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目的评价低剂量对比剂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的成像技术及图像质量.方法应用多层螺旋CT对24名疑似肺栓塞的病人行CTPA检查,对比剂总量为20 ml(300 mgI/ml).以单层动态增强扫描所测时间-密度曲线的峰值时间为扫描延迟时间,对比剂注射速率5.5 ml/s,数据采集时间2~3 s;另随机选择24例常规对比剂剂量(50 ml)CTPA检查影像作为对照组,影像质量按5级行盲法评价.结果试验组5级图像占34%,4级37%,3级29%,未见1级、2级.对照组5级25%,4级34%,3级41%,未见1级、2级.结论 20 ml的对比剂可使患者肺动脉各级分支显影,并且达到诊断要求.
作者:刘建新;孙红霞;唐光健;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58岁,主因胸闷,心悸1天入院,既往糖尿病史5年.查体:两侧呼吸动度减弱,心界向两侧扩大.心电图示: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
作者:邢焕英;张胜花;纪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随着医学图像数据的急剧增长,建立从医学图像中自动分割特定解剖结构的算法.方法首先,获取的脑图像体数据集通过与参考体数据集的配准,使对应层图像包含与参考数据相似的解剖结构;然后利用训练得到的统计形状模型自动定位、分割指定的解剖结构.结果实验表明这种算法能取得良好的分割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基于互信息的图像配准和统计形状模型的分割算法,能够实现从体数据中自动定位解剖结构所在的图像位置并分割出目标结构.
作者:曹会志;罗述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99Tcm-DX淋巴显像与肢体淋巴性水肿(ELE)的分类与病因的关系及其图像特点.方法临床诊断511例ELE,其中原发性淋巴性水肿(PLE)14例,感染性继发性淋巴性水肿(SLE)166例,损伤性SLE 127例,不明原因SLE 204例.采用99Tcm-DX显像,每个肢体足(手)趾(指)间蹼皮下注射99Tcm-DX 5mCi,1 h后显像.结果 PLE显像图特点为肢体淋巴集合管和腹股沟淋巴结(或腋下淋巴结)不显影,药物滞留在注射点.感染性SLE显像为肢体局部感染区软组织内放射性集积,根据感染区淋巴管受损程度,感染区以上淋巴集合管显影或不显影,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显影或不显影.损伤性SLE显像特点,患肢软组织内放射性弥漫性集积,淋巴集合管和腹股沟淋巴结(腋下淋巴结)不显影,轻者肢体可见淋巴管网显影.结论 99Tcm-DX是一种简便快速灵敏的诊断ELE方法,它通过肢体软组织内放射性分布状况,淋巴结及淋巴管显影情况反映肢体淋巴回流的动力学变化,此变化与ELE类型、病因及淋巴管受损程度相关.并对疾病预后的估计,疗效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朱瑞森;陆汉魁;朱继芳;罗全勇;陈立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动态增强MR成像技术(DCE-MR)检测血液病患者骨髓强化特征变化,研究其与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25例血液病经DCE-MR成像及髂嵴穿刺活检,测定骨髓灌注的大强化率(PER),大强化斜率值(Slopemax),峰值时间(TTP),平均时间(MT),以及骨髓活检分析肿瘤分数(TF).结果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PER高(临床缓解期为0.252±0.156,肿瘤组为0.592±0.4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肿瘤浸润组较缓解期组的Slopemax高[肿瘤组:(0.561±0.634)/s;缓解期组:(0.204±0.105)/s]、TTP缩短[肿瘤组:(68.12±42.18) s;缓解期组:(81.52±38.49) s],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MT值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动态增强MR成像能够监测血液病骨髓肿瘤细胞浸润状态,为恶性血液病治疗随访提供了一种新的无创性监测手段.
作者:张蕾;Catherine Mandel;杨振燕;Qing Yang;Richard Nibbs;David Westerman;Alex G Pitman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应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及胼胝体压部脑白质损伤情况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对2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脑部DTI扫描后,测量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各向异性分数值(FA),应用成组t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正常健康对照组的相应区域进行比较,并用部分相关性检验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中各部位相应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纤维束成像技术(DTT)重建胼胝体和扣带束.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双侧额叶和胼胝体压部的FA值与正常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额叶FA值与PANSS量表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703,P<0.05),纤维束成像技术不能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差别.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存在脑白质细微结构的差异,DTI技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白质受损与临床症状的关系.
作者:吴婷;刘文;蔡宗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男,58 岁.阴囊内扪及小肿块一周来诊.查体:发现右侧阴囊内小结节,质硬,无压痛,结节与睾丸能够分开.彩超检查:双侧睾丸与附睾大小形态正常,右侧睾丸鞘膜后壁中部可见局部鞘膜增厚,范围约0.4 cm×0.9 cm,其余部位的鞘膜回声及厚度正常.右侧附睾头部可见一约为1.0 cm×0.9 cm等回声团,边界清晰,轻动探头可震颤.并于该睾丸鞘膜壁层可见多个低回声团,其中大者约为0.52 cm×0.43 cm,与睾丸鞘膜壁间有一长约0.3 cm窄蒂相连,CDFI显示:实性结节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右侧阴囊内可见少量液性暗区,透声不良,可见弱回声点漂浮.双侧腹股沟区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①右侧睾丸鞘膜壁层多发实质性肿块,良性增生可能性大.②右侧附睾附件.③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消炎治疗1个月后复查彩超,可见右侧睾丸鞘膜积液明显减少,透声佳.后行手术治疗,病理显示:睾丸鞘膜多发限局性增生(睾丸鞘膜纤维假瘤可能).
作者:郑敏;郑淼;许祥丽;李宏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用磁性材料改善永磁MRI的主磁体极面设计以增加其开放度并减小极面上的涡流.方法用磁性材料代替常用的铁磁材料作为极面上的匀场环,并讨论匀场效果.结果通过在软件MAXWELL上进行模拟,发现磁环结构可以减小边缘凸起程度,从而增加开放度.此外,与铁磁材料相比,永磁材料如NdFeB合金的磁化系数非常小,使得磁环上几乎不产生涡流.结论匀场环改用磁性材料可以在场强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开放度,让病人更舒适;或是在开放度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场强,同时极面上涡流的减小为提高成像速度创造了条件.
作者:王乐;宋枭禹;朱海涛;包尚联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70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门静脉期双期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表面遮盖显示(SSD)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门静脉系统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HTVPC)显示情况.结果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肿瘤供血动脉及肿瘤血管的显示率分别约90%、69%、90%、69%.MIP与VRT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MIP显示率为高.门静脉期CTA可显示正常肝内门静脉5~6级分支.肝癌肝动脉-门静脉瘘发生率约13.9%,门静脉癌栓发生率约58%,以MIP显示佳.结论 16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门静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以MIP及VRT价值较大,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提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作者:罗云辉;彭秀斌;毛俊;陈敏;孙放;陈海东;刘玉涛;肖万宏;何虹;龙雪银;林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52个经临床及彩超诊断的乳腺良性肿块行高频超声引导下旋切治疗,对引导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高频超声引导成功率及显示率均为100%;34例共40个0.5 cm≤直径≤2.5 cm的肿块,完全切除32例共38个肿块(95.0%),8例共8个2.5 cm<直径≤3.0 cm的肿块,完全切除5例共5个肿块(62.5%),4例共4个直径>3.0 cm的肿块,肿块完全切除0例.结论高频超声引导Mammotome乳腺活检系统微创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创伤小、疗效好,尤其适用于治疗直径0.5~2.5 cm的乳腺良性肿块.
作者:刘佳;于谦;郭文斌;杨世财;赵晓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胼胝体扩散指标对鉴别复发性视神经脊髓炎(RNMO)和复发好转型多发性硬化(RRMS)的价值.方法对110例复发性脱髓鞘病患者行常规MRI和DTI检查,从中选择诊断明确的RNMO患者26例和RRMS患者31例进行分析.以正中矢状面分数各向异性(FA)图上的胼胝体作为感兴趣区(ROI),分别测量该ROI的平均扩散率(MD)、FA、大本征值(λ1)和横向本征值(λ2-3),并将其作为分类指标,观察这些指标对鉴别RNMO和RRMS的效果.结果 RNMO患者胼胝体的MD、FA、λ1和λ2-3 与RRMS患者明显不同 (P<0.001).通过选取恰当的分类阈值(MD=9.31×10-4 mm2/s,FA=0.685;λ2-3 =4.98×10-4 mm2/s),利用胼胝体的MD、FA和λ2-3 可将这两组患者区分开,分类准确性分别达到92.98%,89.47%和91.23%.结论胼胝体扩散指标能够较为准确地鉴别RNMO和RRMS.
作者:于春水;李坤成;朱朝喆;秦文;孙红;陈彪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患者女,49岁.发现肉眼全程血尿1个月余,无疼痛,血尿持续两天后好转,当地医院IVP示右输尿管占位.查体:双肾无扣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
作者:王秋艳;孙小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应用99Tcm-TRODAT-1对不同UPDRS分级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多巴胺转运蛋白SPECT脑显像,探讨其在PD诊断与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不同分级(Hoehn & YahrⅠ~Ⅳ级,UPDRS评分9~108分)PD患者58例和对照组13例进行99Tcm-TRODAT-1 SPECT/CT脑断层融合显像.应用计算机感兴趣区(ROI)技术分别计算双侧纹状体/小脑、尾核/小脑、壳核/小脑的放射性计数比值,比较健康对照组及不同分级PD患者纹状体及其主要区域DAT功能差异,并对发病肢体对侧与同侧DAT功能进行比较,研究纹状体/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与UPDRS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Ⅰ~Ⅳ级PD患者纹状体DAT功能均明显减低,与UPDRS评分呈负相关;Ⅰ级~2.5级PD患者均以发病肢体对侧减低更为明显;Ⅲ、Ⅳ级两组患者间纹状体DAT功能及其同侧、对侧DAT功能无明显差异.Ⅰ级~2.5级PD患者尾核、壳核功能均较健康对照组减低且存在差异,以壳核减低更为明显;Ⅲ、Ⅳ级患者尾核、壳核DAT功能虽都明显减低但二者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99Tcm-TRODAT-1 SPECT脑显像可用于PD的早期诊断及病程分期,纹状体/小脑放射性计数比值可作为PD诊断及检测病情轻重的半定量分析指标,是H-Y分级与UPDRS评分的有益补充.
作者:董峰;刘晓华;谭建;张本恕;孙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原发性心室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Philips Sonos 5500和Philips Sonos 7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应用二维及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心室占位12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心室占位12例,其中右室占位7例(58.3%),左室占位5例(41.7%),手术8例,术中所见与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为100%,病理证实黏液瘤5例,脂肪瘤1例,血管瘤1例,恶性间皮瘤1例.结论常规二维超声能够准确、直观地了解心室肿瘤的形态、大小、附着部位及活动度,RT-3DE能够显示肿瘤的整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较二维超声有更大的优势.
作者:解俊敏;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微创消融治疗肾肿瘤技术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些肿瘤消融技术包括冷冻、射频、微波、高强度聚焦超声、激光、等.本文对以上肾脏肿瘤消融治疗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作者:张大鹍;董宝玮;梁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检测脑脊液中红细胞浓度变化,预判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完整性.方法采用高分辨度与无损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技术对脑脊液中红细胞计数.结果 OCT系统可以对红细胞浓度为16 980个/mm3的脑脊液进行有效计数;通过加装匹配凹透镜,系统还可对浓度为932个/mm3的血溶液进行计数,且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结论 OCT技术能够对不同浓度下脑脊液中红细胞进行计数,因而可用来实时监测颅内载瘤动脉血管的破裂,预防蛛网膜下腔的出血.
作者:董建令;周思聪;周羽;赵继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成瘤过程进行动态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量化研究的可行性及价值.方法在肿瘤植入后第14、18、22、26天分别对4组共16只新西兰大白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和4组共4只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进行磁共振成像及DTI;动态量化分析平均扩散系数(DCavg)、部分各向异性值(FA)的变化规律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DCavg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FA呈先递减后递增趋势;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病理结果的多项分析中,瘤内凝固性坏死和纤维增生呈明显递增趋势.结论 DTI的量化指标能够动态观测兔VX2种植型肝癌模型的部分生长特性;为DTI对肝脏病变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作者:孙希杰;全显跃;许乙凯;盛娜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腹膜后纤维化(RPF)是一种十分少见的疾病,其中特发性占2/3.起病隐匿,无典型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表现,诊断困难.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回顾我院的特发性RPF病例,总结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记录其就诊原因、主要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①18例患者,男女比例为2.6:1,平均年龄47.6岁.经腹腔镜或手术活检病理证实者13例,其余5例为临床诊断.从出现症状到做出诊断平均14.9个月.②均无明确的用药史、感染、手术、外伤及肿瘤的病史.常见的就诊原因和实验室异常结果分别为:疼痛和血沉加快.③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55.6%的患者发现腹膜后病变,主要表现为腹膜后弥漫性低回声,无血流信号,并伴有肾积水;另有22.2%的患者只有肾积水;少数患者出现血管受压的表现.本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需要与腹主动脉瘤伴发血栓、腹膜后恶性肿瘤或淋巴结转移、多发性大动脉炎鉴别.结论特发性RPF无典型的症状、体征和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超声检查的敏感性较低,原因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检查者对这一疾病缺乏认识,从而忽视了腹膜后的检查;二是患者的客观条件,影响了腹膜后病变的显示.
作者:张璟;姜玉新;孙惠文;戴晴;吕珂;谭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关键技术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44例57个椎体,其中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肿瘤性病变32例44个椎体.注射骨水泥前先行椎体内静脉造影,然后于透视监控下注入骨水泥.记录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划线得分(VAS).观察止痛效果和并发症.结果 57个椎体成功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骨折患者每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5.2±1.3) ml,而肿瘤患者为(5.1±1.2) ml,两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1个月后患者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2%(41/44).患者术前与术后24 h、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VAS的得分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骨折患者术后1个月的VAS得分(1.7±0.7)小于肿瘤患者(2.6±1.4)(P<0.05).所有病例术后无1例椎体塌陷加重或发生新的骨折.除10个椎体发生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外,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能有效加固病变椎体,止痛效果满意.手术疗效与骨水泥的用量无关而与病变性质有关:对骨折患者的止痛效果优于肿瘤患者.合理使用穿刺技术,注射骨水泥前行椎体内静脉造影、掌握骨水泥的注射时机并于透视监控下注射骨水泥是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陈珑;倪才方;刘一之;杨惠林;唐天驷;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丁乙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MR对前列腺癌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2年5月-2004年9月,所有在我院行前列腺MR检查的374例以定性诊断为目的并获得终诊断结果患者的资料.因MR设备和扫描技术的不同,以2002年8月为界,分为两个时间段,比较前后两个阶段患者接受MR检查时的临床情况和MR定性诊断效能.结果①临床情况:前后两个时间段比较,患者的年龄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就诊原因中,第二阶段有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症状和其他相关症状患者所占比例增加,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前后两阶段血清平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浓度值的差异也不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二阶段因发现血清PSA浓度升高和前列腺结节行MR检查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②MR定性诊断效能:第二阶段与第一阶段比较,MR诊断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敏感性和特异性升高,阳性预测值下降,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随着MR新技术的出现,MR诊断前列腺癌的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的早期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接受MR检查,MR对前列腺癌定性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略有降低.
作者:佟艳军;王霄英;李飞宇;蒋学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