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召明
目的:探讨改良改良 VSD结合持续滴注间断冲洗法在骨科严重软组织损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创伤患者40例,采取改良 VSD结合持续滴注间断冲洗技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改良VSD结合持续滴注间断冲洗技术治疗的35例患者伤口植皮后愈合,5例患者皮瓣转移术后愈合。结论采取改良 VSD结合持续滴注间断冲洗技术,延长了一次使用 VSD的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有利于治疗,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强度,较传统治疗缩短治疗时间
作者:王勇;王宇飞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2000年3月至2008年7月对108例下肢静脉曲张,分别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抽剥法75例,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33例。结果:108例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患者疗效满意。结论2种方法有其各自的适应证,静脉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一种比较理想方法,但术前选择好病例比较重要。
作者:林美;刘勇;何延政;孙晓磊;曾宏;施森;何虎强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在自然分娩的应用效果,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自然分娩的82例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将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分娩结束后,观察组疼痛良好率高达6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自然分娩产妇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分娩过程的疼痛,并能加快分娩过程的时间,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方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均分为 A、B两组,对A组患者行西医常规治疗,对B组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于3个月治疗结束后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一定好转,然而A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显著低于B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行中医辨证治疗,疗效更好,更值得采用。
作者:戴朝科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去氧氟尿苷、顺铂联合艾迪注射液腹腔灌注治疗恶性腹水的疗效观察。方法:经 B超定位,采用深静脉导管行腹腔穿刺置管引流。第1d引流1000 mL ,第2d引流2000~3000mL ,第3d引流至腹水不再流出后用温生理盐水2000 mL 腹腔灌注并不断变动体位,30分钟后再引流放出,以减少腹腔粘连。每天予静脉补充白蛋白10~20g ,补液1000~2000mL(视情况而定),注意电解质平衡,输液完毕予速尿20 mg静推。之后将去氧氟尿苷1 g+顺铂100 mg +艾迪注射液100 mL+ NS2000~3000mL ,腹腔注入(ip),辅以静脉止吐。注药后嘱患者缓慢变换体位,以利药物均匀分布,每周1次,一般2、3次观察疗效。结果:CR10例,PR14例,NR4例,总有效率85.7%,毒性反应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予对症处理缓解,不影响治疗。骨髓抑制率低,均为Ⅰ°,肝肾功损害轻,未发现心电图改变者及色素沉着。结论:该法有效率高,毒副反应小,治疗方便安全,不仅改善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作为姑息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景俊 刊期: 2013年第09期
急性附睾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疾病,多发于成人,儿童发病率较低。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案不当可导致慢性附睾炎的发生,我们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GC )治疗儿童急性附睾炎,效果满意。
作者:赵景良;卢桂强;刘满震;何芳;李强;王咏梅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隆乳患者术后两种阵痛方法的效果比较。方法:至2012年1月-12月48例注射物取出加硅凝胶假体植入术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4例。疼痛评估采用数字评定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进行疼痛评价。术后对照组疼痛评分大于5分者,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塞肛对症处理;观察组患者根据自身疼痛耐受性采用自控镇痛泵静脉给药及疼痛评分大于5分的患者联合给予双氯芬酸钠栓联合对症处理的方法。结果:术后患者疼痛对症处理后,观察组的疼痛缓解程度以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自控阵痛泵及双氯酸芬钠联合阵痛的方法对症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更为舒适平稳的渡过围手术期。
作者:汤亚男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于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初产的顺产产妇,探讨其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并且针对发生尿潴留的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从而降低初产的顺产的产妇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概率。方法:针对本科既往的初产的顺产的产妇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病例的发病原因和临床护理流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分析既往资料得知,初产产妇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主要诱因是产前导尿操作。结论:对于初产的选择顺产的产妇,要对其加强在产后发生尿潴留的重视,在生产的过程中要加强护理,减少在生产前的导尿操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在产后尿潴留发生的概率。
作者:毕迪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分析老年病人心力衰竭的临床特点并探求治疗老年心衰的技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2例老年心衰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该组病例同时包括两种心脏病的有24例,占57.1%,有明确的发病原因者28例,占66.7%。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咳痰咯血、乏力、夜尿增多、肺部啰音、心悸、胸闷、恶心厌食、神经精神症状等,血液白细胞增多,低钠或低钾。X线胸片显示心影增大,肺纹增多。心电图则为心跳过速、心律失常,彩超提示左心室射血分数<=0.40。42例均诊断为左心衰,相应治疗后所有病例病情缓解后出院。结论:老年人心力衰竭的多诱因、多病因、有多种并发症共存、症状不典型等临床特点,临床医生需要警惕加以重视老年心衰,提高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高运安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者46例,根据所使用的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氨茶碱针组与二羟丙茶碱针组。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1d、3d后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氨茶碱针组治疗1d、3d后的疗效均明显优于二羟丙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羟丙茶碱针组的不良反应少于氨茶碱针组,相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氨茶碱针与二羟丙茶碱针治疗支气管哮喘,各有利弊,应用时应谨慎。
作者:徐翀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前来说,面肌痉挛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运用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往往容易复发,而且治疗费用较高,效果也不能够持久。近年来,笔者运用针刺、理疗和中药内服等综合疗法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兰琼 刊期: 2013年第09期
静脉炎由于输入浓度较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或静脉内留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管,时间较长而引起的局部静脉壁的化学炎性反应。不仅给患者造成痛苦,并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静脉炎,但存在很问题,如硫酸镁湿敷时纱布上的水分很快蒸发,使湿敷时间短,药效难持久,容易形成结晶,对皮肤产生刺激,患者活动时外敷的纱布易脱落浸湿床单衣物后变硬,影响舒适感。了解决些问题,我科在实施硫酸镁纱布湿敷治疗时外加一次性保鲜膜,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现介绍如下。
作者:谈梅月 刊期: 2013年第09期
1临床资料患者张某,女,41岁。因突发心悸伴晕厥一天入院。患者一天前突发心悸,伴头晕,流涎,呕吐胃内容物一次,继之不省人事,无抽搐及发热,持续约数分钟后神志恢复,被家人送至钟祥市人民医院急拨120。住院期间仍因频发室速,室颤,予利多卡因200mg 电除颤360J2次后频发室速送入我院。途中予可达龙300mg静滴后心率由80bpm转至62bpm ,BP115/90mmhg ,既往有心律失常,癫痫病史(具体用药不详)。体检 T36.6C ,R20bpm ,BP115/88mmhg患者神清,听力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晰,HR60bpm ,心律不齐,未闻及心脏杂音。腹软,脐周压痛(+-),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不肿。09.5.9外院运动平板负荷试验阴性。外院心电图示:尖端扭转型室速,Q -T 间期0.50秒。血常规及凝血常规,D -D二聚体,血生化均正常,尿常规示:尿蛋白(3+)。心彩超示:左房扩大(35mm),EF58%。入院后急上心电监护,吸氧,予可达龙0.3g+0.9% NS以4ml/h泵入,予地塞米松5mg静推。6pm ,心电监护示尖端扭转型室速心率120-140bpm ,予胸外心脏按压后恢复窦性心律。予0.9% NSml+20%硫酸镁缓慢静推。6.30pm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心率130bpm ,予胸外心脏按压停用可达龙,予氯化钾30ml分次口服,异丙肾0.5mg+5%gs500ml静滴。后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64-70bpm之间波动,时有u波出心电监护示现。次日9Am7分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继而室颤,立即予非同步200J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停用异丙肾,予0.9% NSml+20%硫酸镁缓慢静推。加用异搏定50mg +0.9%NS30ml以8ml/h泵入,9Am29分尖端扭转型室速复发,继而室颤。立即予非同步120J电复律,予异搏定10mg 静推。患者室早发作次数逐渐减少,予长效异搏定240mg 口服。室早室速未再复发,心率在58-68之间。此后植入ICD ,以预防发作。
作者:唐许;王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的常用护理方法。方法:对46例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的患者采取小切口间断放血,并适量间断滴入肝素,同时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疼痛护理以及其他方式的护理。结果:46例患者成活44指,失活2指,成活率为95.6%。结论:手指末节断指再植术后小切口间断放血配合相应的护理可以有效地保证手指末节断指再植的成活率。
作者:冯芳;宋小燕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由脊灰病毒引起的以肢体麻痹为主的严重危害儿童身体健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但又可以用疫苗预防的传染病。可造成患儿肢体永久性瘫痪,甚至死亡。它能侵袭任何年龄人群,但主要是5岁以下儿童。
作者:陈莲英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影响临床检验标本采集的因素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探讨相关的应对措施。方法:对我院所发生的168例误差临床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标本在采集前和采集中以及采集后所发生的失误情况进行分析,同时对影响标本的相关因素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关的对策。结果:标本在采集之前所发生误差的几率要明显比采集中和采集后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标本采集时要做到科学化和规范化,同时需要对标本采集的每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减少错误的发生,此外对医生进行诊断和采取治疗措施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雪溶 刊期: 2013年第09期
药物治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处于第一线。有研究报道:我国近几年药物不良反应(ADR)病例报道在逐年增多,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成立4年来已接到了1.7万例 ADR病例报告。随着临床用药的不断增加,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经常会出现用药上的失误,轻者影响患者治疗,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加强护士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护作用和安全管理,做到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曹桂香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对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有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患有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西医激光疗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西医激光疗法与中药外敷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面部色素沉着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面部外观复常时间和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临床治疗方案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方式对患有烧伤后面部色素沉着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潘沁心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分析头孢菌素类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12月住院患者20例头孢菌素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患者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头孢菌素药物种类和发生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小儿或老年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较多,主要发生在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表现以全身性变态反应多,且三联及以上药物联用导致的不良反应较多。结论:使用头孢菌素时应严格掌握其药理特性,结合患者个人情况,合理用药,并与患者充分沟通,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张维平 刊期: 2013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锁定钢板加植骨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自2009年2月至2010年08月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18例,术后随访,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按照 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标准进行评定肩关节功能。结果:0所有病例均发生骨愈合,无严重不良并发症,肩关节功能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针对老年性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手术,能获得良好复位,且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汪丁松;于情(通讯作者);刘宇 刊期: 201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