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徐建宏
目的 评价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的指导作用.方法 应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术前经胸测量房间隔缺损大直径以及周缘情况;TTE法指导非体外循环经右胸ASD封堵术,评价封堵器牢固程度以及有无残余分流;术后即刻、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TTE观察封堵器位置及有无分流.结果 术前TTE测量ASD大直径为11~48 mm [(26.76±10.53) mm],封堵器大小为16~58 mm [(34.35±11.54) mm].除2例术后三天及术后1 h脱落改行直视修补术外,其余38例均一次封堵成功,成功率95%.应用此方法,缺损大直径大于30 mm的病例的疗效与小于30 mm的病例疗效无差别.结论 在非体外循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术前筛选病例、测量缺损大小、术中指导手术全过程以及术后追踪随访病例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殷哲煜;刘宏宇;张国伟;白云艳;刘宗泓;连杰;董晓秋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胎儿心脏内强回声灶(EIF)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测正常孕妇的胎儿6694例,并与畸形胎儿或染色体异常胎儿EIF发生率进行比较,对胎儿EIF进行随访.结果 ①正常孕妇人群中胎儿EIF发生率为0.73%,与畸形胎儿或染色体异常胎儿EIF发生率1.61%,比较没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②<35岁孕妇与≥35岁孕妇,其胎儿EIF发生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发现单纯胎儿EIF而没有合并心内或其他畸形,EIF并没有太多的临床意义,仅能作为提示胎儿畸形或染色体异常的筛选线索.
作者:林惠通;李少辉;李伯义;吕国荣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对比脉冲序列技术及ACQ定量分析软件,对25例肾细胞癌患者共25个病灶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记录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肾细胞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比较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平均为(139.21±17.22) dB;MVD值平均为36.39±10.56,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MVD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r=0.819, P<0.05).结论 肾细胞癌超声造影峰值强度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术前评价肾细胞癌的血管生成状况.
作者:王知力;唐杰;李俊来;罗渝昆;安力春;徐建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初步探索皮下应用HSA-Gd-DTPA的磁共振淋巴造影的正常磁共振表现及信号强度-时间曲线.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10只,体重2.0~2.5 kg.仰卧位固定兔子,轴位和矢状位扫描双侧腘窝淋巴结.平扫序列包括T1WI、脂肪抑制T1WI和T2WI.增强扫描:平扫后双侧后肢趾蹼间隙各注射0.5 ml 0.20 mmol Gd/L的HSA-Gd-DTPA后第3、6、12、24和48 h行T1WI和T1WI FS扫描.相关参数与平扫时相同.测量增强前后淋巴结的信号强度并计算淋巴结的强化率(E%),用以绘制腘窝淋巴结的信号强度-时间曲线.结果 淋巴结平扫时呈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时淋巴结和淋巴管呈明显均匀强化.增强后第3小时,T1WI和T1WI FS像上腘窝淋巴结的E%分别为40.7%和42.8%,在第6小时,分别为75.6%和79.7%.大强化出现在第24小时,E%分别为215.4%和232.4%.至第48小时,腘窝淋巴结的E%仍接近100%.结论 皮下间隙应用HSA-Gd-DTPA 12~48 h内的MR淋巴造影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和淋巴管,有望用于淋巴系统疾病的影像评估.
作者:吴元魁;许乙凯;刘国清;贾铭;廖昕;陈卫国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上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经CT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100例,多发肺结节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直径<30 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位高年资医生和3位低年资医生通过3种显示器(Barco MGD521 MKII (2560×2048,75Hz)医用RCT, EIZO RadiForce G20 (1200×1600,60 Hz)医用LCD和Dell Round Rock Texas78682 (1280×1024,85 Hz)普通RCT)集中进行3次阅片,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来判断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采用SPSS 13.0软件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高年资医师使用Barco RCT的Az值(Az=0.770)明显高于EIZO LCD (Az=0.724) (P<0.05),而在普通(Az=0.714)和医用显示器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低年资医师使用EIZO LCD的Az值(Az=0.640)明显高于Dell RCT (Az=0.598) (P<0.05),在两种医用显示器之间则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5).②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高年资医师使用普通显示器的Az值较低年资医师使用两种医用显示器时都要高(P<0.05).结论 ①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较低配置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高年资医师应按标准使用医用显示器(2560×2048)以保证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②对于普通放射诊断科室,完全可以采用医用显示器与普通显示器相结合组成诊断工作站系统.不同分辨率显示器的合理配置,可获得较好的性价比.
作者:程勇;陈卫国;张雪林;贾铭;王刚;刘国清;王江云;段刚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妊娠11+0~14+6周正常胎儿心脏结构进行观察,获得该孕周内正常胎儿心脏的生理参数.方法 对100位孕妇在妊娠11+0~14+6周进行常规经腹超声检查,同时观察胎儿心脏各切面结构并进行测量.结果 胎儿心脏各切面显示率不同,四腔心显示率高,其次是动脉交叉,而动脉导管的显示率低.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心脏周长、面积及各心室内径的增加与孕周有相关性,而心脏周长与胸廓周长比值,心脏面积与胸廓面积比值,左右心房比值以及房室率均相对衡定,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由于在妊娠13周以后胎儿心脏结构能够清晰显示,因此,可以将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时间提前至妊娠中期的早期.主要筛查与四腔心切面相关的严重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有利于胎儿严重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早期诊断.
作者:钱敏;孙燕;吴青青;马庆;陈焰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获得肾动态显像法中国人的肾脏深度预测方程.方法 收集2004年12月-2005年4月间行腹部CT检查的患者共147例.于肾门水平,测定肾脏前后表面到后背体表皮肤的垂直距离,取其平均值,作为肾脏深度.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的方法分析患者的CT肾脏深度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重/身高的关系,得出左右侧肾脏深度计算公式.14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得出回归方程,另一组用于验证方程,后用所有的病例得出终的肾脏深度计算公式.与目前应用的Tonnesen法使用Medcalc软件中的Bland-Altman法进行对比.结果 本研究发现对肾脏深度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是体重/身高和年龄,肾脏深度计算公式为:右肾深度(cm)=15.449×(体重/身高)+0.009637×年龄+0.782,左肾深度(cm)=16.772×(体重/身高)+0.01025×年龄+0.224(体重:kg,身高:cm).该方程优于Tonnesen法.结论 本研究选择成年中国人为研究对象,使用CT测定的肾脏深度作为参考值,得出国人肾脏深度的预测方程,其准确性优于目前应用的Tonnesen法.
作者:李乾;张春丽;付占立;王荣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顺磁性Fe3O4纳米微粒对肝细胞癌的显示能力.方法 利用化学共沉淀的方法制备纳米Fe3O4微粒,人白蛋白对纳米Fe3O4微粒进行表面修饰,制成超顺磁性Fe3O4纳米微粒(SPIO).18只BALB/C裸鼠种植型肝细胞癌模型,先后以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与SPIO增强扫描;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两者对微小肝癌灶的显示率.结果 在肿瘤直径<3 mm组,SPIO增强扫描显示率达92.3%,而Gd-DTPA检出率仅23.1%,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 P<0.05).结论 SPIO对微小肝癌的显示能力优于Gd-DTPA,接近病理检查显示水平.
作者:容鹏飞;王维;何捍卫;周科朝;刘洪江;刘晟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同层动态扫描技术诊断肝外胆管癌及胆管外浸润的价值,比较MSCT同层动态和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MPR)对胆管癌病变性质及病变范围的诊断能力.方法 39例患者行MSCT同层动态扫描,MSCT MPR在MSCT同层动态扫描后立即进行,在同层动态和MPR图像上分别评价病灶强化特征,评价两种方法对梗阻的病因及有无动脉、门静脉和肝脏浸润的诊断能力,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和MPR检查对比.结果 MSCT同层动态扫描诊断22例肝外胆管癌,MSCT MPR诊断18例肝外胆管癌,MSCT同层动态扫描与MSCT MPR诊断结果无显著差异;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全部13例动脉、门静脉直接浸润均可诊断,MSCT MPR分别诊断5例动脉侵犯和9例门脉浸润,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肝外胆管癌动脉侵犯在80 s和120 s显示13例,门脉侵犯在120 s和200 s显示13例,肝脏侵犯在120 s和200 s时显示全部5例,MSCT同层动态扫描各时间段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肝外胆管癌梗阻的病因诊断,MSCT同层动态扫描不优于MSCT MPR;MSCT同层动态扫描对动脉、门静脉浸润显示能力高于MSCT MPR;肝外胆管癌动脉、门脉和肝脏侵犯分别在80~120 s、120~200 s及120~200 s显示佳.
作者:任克;徐克;王强;卢涛;杨明伟;韩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作为治疗非手术适应证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3 cm的HCC行超声引导下RFA,肿瘤平均大小2.5 cm,同期行手术切除治疗的34例<3 cm的HCC作为对照组.肿瘤平均大小2.6 cm.回顾性分析RFA组与手术切除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及生存率.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分析两组间数值的差异性,用Kaplan-Meier法计算两组病例的生存率.结果 平均生存时间RFA组为(54.9±3.8)个月,手术组为(55.6±5.0)个月;1、2、3、4年总生存率RFA组分别为95.9%、87.0%、74.5%和61.9%,手术组为94.1%、87.8%、75.3%和70.7%(P=0.743);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RFA组82.8%、70.1%、57.5%,手术组85.1%、69.7%、57.1%;二者间均无明显差异(P=0.935).RFA组3年以上总生存率较手术组略低;RFA组局部复发率为4.8%(4/84灶).结论 RFA因用时短、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成为非手术适应证的SHCC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并可获得接近手术治疗的生存率.
作者:高文;陈敏华;严昆;杨薇;孙谊;邢宝才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直流脉冲电刺激在痛觉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中的应用与价值.方法 采用Medtronic全功能肌电图/诱发电位仪对10名健康右利手志愿者分别施加1倍痛阈、2倍痛阈、3倍痛阈三个不同强度的电刺激任务,同期采用GE 1.5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系统进行全脑fMRI扫描,应用功能性神经图像分析(AFNI)软件包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以获得脑功能图像.结果 10名受试者的痛阈测定结果为1.17~2.12 mA,平均痛阈强度为1.75 mA.实验中所有受试者均顺利完成了各刺激任务,无受试者中途退出实验,数据处理后获得较为理想的脑功能激活图.结论 电刺激对于诱发痛觉的强度、频率等各项参数能够达到精确量化,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刺激方式,在痛觉的fMRI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王微微;陈燕;郭晨光;王渊;刘海;鱼博浪;张明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血流成像(CFI)测量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方法的准确性,以确定一种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方法 利用CFI检测106例怀疑或已知冠心病患者基础状态和经静脉注射腺苷140 μg/(kgmin)达到大充血反应状态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血流,分别通过舒张期大峰值血流速度(PDV)、舒张期平均血流速度(MDV)和平均血流速度(APV)计算冠状动脉血流速度储备(CFVR).与冠状动脉内多普勒(ICD)的测值相比较,分析CFI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CFI通过PDV、MDV和APV计算CFVR的测值与ICD测值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0.61x+1.32、y=0.71x+0.96和y=0.91x+0.33,相关系数r分别为0.55、0.64和0.83(P<0.01).结论 CFI是一项准确测量CFVR的方法,通过MDV计算CFVR的测值准确且简洁、方便,可广泛用于临床.
作者:杨娅;李治安;Thomas BARTEL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术前运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CDFI)检测腹壁上、下血管对腹直肌肌皮瓣覆盖胸壁放射性溃疡的价值.方法 16例乳癌放疗术后胸壁放射性溃疡患者行胸部溃疡切除、腹直肌肌皮瓣转移术.术前用以CDFI探查双侧腹壁上、下动脉位置、走行,以二维超声检测双侧腹壁上、下动脉的管腔内径,同时以脉冲多普勒分段测血管收缩大血流速度.结果 16例32根腹壁上、下动脉均成功检测,腹壁上动脉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血管出现走行变异、管腔变窄等表现,并为手术证实.结论 术前使用彩色超声血管检查仪对腹壁上、下动脉主干及其肌皮穿支检测,有利于筛选手术适应证和选择肌皮瓣的血供类型,同时可指导肌皮瓣设计和确定术中腹直肌前鞘切开游离部位.
作者:胡晓娟;陈越秀;杜领娣;刘俭;宋慧锋;张晶 刊期: 2007年第02期
探讨了不同类型异位妊娠(EP)的超声表现和鉴别诊断,其中着重讨论了卵巢黄体囊肿与异位妊娠孕囊的鉴别诊断;宫腔及内膜超声表现预测异位妊娠的价值.探讨了各种超声新技术的比较优势,结果经阴道超声(TVS)结合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PI)被认为是诊断异位妊娠特异且敏感的方法,三维、四维超声及超声造影技术则更多应用于罕见部位的妊娠诊断,被认为较传统的二维超声更具优势.
作者:胡蓉;向红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1H-MRS技术,检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患者脑内相关代谢物NAA、Cho及Cr的含量,用以判定ALS病人的上运动神经元(UMN)是否受累.方法 运用GE Sign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采用点分辨波谱分析法(PRESS) 行2D多体素1H-MRS扫描,沿锥体束的走行方向,定量检测ALS病人与正常人各相关脑区内NAA、Cho及Cr的含量,计算出NAA/Cr及Cho/Cr的比值,并将其与反映上运动神经元(UMN)功能的大手指敲击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①与性别、年龄相当的正常人相比,ALS病人的NAA/Cr比值在右侧大脑脚区、左侧内囊后肢前部及左侧中央后回处显著降低(P<0.05);②Cho/Cr比值在右侧内囊后肢后部、放射冠前、后部、中央前、后回较正常人显著增高(P<0.05);③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冠前部的NAA/Cr与左手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而放射冠后部的Cho/Cr与双手平均的大手指敲击率显著相关.结论 1H-MRS技术可以检测ALS病人相关脑区NAA/Cr及Cho/Cr比值与正常人存在显著差别,提示ALS病人脑内确实存在着神经元的变性或缺失,同时表明1H-MRS技术可客观、定量地反映UMN的功能.
作者:薛艳萍;翟仁友;谭可;顾华;张芳;张媛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磁共振增强减影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对增强前后T1加权图像行减影处理.在不同的解剖层面,随机选取120处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常规增强T1加权和减影图像中分别进行长度及相对信号强度测量,所获数据用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评价并比较异常强化柔脑膜在减影图像与常规增强T1WI中的显示.结果 磁共振减影图像比常规增强T1WI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更清晰、直观.减影图像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多呈连续状,而常规增强T1加权图像大多呈断片状,2种成像方法显示异常强化柔脑膜的长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减影图像中异常强化柔脑膜信号强度相对比值明显高于常规增强T1WI,其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是一种能明显提高结脑异常强化柔脑膜显示率的简便方法,可为临床早期诊断结脑提供一个全新的诊断工具.
作者:李红;马林;苏家贵;何宝明;由昆;洪剑;赵敏 刊期: 2007年第02期
宫腔超声造影技术是指向子宫腔内注入造影剂使宫腔扩张、内膜分离后,在经阴道超声下观察子宫内膜及宫腔内病变情况,该技术能清晰显示宫腔内病变为弥漫性或局灶性以及局灶性病变的位置和特征,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综述宫腔超声造影的发展和操作过程及技术要领,重点讨论宫腔超声造影诊断宫腔内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介绍该技术临床应用的新进展.
作者:苏娜;戴晴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SRI)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早期2型糖尿病兔左室心肌运动及功能的价值.方法 通过静脉注射致病剂量链脲左菌素(STZ),诱发兔高血糖,制备2型糖尿病兔模型;应用SRI技术,分别观测正常兔(NC组,8只)、糖尿病兔(DM组,13只)左室心肌不同节段的收缩期平均峰值速度(PSV)、平均峰值应变率(PSSR)和平均峰值应变(PS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应用RT3DE检测左心射血分数(EF).应用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血流速度(Ea、Aa)并计算Ea/Aa值.结果 DM组各节段收缩期V、SR、S、SRe与NC组相应节段相比明显减低(P<0.05);同时,DM组左心收缩、舒张功能较NC组减低(P<0.05);DM组SRe值与Ea/Aa值之间密切相关(r=0.93, 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兔早期即出现心肌运动及功能异常;应变率及实时三维成像能直观、无创地定量评价兔局部心肌功能及整体心功能.
作者:张立敏;刘伟;任卫东;马春燕;吉日;陈昕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声破坏微泡介导EGFP质粒转染大鼠视网膜的效率及可行性,为实现外源基因高效、定向的转移目的 奠定基础.方法 将30只Long-evans大鼠分为6组,第1组仅以0.5 W/cm2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2组于尾静脉输入适当剂量的微泡造影剂,并立即以相同能量的超声波辐照大鼠眼球,第3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第4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并以超声辐照大鼠眼球,第5组于尾静脉输入质粒与微泡,第6组尾静脉输入质粒、微泡,并用超声辐照眼球.转染2周后,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EGFP表达情况.结果 超声微泡介导的EGFP质粒对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实验组.一定能量和时间的超声波辐照,及适当浓度的微泡,对大鼠视网膜脉络膜无明显损伤.结论 利用低频率和一定能量的超声击碎携带EGFP质粒的超声微泡造影剂,能够有效地提高EGFP质粒在大鼠视网膜的转染效率.
作者:许燕;周希瑗;王志刚;李兴升 刊期: 2007年第02期
目的 对在线扫描扩散成像法下由患者运动和磁场不均匀引起的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方法 首先检测运动缺失列,然后用相邻列对缺失列进行样条插值补偿,再提出改进算法,处理特殊的运动缺失情况.结果 实验证明,该算法能对MR图像运动缺失现象进行修正和补偿,对背景噪声很强的缺失图像也有补偿效果.结论 该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线扫描扩散成像法的图像质量.
作者:张泉;王广志;丁辉 刊期: 200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