例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60只眼)及无甲状腺相关眼病27例(54只眼)两组采用B-型超声测量眼外肌厚度,计算眼外肌厚度平均值及眼外肌受累情况.结果 27例(54只眼)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组:下直肌(3.64±0.63)mm,内直肌(3.68±0.92)mm,上直肌(3.62±0.74)mm,外直肌(3.40±0.44)mm;30例(60只眼)甲状腺相关眼病组:下直肌(6.43±0.90)mm,受累54条(67.5%),内直肌(6.02±1.37)mm,受累44条(55%),上直肌(7.32±1.48)mm,受累33条(41.3%),外直肌(5.40±0.10)mm受累22条(27.5%);两组相比各直肌差异均存在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相关眼病组各条直肌较无甲状腺相关眼病组明显增厚.结论 B-型超声测量甲状腺相关眼病眼外肌厚度安全准确,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李辉;姜如欣;刘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提供腕部舟月韧带背侧部厚度(SLLTd)超声测量值,评价尺、桡侧偏位对测量值的影响.方法 100名志愿者,男女各50名,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30.2岁.超声检查选用5~12 MHz,8~13 MHz线阵扫查探头.记录在正中位及尺、桡侧偏位SLLTd值.结果 男SLLTd为(2.18±0.35)mm (1.7~3.1 mm);女SLLTd为(1.99±0.23)mm (1.5~2.5 mm).舟月韧带的背侧部声像图易显示且清晰.尺桡侧偏位与正中位比较,SLLT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能够准确地测量腕舟月韧带的厚度,为诊断舟月骨分离等提供简便可靠的方法.
作者:童清平;罗福成;韩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对犬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行后肢髂股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分别在插入血管鞘前、插入血管鞘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及射频闭合术后30 min、12 h、24 h、48 h、72 h、1 W采集犬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犬血浆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浓度变化.结果 插入血管鞘后,GMP-140较插入血管鞘前升高(P<0.05),射频闭合术后即刻明显升高,且继续升高至射频术后48 h,术后1 W仍高于插入血管鞘前水平.t-PA及PAI-I在插入血管鞘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t-PA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达高峰,PAI-I于射频闭合术后30 min达高峰,均于射频闭合术后1 W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可激活血小板,使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提示射频闭合术后有必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汪涛;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正常老年人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对30例正常的右利手老年受试者分别进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利手(右手)运动主要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后顶叶及同侧小脑;非利手运动时除激活上述脑区外,还激活了同侧运动感觉区和对侧小脑,且对侧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利手腕关节运动.结论 被动运动依赖于大脑皮质和小脑等许多与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的参与;与利手腕关节运动相比,非利手腕关节运动更依赖于对侧PMC、双侧SMA和同侧小脑等运动区.
作者:刘圣华;储成凤;杨明;刘斌;魏松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76岁.上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6天,加重1天来我院检查.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腹轻度膨隆,右下腹部轻扣击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腹透示:腹部中上区见多个高低不等宽大液气平面,提示肠梗阻.CT检查示:定位像小肠明显充气扩张(图1).
作者:刘建新;张树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联合脂质微泡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以低频连续波超声(频率1 MHz、声强0.3 W/cm2)联合脂质微泡(1 μl/ml)辐照VSMCs 120 s.分别用流式细胞仪Annexin V/PI染色、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荧光探针Fura-4/Am负载后激光共聚焦法检测细胞凋亡、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和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刺激组(PDGF)比较,两组超声辐照联合微泡[(US+MB)组和(PDGF+US+MB)组]的VSMCs凋亡率显著增加、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则显著减少(P<0.01);而且PDGF+US+MB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US+MB组,Bax蛋白表达上调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的程度较US+MB组更为显著(P<0.01).各实验干预组VSMCs内Ca2+ 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DGF+US+MB组和US+MB组细胞内Ca2+ 浓度均明显低于PDGF组(P<0.01).结论 超声联合微泡诱导VSMCs凋亡的机制可能与细胞内游离Ca2+ 浓度增加、Bax蛋白表达增加和Bcl-2蛋白表达降低有关.
作者:张萍;高华云;刘政;刘平;谭开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胼胝体损伤的潜在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25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观察,对胼胝体膝部、压部进行定量测定FA及ADC值,测定结果与患者组GCS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组胼胝体膝部及压部的FA值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组与对照组所测胼胝体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胼胝体FA值与GCS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并定量与临床GCS评分密切相关的胼胝体损伤,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更深层次的信息.
作者:王双坤;刘佰运;程华;艾林;戴建平;高培毅;马军;李少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41岁.于3个月前出现持续性干咳,夜间咳嗽较重,口服消炎止痛药不能缓解.全身骨显像未见明显骨转移征象.
作者:葛莹;李智勇;伍建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法洛四联症胎儿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产前诊断为胎儿法洛四联症14例,其中经引产尸解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9例,失访5例.产前检查胎儿心脏未见明显异常,但出生后超声检查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漏诊的病例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小林;陈娇;朱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的时间依赖性变化,评价正常听力者和语言前耳聋患者的半球优势.方法 对9~12岁、19~22岁年龄段语言前耳聋患者各20例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行梯度回波MR T1WI薄层采集,分别测量听皮质、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结果 9~12岁、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与正常听力者双侧Heschl回、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岁组左、右侧颞叶、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侧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2岁组左、右侧Heschl回、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患者和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右侧半球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听力者相比,耳聋患者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均显著增加;耳聋患者与右利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侧半球容积显著大于右侧半球.
作者:夏爽;祁吉;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