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卫东;张祖平
目的:观察0.05%地奈德乳膏外用联合 NB -UVB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玫瑰糠疹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16例),两组均采用窄普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组同时配合外用0.05%地奈德乳膏,疗程2周,对两组玫瑰糠疹患者症状治疗情况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35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11],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P<0.05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0.05%地奈德乳膏外用联合 NB -UVB照射治疗玫瑰糠疹安全有效,疗程短,患者易于接受。
作者:刘伟;陆晓君;朱东余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重症呼吸监护技术和机械通气技术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患者明显增多,随之而来的问题也逐渐增多,一旦出现上气道阻塞(UAO)容易造成病情反复、撤机困难,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1]。气道阻塞是导致拔管后呼吸困难的主要原因,IC U 的发生率为2%-16%。
作者:毛方菊;胡哲龙;李水平;王佩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学院五年制医疗系临床实习学生实习期间的学习及教学情况,各类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临床实习完成后毕业考试前进行,调查后运用 Excel分析数据。结论:调查显示医学生在内科临床实习阶段学习方面对于知识积累认识不够,部分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而目前内科实习教学方面教学查房及带教老师是目前临床实习教学中主要的部分,诊断学的基本知识需要在内科实习进一步加强,实习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临床实习需要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可以在加强带教老师的培训及评价,引进新的教学方式,加强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以及职业辅导等方面着眼。
作者:蒲涛;康春丽;杨垒;颜晓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小儿高热惊厥的临床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控制小儿高热惊厥的发作,减少后遗症。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28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对所有患儿采取抗惊厥等对症处理,观察统计患儿的发病原因和年龄分布情况。结果: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常见于7个月-6岁的小儿群体,且年龄越小,复发次数越多。本组患儿均治愈出院,经过1年的随访,发现有8例患者有复发症状,其中有1例转化为癫痫。结论:导致小儿高热惊厥的因素很多,常常发生突然且反复发作,极易引发癫痫、智力不全等后遗症,预防是治疗小儿惊厥的主要措施,小儿高热患儿一旦发生惊厥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
作者:李经师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氯丙嗪对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每天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0.5mg/h静脉泵入;同时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 ,1次/天,连续治疗8天。对照组(60例)给予麦角胺1mg ,口服,3次/天;并静脉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5ml静脉滴注,连续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8天后顽固性偏头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患者仍自述头痛。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联合氯丙嗪肌肉注射能明显缓解顽固性偏头痛。
作者:王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目的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临床应用锁定钢板对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优良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肱骨近端加压并锁定钢板,确保稳定牢固,而且事实证明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荣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从护士职业安全的现状出发,综述了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因素,包括:1.呼吸道传染病2.生物因素损伤3物理因素损伤4化学因素损伤5心理因素损伤。防止职业暴露的措施包括:1加强护士的职业安全防护培训,以培养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2呼吸道的防护3生物因素的防护4物理因素的防护5化学因素的防护6心理防护7建立职业暴露报告及跟踪制度。
作者:姚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尿碘水平现已成为国家防治IDD重要的监测指标,它能更为直观反映出地方居民碘营养状况,因此尿碘结果准确性直接影响当地碘缺乏病防控政策[1]。近两年,我市加大尿碘监测力度,采用尿碘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法测定了5万余份尿样标本(孕妇儿童为主)。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有些尿碘检测结果误差较大,部分尿碘结果不是很理想,返工率高达11.7%。通过实验过程得到一些体会,与同行们交流。
作者:张慧东;余群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回顾总结20108月至2013年8月我院22例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其中单孔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19例,输卵管妊娠病灶清除术2例,卵巢囊肿剥除术1例。结果:2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手术和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安全,较常规 LS手术更加微创,术后腹部不留伤口,良好的护理配合更有助于保证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左爱辉 刊期: 2013年第12期
创伤失血性休克为外科工作中的危重急症,如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患者的死亡,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抢救与护理中有许多细节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我院自2012年1~12月共收治的1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了总结分析。
作者:马俊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重度烧伤尤其是化学物品,如硝火烧伤患者呼吸道的灼伤在所难免,常伴随急性肺损伤(ALI),在休克期和感染期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 ),护理难度较大。利用机械通气治疗方式,采取小潮气量和限制性平台压通气能降低 ALI和 ARDS 患者的气道压和病死率[1]。我科于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共收治10例重度硝火烧伤合并 ALI、ARDS、胸腔积液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芬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86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的阴道自然分娩,观察组行阴道助产技术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概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但是观察组产后出血更少、会阴伤口疼痛较轻,出生婴儿的状况也更为良好,两组分娩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技术在阴道自然分娩中应用对于减轻会阴疼痛和减少产道损伤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梁亚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口腔修复治疗,采用磁性附着体进行治疗的患者38例,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粘固后患者对于舒适度、语音以及外观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不良反应率为7.9%。结论:在口腔修复治疗中应用磁性附着体,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咀嚼效率以及固位力,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汪姸;段义峰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护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0例,整理其档案,在患者出院后的6个月中进行回访等调查,比较患者在遵照医嘱行为、健康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不同效果。结果:家庭护理干预提高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遵照医嘱的行为,患者对医嘱的遵从性会对其病情的恢复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行了家庭护理干预以后,患者的遵照医嘱行为明显得到了改善,生活行为明显健康(具体数据看下表)。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家庭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治疗和康复,值得在护理工作中广泛推荐和应用。
作者:赖明斓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点和临床疗效,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8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均出现体重减轻、发热、虚弱的症状,其中咳嗽42例(72.4%),咳痰37例(63.7%),贫血35例(60.3%)。结论: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各异,无特异性,病情复杂,护理应引起重视,时刻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提高患者依从性,普及日常防护知识。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整形美容外科受术者体像障碍的患病率,观察整形美容外科受术者的体像特点以及美容整形手术对其体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230例被术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体像障碍自评量表对230例患者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术前26例受术者为BDD患病者,患病率为11.3%;26例BDD患者术前体相影响度明显高于230例受术者,(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30例全部受术者术后 SSBI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26例BDD患者术后SSBI 评分明显低于术前,(P<0.0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整形美容外科手术的被术者的心理综合症中大都有体相障碍,大部分患者术前自我意识较为缺乏,非常关注他人对自身的体相评价,患者接受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后体相能够得到显著改善,对受术者地病态体相有良好的纠正作用。
作者:邝靖(通讯作者);邱晓东;郭丹凤;张冠军;娄焕民;张谊;宫昔愿;孙学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超声检查在心肌梗死中的诊断意义进行分析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09年2月份至2013年2月份期间,在院进行诊治的心肌梗死患者合计205例,以其在院期间的原始病历资料作为此次研究活动的基本数据。按照自愿选择诊断方式为原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个组别,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组:共有130例患者,在检查中分别采用了心电图和超声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组:共有75例患者,在检查中也采用了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通过对上述心肌梗死患者的诊断进行分析,其中:急性心肌梗死组:130例患者中,心电图诊断准确122例(86.15%),超声心动图准确104例(80%);陈旧性心肌梗死组:75例患者中,心电图准确性52例(69.33%),超声心动图准确69例(92%)。结论:在心肌梗死诊断检查过程中,超声检查既能够保证与心电图Q波的一致性,而且在评价心肌梗死并发症及心室功能方面要明显好于心电图诊断,因此建议推广应用。
作者:曹剑标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探讨医护合作模式,使医护配合更加默契,促进医护和谐,从而达到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的终目标。
作者:涂志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颈内静脉是目前采用多的中心静脉置管途径之一,因其体表标志相对明显、容易穿刺、操作简单、血流量充足、活动不受限制以及留置时间长且使用方便等优点而被临床作为血管通道广泛使用。对于因自体内瘘未成熟、急性肾衰竭、各类急性药物中毒等急需透析病人,采用双腔导管插入颈内静脉已成为血管通路的途径[1]。
作者:刘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前,女性在护理队伍中仍占主要地位,而且大多数为育龄女性。随着卫生改革和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要求的提高,护理服务模式也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人文关怀式的护理服务理念已成为了现代医学文明和现代化医院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对在基层医院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怀孕期间人文关怀支持的对策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环境和个体角度提出对基层护士怀孕期间实施人文关怀支持的对策。提醒医院护理管理人员重视孕期中护士的行为心理管理,做好心理干预,促进孕期护士身心健康,保障母婴安全,保证护理质量。
作者:彭霞芳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