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用药不合理问题。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消化内科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对患者的用药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消化内科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现象,以期为消化内科用药提供参考。结果:在150例患者中,共23例出现不合理用药现象,占总数15.3%,主要为联用药物导致毒副作用增加、联合用药不合理、药量过大以及重复用药等问题。结论:消化内科疾病治疗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掌握药物药理,合理选择治疗药物,避免出现用药不合理现象。
作者:胡俊霞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短疗程放化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2012年收治的50例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研究对象均能够顺利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70%;保肛率为5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进展期地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短疗程放化疗治疗,具有有效安全性,使肿瘤分期得到降低,促进保肛率提高,对患者生存治疗有着较为明显的改善,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肖海洋;宋晓慧;杨萍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随着社会对护理质量要求的提高,护理工作范畴的拓展和细化,对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下保证护理质量,合理配置护理人员已经成为当今护理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体现临床护理服务的价值,实现结构的合理化,充分挖掘蕴含在护士群体中的潜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工作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在临床各病区实行护理人员按层次管理模式。现将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予以探讨。
作者:潘亚娜;谢国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注射液联合氯丙嗪对顽固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每天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0.5mg/h静脉泵入;同时肌肉注射氯丙嗪25mg ,1次/天,连续治疗8天。对照组(60例)给予麦角胺1mg ,口服,3次/天;并静脉给予银杏达莫注射液15ml静脉滴注,连续8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治疗8天后顽固性偏头痛明显缓解。对照组患者仍自述头痛。结论:尼莫地平注射液静脉泵入联合氯丙嗪肌肉注射能明显缓解顽固性偏头痛。
作者:王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72例小儿消化性溃疡病例的回顾分析,观察并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过去10个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小儿消化性溃疡患者,将所有患者均分至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的 A 组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B组。结果:与单纯的采用西医西药治疗的 A组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B组效果更佳,无论在治愈率、总有效率方面,还是在治疗时间与不良反应方面均优于 A组。其中,B组总有效率97.2%,仅一人无效,远远高于采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手段的 A 组的83.3%,且患者上腹疼痛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少。结论:与传统的采用单纯西医药物治疗的 A组相比,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B组效果更佳。采用该方法不仅治愈率、总有效率高,而且上腹疼痛消失时间短、不良反应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案。
作者:陈中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DS ),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呼吸频数、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1]。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ARDS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但不是病理过程仅限于肺的独立疾病,而是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在肺的严重表现。作为连续的病理过程,其早期为急性肺损伤(ALI),重度 ALI即 ARDS。 ARDS 晚期多诱发或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MOF),病情凶险,病死率高。
作者:陈伟;周璇;朱永祥;曾莉;李淸林;周林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对心理干预习惯性流产患者的临床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妇科60例易发习惯性流产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及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伤心悲伤、担心再流产、担心身体、自责、睡眠障碍、担心不孕、紧张焦虑的发生人数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可比性(p>0.05)。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伤心悲伤、担心再流产、担心身体、自责、睡眠障碍、担心不孕、紧张焦虑的发生人数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习惯性流产患者给予心理干预,能够减少伤心悲伤、担心再流产、担心身体、自责、睡眠障碍、担心不孕、紧张焦虑的发生人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爱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 )和痛风性关节炎(GA )的临床及X线表现,提高对两组病变的X线诊断准确率;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58例RA和32例GA患者的临床及X线表现;结果:58例RA中,女性占90%,特别是25~50岁的女性,32例GA中,男性占80%,停经女性占5%。RA多以双手近端指间关节对称侵犯为主,亦有多关节先后发病且不对称者,类风湿因子多阳性;而GA的X线改变常首发在第一跖趾关节,亦有多个关节屡发关节炎,中晚期发现穿凿样骨质破坏,晚期关节周围出现明显痛风石,且血尿酸浓度增高;结论:X线平片是检查RA和GA的首选检查方法,掌握各期的临床及X线特点,结合各自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对提高X线诊断准确率十分必要。
作者:闵敏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1~2013年收治的20例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及病史追踪,分析原因及发病特点。结果青年人发病急骤,与其伴随的相关疾病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结论中青年发病急骤,吸烟、家族史、高血压、高血脂等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心脏外并发症少且不严重,预后较老年人好。
作者:刘辉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提高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9月到2013年9月间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47例。将病例分成停循环后有脑灌注组及无脑灌注组,观察两组患者在停循环时间小于20分钟及大于30分钟的近期转归情况。经统计学分析,总结不同停循环策略对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患者的近期疗效。结果:1.停循环时间少于2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在体外循环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2.停循环时间大于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与无脑灌注组的体外循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但有脑灌注组在术后清醒时间、术后呼吸机时间、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严重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停循环时间在20分钟内,有脑灌注与无脑灌注对患者的近期转归无统计学差异;停循环时间超过30分钟的有脑灌注组近期疗效优于无脑灌注组,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庞锋;赵文增;陈兴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为86%,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 P <0.05);同时,治疗组咳嗽、气喘消失及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电脑中频药物导入治疗小儿肺炎喘嗽风热闭肺型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红;卢焯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冠心病的老年患者110例,其中年龄小65岁,年龄大89岁,平均年龄72.3岁;体重轻50kg ,体重重78kg ,平均体重65.2kg ;冠心病病程3年~18年,平均病程7.8年;根据美国麻醉学会术前分级标准(ASA )给予分级:Ⅱ级78例,Ⅲ级23例,IV 级9例;术前合并风湿性心脏病16例,糖尿病29例,心肌梗死38例,原发性高血压67例;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治疗组5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联合全麻麻醉,对照组55例给予硬膜外麻醉,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及冠心病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作者:郭小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目的通过对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临床应用锁定钢板对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88%,对照组优良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和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就是在肱骨近端加压并锁定钢板,确保稳定牢固,而且事实证明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方荣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阴道助产技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7月我院产科门诊收治的86例自然分娩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临床常规的阴道自然分娩,观察组行阴道助产技术分娩,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分娩概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分娩,但是观察组产后出血更少、会阴伤口疼痛较轻,出生婴儿的状况也更为良好,两组分娩结果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技术在阴道自然分娩中应用对于减轻会阴疼痛和减少产道损伤有显著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梁亚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延期妊娠伴脐带绕颈的临床处理及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152例延期妊娠伴脐带绕颈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52延期妊娠伴脐带绕颈孕妇中总的 OCT 或 CST 阳性20例。剖宫产98例,其原因胎儿宫内窘迫27例,相对头盆不称34例,引产失败32例,其他不宜阴道分娩因素5例。产后回顾分析:胎儿宫内窘迫47例,羊水污染53例。但新生儿出生后 Apgar评分1min≤7分者6例,无无死产和新生儿死亡。结论:延期妊娠伴脐带绕颈对胎儿的危害较大,窒息率较高,对此类产妇要加强产前、产时监护,正确预测脐带异常并准确评估其对分娩的潜在风险,及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终止妊娠,改善围生儿结局。
作者:王巧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许多妇科手术及计划生育手术都需要扩张子宫颈,如诊断性刮宫术、子宫颈或子宫腔粘连分离术、人工流产术、清宫术、宫内节育器的取出和放置等。从而产生了一些并发症如宫颈扩张困难,宫颈裂伤、疼痛、心脑综合症等。为了减少术中并发症、减少受术者的痛苦,我们对2010年-2012年在本服务中心行人工流产的部分受术者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采用宫颈注射利多卡因。利多卡因属酰胺类局麻药,是应用多、广的局麻药之一,具有起效快、强而持久、穿透力强及安全范围较大的特点,同时无扩张血管及组织的刺激性。可用于多种形式的局部麻醉。有全能麻醉药之称。
作者:刘艳梅;丁丽虹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乌防止痛液外用实验研究,明确其外用消肿功效和安全性。方法:(1)消肿实验观察乌防止痛液外用对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趾肿胀度的影响和对二甲苯致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2)观察乌防止痛液对皮肤刺激。结果:乌防止痛液能够显著抑制角叉菜所致大鼠足跖肿胀的肿胀度和二甲苯所引起的小鼠耳廓肿胀(p<0.01);(3)乌防止痛液对皮肤未引起水泡红斑等过敏现象,病理学检查,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乌防止痛液能改善化学物质所导致的肿胀;并且未发现引起皮肤水泡红斑等过敏症状,安全性高。
作者:何燕玲;秦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慢性胆囊炎(Chronec chodlecystittiis )为临床上常见的胆囊疾病,过去医学家认为多数与胆石同时存在,无胆石的慢性胆囊炎非常少见,近年来根据国内文献资料分析,非结石性的病例为常见。发病因素同胆石病。本病有时常为急性胆囊炎的遗患,但多数病例以往病无急性发作史,就医时即为慢性。由于本病发作时临床症状酷视慢性胃炎,常被误诊误治。笔者将1994-1999年6a同收治误诊慢性胆囊炎48例,现分析告知下。
作者:刘丽华;彭良清 刊期: 2013年第12期
类风湿关节炎在各年龄中皆可发病,高峰年龄在30~50岁左右,在我国患病总数已逾500万,虽有云克等新型药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和改善类风湿关节炎症状,但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还处于探索阶段,疼痛依然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明显和痛苦的症状,也是护士工作中的首要护理重点,它严重影响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日常生活,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风湿科护士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疼痛控制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其加以分析、探讨。
作者:杨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本文通过对3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心理状态了解和分析,有针对性的对患者实施不同的个性化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结果使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改善,避免了自杀行为,解除了心理痛苦走出孤独,重建自尊、自信,重新适应社会,树立战胜生活难题的勇气。实践证明,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进行个性化的心理护理与心理干预是有效和必要的。
作者:李利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