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翔
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为医院降低感染率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6月份我院开展护理管理后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3年5月份未开展护理管理时门诊输液连续三天以上的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并终对两组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②观察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③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医院实施护理管理,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降低院内感染率,减少护患纠纷,提升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维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手术的特点,注意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运用护理程序进行系统的护理,改善护理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例患者通过采取有效护理的措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住院3-7天,得到患者的满意。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的关键,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患纠纷,达到提高护士的地位。
作者:肖继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两种不同标记法在放疗时的摆位精度和误差。方法将40例乳腺癌放疗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20例,A 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真空袋上,B 组是将两侧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通过配准验证片和数字化重建图像(DRR)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 X、Y、Z 轴方向的平均摆位误差。结果 A 组在 X(左右方向)及 Z(腹背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均大于 B 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在 Y(头脚方向)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真空袋固定体位,将两侧的标志点标记在患者皮肤上,可提高摆位精度,减少摆位误差。
作者:胡静;许梅;张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药物加穴位按摩、埋植药线治疗心绞痛的疗效观察。方法: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穴位点揉按摩+穴位埋植药线+制定实施康复处方等方法。结果: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疗法治疗后,其整体疗效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平均发作持续的时间也较对照组短。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1)。结论: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促进疾病转归。
作者:李世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股骨头坏死全称股骨头无菌坏死或是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股骨头无菌坏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股骨头局部血运不良,从而进一步缺血坏死致骨小梁断裂,股骨头塌陷的一种病变,股骨头坏死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及35-65岁多,男女比例4:1,股骨头坏死以髋关节疼痛、跛行为主要临床表现。疼痛多呈渐进性,早期可以没有任何临床表现,拍 CT、X 光线时被发现。也可先出现髋关节或膝关节疼痛,在髋部又以内收肌(大腿根痛)出现较早,疼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如双侧病变可出现交替性疼痛,患者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和内旋受限为主,所以患者表现为不能盘腿,上下自行车困难,严重的患者髋关节屈伸受限表现为不能下蹲,弯腰不便,大便时需借助大便器。
作者:张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腺病毒性腹泻患儿血液中超敏 C 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生化项目检测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门诊、住院儿科腺病毒阳性患者30例为观察组,同时检测我院无感染正常儿童30例为对照组,同时检测血液中超敏 C 反应蛋白和心肌酶谱生化项目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各项均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超敏 C 反应蛋白均值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程欣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服务在急性胰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于2009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治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服务护理。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73.33%,同时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34±2.16)分,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8.68±4.56)分,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人性化服务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非常好,对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护理满意度有着很好的临床应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来子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60例甲癌患者在碘131隔离住院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对治疗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013年收治的60例甲癌术后行碘131内照射的患者资料,采取 SAS 及 SDS 量表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住院期间对此60例甲癌患者加强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抑郁、紧张的情绪,使其保持良好心理状态,能够使其正确对待该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改善病情,减少肿瘤的复发,增加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结论:很多甲癌患者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治疗及护理在整个隔离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林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糖尿病合并脑中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62例糖尿病合并脑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护理前与护理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整理分析,62例患者在治疗后接受护理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没有接受护理的效果,总有效率为99.98%。结论采用综合性护理方法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痊愈速度,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罗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针对骨外科临床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防护问题进行探讨。方法:综合分析临床骨外科患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对骨外科医生提出加强对患者安全管理应采取的相应安全措施。结果:骨外科临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坠床、跌倒、烫伤、压疮等安全事件。结论:要提高医生的安全意识,使骨外科患者安心在医院治疗,为患者提供安全的环境,使其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吴树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 PICC 导管体外破损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5月6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 PICC 带管期间9例 PICC 导管破损发生部位、置管肢体、置管部位、固定方法、维护医院、患者自我维护(遵医行为差)、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PICC 导管体外破损与置管静脉的部位选择、固定方法、患者选择维护医院和在家自我维护位等因素有关。结论:为了减少 PICC 导管体外破损的发生,置管部位不宜选择上肢离肘窝较近、固定摆放导管时角度以患者屈肘时导管不打折为宜、要选择正规医院有 PICC 维护经验的护士、加强患者带管期间的健康宣教。可减少带管期间导管破损的发生。
作者:何润;江英;但慧芳;姚红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以减少临床中静脉炎与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输液的7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751例静脉输液患者中共发生外渗29例,外渗发生率为3.86%;输液外渗原因由多到少依次为:(1)机体因素(58.62%,17/29);(2)药物因素(20.69%,6/29);(3)物理因素(17.24%,5/29);(4)感染和静脉炎(3.45%,1/29),其中机体因素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各项原因,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机体因素、药物因素、物理因素以及感染和静脉炎是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针对性的护理对策可以有效控制此类风险因素的发生,同时需要医护人员做好观察与处理,避免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
作者:肖玉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研究心理干预在盆腔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到2012年12月的50例盆腔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实施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以及抑郁情绪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之后的康复治疗中断几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偏低(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偏低(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盆腔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能够增强患者手术之后的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出现不良情绪。
作者:尹素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声带息肉是发生于声带固有层浅层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也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喉炎。主要的临床症状为声嘶。通过喉镜检查可以做出临床诊断。多发生于青壮年,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作者:林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由于 CT 的高分辨率及其对细微病变检出的敏感性,使得其在胸部的应用非常广泛,但由于其所致的可能性辐射损伤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资料统计:在 X 线和CT 检查更为普遍的日本,每年新增癌症病例中3.2%是由于两种检查造成的。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认为,接受 X 线照射剂量每增加1msv 将增加5/10万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常规胸部 CT <8-10msv >辐射剂量大约是胸片<0.1msv >的100倍、乳腺片的10倍。所以在胸部 CT 检查日益普遍的今天,低剂量 CT 扫描显得更加重要和显著意义。
作者:任国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预防接种是当今人们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途径。主要方法有通过肌肉注射、皮下注射以及皮内注射给药。但是在注射过程中,不安全的处理手段会导致接受接种的人群受到伤害,所以杜绝不安全注射才是对接受疫苗的人群的安全有健康意义。本文旨在讨论预防接种过程中的安全注射的护理思路。
作者:王金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良肢位摆放对卒中后 Brunnstrom 1、2期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 Brunnstrom 1、2期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治疗组联合良肢位摆放,4周后评估疗效。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 Brunnstrom 分期组间比较 x2=8.329,P =0.040;改良 Barthel 指数组间比较 t =2.131,P =0.037。结论良肢位摆放对卒中后 Brunnstrom 1、2期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显著。
作者:黄潇湘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60例用低分子肝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长春西汀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5.00%;对照组治愈率71.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长春西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作者:钱龙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护理方式。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式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式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1%,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7%,观察组病发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83.6%,对照组患者满意率为72.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结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采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后应用综合式护理方法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康复具有促进的作用。
作者:朱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实训室物品种类繁多,护生在实训过程中经常损坏物品,尤其是贵重仪器,影响了护生的实训频率,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后果。其中易耗品的不良管理,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为了提高实训室物品的使用率,对以往实训中易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总结,提出相关因素的解决方案。
作者:刘玉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