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玥
1例经阴道超声引导穿刺取卵术患者术前行双氯芬酸钠栓(50mg)纳肛止痛,30min 后出现皮肤瘙痒、颜面及双上肢可见淡红色丘疹,以颜面部为明显。未用任何药物,10min 后患者自诉瘙痒加重,立即给予非那根25mg 肌内注射,20min 后患者自觉皮肤瘙痒减轻,1h 后颜面部丘疹颜色变浅,24h 颜面及皮肤丘疹消失。
作者:陈珠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的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出院满意度等指标加以分析。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术前等待时间减少、术后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快,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中发挥着重大作用,能提高治愈率、恢复快,患者满意度高,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吴锦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方法在中医肿瘤学临床见习带教中的效果。方法:中医肿瘤学专业36名学生分别设为试验组(18名)和对照组(18名),试验组采用 PBL 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以传统带教方法,通过期末考试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总成绩及病例分析部分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问卷调查中实验组对教学模式的评价亦优于对照组。结论:PBL 教学法较传统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助提高学习效果。
作者:郑心婷;林丽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于2010年2月-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对其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加以分析探讨,并且对其护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临床护理干预,患者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基本恢复正常,其中只有1例患者发生了腹部切口感染,1例患者出现切口裂开,1例患者出现了泌尿系统感染,这三类患者经过及时地预防和护理治疗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结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非常好,通过在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有效地护理干预,对于稳定患者的血糖平衡,降低术后并发症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田石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8例酒依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干预组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定焦虑状态。结果干预组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酒依赖患者有严重的焦虑障碍,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缓解患者对酒的渴求及心理依赖,避免复饮。
作者:王飞;李红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开放性骨折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方法:我科对23例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要点进行回顾。结果:患者在短时间内解除痛苦,病情的到控制。结论:及时正确的处理伤口及解除疼痛是护理的关键。
作者:祝怡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肝移植目的不仅是要延长病人的生命,更重要的是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肝移植的关键是护理人员对术后病人的密切观察和正确护理,及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沈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人性化管理模式是一种以人为本,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管理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分析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供护理管理者参考。
作者:梁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 X 线与 CT 对儿童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影像学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儿科2010年3月至2014年8月共计20例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患儿。平均年龄(8.8±1.9)岁,其中男性12人,女性8人,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 X 线片及高分辨率 CT,并进行对比。结果 X 线片与高分辨率 CT 局限性病灶中晕状影、不均匀磨玻璃小片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均匀磨玻璃影与结节或实变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X 线片与高分辨率 CT 非局限性病灶中磨玻璃样改变、细网状改变、细沙粒状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我们认为 X 线和高分辨率 CT 对显示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各有优缺点,X 线价格低,显示非局限性病灶与高分辨率 CT 无差异,而高分辨率 CT 显示局限性病灶优于 X 线。
作者:冶文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的高血压临床疗效。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给予卡托普利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2个月后观察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8%,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金爱;罗克德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厄贝沙坦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参考近年国内外学者的大量有循证医学依据的临床实验和参考文献,自行总结、归纳。结果:厄贝沙坦能抑制 AngⅠ转化为 AngII,能特异性地拮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Ⅰ受体(AT1)平稳长效的降压,有可靠的靶器官保护作用,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能更好地延缓肾功能的恶化。结论:厄贝沙坦降压疗效肯定,副作用少,安全耐受性高,患者耐受性好,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左室肥厚有逆转作用,对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糖尿病肾病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曹雄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动脉介入技术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并对其作出分析。方法选取从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因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而于我院住院治疗的64例患者,采用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动脉介入治疗的方法,对比治疗前后淋巴结大小、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随访12个月观察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一个月疗效:淋巴结大小由术前(23.5士4.7)(淋巴结大小16.5士4.7)cm2降为术后(5.8士2.5)cm2;治疗有效54例,总有效率84.4%;生活质量评分:术前58.7士5.0,术后67.9士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生存率87.5%,12个月生存率78.1%。术后未发现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结论5氟尿嘧啶联合奥沙利铂动脉介入治疗消化道肿瘤后腹膜淋巴结转移的方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少华;戴志兵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玉屏风散加减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变应性鼻炎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自拟玉屏风散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有效率86.7%;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有效率66.7%。结论:玉屏风散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王晓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对于舒适护理而言,是一种个性化的、整体性的且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模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患者在社会、心理、生理以及灵魂上都感受到愉快,缩短以及降低不愉快程度。从而使患者身心均处于佳状态,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治疗,同时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帮助其早日康复,本次研究将对手术室护理中舒适护理的运用进行阐述。
作者:马芸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床边 CRRT(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rw)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利用泵驱动进行体外循环,通过高通道透析器的超滤作用清除体内过多水分,以对流原理清除大、中、小分子溶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在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重症胰腺炎以及多脏器功能衰竭(MODS)等方面有许多独特的优势。2012年1至6月我科对30例危重患者实施床边 CRRT 治疗,通过熟练的操作、严密的监测及有效的护理措施,保证了床边 CRRT 的顺利实施,提高了危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本文介绍了中心负压吸引系统的设计、组成和检测方法,阐述了系统的特点和运用。系统的建设,为临床安全提供了安全保障,提高了设备保障部门的管理效率,有利于临床使用科室的规范化管理,提高了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东跃胜;陈江华;夏崇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神经内科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6月到2014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70例神经内科偏瘫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抽签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早期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回顾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汉米尔顿抑郁量表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差异不明显,治疗后三周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其中观察组的好转幅度优先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神经内科偏瘫患者进行综合性康复治疗,能够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还能够改善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防跌倒标识的准确率的效果,成立品管圈小组,确定提高防跌倒标识的准确率为活动主题,通过现场调查,分析原因,设定预期目标,制定对策并实施。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跌倒标识的错误例数由每天9例降到每天1.62例,说明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防跌倒标识的准确率的落实。
作者:王柳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给予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作者:江梦雪;王芸;陈俊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学教学中实施课间见习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级临床医学专业2班50名学生,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名学生,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察组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进行课间见习教学,比较两组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两组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总及格率为84%,观察组的期末考试成绩总及格率为96%,观察组的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对教学满意度为49%,观察组对教学满意度为99%,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儿科学教学中穿插课间见习的教学模式能有效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值得在医学临床教学中推广。
作者:向柯宇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