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如何提高狂犬病暴露者疫苗接种的依从性

许阳峰

关键词:狂犬病暴露, 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狂犬病暴露着疫苗接种依从性的方法科学预防狂犬病。方法:对不按照医嘱完成疫苗接种的狂犬病暴露者进行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掌握影响接种依从性的因素。提示解决措施。结果:不依从原因主要是接种程序程序时间太长遗忘了接种,没时间接种,没必要接种和副作用太大等。结论:通过电话随访、知情同意和使用“2-1-1”程序接种可提高狂犬病暴露者接种疫苗的依从性。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相关文献
  • 纵切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研究

    目的:纵切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的研究。方法本组78列求美者均采用局麻,纵行切口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78列患者术后术后效果均满意,术后随访6月,有1列仍有轻度增生外,其他均恢复良好,结论纵切并内眦韧带折叠行内眦韧带矫正术是避免内眦增生的改良术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李尚亮;荆志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小儿支原体肺炎48例临床诊治疗效观察

    目的: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治疗方式以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间48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对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48例患儿治疗效果显著的为27例,占比例的56.3%;治疗有效的为16例,33.3%;治疗无效的为5例,占比例的10.4%。治疗前咳嗽患儿32例,占比例的66.7%;关节痛患儿18.8%;闻及湿罗音患儿37例,占比例的77.1%。治疗后咳嗽的患儿3例,占比例的6.3%;闻及湿罗音患儿1例,占比例的2.1%,无关节痛患儿。结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小儿支原体肺炎中的疗效较为显著,患儿在临床中表现并不典型,因此要充分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

    作者:吴惠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结核性胸膜炎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8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临床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对两组实验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知识掌握情况优良率、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在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中采用临床护理,具有很好的健康宣教成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很高,是一种经济和高效的护理模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和研究对骨折患者在围术期采用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0月~2013年10月以来,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骨折患者94例。按照抽签法将他们平均的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47例。分别在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和心理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总有效率(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折患者围术期中采用心理护理,其临床效果显著,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围术期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王树桂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治疗病人首先应该重视心理治疗

    由于传统的习惯,有些医务工作者对疾病的治疗大多限于药物、手术等纯生物医学模式的治疗手段,忽视了另一重要方法--心理治疗。甚至至今,还有人认为人体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种生物学变量的反应,与病人所处的具体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利的心理、社会无关。实践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非单有细菌,病毒和各种理化因素所致,而是根源于不良的社会心理因素。这并不是什么新发明,早在十一世纪,古人为了证明心理状态对机体的影响,就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一窝生的两只羊羔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分别饲养。所不同的是在其中一只羊的身旁拴一只狼,使羊羔在不正常的心理状态下生活,结果这只羊羔长得很瘦弱,后终于死了。而另一只羊羔环境与此相反,一直长得很活泼健壮。这一规律不但在一些文学作品中也屡见不鲜。《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就是"积怨成疾而死的"。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不但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规律的存在,而且发现许多疾病是由于不良的心理状态直接引起的,如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神经官能症。以上说明心理作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与心理疗法有什么关系呢?医师们都知道,要治病,必须先搞清病情、病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以上我们所分析的就是病因,即疾病的产生大多直接或间接地与心理状态有关。弄清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作者:巷本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COPD)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在慢阻肺(COPD)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 COPD 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数均为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水平变化情况及肺功能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1)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00%,显著低于观察组(94.00%)(P <0.05);(2)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血气指标(PaO2及 PaCO2)水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护理干预后血气指标水平差异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FEV1、FEV1%、FVC、6MWD)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性(P <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COPD 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更为显著,血气指标及肺功能改善明显,应加以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游离皮瓣转移术术后血管危象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结我科32位游离皮瓣转移术后患者皮瓣存活情况,排除手术过程对结果影响,找出住院期间患者发生血管危象除去手术因素之外的原因。为提高皮瓣存活率,临床护理时应该及时仔细观察皮瓣血运情况,重点掌握皮瓣观察的方法。指导患者严格卧床制动,积极做好预防血管危象的发生以及做好血管危象发生后的应对措施。完善健康指导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龚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螺旋 CT 对诊断肺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38例肺栓塞患者,男26例,女22例,年龄分别在34-80岁,平均56岁。2.结果:局部肺纹理稀疏16例,胸腔少量积液12例,肺动脉或左右肺动脉扩张8例,肺内和胸膜下区梗死灶32个,其中多发10例,单发8例,双肺5例。3.讨论:螺旋 CT 扫描不仅对确诊肺动脉栓塞方面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还可以对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重症肺炎及胸膜炎等与肺动脉栓塞有类似症状的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作者:刘春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妇产科急腹症201例的诊断和治疗

    妇产科急腹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之一,病因复杂,发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重,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且容易和其他以下腹痛为临床症状的疾病相混淆,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因次,对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201例急腹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期为以后的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于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重症脑出血患者5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并总结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院收治的50例重症脑出血患者中有4例患者死亡;20例患者经治疗康复后出院且神志清楚并能够自理部分生活护理;11例患者神志清楚但一侧肢体偏瘫,生活不能自理;9例患者神智浅度昏迷,言语不清,四肢肢体瘫痪;6例患者成为植物人。结论:重症脑出血患者病情严重且病程大多较长,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再加上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作者:唐异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和研究品管圈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效果,以实现促进护理工作质量提高的目的。方法:在本院选取泌尿内科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以其为单位进行组圈,根据品管圈管理的环节来进行各种活动,设置品管圈周期为一个月,通过如开展主题报告等各种形式来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价和管理。观察和比较品管圈管理实施前后的护理情况。结果:在泌尿内科开展的8个品管圈的项目中,护理人员任务按时完成率为75%,目标完成率为65%,制度建设应用率为75%,仍需要改进问题的存在率为65%,与实施品管圈管理之前相比,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护理质量控制中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效果非常显著,对改进临床护理工作以及提高护理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转变医院药剂科工作职能的措施

    医院药剂工作发展经历了“以经济管理为中心”、历史性的承担了“以药养医”的重任后,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国家对医疗事业的重视空前提升,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促使医院药剂科工作职能需要有所转变,既要解决当下的问题,还要在客观上提高药剂科的工作水平,为临床医疗工作提供更多的帮助。转变医院药剂科工作职能的时候,需要顾及的因素很多,例如固有的工作模式、工作人员的调整、工作方向的制定等等,这些因素都将影响到药剂科工作职能的转变和未来的发展,需特别注意。

    作者:顾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284例布鲁氏菌病疫情爆发的救治护理

    回顾分析284例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患者的救治护理,做到及时控制传染源,治疗患者;切断传播途径,做好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避免疫情扩散。得出结论:只要早诊断对症治疗,布鲁氏菌病是可防可治的。

    作者:唐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社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的管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经医师同意回家初次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80例糖尿病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组40例患者,其中一组为对照组,在患者回家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无定期随访,另一组为观察组,在患者回家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过程中予以定期随访(包括电话随访和走访)主要包括指导胰岛素注射的操作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以及胰岛素管的保管方法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使用胰岛素注射过程中的胰岛素的保存、排气、摇匀、调整剂量等方面的依从性以及2个月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比较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的管理效果。结果:经过观察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出现错误的人数远远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等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社区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居家胰岛素注射管理效果明显,有助于糖尿病患者全面了解自己的疾病。

    作者:季珍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论中药煎煮方法与中药有效成分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方剂的煎煮方法与其有效成分具有密切的关系,而以往用来煎煮中药的方法中所采用的器具、水质、水量,煎煮的时间等因素均可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造成影响。因此,这就要求临床医师对于药物方剂煎煮方法进行改进,以达到优配置效果,从而有效促进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确保及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董俊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6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行内服中药,外用熏蒸,肌注聚肌胞,局部用阿昔洛韦滴眼液,干扰素滴眼液滴眼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76例,痊愈56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3%?结论:中西医结合内外并治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闫成谊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试论医院药学人员岗前培训的形式与内容

    医药科技知识的更新频率非常快,而且医院和药学相关的工作岗位所承担的工作也非常重要,因此医院药学人员必须在就职前经过岗前培训。本文重点论述了医院药学人员的岗前培训内容和形式,以期为医院药学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作者:李新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探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的护理效果

    目的:探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8月所接收治疗的60例气管切开切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无菌气管切开纱布进行气管切开切口换药,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拔管时间、换药次数和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气管切开切口患者使用新型敷料应用于气管切开切口换药,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邵蕾;王鑫;廖理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带教老师性格对实习护生职业观的影响

    目的:探讨带教老师性格对实习护生职业观的影响,为临床实习选拔带教老师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2014年2月,对协和即将结束实习的100名护理实习生,参照艾森克人格量表,采用无记名的方式对其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护生对不同性格的带教老师对其职业观的影响,并对相关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外向和中间型性格的带教老师对护生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引导的作用,而内向型性格的带教老师可使护生对护理工作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放弃护理职业。

    作者:张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 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与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 >0.05),而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疗效相近,但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更高,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欧阳欢庆;冯颜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主管: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主办: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