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君;谢国太;高德华
目的:对两种不同形态纤维桩修复后根管治疗前牙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拔除的上前牙32颗,随机分为两组,柱形纤维桩组和锥形纤维桩组,每组各有16颗牙.对柱形纤维桩组中的牙进行柱形纤维桩修复,而对锥形纤维桩组中的牙进行锥形纤维桩修复.对两组牙的平均抗折强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柱形纤维桩组和锥形纤维桩组的牙样本抗折强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相对于柱形纤维桩组,锥形纤维桩组的不利型牙折的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在对前牙进行根管治疗后,选择纤维桩修复的纤维桩形态时,应选择抗折性较好,不利型牙折发生概率较小的纤维桩,而柱形纤维桩修复和锥形纤维桩修复对于根管治疗牙的抗折强度无显著差异.但相对于柱形纤维桩修复,锥形纤维桩修复的不利型牙折发生率小,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袁丹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文针对目前医药院校心电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明确、能力定位过高、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轻视基础知识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脱节等诸多问题,重新审视教学目标、合理确定教学要求、积极使用多媒体和心电图计算机教学软件、加强学生心电基础知识学习、强调学以致用,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张淑珍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实施护理干预,预防外伤性眼前房积血并发症,提高治愈率.方法:对80例患者密切观察病情,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预防感染和并发症.结果:本组病例未发生并发症,视力恢复满意.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能有效防止和减少外伤性眼前房积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护理要点.方法:对16例婴幼儿血管瘤采用普萘洛尔口服治疗,服药前向家属详细告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服药期间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并对症支持治疗护理.结果:仅1例诱发哮喘,2例心率略有减慢,1例出现腹泻,其余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加强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提高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安全性.
作者:白永旗;邹倩;符自幼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本文主要讲述了骨质疏松的发病因素与防治方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帮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志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护士礼仪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是研究护理交往艺术的学问.护患交流时,礼仪服务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表达方式,护士主动热情、周到细致的礼仪服务是维护护患关系、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产科护理中,护士更应该注重礼仪规范和护士专业素质,才能使产科的各项工作井然有序,以便为更好的为患者提供各种服务,从而提高患者住院的满意度.
作者:成沁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和单次注射咪芬合剂辅助颈神经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中的效果,评价甲状腺手术中清醒镇静、镇痛的可行性及安全性,以便更好指导临床工作.方法 选择单侧甲状腺腺瘤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既往无明显心肺疾患,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二组:微量泵输注瑞芬太尼组(A组)和对照组咪唑安定+芬太尼组(B组),每组40例.行双侧颈丛神经阻滞后,A组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瑞芬太尼;B组分次注射咪芬合剂.观察术中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评价术中疼痛及呼吸抑制、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A组所有病例术中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均保持平衡,镇痛效果优31例,良9例其中2例有轻度呼吸抑制(spo2<92%),经停药.给氧处理后迅速恢复正常,其余患者spo2麻醉过程保持在95%以上;B组部分病例术中血压、心率明显升高,脉搏氧饱和度正常,所有患者均无肌强直等不良反应.结论 术中注意加强呼吸管理,常规面罩吸氧,小剂量瑞芬太尼辅助颈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甲状腺手术、镇痛完善且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钟吉锋;纪元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脂肪瘤是由增生的成熟脂肪组织形成的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位于皮下,见于体表的任何部位,以颈、肩、背、腹部为多见,但生长在四肢肌肉组织内的脂肪瘤是脂肪瘤的特殊类型,现就我科收治右上臂巨大脂肪瘤1例报告如下:1 病例资料
作者:王世斌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10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后外侧切口,观察组依据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外侧小切口.观察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使用助行器时间、切口满意度、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使用助行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Harri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切口满意度为98%,高于对照组74%(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机体康复进程,提高患者满意度,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杨友刚;周强;王善安;戚世鹏;张德兵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栓(普贝生)用于孕晚期引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76例实行孕晚期引产孕妇,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孕妇应用普贝生辅助引产,对照组孕妇应用催产素辅助引产,对两组孕妇的促宫颈成熟情况进行分析,并记录所得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38例孕妇,显效22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对照组38例孕妇,显效11例,无效7例,无效20例,有效率为47.4%.结论:临床上应用普贝生对孕晚期孕妇实行引产的效果较为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孕妇引产过程的顺利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小莉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合作医疗是由体现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组织、引导和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等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保险公司可根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业务的特点,结合自身优势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发挥保险公司的社会管理功能.
作者:熊珊 刊期: 2012年第11期
对该例肝动脉分支来源异常标本采用非测量性观察和体质测量法综合考察,发现肝总动脉未分出肝固有动脉,肝门也无肝动脉进入.左肝副动脉由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右肝副动脉和胆囊动脉都由肠系膜上动脉替代.综合分析,形成肝动脉MichelsⅤ-Ⅷ混合型加胆囊动脉由肠系膜上动脉替代等多元变异格局.
作者:易一平;董丽萍;谢伦利;龚济钦;何文华;黄美玲;吴长初;赵娟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了解传染病院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和刺伤原因等,提出护士职业暴露防护措施,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对传染病院供应室护士、临床护士50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被调查50人中,50人均被锐器所刺伤,其刺伤率为100%.2年内发生锐器伤251例次,被调查者人均年刺伤2.5次,其中88.8%被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所刺伤.结论:树立职业防护管理理念,建立建全职业防护管理制度、防护流程,教育培训护士安全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是防止护士发生锐器伤和减少感染血源性疾病的关键.
作者:吴静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硝苯地平(Nifedipine,NF),又名硝苯吡啶,由于它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在临床上已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心痛定,具有抑制Ca2+内流作用,能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提高心肌对缺血的耐性,同时能扩张周围小动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临床常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和高血压的治疗.经大量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证明它不仅是治疗心血管病的良药,而且对消化、呼吸、神经系统的某些疾患也有较好的疗效,并有抗衰老的功.本文报道了硝苯地平临床应用新进展;论述了硝苯地平的不良反应及防治措施;综述了硝苯地平在其应用过程中的几种矛盾现象及硝苯地平与某些药的相互作用.
作者:邬刚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
作者:魏婷婷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微创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C臂X光机辅助下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结果:35例患者术后6个月~23个月34例随访,无一例钢板断裂、折弯及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发生.结论:闭合复位锁定加压钢板治疗锁骨中段粉碎骨折创伤小,能早期锻炼,尽快恢复肩关节功能,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桂林;王玉玲;钱南平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头孢丙烯治疗儿童急性轻中度支气管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8例轻中度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头孢丙烯,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棕榈酸酯干混悬剂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75.51%(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头孢丙烯治疗儿童轻、中度支气管炎疗效确切且安全.
作者:瞿艳红 刊期: 2012年第11期
血管瘤(hemangioma)是婴幼儿常见的先天性良性肿瘤,该病病因不明,有研究表明妊娠期应用黄体酮或接受绒毛膜穿刺、妊娠期高血压及婴儿出生时低体重可能与血管瘤的形成有关.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发生于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病变的60%以上.疾病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但有60%~70%的血管瘤可能在8岁前消退,其余随年龄增长逐渐扩大.目前认为,位于重要部位、生长迅速及影响美观有可能给患者带来严重心理障碍的血管瘤应早期治疗,特别是适宜的药物治疗可促使血管瘤早期消退而达到治疗目的.近年来,临床上主要通过激素、手术、激光、低温冷冻、硬化剂药物注射治疗等方法治疗血管瘤,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以下对用药物治疗颌面部血管瘤进行综述.
作者:王冰玲 刊期: 2012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壶腹周围癌手术患者护理预案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实施个案查房和培训演练,护士长总体布局,每天总结,制定出一系列的与家属沟通的方案,制定成单病种壶腹周围癌护理预案,终达到病人及家属的满意,提高护理质量.结果:通过实施壶腹周围癌疑难患者护理预案,患者满意度达99%.无任何护理并发症,护士掌握专科知识更加牢固.
作者:郑红军 刊期: 2012年第11期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我国孕产妇死亡人数的49.9%,因此,如果更好的采取产后大出血的预防干预及护理是一个重要课题.这可从根本上避免给产妇及其家属带来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也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孙青 刊期: 201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