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64层螺旋CT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诊断价值

袁飞;刘银社;董少义;赵军;冯凯琳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外周血管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64-SCTA)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PAOD)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28例临床怀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行64-SCTA检查,并进行多种方式的图像三维重组,将每例每侧下肢动脉分为11个节段,分析各段血管的显影质量和狭窄程度,以DSA诊断结果为参考标准,评估64-SCTA诊断下肢动脉狭窄的效度. 结果所有CTA和DSA图像均有诊断价值.其中CTA的动脉显影质量(3.9±0.4)明显好于DSA(3.4±0.5,P<0.008).64-SCTA显示97.4%血管的狭窄闭塞程度与DSA一致,1%血管的狭窄程度被低估1个级别,1.3%被高估了1个级别,0.3%被高估了2个级别.64-SCTA诊断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下肢动脉狭窄(≥50%)的敏感性为99.6%,特异性为99.7%,准确度98.7%,阳性预测值为99.6%,阴性预测值为99.7%. 结论 64-SCTA可无创、准确地诊断PAOD,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及术后随访提供依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MSCT测量面神经管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曲面重建(CPR)技术对面神经管正常解剖及变异的显示能力及其CT表现.方法 选取2006年3月-2006年9月来我院行鼻旁窦螺旋CT检查且无颞骨病变的患者70例,其中成人50例(100耳),儿童20例(40耳);将原始图像传至后处理工作站,分别采用MPR及CPR两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面神经管进行重建.在重建出的MPR斜矢状面、MPR斜横断面及两幅CPR图像上观察面神经管的正常形态,并在不同重建图像上分别对面神经管各段的长度、宽度、前后膝角度进行测量.结果 MPR与CPR者对鼓室段长度和宽度的测量结果存在明显差异,MPR斜矢状面测得鼓室段长度小于CPR测值(P<0.05),二者对面神经管骨壁裂缺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PR与CPR对膝状神经节骨壁裂缺显示率均为21.43%(30/140),对鼓室段骨壁裂缺显示率分别为32.86%(46/140)、31.43%(44/140,P>0.05).乳突段长度在成人为(13.68±1.05)mm,儿童为(9.98±0.92)mm,儿童乳突段长度明显小于成人(P<0.05).面神经管乳突段宽度、迷路段及鼓室段长度和宽度、前后膝角度在成人和儿童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多平面和曲面重建技术是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合理结合应用可为面神经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可靠信息.

    作者:张媛;鲜军舫;陈光利;杨本涛;陈青华;王振常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实时三维超声技术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超声技术(RT-3DU)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定性和定量方面的应用价值,并与64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相对比.方法 对70例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行实时三维超声以及下肢动脉CT三维重建检查,进行影像学对比分析.结果 RT-3DU以及3D-CTA均可显示斑块的位置、管壁结构和管腔狭窄程度.RT-3DU可明确显示斑块的回声强度及其在血流冲击下的活动度,大斑块处管腔狭窄率测量结果(86.52±2.30)%与3D-CTA (89.36±1.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良好(r=0.90, P<0.01);二者在斑块识别以及管腔的狭窄程度判断上一致性较高(Kappa值为0.80,P<0.05).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可较好地定性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具有能定量评价斑块、价廉、无创的独特优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冉;唐力;任卫东;陈昕;马春燕;李楠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T引导下经皮肾造口术的临床应用和技术探讨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肾造口瘘术(PC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相关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性分析341例患者428例次CT引导下PCN的临床和手术资料,包括肾积水原因、穿刺次数、操作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临床效果.结果 428例次CT引导下PCN操作,单纯CT引导下完成420例次,占98.13%,结合X线透视下完成8例,占1.87%,总体成功率100%.肾盏穿刺次数:1次262例次,2次107例次,3次54例次,4次5例次,平均1.54次.操作时间15~43 min,平均27.43 min.所有患者PCN术后临床均显著好转.15例(4.40%)发生轻微并发症,包括肾周血肿3例、发热7例、导管早期脱出5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肾造瘘术安全有效,注意技术要点、仔细操作能够减少并发症.

    作者:李晓光;金征宇;杨宁;刘巍;潘杰;张晓波;石海峰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氢质子波谱学研究

    目的 评价质子磁共振频谱各参数相对值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N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拟诊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组34例,正常对照组40例,分别进行常规MR和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检查,测量各感兴趣区化合物的相对值.结果 获取的患者波谱数据显示NAA/Cr(0.57±0.08), Cho/Cr(2.40±0.08), β, γGlx/Cr (2.17±0.07).同对照组比较β,γGlx/Cr及Cho/Cr升高,但NAA/Cr降低.DNS组与正常对照组NAA/Cr, Cho/Cr, β, γGlx/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在0.9~1.33 ppm间Lip峰值升高,峰下面积增加.结论 1H-MRS能检测出DNS患者脑部病灶的代谢异常,为常规MR诊断提供有益的补充信息.

    作者:樊中营;罗福成;汪青松;朱友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同步辐射类同轴技术应用于肾脏成像的实验研究

    目的 应用同步辐射光源的相干性,进行肾脏组织的类同轴成像研究,旨在评价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在软组织成像方面的意义.方法 在北京同步辐射装置形貌站4W1A束线上,取经过4%甲醛溶液固定后的人体肾脏组织样品,置于类同轴光路的样品架上进行成像,以空间分辨率和组织衬度作为评价标准.结果 在样品与成像板距离Z为150 mm时获得的肾脏成像,具有较高的组织衬度,包括肾小囊在内的结构均能较好显示,通过显微放大法获得的空间分辨率达到30 μm.结论 类同轴技术能较好显示肾脏的微细解剖结构,对于以轻元素为主的脏器成像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彭屹峰;陈绍亮;陈岳声;汤光宇;赵文荣;朱佩平;黄万霞;袁清习;何伟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彩超诊断巨大脓肾1例

    患者,女,22岁.因反复腰部麻木、腹痛就诊.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麻木,随之出现腹痛,以下腹部为剧烈,逐日加重,尤以夜间疼痛剧烈,右侧卧位屈膝疼痛症状稍缓解,此后出现腹泻,稀便量少,伴里急后重但无黏液脓血,便后腹痛有所减轻,同时阴道不规则流血.

    作者:孔艳鹏;冯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

    目的 探讨SonoVue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可行性.方法 对80例不孕症患者(原发不孕33例,继发不孕47例)进行SonoVue-HyCoSy检查,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宫腔及输卵管腔内流动过程,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随机对2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美兰通染液试验(CLP)进行对照.结果 两种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 P=0.65).以CLP结果为诊断标准,SonoVue-HyCoSy评价输卵管通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00%、100%、100%和88.23%,诊断输卵管阻塞部位准确率为70.59%,且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SonoVue可用于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可明确输卵管的通畅性并可同时提示输卵管阻塞部位,该方法准确、简便易行、无创,费用低,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作者:高学文;何文;汪龙霞;王军燕;彭红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山羊自体骨软骨移植的3.0T磁共振成像

    目的 探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修复软骨缺损的MRI表现特点.方法 10只健康成年山羊随机分为5组.在股骨内侧髁负重面制造一圆柱形骨软骨缺损,自非负重面取3个骨软骨柱以马赛克方式填入缺损区.采用Philips Achieva 3.0T磁共振扫描仪.结果 移植物信号与正常骨软骨一致,修复组织早期表现为高信号,随时间进展逐渐变为偏低信号.组织学显示移植物基本保持原有结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或纤维组织.结论 自体骨、软骨移植可修复骨软骨缺损,MR可无创性地动态观察修复过程.

    作者:邓霞;许建荣;路青;信维伟;钱黎俊;赵伶兹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脑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波谱与肿瘤细胞Survivin、PCNA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脑星形细胞瘤磁共振波谱(MRS)与肿瘤细胞的Survivin 蛋白、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照观察50例脑星形细胞瘤MRS检查结果与免疫组化方法测定术后标本的Survivin、PCNA蛋白表达,分析肿瘤实质内大Cho/NAA、Cho/Cr和小NAA/Cr值与肿瘤级别的关系,并分别与PCNA增殖指数(PI)、Survivin免疫活性指数(IR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高级别星形细胞瘤的Cho/Cr和Cho/NAA高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对照组,NAA/Cr低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和对照组.Survivin的IRS和PCNA的PI随着肿瘤恶性度增加而升高.星形细胞瘤Cho/Cr与IRS显著正相关(r=0.745,P<0.01);星形细胞瘤Cho/NAA与IRS显著正相关(r=0.753,P<0.01).星形细胞瘤Cho/Cr与PI显著正相关(r=0.818,P<0.01);星形细胞瘤Cho/NAA与PI显著正相关(r=0.760,P<0.01).星形细胞瘤NAA/Cr与IRS呈负相关(r=-0.374,P<0.01),星形细胞瘤NAA/Cr与PI呈负相关(r=-0.436,P<0.01).结论 MRS基本反映着肿瘤细胞PCNA及Survivn表达情况,可在术前预测肿瘤凋亡抑制情况、增殖潜能、侵袭能力和预后,其中Cho/Cr,Cho/NAA较NAA/Cr更有意义.

    作者:王丽君;徐克;范国光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CT导向针刺切割活检诊断恶性纵隔病变

    目的 探讨CT导向经皮针刺切割活检对恶性纵隔病变的诊断意义. 方法 2003年10月-2006年12月期间随机选择临床疑为纵隔肿瘤(直径≥15 mm)的71例患者,在CT扫描监控下,使用MD-TECH活检枪和与之配套的活检针进行78例次纵隔肿块自动切割活检(ACNB)与相应的病理细胞学检查. 结果经手术(46例)、尸检(3例)与1年以上随访(22例)证实:敏感性为93.8%(30/32),特异性为92.3%(36/39),准确度为93.0%(66/71). 结论 CT导向经皮纵隔病变ACNB是一种简便而又可靠的诊断方法,对纵隔肿瘤良、恶性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曹爱红;王绪;杨欣;刘亮;张林泉;张旭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评价胎儿小脑蚓部发育

    目的 应用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检测胎儿小脑蚓部的发育,为产前筛查胎儿小脑发育异常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36孕周正常胎儿387例,应用经腹三维容积自动测量技术(VOCAL)测量小脑蚓部体积,观察胎儿小脑蚓部发育规律.结果 应用VOCAL软件测量胎儿小脑蚓部体积成功率为98%.胎儿小脑蚓部体积与孕周及小脑横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98、0.98(P<0.0001).以孕周为自变量X,小脑蚓部体积测量值为因变量Y,直线回归分析认为X与Y之间有直线关系,方程为Y=-2.17+0.12X.以小脑横径为自变量,小脑蚓部体积测量值为因变量,直线回归分析认为X与Y之间有直线关系,方程为Y=-0.94+0.06X.结论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测量胎儿小脑蚓部体积有助于评价胎儿小脑蚓部的发育.

    作者:刘炜;蔡爱露;赵丹;郭淑香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钆贝葡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对活体肝移植供体术前血管系统的评价

    目的 钆贝葡胺增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DCE MRA)对活体肝移植供体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血管解剖的显示情况.方法 32例肝移植供体,术前常规MR扫描.首先经静脉注入1 ml钆贝葡胺注射液,行testbolus测出循环至肝动脉时间,然后行冠状位三维T1加权快速扰相小角度梯度回波(3D-FLASH)序列扫描,自动脉期开始连续扫描4期,每期间隔10 s,获得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等各期图像,观察原始图像及MIP重建后图像中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及其分支的显示情况,确定血管的走形及有无变异.以肝移植术中观察的血管情况作为金标准,分析MRA所见.结果 MRA对于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系统的显示质量均较好.MRA发现肝动脉变异5例,门静脉变异4例,肝静脉变异8例,均经过手术证实.术中发现副肝动脉1例,MRA未发现.结论 钆贝葡胺3D DCE MRA安全、无创,对肝动脉、门静脉、肝静脉显示清楚,诊断变异准确度高,有可能成为术前肝移植供体血管评价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王宏;穆学涛;吴春楠;钟心;董悦;董玉茹;马毅;臧运金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诊断超声对HEK-29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照射对体外培养的HEK-293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HEK-293细胞,构建超声照射模型,采用4个超声照射剂量浓度(0 min、10 min、20 min和30 min),每个浓度设3个平行瓶,重复三次.处理后行Annexin V-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行凋亡细胞计数;免疫细胞化学检测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nexin V-FITC/PI双染色显示,随着超声照射剂量的增加,流式计数的细胞凋亡率增加,20 min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min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可使凋亡蛋白酶Caspase-3表达水平增加.结论 特定剂量的超声聚焦照射可引起部分细胞凋亡改变,并具有一定量效关系.

    作者:徐晓红;罗毅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偏头痛的颅脑磁共振成像研究

    目前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有关偏头痛发病机制的学说目前主要有血管源性学说、皮层扩布性抑制(CSD)学说、神经源性炎症学说.血管源性学说提出的早,且得到普遍认同,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后两种学说.磁共振成像尤其是功能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偏头痛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多数支持后两种学说尤其是CSD学说.本文主要介绍偏头痛的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情况.

    作者:邱恩超;于生元;马林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高分辨MR观察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

    目的 探讨语言前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听皮质的时间依赖性变化,评价正常听力者和语言前耳聋患者的半球优势.方法 对9~12岁、19~22岁年龄段语言前耳聋患者各20例以及相应年龄组正常听力者各20名行梯度回波MR T1WI薄层采集,分别测量听皮质、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结果 9~12岁、19~22岁年龄组语言前耳聋患者与正常听力者双侧Heschl回、颞上回、颞叶的灰质、白质容积以及总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2岁组左、右侧颞叶、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右侧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22岁组左、右侧Heschl回、颞上回灰、白质容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聋患者和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右侧半球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听力者相比,耳聋患者Heschl回灰、白质容积比均显著增加;耳聋患者与右利正常听力者听觉中枢的左侧半球容积显著大于右侧半球.

    作者:夏爽;祁吉;李强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磁共振研究进展

    新生儿低血糖脑病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和健康.MR 扩散成像与MRS能够清晰显示顶枕叶及潜在白质包括胼胝体压部的异常,有助于评价早期新生儿低血糖脑病的存在及其受损范围.

    作者:侯艳霞;王晓明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盆腔巨大型孤立性纤维瘤1例

    患者,男,25岁,因车祸入院,行超声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占位.MRI平扫示盆腔内前列腺右前侧巨大的椭圆形稍长T1稍长T2异常信号,大小约9 cm×12 cm×12 cm,境界清晰,信号均匀,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影,增强扫描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图1、2),膀胱及前列腺明显受压变扁,膀胱向左上移位,邻近腰大肌及骨质信号未见明显异常;IVP示盆腔隐约可见巨大椭圆形占位,膀胱受压明显上移,左侧输尿管轻度扩张;CT平扫示盆腔内巨大软组织块影,密度均匀,境界尚清晰,膀胱明显受压向左上方移位(图3).影像诊断为间叶组织起源恶性肿瘤可能.

    作者:黄建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发现先天性心脏病左旋心合并室间隔缺损1例

    患儿,男,11个月,主因咳喘3天就诊.查体:患儿烦躁,哭闹不安,口周无明显发绀.

    作者:管俊梅;王岳恒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基于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肝纤维化分级方案

    目的 探讨一种基于磁共振弹性成像技术的肝纤维化分级方案.方法 在介绍磁共振弹性成像原理和生物力学模型的基础上,讨论肝脏磁共振弹性成像需要考虑的关键技术和细节.结果 给出了具体可行的研究方案与实验步骤.结论 研究方案与实验步骤具有可操作性,动物体模预临床研究可弥补临床难以获取整个纤维化程度的缺陷.

    作者:汪红志;温增庆;张学龙;黄勇;李鲠颖 刊期: 2008年第11期

  • 超声光散射成像诊断乳腺病变

    目的 探讨超声光散射成像对乳腺病变诊断的临床可行性及其对常规超声的辅助价值.方法 采用超声光散射乳腺断层成像系统,前瞻性研究101例患者共105个乳腺病变,并与手术病理对照.测量光吸收参数血红蛋白总量(HBT),找出其分布规律及其判断良恶性的诊断阈值,分别计算超声光散射成像、超声与二者联合应用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105个乳腺病变中,良性51个,恶性54个.51个良性病变的光散射成像HBT均值为(118.10±85.90)μmol/L,54个恶性病变的HBT均值为(237.11±89.63)μmol/L,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5).光散射成像HBT值的诊断敏感性87.04%,特异性76.47%,准确率81.90%.常规超声与DOT联合应用的敏感性为85.19%,特异性为88.24%,准确性为86.67%.结论 超声光散射成像可用于鉴别乳腺肿瘤,常规超声与DOT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降低假阳性率.

    作者:游珊珊;朱庆莉;张璟;姜玉新;戴晴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