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硫氧嘧啶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的护理

桑圣梅

关键词:丙硫氧嘧啶, 粒细胞缺乏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丙硫氧嘧啶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例丙硫氧嘧啶致粒细胞缺乏症住院患者,做好保护性隔离、病情观察、高热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20例患者经过正确及时诊治及有针对性护理,均康复出院。结论:针对性做好丙硫氧嘧啶致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对提高疗效具有重大意义。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康复按摩对产后恢复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4月期间待产需分娩产妇12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60例,分别予以常规治疗+康复按摩(观察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产妇产后恶露、排便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恶露24—48h平均94±1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2±19ml,产后14d恶露干净86.7%明显高于对照组41.7%,排便1次/1—2d95%明显高于对照组45%。结论:产后康复按摩临床效果较好,有效促进产妇的康复,提高产褥期产妇生活质量,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卢玲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恒牙牙髓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恒牙牙髓炎的临床疗效,为恒牙牙髓炎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我院门诊部收治的42例恒牙牙髓炎患者采用随机方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次根管充填治疗恒牙牙髓炎,观察组患者采用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恒牙牙髓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恒牙牙髓炎采用一次性根管治疗具有临床疗效满意、疗程短,与多次根管治疗的成功率相当,是一种治疗恒牙牙髓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玲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胫骨pilon骨折临床护理

    目的:通过对胫骨pilon骨折的护理来总结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方法对我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胫骨pilon骨折病人进行全程护理,观察并总结经验。结果对56例胫骨pilon骨折病人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满意。结论胫骨pilon骨折病人接受相应手术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对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3例,对照组22例,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及家属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值、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加强术后的全面护理,可有效缓解其疼痛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

    作者:闫晓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大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颈椎病指椎间盘及椎间关节退变、临近组织受累所致的症状及体征,大学生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生理异常,椎体上关节突,前后缘及上下缘唇样增生等。分析大学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大学生颈椎病的发病率。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发生颈椎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慢性劳损、外伤因素、咽喉部炎症未得到及时治疗等,并提出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颈部外伤、加强自我保健等几项预防对策。

    作者:包和平;马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浅谈欠发达地区流动人口中女性生殖健康面临的问题及策略

    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很多人都选择跨地区到沿海来工作,成为外来流动人口,他们中女性生殖健康面临各种问题,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促进他们的女性生殖健康。

    作者:谢金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中的应用探究

    目的:观察并探讨护理干预对干扰素(Interferon,IFN)治疗慢性丙型肝炎(HCV)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6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干扰素治疗的76例HCV患者,患者按照治疗过程中给予的护理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38例。结果治疗前两组WBC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和24周,干预组WBC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乏力、肌肉痛、精神抑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HCV时,血象改变是常见的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不良反的发生,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蔡红秀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妇腹部切口的临床护理

    目的:针对妇产科腹部切口的护理方法与具体效果开展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的428例腹部切口妇女患者,采用术前饮食指导、心理护理、术中与术后整体护理等方法,对护理效果及体会进行归纳总结。结果:通过对患者的科学护理,所有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1.4±0.2小时,住院时间6-10天,平均住院时间为6.5±1.7天,患者满意度达96.2%,术后并发症较低。结论:采用全方位护理腹部切口患者,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手术风险,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李金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产科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

    目的:有效满足孕产妇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更深入地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方法对住院500例孕产妇对健康教育的需求的调查,并采取不同的方法实施健康教育。结果500例孕产妇顺利完成分娩过程。结论医护人员应传授预防、质量、护理等多种知识,满足现代人们对健康知识的需求。

    作者:师春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新时期医院临床用药优质服务体系建设措施

    目的:建立新时期医院临床药物优质服务体系。方法:采用药物评价的方式,结合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状况,总结我国医院药物评价的基本方式。结果:我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0亿元,我国有望成为美国与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药品市场。目前我国临床用药仍处于较低层次发展水平,缺乏适合于中国具体临床实践的临床用药体系的质量评价。结论:通过本院现有临床药学事件的研究,结合价值链管理理论和思维,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医院用药实践的理论指导方法、构建服务体系和质量评价标准。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荨麻疹的实验研究进展

    慢性荨麻疹是皮肤科的常见的一种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众多学者从Th1/Th2平衡失调、炎性介质、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免疫系统、基因等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这些研究将给那些难以单纯用抗组胺药物治疗的慢性荨麻疹带来更多的治疗靶位。

    作者:黄彦;梁承志;欧柏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相关干预措施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减少低血糖发生相关干预措施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对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危害进行分析,提出护理对策,分组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后进行探讨。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的次数明显减少。结论:科学合理的干预方法将促进糖尿病患者的健康,能有效降低其低血糖的发生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作者:龙彦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护理中优质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医学研究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之间收治的10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即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接受系统优质护理,回顾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50例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满意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脑血栓患者在常规临床治疗措施基础上接受优质护理,有助于患者治疗效果的巩固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作者:白晶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慢性湿疹以及皮炎100例斑贴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湿疹和皮炎患者接触性致敏原以及临床特点。方法:本文采用斑贴试验,对100例慢性湿疹以及皮炎接触性性致敏原。结果:导致患者产生产生慢性湿疹和皮炎的主要致敏原包括白降汞、香料、对苯二胺、橡胶、松香、福尔马林等,引起患者手部手部湿疹以及皮炎致敏原包括香料与白降汞,引起患者四肢湿疹和皮炎的致敏原为松香,引起患者面部湿疹和皮炎的致敏原为白降汞与香料。结论:利用斑贴实验,不仅能够明确患者慢性湿疹和皮炎的致敏原,并对其性质以及治疗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松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分析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效果

    目的:讨论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研究对象。2011年未进行专项整治,2012年开始进行专项整治,统计两年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情况。结果:经过统计,2011年口腔专科未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共调查1489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为1242例,使用率为83.4%,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患者为1013例(81.6%),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229例(18.4%),使用强度为78.73DDD。2012年口腔专科开始展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共调查1716例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患者为1325例,使用率为77.2%,使用抗菌药物进行预防的患者为1178例(88.9%),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为147例(11.1%),使用强度为55.77DDD。两年的抗菌药物使用率及使用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在口腔专科医院开展抗菌药物的专项整治工作,抗菌药物使用率得到有效控制,使用强度下降,患者的预防工作获得较大提升,总体上的医疗工作呈现出较大水平的提升,日后应广泛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减少各种临床问题的出现。

    作者:汪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从脾胃论治胸痹验案2则

    胸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彻痛心,疼痛剧烈,持续不解,汗出肢冷,面色苍白,唇甲青紫,心跳加快,或心律失常等危候。本病相当于西医中的冠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范畴[1],目前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医药研治本病的报道很多,多从心血瘀阻,痰浊闭塞或阴寒凝滞、心肾阴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治疗[2]。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胸痹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存在相关性,笔者采用中医药从脾胃论治本病2例,临床得以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以资研讨。

    作者:徐红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价值及合理选择

    目的:探究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及使用范围,以为临床合理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下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并采取131I核素及甲状腺激素抑制辅助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时间,观察甲状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并发症发生率12%且对症治疗3个月后均恢复正常。整个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死亡病例出现、无肿瘤复发及淋巴结转移现象、肝功能障碍、肺组织纤维化及白血病均未发生。结论:明确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范围并严格掌握手术技巧能够显著提高甲状腺癌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是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汪川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试论影响妇产科护理安全的因素及防范措施

    妇产科护理是一项非常专业也是非常系统的工作,除了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基础之外,还需要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责任心和耐心,并且作为妇产科护理人员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全意识,对护理工作中影响安全的因素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家庭幸福。本文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妇产科护理工作的经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妇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因素,并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作者:刘维;由妮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妇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0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分娩疼痛率为29.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3.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自然分娩率为85%,剖宫产率为15%;对照组自然分娩率为70%,剖宫产率为30%,比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围分娩期间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减轻产妇分娩疼痛,降低剖宫产率,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余兰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 前牙美学修复数据库初步建立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前牙美学修复信息数据库,探索前牙美学修复各参数之间的关联,并进行临床应用效果评价。方法:采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志愿者人群的牙列模型,测量上颌前牙长度、宽度,并计算其比例关系,初步建立前牙美学修复数据库,在数据库信息指导下进行前牙修复,并对比数据库指导制作组与对照组的医患满意度。结果:上颌中切牙的宽长比约为0.78,侧切牙宽长比约为0.60,尖牙约为0.70,正面观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宽度比例约为0.8:1:1.5。数据库指导制作组的修复体较对照组获得更高的医患满意度。结论:建立并完善前牙美学修复数据库对指导临床修复体制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吴璇;李振春;曲汶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