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琼芳
病例1,女,24岁,28周孕时彩超检查见胎儿生长径线在正常范围内,大体结构及附属物未见异常.胎儿四腔心探查见室间隔回声失落.提示先心病,室间隔缺损(图1).上级医院检查结果:室间隔缺损,永存动脉干,后孕妇引产.
作者:杜琼芳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比.方法 对7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以及下肢动脉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结果 RT-3DU以及3D-CTA均可显示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和管腔狭窄程度.RT-3DU可明确显示斑块的回声强度及其在血流冲击下的活动度,大斑块处管腔狭窄率测量结果(86.52±2.30)%与3D-CTA (89.36±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0, P<0.01);二者在斑块识别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判断上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0,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较好地定性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具有能定量评价斑块、价廉、无创的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冉;唐力;任卫东;陈昕;马春燕;李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MR 扩散成像与MRS能够清晰显示顶枕叶及潜在白质包括胼胝体压部的异常,有助于评价早期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存在及其受损范围.
作者:侯艳霞;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儿,男,7岁,主因外伤后间断性头痛8天入院.头颅CT检查:左顶骨可见类圆形骨质密度减低区,边缘硬化光滑,脑实质未见著变,脑室系统大小正常(图1).印象:左顶骨病变,性质多考虑为良性.
作者:李志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急性肺血栓栓塞患者发病时间对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肺血栓栓塞患者249例,根据发病时间分为三组:Ⅰ组,病程≤4周;Ⅱ组,4周<病程≤12周;Ⅲ组,病程>12周.溶栓治疗前后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右心功能,测量指标包括测量右室前后径(RVD)、右室横径(RVTD)、左室横径(LVTD)、右室横径/左室横径(RVTD/LVTD)、右房横径(RATD)、左房横径(LATD)、右房横径/左房横径(RATD/LATD)、右室前壁厚度(RVAWT)、右室前壁运动幅度(RVWAM)、主肺动脉内径(DMPA)、三尖瓣迫流压差(PGTI)、肺动脉收缩压(PASP).结果 治疗前所有患者右心功能指标均明显异常,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系统溶栓治疗1个月后,Ⅰ组和Ⅱ组患者RVD、RVTD、RVTD/LVTD、RATD、LATD、RATD/LATD、RVWAM、DMPA、PGTI、PASP均较治疗前改善(P<0.01);Ⅲ组患者RVD、LVTD、RVTD/LVTD、RATD、DMPA、PGTI、PASP也得到改善(P<0.01).其中RVTD/LVTD、PGTI、RATD/LATD三项指标为超声心动图判断溶栓治疗效果的主要指标.结论 急性肺栓塞患者发病时间直接影响其溶栓治疗后心脏结构及功能改善的情况;同时右心比例及PGTI对于快速判断疗效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一丹;吴雅峰;杨媛华;王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治疗对犬血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对健康成年杂种犬8只行后肢髂股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分别在插入血管鞘前、插入血管鞘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及射频闭合术后30 min、12 h、24 h、48 h、72 h、1 W采集犬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犬血浆血小板α-颗粒糖蛋白(GMP-140)、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浓度变化.结果 插入血管鞘后,GMP-140较插入血管鞘前升高(P<0.05),射频闭合术后即刻明显升高,且继续升高至射频术后48 h,术后1 W仍高于插入血管鞘前水平.t-PA及PAI-I在插入血管鞘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t-PA于射频闭合术后即刻达高峰,PAI-I于射频闭合术后30 min达高峰,均于射频闭合术后1 W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腔内射频闭合术可激活血小板,使犬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提示射频闭合术后有必要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以降低外周血管血栓形成的风险.
作者:汪涛;顾建平;何旭;楼文胜;陈亮;陈国平;苏浩波;宋进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检测胎儿小脑蚓部的发育,为产前筛查胎儿小脑发育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36孕周正常胎儿387例,应用经腹三维容积自动测量技术(VOCAL)测量小脑蚓部体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发育规律.结果 应用VOCAL软件测量胎儿小脑蚓部体积成功率为98%.胎儿小脑蚓部体积与孕周及小脑横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0.98(P<0.0001).以孕周为自变量X,小脑蚓部体积测量值为因变量Y,直线回归分析认为X与Y之间有直线关系,方程为Y=-2.17+0.12X.以小脑横径为自变量,小脑蚓部体积测量值为因变量,直线回归分析认为X与Y之间有直线关系,方程为Y=-0.94+0.06X.结论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胎儿小脑蚓部体积有助于评价胎儿小脑蚓部的发育.
作者:刘炜;蔡爱露;赵丹;郭淑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5例法洛四联症胎儿超声心动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产前诊断为胎儿法洛四联症14例,其中经引产尸解或出生后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9例,失访5例.产前检查胎儿心脏未见明显异常,但出生后超声检查诊断为法洛四联症1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对漏诊的病例应予以重视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小林;陈娇;朱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孕妇,26岁,孕32周,否认怀孕期间服药史.超声检查发现:羊水大深度2.8 cm,透声好.
作者:邹淑丽;宋艳;刘禄明;焦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女,39岁,主因左手环指末节桡侧疼痛7个月就诊.无外伤史,疼痛呈间歇性,冷水刺激诱发或加剧疼痛.查体局部皮肤呈淡紫色,触痛明显,Love 氏试验阳性.X线平片示右手环指末节甲粗隆下方桡侧骨质轻度凹陷,骨皮质尚完整,边界清楚,无骨膜反应(图1).MRI检查:右手环指末节甲粗隆下方桡侧软组织内,可见长T1长T2信号影,边界清楚,T1WI增强后病变均匀强化(图2~4).手术病理:血管球瘤(图5).
作者:康立清;刘宝刚;冯俊杰;高庆华;王玉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应用3.0T MR与MRA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的类型及相应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椎-基底动脉病变患者(过度弯曲、缩细、狭窄、闭塞、缺如或消失等)及正常志愿者各218例接受常规MR及MRA检查.MRA图像观察以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后图像为主,辅以MRA源图像.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椎-基底动脉血管病变类型、后交通动脉开放情况及前循环血管有无异常,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血管弯曲、冗长、狭窄、管壁毛糙比较常见,血管闭塞、增粗、缺如或消失相对少见.对照组MRA主要表现为少数椎-基底动脉的弯曲,但弯曲程度均较轻.病例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血管弯曲数量明显较对照组多(椎动脉:χ2=92.171,P=0.000;基底动脉:χ2=95.671,P=0.000).病例组后交通动脉开放数量多于对照组(χ2=11.477,P=0.001).结论 应用3.0T MR与MRA能够清楚地显示椎-基底动脉病变类型,为诊断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李敬武;刘怀军;李晖;汪国石;贺丹;耿左军;杨桦 刊期: 2008年第11期
CT检查显示右侧卵巢区可见一不规则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囊壁厚,边界清晰,内见分隔及乳头状物突入,平扫囊性部分CT值约19 HU,实性部分CT值约35 HU(图1),增强扫描实性肿块显著强化,囊腔范围变小,动脉期病灶从周边开始强化向中心扩展(图2),静脉期病灶强化仍明显(图3).
作者:江魁明;谭昱;麦慧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方法 收集经确诊的28例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胸部数字化X线平片资料和其中22例的CT影像资料,回顾性比较、分析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病变位于两肺多叶者19例,单叶者9例;上叶受累26例,其中24例右肺上叶受累;18例中叶受累;6例下叶受累.病变通常以多种形态混杂存在,其中斑片状浸润影见于全部28例,纤维条索影20例,结节影15例,空洞13例,钙化3例,胸膜粘连肥厚23例,胸腔积液1例.CT扫描见支气管扩张13例,肺气肿或肺大泡11例,纵隔内淋巴结肿大3例.结论 胸部X线平片是肺非结核分支杆菌病的首选检查方法.CT扫描对支气管扩张或纵隔内淋巴结肿大征象的显示更敏感.当影像学主要表现为两肺多叶多种病变形态混杂存在并且抗结核治疗无效时,应考虑本病可能.
作者:杨根东;陆普选;张莉萍;李苑;李少珍;钟菊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患者,男,15岁.发作性呕吐半年.查体:智力正常,双重眼底水肿,双侧颊部散在红褐色丘疹.
作者:刘冬梅;何文;张红霞;项东英;王立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成形术治疗无法手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105例无法手术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行胆道内支架成形术,术后随访3~755天,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支架通畅情况.结果 共植入支架129枚,初次治疗的技术成功率为94.3%,78%患者术后达到临床显效的标准.术后30天患者死亡率为7.6%(8/105),死因均与介入操作无关.术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89天,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246天.术后3、6个月的支架通畅率分别为92.1%和64.5%.结论 自膨式金属支架植入术是姑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有效方法,准确判断无法从胆道支架成形术中获益患者将有助于改善支架成形术后的远期疗效.
作者:金龙;高健;陈雷;范岳峰;杜湘珂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分析16层螺旋CT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与肺功能试验 (PFT)肺通气功能指标的相关性,观察MSCT检查评价肺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对60例受检者行胸部MSCT及PFT检查.MSCT观察不同呼吸时相下肺容积和肺密度指标:深吸气末全肺容积(Vin)、深呼气末全肺容积(Vex)、肺容积差(Vin-Vex)、肺容积比(Vex/Vin)、深吸气末平均肺密度(MLDin)、深呼气末平均肺密度(MLDex)和肺密度差(MLDex-MLDin).PFT观察肺功能指标包括肺总量(TLC)、残气量(RV)、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和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FEV1/FVC).结果 60例中,MSCT诊断正常肺部34例,肺气肿26例;PFT诊断正常肺部37例,肺气肿23例.MSCT肺容积指标与肺功能指标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绝对指标Vin、Vex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TLC、RV的相关性高于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MSCT肺密度指标与PFT静态肺容积指标呈负相关,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正相关.结论 MSCT肺容积和肺密度检测均能较好地判断患者肺功能状况,深呼气末CT扫描图像对肺气肿的诊断价值优于深吸气末.
作者:邹利光;孙清荣;刘卫金;戚跃勇;戴书华;张冬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用功能磁共振技术观察正常老年人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时脑区激活情况.方法 对30例正常的右利手老年受试者分别进行双侧腕关节被动运动的功能MR扫描,采用SPM2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脑功能区定位.结果 利手(右手)运动主要激活对侧感觉运动皮质、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后顶叶及同侧小脑;非利手运动时除激活上述脑区外,还激活了同侧运动感觉区和对侧小脑,且对侧运动前区、双侧辅助运动区和同侧小脑的激活体积明显大于利手腕关节运动.结论 被动运动依赖于大脑皮质和小脑等许多与运动相关的脑功能区的参与;与利手腕关节运动相比,非利手腕关节运动更依赖于对侧PMC、双侧SMA和同侧小脑等运动区.
作者:刘圣华;储成凤;杨明;刘斌;魏松宇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前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目前主要有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布性抑制(CSD)学说、神经源性炎症学说.血管源性学说提出的早,且得到普遍认同,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后两种学说.磁共振成像尤其是功能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偏头痛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多数支持后两种学说尤其是CSD学说.本文主要介绍偏头痛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邱恩超;于生元;马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07年10月间经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55例.MSCTA采用GE 16排螺旋CT,所得原始数据在工作站采用容积重建(VR)、大密度投影(MIP)及曲面重建(CPR),对动脉瘤的大小、载瘤动脉、瘤颈、管壁钙化及瘤内血栓等方面进行显示,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统计软件.结果 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敏感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44%和100%,显示动脉瘤的平均直径为8 mm,小动脉瘤直径为3.41 mm;清晰显示瘤颈43例,瘤壁钙化26例,瘤内血栓13例;DSA显示动脉瘤平均直径为6 mm,清晰显示瘤颈33例,瘤壁钙化6例,瘤内血栓5例.MSCTA对于动脉瘤周边邻近骨质结构及瘤内血栓、管壁钙化及瘤颈的显示与DSA比较具有显著的优势(P<0.05).结论 MSCT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较好的无创性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王玉林;赵绍宏;王国兴;曹向宇;孙正辉;杨立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手语是一种动态的视觉-空间语言,是聋人的主要交流手段.听觉皮层在高级认知功能特别是语言加工中具有重要作用,聋人在听觉皮层发生了跨通道的可塑性变化,手语对这种可塑性的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无创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考察这种影响提供了极好手段.本文主要综述了手语者听觉皮层结构改变的研究,和手语使用及其习得时间对听觉皮层功能可塑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进展.
作者:张慧红;胡治国;王兆新;肖壮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