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培丽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方法:选择2012.07-2013.12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120例有呼系统疾病的患儿,按照双盲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加用盐酸溴己新,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对两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60例患儿中,显效35例,有效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60例患儿中,显效30例,有效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患儿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等),出现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5%,对照组出现4例消化系统症状,心率紊乱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1.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治疗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儿童中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亚芬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回顾资料研究普外手术中合理使用抗生素在预防切口感染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观察不同时间、不同方式、使用不同的抗生素发生切口感染情况。结果:642例普外手术共发生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02%。术前、术后使用抗生素比术中使用抗生素感染率更高,二、三联用药比一联用药感染率更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普外手术预防切口感染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和时间,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毛玉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会对全身血管和靶器官造成持续而严重的损害,肾功能受损是其中之一。肾脏指标不仅可用来评估高血压的进程,还是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预后的重要预测因素,尿酸是嘌呤代谢的产物,高尿酸血症是高血压的致病因子,抑或仅仅是一种潜在病理过程的标记物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高血压肾脏损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作者:矫波;邢丽波;高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享受物质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疾病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尤其是肿瘤,更是成为了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难题,成为城乡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并在死亡率和发病率上呈现逐年递升的趋势。现阶段,我国医科院校肿瘤学教学体制和医疗水平的发展滞后,极大的影响了我国肿瘤医学的进步,所以大力培养肿瘤“高、精、专“人才成为关键,尤其是医学院校肿瘤学实习生的临床技能培养。应在遵循肿瘤疾病治疗基本原则的前提下,采用多学科协作[1]指导下的肿瘤学实习生培养模式,顺应肿瘤学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有助于培养更多的肿瘤学后备人才。促进我国肿瘤医疗水平的发展。
作者:吴志勇;陈丽;茅慧;施伟伟;王治宽;石燕;伍建宇;戴广海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评价黄体酮胶丸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疗效与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近两年来我科收治的40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予黄体酮胶丸治疗,并对患者住院期间进行精心护理。结果:阴道出血停止时间短者1d,长者8d ,平均为(3.60±1.60)d。腹痛缓解时间短者1 d,长者6d,平均为(2.40±1.20)d。保胎成功38例,有效率为95.0%。结论:黄体酮胶丸对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具有效果显著、作用持久、患者依从性高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对病情密切观察、精心护理,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措施,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卫美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普外科择期手术的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单纯给予舒芬太尼PCA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联合镇痛,分别观察并记录术后4、8、16、24小时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以及术后PCA泵按压次数、实际有效按压次数,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的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少。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宋湘红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分析探讨安慰奶嘴等非营养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需要采血的11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55例,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下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疼痛评分、操作时间、穿刺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下新生儿桡动脉采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缩短了采血时间,减轻了新生儿的疼痛反应,提高了穿刺成功率。
作者:张中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院体检中心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及其在维护健康和控制疾病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4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105例亚健康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监测、信息化管理及评估,并干预致病高危因素。结果对医院体检中心运用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后,亚健康及代谢异常人群的临床表现均得到显著控制,发生体检异常率也逐年下降。结论运用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模式对医院体检中心的受检者进行健康干预及监控,能够有效降低、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及亚健康状态等的危险因素,并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与分析尿激酶溶栓对于急性心肌梗塞临床疗效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共40例,根据患者发生心肌梗塞的时间是否大于12小时来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20例(≤12小时)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对照组(>12小时)不采取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死率、栓塞再通率、出血率、心律失常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可得,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栓塞再通率与再梗塞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溶栓开始时间明显比观察组长,且并发症发生较观察组更多。结论: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具有安全性与有效性,但其临床疗效也同样受患者年龄与梗塞部位的影响。
作者:曲翯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观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胎盘早剥的治疗方法以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合并胎盘早剥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时选择3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并未合并胎盘早剥患者为对照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剖宫产(100%)、产后出血(20%)、早产(23.3%)、新生儿窒息(46.7%)、新生儿死亡(23.3%)、胎儿宫内窘迫(33.3%)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3.3%、6.7%、10%、20%、6.7%、16.7%,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加强产前检查,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可有效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并发胎盘早剥,在临床确诊后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何香慧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析血透患者重心经脉置管相关性感染,总结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45例中心静脉导管置管的血透患者,年龄21~69,平均(45.1±3.1)岁,其中男28例,女17例。所有患者在透析日置管浓肝素封管或抗生素封管,观察患者感染情况。结果(1)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4(16.7%)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12(57.1%),有统计意义,=8.008,P=0.006。(2)颈内静脉封管感染率6/26(23.1%)显著低于股静脉感染率12/19(63.2%),=7.348,P=0.013。(3)2W内感染率显著低于2W以上感染率:抗生素封管组2/24(8.3%)低于3/24(12.5%),差异不显著;浓肝素封管组4/21(19.0%)显著低于9/21(42.9%),=5.459,P=0.043。所有封管患者中2W内感染率5/45(11.1%)低于2W以上感染率13/45(28.9%),有统计学意义,=4.444,P=0.035。结论颈静脉置管方式相对股静脉置管感染率较低,不同置管方式2W内感染情况差异不显著,2W以上抗生素封管组感染率显著低于浓肝素封管组。静脉置管采取颈内置管,短期内拔除置管,感染率相对较低。坚决使用无菌操作,尽可能使用颈内经脉置管封管方式,在缩短置管时间的前提下,提高置管操作技能,大程度保持置管口皮肤的清洁度,使用透气性好的敷贴材料为置管口气功干燥环境,避免其受到外界环境的感染。加强置管期间患者局部皮肤情况观察,感染扩散或逆行性感染,发现后及时拔除置管。对发生菌血症患者及时给予全身持续的静脉给药治疗,同时做血培养,针对病原菌种抗生素用药3W以上。对可能发生的相关感染疾病,进行积极检查、治疗。
作者:刘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几乎所有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都需要机械通气,而短时间的机械通气可导致肺损伤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证明。近有研究认为使用低潮气量通气和(或)适当水平的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可以预防围术期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来探讨保护性通气策略在围术期使用的可行性,是否能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赵思霞;胡啸玲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获得特定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目标,作为其核心概念—职业能力则包含了“不同维度的知识、技能与行为”。康复医疗事业发展迅速,但康复医学相关人才的培养参差不齐,制约了本专业的发展。通过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系统设计并形成体系框架图,使人才培养有据可依,为接下来的研究打好基础。
作者:库华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骨折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4月到2014年3月,位于我院治疗的颌面部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这些不同类型的颌面部骨折患者进行检查,分为密度大化投影、重建多个平面层和重建容积三项,对比检测结果并和手术时候骨折数据对照。结果:在普通CT和多层螺旋CT测量之后,两种对颌面骨骨折的CT检测方法结果不同,且多层螺旋CT的评分高于X线平片,故此,两种检查方法的测量结果对比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颌面部骨折的治疗上,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跃复;于水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6岁,主因全身多处火焰烧伤于2013年4月24日收入我院烧伤整形科,入院主要诊断为全身65%二到三度烧伤。入院后经抗休克、抗感染、创面定期换药及多次手术逐步修复创面,患者烧伤创面渐愈合。患者受伤入院前月经周期正常,且育有1子,入院治疗3个月后,患者出现双侧乳房溢乳,伴有停经。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全身共约65%体表面积烧伤创面大部分已愈合,部分见有疤痕增生、色素沉着或色素脱失,甲状腺不大。于2013年8月2日行化验检查发现促黄体生成素5.79UI/L,促卵泡刺激素4.19UI/L,孕酮0.28nmol/L,雌二醇79.52p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6.69pmol/L,游离甲状腺素13.15pmol/L,泌乳素79.08ng/ml。于2013年8月9日行垂体MRI平扫加增强检查发现:垂体形态饱满,高径约7mm,左侧见点状略低信号影,增强后延迟呈强化,曲线呈延缓—平台型,T1 W1上垂体后叶高信号存在,垂体柄居中,考虑垂体微腺瘤可能。诊断考虑为大面积烧伤合并高泌乳素血症,泌乳素瘤。予以口服溴隐亭治疗,并监测血清泌乳素水平。1月后患者溢乳症状消失,并出现月经来潮,于2013年9月7日化验血清泌乳素为25.17 ng/ml,但因服用溴隐亭出现头晕、恶心、呕吐遂自行停药。两月后再次出现溢乳伴停经,于2013年11月2日化验血清泌乳素为82.13 ng/ml,嘱其继续口服溴隐亭治疗。1月后随访,药物治疗有效,患者症状缓解,复查血清泌乳素亦降回正常。其后患者再次停药,复又出现溢乳伴停经,于2014年2月18日化验血清泌乳素为133.8ng/ml,再次予以溴隐亭药物治疗,嘱长期服药,患者溢乳、停经症状消失,监测泌乳素渐下降,并维持较低水平,于2014年8月14日化验血清泌乳素为13.15 ng/ml。
作者:罗艺;徐刚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对目前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临床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2年至2013年就诊的心血管疾病90例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心血管药物DDDs值前3名的分别为阿伐他丁、贝那普利、硝苯地平,DDDs值在前10名的药物中通心络胶囊和阿司匹林的DUI>1.0,其余药物的DUI均在1.0以下;抗高血压药物总DDD值以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高,抗心律失常药的总DDD值及DDDs值在所有不同种类药物中属低,结论:我院使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大多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应用合理性高。
作者:张蔚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常见的肺炎,当小儿发生支气管肺炎时,肺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病变肺组织内肺泡间隔毛细血管受压,血管流量显著减少,肺组织缺氧,缺氧又可导致肺毛细血管痉挛,使血管流量进一步减少,肺部微循环严重障碍。多见于婴幼儿,严重威协小儿的健康,临床上以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表现。病情严重者可伴有食欲减退、抽搐、烦躁,甚至心力衰竭[1]。因此必需及时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
作者:杨尚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康模禾教址治龀中缘娜宋墓鼗忱砟钤贗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2年07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00例ICU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开展医护工作,对照组采用常规医护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基础护理工作质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和基础护理工作质量三项指标进结果显示分别是(93.39±2.08)分、(25.43±12.18)天和(95.42±2.16)分,其各项指标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开展情况,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性的人文关怀理念对于ICU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提高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明显的改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工作开展和护理人员的态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君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在常规的治疗之外,实验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实验组的满意度高达92.5%,对照组满意度为67.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提高护理效率和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作者:周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目的:通过对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其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经临床检查得以确诊的9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进行比较研究,按照60岁的标准将90例患者列入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每组各为45例,对两组患者的 CT影像特点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病变性质和胸膜粘连的增厚相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患者的各种并发症,如纵膈淋巴结肿大和下肺病灶以及肺部疾病等的发生率显著较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特点主要有:病灶部位缺乏典型性;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肺门的淋巴结容易发生肿大或者钙化现象。
作者:田野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